馬守應等五個嚇了一跳,急忙向上磕頭:“巡撫大人,我們是真心歸降,絕無二意啊……”
範雎根本不聽:“刀斧手伺候,將他們五人推出營外,人頭斬下。”
十幾名刀斧手一湧而上,將五人五花大綁,便向外推。
劉希堯破口大罵:“姓範的,你敢殺降,小心以後不得好死……”
幾個人被推了出去,不多時,刀斧手托著五個大盤子,上麵有五顆血淋淋的人頭。範雎吩咐:“告訴他們帶來的那幾個隨叢,立刻回去讓餘下的流賊前來投降,我這是首惡必懲,隨從不問,隻要他們肯歸順,仍舊可以做一個安善良民。”
然後,範雎下令,將這五人的人頭懸掛高杆,以示功績。
老回回等人帶來的隨從一看,嚇得魂不附體,可是也沒有辦法,隻得回去傳話。
辦完了這些事,範雎對帳中的官軍將領們道:“諸位,淮南的大事已定,革左五營從此消失,你們可以回去了。十萬人馬囤在此處,也不是長久之計,後勤供給十分吃力,況且很多地方被淹,你們也需要回去看看,以我之見,大家帶著人馬,回到自己原來的防區,至於諸位的功勞,我已經上表給朝庭,相信不日便會有捷音,諸位隻管安心回去,必有賞賜。”
諸將一聽,也是這個道理。況且他們出來日子不短了,各自防區有沒有被淹受災,確實擔心。再者說來,十萬官軍駐紮在這裏,每日所需要的物資實在驚人,各營中已經開始節衣縮食了,大多士兵每天隻吃一餐,眾軍已經開始埋怨了,再這樣下去,軍中嘩變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諸將已經有了退兵之心,隻是革左五營未能消滅,誰也不敢提出這個要求,免得有怠慢軍心之嫌。此時見老回回等五人已經被斬,剩下的人必定成為一盤散沙,已不成威脅,於是都鬆了口氣,大家一齊拱手:“大人所言極是。”
範雎傳令下去,設宴為諸將送行。
一番歡宴之後,官軍各營開始拔營起寨,返回各自防區。範雎自然不是傻瓜,農民軍餘下的人沒有投降之前,絕不能堵塞口子。他帶著自己的數千人馬,嚴密封鎖著河道,以觀農民軍的動靜。
第二天,各營的官軍都離開了,這裏隻剩下範雎和子義,以及他們的親信人馬。
這個時候,範雎才返回自己的大帳,一揮手,叫親兵帶上幾個人來。
進來的人有五個,正是老回回等革左五營的掌盤子。
原來他們根本就沒有死,殺死的人隻不過是範雎讓子義在俘虜之中找的比較相像的人,做了他們的替死鬼。人頭斬下之後,呲牙咧嘴,麵目扭曲,不太容易辨認。就這樣騙過了官軍諸將。
此時老回回等五人來到範雎麵前,再一次跪倒磕頭,謝過不殺之恩。
範雎溫言安慰道:“讓幾位受驚了,請坐,擺酒。”
早有仆人擺上酒席,範雎坐了主位,老回回等人相陪,子義坐了下首,這讓老回回等人受寵若驚。
範雎端起酒杯來,向諸人一笑:“此次淮南一戰,咱們是不打不相識,請滿飲此杯。”
大家同時舉杯,一飲而盡。
老回回道:“範大人用兵如神,可以比得上當年的諸葛亮了。我等從心裏往外佩服,如果大人信得過我等,革左五營日後再也不會反叛了。”
範雎哈哈大笑:“你等不反叛,我範雎可要反叛了。”
眾人都是一愣,沒明白範雎這是什麽意思。賀一龍試探地問了一句:“大人的意思是?反叛朝庭麽?”
範雎一本正經地道:“那是自然,朝庭總想著將我與子義將軍除去,不反待何?”劉希堯有點丈二和尚了:“大人既然早想反叛,為何前些日子不隨著我們一起……”
賀錦啪的給了他一巴掌:“隨著我們?範大人是何等人物,豈能位居你我之下?”
馬守應也道:“經此一戰,革左五營對大人心服口服,既然大人也想反抗朝庭,那麽革左五營就是您的人馬。我們都願聽您的號令。”
其實不聽也不行,畢竟性命握在人家手裏。
範雎笑道:“我這個巡撫是做到頭了,雖然打了勝仗,可是朝庭還是不會放心的,我收降你們革左五營,一下子多了數十萬人馬,崇禎還能睡得安穩嗎?他必然要對我下手,也對你們下手。因此我想反叛,也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權宜之計,隻能如此。所以諸位不必多疑。”
劉希堯哈哈笑道:“太好了,有範大人做我們的頭,日後一定能打下明朝的江山,範大人當皇帝,子義將軍做督師,我們幾個都做將軍。”
範雎淡然一笑:“這是後話,眼下我已派人將淮河的口子堵塞,泄去洪水,你們的老營和部眾,都可以安然出城。”
馬守應等人連忙起身拱手:“多謝大人厚恩。隻是,隻是……”
範雎道:“我知道,你們想回去,但是又怕我多疑,對不對?”老回回苦笑道:“我們是誠心順服大人的,可就怕您懷疑我們回到營中之後,背了信約,因此,不知該怎麽說。”範雎道:“我既然敢放你們回去,就不怕你們背約。說實話,我可以勝你們一次,還可以勝你們第二次。”
老回回等人連連點頭:“正是正是……我們絕不敢欺騙大人,回去之後,立刻整治人馬,前來您帳前聽用。”
範雎說到做到,喝完了酒之後,便派了一隻船,讓他們自回淮南,一路上連個押送的衛兵也沒有派。
五個人來到淮南城下,此時洪水稍退,城裏的農民軍得到老回回等人被斬的消息之後,早就亂成了一團,正不知如何是好,沒想到五個人居然好端端地回來了。
農民軍中一片喜出望外,連忙將五人接進城來,老回回等人將事情一說,大家這才明白。
劉希堯是個直性子人,嚷嚷著:“咱們現在就集合人馬,拉出城去,讓範大人當咱們的頭兒,日後還會有虧吃嗎?”
老回回點頭:“不錯,範雎是個精明人,用兵也很有一套,比咱們強得多。革左五營如果真的背約,不降範雎,日後再碰上,他可不會手下留情啦。”
其實農民軍中最重義氣,這些人沒有多少文化,便將評書戲文中的關雲長做為榜樣,誰要是失了義氣,最為大家不齒。當然,這些義氣隻是對於自己人,對於官軍則不用講這些。那些假投降便是例證。
可是範雎不同於官軍,他方才喝酒時,已經擺明了要反叛朝庭的。便是自己人,況且革左五營人馬雖多,卻號令不整,其中也不是鐵板一塊,經常起爭執,很需要一位大家都服氣的人前來領導。
範雎便是最合適的人選。
商議已定,所有農民軍等著洪水退盡之後,便開始整軍出城,此時城外一片泥濘,汙泥沒膝,老回回等人在前,為了表示誠意,所有人都不騎馬,一律步行,因此行動緩慢,所有人走了近兩個時辰,才來到範雎大營外。
範雎聽到稟報,說革左五營十數萬人前來投降,非常高興,親自出轅門迎接。一看這些人全變成了泥人,立刻吩咐,讓農民軍在營外洗漱,軍中準備飯食,先讓這些人填飽肚子。
正在此時,朝庭下旨意的人到了,來的是一位觀察使,剛一進營門,便看到眾多的農民軍士兵和家屬正在吃飯,這位觀察使大人也沒在意,以為範巡撫招降了這些人,正在安置。於是直到大帳。
但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剛到帳口處,就聽裏麵一聲令下,闖出幾名刀斧手,將這位觀察使帶同隨叢一並拿下。
範雎邁著方步從帳內走出來,站到觀察使麵前,冷笑一聲。觀察使叫道:“範大人,我是來傳旨的,你卻將我拿下,卻是為何?抓錯了,抓錯了。”
範雎道:“不會錯,拿的就是你。聖旨何在?”
一個親兵從觀察使懷中將聖旨連同外麵的錦套扯了出來,交與範雎,範雎展開瞧了一遍,冷笑道:“崇禎果然是不放心,我打了這麽大的勝仗,他居然沒有一點賞賜,軍心何安?這樣的朝庭,範雎豈能效忠!”
他也不多言,將聖旨撕成幾片,然後一揮手,幾名刀斧手不由分說,將觀察使大人推到一邊,手起刀落,人頭砍下。
這回老回回等人是真的相信範雎要反了。連朝庭的使節都敢殺,範雎已經將自己回歸朝庭的路,完全堵死。
範雎有了革左五營數十萬人馬,腰杆立時硬了起來,他用觀察使的人頭祭了大旗,然後與諸將歡宴。宴罷之後立即起兵,向北攻擊,打下了宿州,兵鋒直指徐州。
流星探馬像瘋了一樣飛奔,將此消息報進京中。
崇禎接到奏報之後,尚不相信,暗想自己剛剛嘉獎了範雎,他怎麽可能這麽快便反叛?
範雎根本不聽:“刀斧手伺候,將他們五人推出營外,人頭斬下。”
十幾名刀斧手一湧而上,將五人五花大綁,便向外推。
劉希堯破口大罵:“姓範的,你敢殺降,小心以後不得好死……”
幾個人被推了出去,不多時,刀斧手托著五個大盤子,上麵有五顆血淋淋的人頭。範雎吩咐:“告訴他們帶來的那幾個隨叢,立刻回去讓餘下的流賊前來投降,我這是首惡必懲,隨從不問,隻要他們肯歸順,仍舊可以做一個安善良民。”
然後,範雎下令,將這五人的人頭懸掛高杆,以示功績。
老回回等人帶來的隨從一看,嚇得魂不附體,可是也沒有辦法,隻得回去傳話。
辦完了這些事,範雎對帳中的官軍將領們道:“諸位,淮南的大事已定,革左五營從此消失,你們可以回去了。十萬人馬囤在此處,也不是長久之計,後勤供給十分吃力,況且很多地方被淹,你們也需要回去看看,以我之見,大家帶著人馬,回到自己原來的防區,至於諸位的功勞,我已經上表給朝庭,相信不日便會有捷音,諸位隻管安心回去,必有賞賜。”
諸將一聽,也是這個道理。況且他們出來日子不短了,各自防區有沒有被淹受災,確實擔心。再者說來,十萬官軍駐紮在這裏,每日所需要的物資實在驚人,各營中已經開始節衣縮食了,大多士兵每天隻吃一餐,眾軍已經開始埋怨了,再這樣下去,軍中嘩變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諸將已經有了退兵之心,隻是革左五營未能消滅,誰也不敢提出這個要求,免得有怠慢軍心之嫌。此時見老回回等五人已經被斬,剩下的人必定成為一盤散沙,已不成威脅,於是都鬆了口氣,大家一齊拱手:“大人所言極是。”
範雎傳令下去,設宴為諸將送行。
一番歡宴之後,官軍各營開始拔營起寨,返回各自防區。範雎自然不是傻瓜,農民軍餘下的人沒有投降之前,絕不能堵塞口子。他帶著自己的數千人馬,嚴密封鎖著河道,以觀農民軍的動靜。
第二天,各營的官軍都離開了,這裏隻剩下範雎和子義,以及他們的親信人馬。
這個時候,範雎才返回自己的大帳,一揮手,叫親兵帶上幾個人來。
進來的人有五個,正是老回回等革左五營的掌盤子。
原來他們根本就沒有死,殺死的人隻不過是範雎讓子義在俘虜之中找的比較相像的人,做了他們的替死鬼。人頭斬下之後,呲牙咧嘴,麵目扭曲,不太容易辨認。就這樣騙過了官軍諸將。
此時老回回等五人來到範雎麵前,再一次跪倒磕頭,謝過不殺之恩。
範雎溫言安慰道:“讓幾位受驚了,請坐,擺酒。”
早有仆人擺上酒席,範雎坐了主位,老回回等人相陪,子義坐了下首,這讓老回回等人受寵若驚。
範雎端起酒杯來,向諸人一笑:“此次淮南一戰,咱們是不打不相識,請滿飲此杯。”
大家同時舉杯,一飲而盡。
老回回道:“範大人用兵如神,可以比得上當年的諸葛亮了。我等從心裏往外佩服,如果大人信得過我等,革左五營日後再也不會反叛了。”
範雎哈哈大笑:“你等不反叛,我範雎可要反叛了。”
眾人都是一愣,沒明白範雎這是什麽意思。賀一龍試探地問了一句:“大人的意思是?反叛朝庭麽?”
範雎一本正經地道:“那是自然,朝庭總想著將我與子義將軍除去,不反待何?”劉希堯有點丈二和尚了:“大人既然早想反叛,為何前些日子不隨著我們一起……”
賀錦啪的給了他一巴掌:“隨著我們?範大人是何等人物,豈能位居你我之下?”
馬守應也道:“經此一戰,革左五營對大人心服口服,既然大人也想反抗朝庭,那麽革左五營就是您的人馬。我們都願聽您的號令。”
其實不聽也不行,畢竟性命握在人家手裏。
範雎笑道:“我這個巡撫是做到頭了,雖然打了勝仗,可是朝庭還是不會放心的,我收降你們革左五營,一下子多了數十萬人馬,崇禎還能睡得安穩嗎?他必然要對我下手,也對你們下手。因此我想反叛,也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權宜之計,隻能如此。所以諸位不必多疑。”
劉希堯哈哈笑道:“太好了,有範大人做我們的頭,日後一定能打下明朝的江山,範大人當皇帝,子義將軍做督師,我們幾個都做將軍。”
範雎淡然一笑:“這是後話,眼下我已派人將淮河的口子堵塞,泄去洪水,你們的老營和部眾,都可以安然出城。”
馬守應等人連忙起身拱手:“多謝大人厚恩。隻是,隻是……”
範雎道:“我知道,你們想回去,但是又怕我多疑,對不對?”老回回苦笑道:“我們是誠心順服大人的,可就怕您懷疑我們回到營中之後,背了信約,因此,不知該怎麽說。”範雎道:“我既然敢放你們回去,就不怕你們背約。說實話,我可以勝你們一次,還可以勝你們第二次。”
老回回等人連連點頭:“正是正是……我們絕不敢欺騙大人,回去之後,立刻整治人馬,前來您帳前聽用。”
範雎說到做到,喝完了酒之後,便派了一隻船,讓他們自回淮南,一路上連個押送的衛兵也沒有派。
五個人來到淮南城下,此時洪水稍退,城裏的農民軍得到老回回等人被斬的消息之後,早就亂成了一團,正不知如何是好,沒想到五個人居然好端端地回來了。
農民軍中一片喜出望外,連忙將五人接進城來,老回回等人將事情一說,大家這才明白。
劉希堯是個直性子人,嚷嚷著:“咱們現在就集合人馬,拉出城去,讓範大人當咱們的頭兒,日後還會有虧吃嗎?”
老回回點頭:“不錯,範雎是個精明人,用兵也很有一套,比咱們強得多。革左五營如果真的背約,不降範雎,日後再碰上,他可不會手下留情啦。”
其實農民軍中最重義氣,這些人沒有多少文化,便將評書戲文中的關雲長做為榜樣,誰要是失了義氣,最為大家不齒。當然,這些義氣隻是對於自己人,對於官軍則不用講這些。那些假投降便是例證。
可是範雎不同於官軍,他方才喝酒時,已經擺明了要反叛朝庭的。便是自己人,況且革左五營人馬雖多,卻號令不整,其中也不是鐵板一塊,經常起爭執,很需要一位大家都服氣的人前來領導。
範雎便是最合適的人選。
商議已定,所有農民軍等著洪水退盡之後,便開始整軍出城,此時城外一片泥濘,汙泥沒膝,老回回等人在前,為了表示誠意,所有人都不騎馬,一律步行,因此行動緩慢,所有人走了近兩個時辰,才來到範雎大營外。
範雎聽到稟報,說革左五營十數萬人前來投降,非常高興,親自出轅門迎接。一看這些人全變成了泥人,立刻吩咐,讓農民軍在營外洗漱,軍中準備飯食,先讓這些人填飽肚子。
正在此時,朝庭下旨意的人到了,來的是一位觀察使,剛一進營門,便看到眾多的農民軍士兵和家屬正在吃飯,這位觀察使大人也沒在意,以為範巡撫招降了這些人,正在安置。於是直到大帳。
但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剛到帳口處,就聽裏麵一聲令下,闖出幾名刀斧手,將這位觀察使帶同隨叢一並拿下。
範雎邁著方步從帳內走出來,站到觀察使麵前,冷笑一聲。觀察使叫道:“範大人,我是來傳旨的,你卻將我拿下,卻是為何?抓錯了,抓錯了。”
範雎道:“不會錯,拿的就是你。聖旨何在?”
一個親兵從觀察使懷中將聖旨連同外麵的錦套扯了出來,交與範雎,範雎展開瞧了一遍,冷笑道:“崇禎果然是不放心,我打了這麽大的勝仗,他居然沒有一點賞賜,軍心何安?這樣的朝庭,範雎豈能效忠!”
他也不多言,將聖旨撕成幾片,然後一揮手,幾名刀斧手不由分說,將觀察使大人推到一邊,手起刀落,人頭砍下。
這回老回回等人是真的相信範雎要反了。連朝庭的使節都敢殺,範雎已經將自己回歸朝庭的路,完全堵死。
範雎有了革左五營數十萬人馬,腰杆立時硬了起來,他用觀察使的人頭祭了大旗,然後與諸將歡宴。宴罷之後立即起兵,向北攻擊,打下了宿州,兵鋒直指徐州。
流星探馬像瘋了一樣飛奔,將此消息報進京中。
崇禎接到奏報之後,尚不相信,暗想自己剛剛嘉獎了範雎,他怎麽可能這麽快便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