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笑道:“大王想得過於嚴重了,李敢能征慣戰,衝殺驍勇,他既然敢帶著四千人進川,或許是因為有把握。不用過多帶人。不過大王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秦軍從來沒有到過四川,人生地疏,一旦有個閃失,令人心疼啊,得趕緊想個辦法才是。”


    秦王看著白起:“大將軍有何主意?”


    白起歎息一聲:“要說主意,隻有一個,將錯就錯吧!”秦王沉吟著:“卿是說,既然已經召不回李敢,幹脆出兵,攻擊四川……”白起點頭:“如今可急令李岩帶上漢中的秦軍,打進四川,接應李敢,另外再從各地抽調些人馬去守漢中。張獻忠被困,若李敢解圍不利,便令李岩將他接應回漢中,如果李敢能夠解圍,擊敗秦良玉,那麽李岩就不必回兵,與李敢合軍一處,一舉占領四川。”


    秦王皺著眉頭:“此時關中地區還能抽調多少人馬?”


    白起道:“我秦軍十萬人馬,其中兩萬人馬隨王翦守長城一線,五千人馬守潼關,王豹帶領兩萬人馬守住西邊,加上各地守軍,可以調動的人馬,也隻有一萬人了。”


    秦王站起來,對白起道:“你帶上這一萬人馬,親自去漢中。一切軍事,你可以自行決定,無論如何,也要盡可能保住進川的秦軍。”


    白起立時領命,秦王命張儀擬旨,令李岩接旨之後,立刻率領漢中人馬,進入四川,做李敢的後援,至於漢中的守衛,自有大將軍白起承擔,指日便到,讓李岩不必等候白起,隻留少量守軍,立刻啟程。


    另外旨意上說得清楚,如果李敢解圍失敗,李岩便接應李敢回來,如果李敢與張獻忠勝了,李岩便與他們合兵一處,進攻四川。也算是不負與張獻忠的盟約。


    旨意寫就,秦王派紅娘子,小青,一枝梅三人參騎快馬送到漢中,同時大將軍白起傳下軍令,各地守軍抽調人馬,火速來西安集結。


    關中地區立時騷動起來,各地的秦軍紛紛派人馬出城,往西安趕來。


    且不說白起如何起身,再說李岩,自從請罪書發出去之後,李岩心中也是忐忑不安,雖然李敢說得輕巧,可是秦王天威嚴暴,誰能保證他看了信之後,一定不會怪罪李敢。因此李岩很是焦燥。


    沒過幾天,秦王的旨意便下到了南鄭,李岩接旨之後,心頭這才放下一塊大石頭,但是他也聽得出來,這是秦王的權宜之計,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了。李敢這步行動,已經導致了整個關中震動,秦軍如同上了桌的賭徒,已經壓上了賭注,沒有撤回的可能,為了避免輸得精光,隻能繼續下注,注碼越來越大。


    李岩不敢耽擱,立刻點兵,南鄭城中隻留下一個千總,帶了五百人守住,然後全軍兩萬人,第二天便出發,帶著紅娘子等三員女將,隨著李敢的後塵,殺進四川來。


    在李岩走後的第四天,白起便率領一萬秦軍來到了南鄭,他派出多路探報,前去探聽四川的情況,不光是義軍這方麵的,還要多多打聽官軍的動向。


    白起深知,張獻忠的幾萬人馬,加上秦軍的這兩萬多人,要想攻下四川,談何容易,四川地界廣大,省內的官軍保守估算,也不下二十萬人,雖然分散在名地,可萬一張獻忠等人鬧得厲害,四川巡撫陳士奇很可能會將這些人馬調集一處,前來對付義軍,那個時候,就是自己出馬的最好時機。


    再說李敢,他帶了四千騎兵,星夜兼程,殺奔石子河而來。一路上由李定國帶路,繞過許多座縣城,幾乎馬不離鞍,人不卸甲,狂奔三天三夜之後,終於接近了石子河。


    李定國算算日子,從他離開張獻忠到今天,已經過去了八天,張獻忠的人馬究竟有沒有被擊敗,還未可知,但從一路上得到的消息來看,好像官軍還在圍著農民軍,沒有進攻。


    原來秦良玉也知道,自己的這幾萬人馬,要想完全擊潰張獻忠的三萬人,並不容易,幾天以來官軍進攻了多次,但都被農民軍擊退。因為農民軍在村子外麵挖了深溝,給官軍進攻帶來了很大困難,幾次進攻都損失了不少人,因此秦良玉下令,死死圍住張獻忠,不再猛攻,隻等著農民軍糧食耗盡,張獻忠為了避免餓死,必然選擇突圍,那時候再收拾他也不遲。


    因此秦良玉與曾玉二人分守住四麵,她守西麵和北麵,曾玉守東南兩麵,坐待農民軍糧盡。秦良玉估計,農民軍的糧食最多隻能吃上半個月,甚至十天,故此她命令全軍,嚴守大營,不得隨意出戰。


    便在這個時候,李敢帶著秦軍趕到了。


    這天下午,秦良玉正在大帳中養神,忽然有人來報,說北麵五十裏外,來了一支人馬,約有四五千人,都是騎兵,看旗號與服色,不是官軍。


    由於秦軍沒有來過四川,所以川軍不認識他們。


    秦良玉立刻加上了小心,她已經知道張獻忠派人突圍的事,而派出去的人定是搬救兵的,而四川境內再沒有別的農民軍了,因此張獻忠隻能向漢中的秦軍求救,眼下很可能是秦軍前來解圍了。


    因此秦良玉立刻派人去找曾玉,要他嚴守陣營,另外派秦翼明帶五千騎兵,迎了上去。


    李定國帶著李敢,來到張獻忠被困的村子之外幾十裏之處,正在前行,突然有斥候來報,前方出現了官軍大隊騎兵。陣中高挑著大將旗幟,上書“秦”字。


    李敢一愣,對李定國道:“來的一定是秦良玉了,沒想到咱們剛到,她便親自迎上來。”李定國笑道:“李叔,來的可能是官軍的先鋒秦翼明,他是秦良玉的本家侄子,也是員悍將。”李敢點點頭:“咱們遠來,人家是地頭蛇,不好惹啊。況且此時廝殺,對我不利。”


    他傳令三軍,找一處高崗,紮下人馬休息。


    李定國不解:“這是為何?”李敢道:“雙方都是騎兵,就要看誰占地利了。高崗之上便於騎兵猛衝。況且四川一向不產戰馬,官軍的騎兵肯定不會太多,無法包圍高崗,必然集結一處,與咱們廝殺。那時候從高處殺下,便大占便宜。”


    於是李敢帶領四千騎兵,找了一個方圓幾裏的大高坡,立馬不動。眾人都跳下馬來,讓戰馬休息,士兵將背上的盾牌護在胸前,手中握著長槍,盯著遠處的大路。


    果然不一會兒,官道之上煙塵大起,馬蹄聲震蕩大地,無數戰馬向這裏奔來。


    李敢此次帶來的都是精兵,作戰經驗豐富,主將沒有下令,這些士兵全部不聲不響,既不吃驚,也不慌亂,甚至都沒有一絲興奮。他們全都冷眼看著衝來的官軍,一動不動。


    這才是真正強大的軍隊。雖然沒有人出聲,沒有人動作,但是圍繞著他們的氣氛立時變得殺氣騰騰。


    李敢也看著越來越近的官軍,看著這些人馬的規模,大概有五千人,心中便有了底。等到官軍離高崗隻有兩箭之地了,他這才吩咐:“弓箭手準備,盾牌遮護。”


    要說弓箭手,四千騎兵之中至少有一半,而且每個士兵身後都帶著鐵盾,李敢清楚,此次解圍之戰,他的人馬不多,最好是奇襲,因此弓箭最為重要,所以他挑的大多是箭法好的士兵。


    聽到將令,前麵幾排的秦軍跳上馬背,挺起盾牌,前麵的人護住身前,後麵的人護住頭頂,兩邊的人護住兩側,整個秦軍軍陣立時變成了一個烏龜殼似的防禦架式。在這些人中間,一千名弓箭手張弓以待。


    李敢在中軍之處,冷眼瞧著官軍越來越近。


    秦翼明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他早就看到了秦軍占據了高坡,結成陣勢,等到自己率領的人馬已經離秦軍不到一箭地時,他下令放箭。


    無數勁箭掛著尖銳的呼嘯之聲,落入秦軍陣上。但是都被鐵盾擋住,秦軍陣中響起了一陣當當當的聲音,如同密雨連珠一般。


    李敢命軍士還射,官軍也用盾牌擋住,雙方射箭的效果都微乎其微。沒有多少人被射殺.


    眨眼之間,秦翼明便帶著人馬衝到高坡之下,他抬頭看了看坡上,發現秦軍陣形嚴整,鐵槍從盾牌陣中伸出,如同刺蝟一般,極難衝進去。而且自己如果進攻,乃是仰攻,戰馬跑不起來,威力會減小多一半。


    他也是騎將,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他一揮手,率領手下人馬退出幾十步,然後命人罵陣。


    秦翼明的意思,是想誘李敢衝下坡來,雙方混戰一場,秦軍遠來,人馬一定已經疲憊,而自己的人馬則是休息了好幾天,以逸待勞,此戰定可獲取。


    但是李敢又豈會上他的當。


    多年的作戰,以及李敢常常跟隨在白起王翦身邊,對於戰局的判斷,李敢已經很有經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北燕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北燕歌並收藏秦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