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傑知道,此時再打下去,自己的人馬就要吃虧,看來秦軍的援軍到了,不然不會有這麽多的人馬。他用眼睛掃了幾遍,粗略判斷秦軍最少也有兩萬人,他自己隻帶來了一萬騎兵,而且已經疲憊,一旦落入重圍,再想突圍出去,要付出相當大的損失。


    因此高傑很清楚,不能再打下去了。


    他當機立斷,速速撤軍。


    高傑確實狡猾,他吩咐撤軍,不向前衝,不向後突,而是向著起火的密林方向突去。這個方向上秦軍較少,他手下又都是騎兵,因此速度極快。


    李岩沒料到高傑見機如此之快,一看形勢不妙,二話不說,掉頭就逃。因此指揮上便慢了一些,等到吩咐人馬截住官軍時,高傑已經率領人馬突開戰陣,斜刺裏衝了出去。


    數千官軍緊跟著高傑,匯成一股巨大的洪流,不多時便將秦軍甩在身後。李岩在馬上跺腳,罵道:“好個狡猾的翻山鷂,溜得倒快……”


    他此時才想起來,高傑原來便是李自成的部下,農民軍都有一個習慣,打得贏就打,打不贏比誰跑得都快。他們並不在乎戰績,戰功,殲敵多少,唯一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夠存活下來。


    對於農民軍來講,隻要能活著,就是勝利。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這些剩下來的人,深通此理,所以他們才可以屢次東山再起。


    李岩一看高傑逃走,立刻吩咐人馬緊追下去,而留下的步兵打掃戰場。


    由於高傑逃得快,因此這一仗殲敵不多,隻殺死俘虜了一千餘名官軍,高傑帶著八千多人,衝出包圍,逃向開封。


    而另一路賀人龍的人馬聽說高傑失敗之後,立刻後撤,也撤回開封去了,賀人龍與高傑一樣鬼精,絕不會讓自己的人馬去送死。


    李岩雖然取了勝,可是心裏很不滿意,認為自己還是指揮出了問題,要不然戰果會更大。


    此時探馬傳來消息,開封城外的會戰已經展開,而李岩的人馬相隔著幾百裏,再趕過去已經沒有作用了,因此李岩下令全軍搬師,回奔潼關。


    等回到潼關之後,李岩本想休兵幾日,但一到潼關,代替涉懷守關的副將立刻告訴李岩,秦王急令他回去西安,有要事相商。


    李岩不敢耽擱,吩咐紅娘子與小青等人帶著人馬緩緩向西安進發,自己則帶著百餘名騎兵,離開大隊,快馬加鞭返回西安。


    按李岩的想法,秦王肯定是招他回去,商議河南之事,而且是關於開封會戰的。但他想錯了,等他回到西安,見了秦王與諸位秦軍重臣之後,秦王卻沒有說開封的事。


    秦王取出一封書信,交與李岩,李岩打開一瞧,卻是張獻忠送來的。


    信是寫給駐紮在漢中的李敢的,因為二人是結義兄弟,因此張獻忠這封信寫得很是隨意,大意是說,他要攻占四川,請李敢向秦王提個建議,雙方一起出兵,打下四川之後,雙方平分地盤。李敢不敢作主,立刻派人將此信快馬送到西安,請秦王決斷。


    秦王對張獻忠雖也了解,但是沒有和他聯過手,而李敢又是張獻忠的兄弟,也不好聽他的意見,因此一聽李岩回來了,立刻召他來見,聽聽他的看法。


    畢竟李岩與張獻忠並不陌生。


    李岩一看這封信,再想想秦王急召自己回來,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笑了笑,望著白起說道:“這是重大軍事行動,我想聽聽大將軍是如何想的。”


    白起不動聲色:“張獻忠為人詭詐,我的意思是先不出兵。因為李公子剛剛率軍在河南打過幾仗,軍馬疲憊,漢中也是剛剛拿到手,還未安定,這個時候,不宜動兵。”


    他頓了頓,又道:“況且川軍十分勇悍,而且地形又多是山地,秦軍以疲憊之師進入川中,百姓又不支持,前途殊難預料。”


    李岩聽了,連連點頭:“這話也對。秦軍最近連續作戰,軍士已經疲於奔命,再進川中去作戰,隻怕會被累垮,我也讚成大將軍的意見,秦軍不出兵為好。”


    張儀道:“我也是這個意思,咱們可以這樣回複張獻忠,就說秦軍剛剛打過幾仗,人馬傷亡不小,而且打下來的靖邊與漢中,也需要大量人馬防守,因此秦軍已經沒有能力再派大隊人馬前去川中,最好能夠等上半年或**個月,再做進攻準備不遲。”


    說完之後,大家都看著秦王,李岩道:“不知大王如何打算的?”


    秦王並未直接回答,而是看著他桌案上的地圖,用手敲擊著四川的位置,緩緩說道:“能夠和張獻忠聯手取川,真是一個好時機……”


    眾人都是一愣,白起道:“大王是想出兵……真的出兵嗎?”


    秦王吩咐秉筆官:“給張獻忠回信,就說秦軍將於半個月之內出兵,讓他在湖廣方向上,進攻四川,秦軍則從漢中進兵,兩麵突擊,務必會師於成都城下。”


    眾人聽了,都睜大了雙眼,一臉吃驚的神色。張儀連忙勸阻道:“大王不可啊,秦軍連續作戰,已經疲憊不堪,再殺進川中,要知道川中道路十分難行,不光人馬通行困難,糧草如何供應,也是難事,大王您要三思……”


    白起也道:“況且四川一直以來都在和張獻忠,羅汝才等農民軍交戰,士兵們保衛鄉土觀念很濃,打起仗來會拚命死戰的,況且四川女將秦良玉作戰英勇,深得人心,這都會給秦軍造成很大困難的,不可出兵啊……”


    李岩也出言勸阻,秦王一看眾人都勸,這才哈哈一笑,走下階來,站到眾人麵前,柔聲道:“諸卿的見解,正是良策,孤又豈會不明白,隻是眼下的四川兵力雄厚,日後秦軍要進攻,會有很大阻礙,正好張獻忠願意進攻,就先讓他打去。我秦軍名義上出兵,暗中則遲緩進軍,如果張獻忠打進四川,節節勝利,將川軍殺得大敗,我秦軍便趁機全力出擊,收取地盤,如果張獻忠屢戰不利,我秦軍正好借機退回漢中,也不損失什麽。在張獻忠那裏,也不會留下仇恨,不是一舉兩得麽?”


    眾人聽了,這才恍然大悟。


    秦王看了看李岩:“李公子,這封信還是你去送吧。信上寫的是出兵的事,但你可以私下交代李敢,別人去不合適。”


    李岩自然明白秦王的用意,他與李敢是兄弟,李敢與張獻忠也是兄弟,張獻忠沒有直接給秦王寫信,而是給李敢寫信,意思非常明白,就是非常希望秦軍可以出兵,因為他和李敢的關係非常好。要是寫給秦王,秦王多半不會同意。


    這種名義上出兵,暗中則駐軍觀望的事,不能派別人去給李敢說,怕李敢會反感,因此隻能李岩去說。


    李岩一拱手:“大王放心,我一定按照您的吩咐,將事情辦妥,李敢將軍那裏,您盡可放心。就算他不聽我的,也會聽大王之令。”


    這話倒不是寬慰秦王,事實上秦王在所有秦人心目之中,已經是神了。自己能夠活上兩千年,而且還讓一萬秦軍隨之複活,不是神是什麽?


    李岩知道此事緊急,因此沒有在西安城中休息,出得王府立刻帶上那一百多名騎兵,準備了些錢糧清水,這便上路,直奔漢中而來。


    這個時候,李敢也是左右為難。


    一方麵,大哥來信讓他出兵相助,這個情麵不好駁回,畢竟人家曾經救過自己的性命,又冒著被官軍發現的風險,明殺暗放,因此自己欠著張獻忠的情。可另一方麵,李敢也非常清楚,秦王多半是不會答應出兵的,因為秦軍此時也非常需要更多的人馬守住漢中與靖邊。至於派李岩去河南,隻是打打遊擊,撈些好處罷了。不會盡力死拚。


    而攻取四川便不同了,張獻忠說得清楚,打下地盤之後,雙方平分。張獻忠之所以有如此膽氣,也是因為左良玉被調往開封,四川地麵上沒有了他的對手而已。


    但是想要攻下四川,談何容易。誰不知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大隊人馬入川,糧草轉運困難,一不小心,便會軍糧接濟不足,後果難料。


    而秦王不下令發兵,他自己是不敢出兵的,秦軍的軍法非常嚴,私自用兵,主將必定殺頭。況且沒有秦王的虎符,他自己也無法調動一兵一卒。秦軍一向是認符不認人的。


    正在左右為難之際,有人來報,李岩公子到了。


    李敢大喜,急忙親自出迎,將李岩接進自己府中。兄弟相見,極是親熱,閑話了一會兒之後,李敢擺酒給李岩接風,席間,李岩將秦王回信取出,請李敢觀看。


    李敢看過信之後,大為吃驚,說道:“大王同意出兵?這可不是兒戲啊,是如何考慮的?”


    李岩一笑:“這話怎麽說?此時與張獻忠聯手取川,而左良玉又不在,不正好是個機會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北燕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北燕歌並收藏秦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