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摸準了羅汝才的脾氣,這個人喜歡居無定所,胸無大誌,不願占地盤,隻喜歡到處快活。這一回進攻山西,是準備完全占領的,因此隻是和羅汝才招呼了一聲,羅汝才也沒意見。
李自成留張儀與涉懷在營中住了兩天,到了第三天頭上,劉宗敏與李過已經將十萬人馬點齊了,劉宗敏為主將,李過為副將,帶著劉體純,李友,吳汝義,穀可成等數員戰將,一起出征。
在這一天上午,李自成將張儀與涉懷請到大帳,笑道:“本想留二位多住些日子,但是軍情如火,不可遲延,因此隻能先行別過了。我已派劉宗敏與李過,點齊了十萬人馬,這就可以動身。”
張儀道:“如此甚好。等到咱們攻下了山西,闖王也一定拿下了開封與整個河南,那時大家再一同慶功。”
雙方的話都說得十分親熱,頗有些難舍難離的意思。張儀與涉懷帶著三千人馬,由李自成宋獻策與羅汝才等人,親自送出大營,劉宗敏和李過,與張儀涉懷並馬而行,身後是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一起向東而來。
他們要先到潼關,然後會合了秦軍的主力,再一起北上,渡河進入山西。
秦軍與李自成的這番舉動,自然瞞不過朝庭,不光孫傳庭覺察到了,汪喬年也已探知了消息。
早在洪承疇離任的時候,他便與汪喬年長談過一次。其中特別叮囑汪喬年,一定要密切注意秦軍的動向。
洪承疇和孫傳庭一樣,都將秦軍視為心腹大患。洪承疇特意告訴汪喬年:“我離開之後,秦軍必然要對山西下手,隻是眼下秦軍的人馬不足,他們占了整個陝西,還要虎視四川,兵力不足。因此秦軍很可能不會單獨進軍,而是要與張獻忠或是李自成聯合。其中張獻忠離山西較遠,因此秦軍聯合李自成的可能性較大。一旦雙方聯手,山西麵臨的局勢就非常嚴峻了。”
汪喬年點頭:“大人的擔心很有道理。眼下李自成已經坐擁了數十萬人馬,號稱七十萬,我瞧著,至少也有四十萬吧。他隻要派出數萬人馬,便可以對山西造成壓力,更何況還有秦軍。因此很可能要有一場惡戰。”
洪承疇道:“可是我不能給你留下多少人馬了,遼東也是重地,祖寬及部下的關寧鐵騎,我必須帶走。你要守住山西,就要多想辦法。萬不得已時,也得痛下決心。”
汪喬年道:“您是說,堅壁清野,收縮陣線。”
洪承疇點頭:“如果反賊打進山西,在當地得不到補給,隻能依靠後方運輸,那麽這條運輸線就很長了,而且還要渡過黃河。所以軍糧一定供應不上。要不了多久,就會撤軍而走。因此你記住,隻要秦軍聯合了流賊,大舉進攻山西,你便可以照此策略應對。”
汪喬年道:“看來也隻有如此了。山西的百姓,要吃點苦頭。”洪承疇道:“如果不這樣做,百姓吃的苦頭更大。連命都會保不住。”
兩個人商議定了,洪承疇這才帶著祖寬,並手下的一萬餘人,離開山西,去了遼東。而汪喬年一刻不敢怠慢,派出流星探馬,來回打聽秦軍消息。
因此秦軍那邊剛剛派出張儀去河南聯絡李自成,汪喬年立刻便知道了。他馬上派人,去河南開封打聽消息,看看張儀是否真的聯合了李自成。
等到張儀與劉宗敏,李過帶著人馬一走,汪喬年很快得到了消息,說劉宗敏率一隻虎李過,帶領十萬人馬,前來與秦軍合兵。
汪喬年大吃一驚,立刻集結人馬,準備迎戰,同時他命各地的守將據城自守,編練民軍。他並沒有開始命百姓進城,堅壁清野,還不到時候。隻等著秦軍與農民軍進了山西之後,再行此招,免得對方事先有所準備。
再說張儀,帶著劉宗敏與李過一路而來,直奔潼關,十天之後,便到了關前,劉宗敏將人馬紮在關外,令李過統帥全軍,自己隨著張儀進關,直奔西安。
二人見了秦王,秦王吩咐設宴,給劉宗敏接風。此時劉宗敏雖然沒有什麽正式的職務,畢竟是李自成的副手,非同小可,因此秦王也親自出席。
席間,劉宗敏便將與闖王商議好的策略說了出來,這番話他並沒有對張儀講過,就是怕秦軍方麵事先有所準備,想好了言辭來應付,因此他見到了秦王,這才說出來。
秦王是何等聰明人,一聽便明白對方的意思,其實他早已猜測到了多種結局,此時看來,李自成能派劉宗敏前來,還是非常給麵子的,秦軍已經爭取到了較好的一種結果。
於是秦王點頭:“劉將軍所說,正是合情合理,我秦軍方麵沒有異議。就照你們的做法,大家分兵而進,誰打下的地方,就歸誰所有。”
雙方言語和氣,分工清楚,因此這場酒喝得很痛快。
秦王安排劉宗敏住在最好的宅弟,派人嚴密保護,這天晚上,他召集眾人,準備出兵的事。
白起首先表示擔憂:“大王,席上劉宗敏所說的,無疑是他們商議後的對策,這次被咱們強拉了來,看來還是不太甘心的。”
李岩道:“正是如此。照我看,李自成是怕打下山西來,他占不到地方,白白給秦軍幫忙,所以才提出,誰打下的地方就歸誰。”
秦王搖頭:“不是這麽簡單。”
李岩一愣:“大王的意思……”
秦王道:“以孤揣測,李自成是想將我秦軍堵在關中,不給秦軍發展的餘地。他派出十萬人馬前來,以劉宗敏為主將,擺明了就是要完全占領山西。眼下河南已經在闖軍的地盤,一旦占據山西成功,我秦軍的東進之路,將完全被堵塞。那個時候,除了與闖軍翻臉開戰之外,再沒有任何辦法,打開東進之路。”
張儀道:“正是,闖軍此時坐擁數十萬人馬,如同當年之魏國,擋在秦軍東方,秦軍也是經過多年血戰,才將魏國打得大敗,解除了威脅。”
秦王看了一眼白起:“不錯,這要歸功於大將軍對魏一戰,斬首數十萬。可是眼下,我們總不能就此與闖軍翻臉,所以山西一地,絕不讓闖軍得手。”
李岩道:“可是劉宗敏帶來的人馬太多,恐怕一進入山西,就會像狂風卷落葉一般,橫掃境內,咱們秦軍一旦落在後麵,隻能眼睜睜地瞧著人家攻城克地。”
秦王道:“此話甚是有理,大將軍有何對策?”
白起淡然一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闖軍十萬人馬,卻沒有後勤補給,一旦進入山西,遇到堅壁清野的話,必然無處打糧,是勝是敗,還未可知。若是與我秦軍一道進軍,咱們還要供應闖軍糧草,因此分開進兵,倒也有利,咱們可以甩開一個包袱。”
他停了一下,又道:“此戰大概會有三種結果,最好的結果,是闖軍戰敗,官軍大傷元氣,而我秦軍漁翁得利。稍次之的結果,是闖軍與我軍都取勝,最後分占山西,最差的結果,是闖軍得勝,我軍戰敗,那樣一來,就如大王所擔心的,山西全境被農民軍占據,我軍東進之路將徹底被堵死。”
秦王沉吟道:“以大將軍來看,哪種結果的可能性較大呢?”
白起道:“以我來看,中間一種結果,可能會是最終結果,官軍最終不可能抵擋得往十萬農民軍。”
李岩道:“如此說來,大將軍仍有對策。”
白起道:“如果秦軍不敗,能夠打下幾座城池,便有了進退之地。隻要秦軍勢力能夠進入山西,東進便是可行的。闖軍再厲害,也不過是第二個趙國罷了。”
秦王點頭:“好,有大將軍這句話,秦軍便可以擊兵。你們看,派誰去為好?”
白起道:“就派涉懷帶領三萬人馬前去,他久在軍中,作戰無數,可當此任。”
秦王搖頭:“不行,潼關還需要他來鎮守,因為進入山西之後,潼關便是最重要的後方基地,也是那三萬人馬的最後屏障,交給別人孤不放心。再說,涉懷獨自領兵前去,沒有謀士,自然不行。不如留下。”
他看看李岩:“還是李愛卿去吧,帶上紅姑娘等幾員女將,凡事也好有個商議。”
李岩聽了,便即起身拱手:“這關乎秦軍發展大計,李岩定當努力,不負大王重托。”
張儀連連點頭,看著白起擠擠眼睛,嘴邊泛起狡猾的笑容。
他自然知道白起的心思,這位大將軍,以前在遇到此類出兵之事時,總是盡全力推薦李岩,想讓他立功,可此次卻一反常態,自然是剛剛認下了這個女婿的緣故,白起可不想讓李岩去軍前冒險,萬一出了什麽意外,李香君那裏,怎麽交代得下去。李岩出了事,李香君豈不成了望門寡!
這就叫愛屋及烏,比起立功,準女婿的性命更是重要。
李自成留張儀與涉懷在營中住了兩天,到了第三天頭上,劉宗敏與李過已經將十萬人馬點齊了,劉宗敏為主將,李過為副將,帶著劉體純,李友,吳汝義,穀可成等數員戰將,一起出征。
在這一天上午,李自成將張儀與涉懷請到大帳,笑道:“本想留二位多住些日子,但是軍情如火,不可遲延,因此隻能先行別過了。我已派劉宗敏與李過,點齊了十萬人馬,這就可以動身。”
張儀道:“如此甚好。等到咱們攻下了山西,闖王也一定拿下了開封與整個河南,那時大家再一同慶功。”
雙方的話都說得十分親熱,頗有些難舍難離的意思。張儀與涉懷帶著三千人馬,由李自成宋獻策與羅汝才等人,親自送出大營,劉宗敏和李過,與張儀涉懷並馬而行,身後是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一起向東而來。
他們要先到潼關,然後會合了秦軍的主力,再一起北上,渡河進入山西。
秦軍與李自成的這番舉動,自然瞞不過朝庭,不光孫傳庭覺察到了,汪喬年也已探知了消息。
早在洪承疇離任的時候,他便與汪喬年長談過一次。其中特別叮囑汪喬年,一定要密切注意秦軍的動向。
洪承疇和孫傳庭一樣,都將秦軍視為心腹大患。洪承疇特意告訴汪喬年:“我離開之後,秦軍必然要對山西下手,隻是眼下秦軍的人馬不足,他們占了整個陝西,還要虎視四川,兵力不足。因此秦軍很可能不會單獨進軍,而是要與張獻忠或是李自成聯合。其中張獻忠離山西較遠,因此秦軍聯合李自成的可能性較大。一旦雙方聯手,山西麵臨的局勢就非常嚴峻了。”
汪喬年點頭:“大人的擔心很有道理。眼下李自成已經坐擁了數十萬人馬,號稱七十萬,我瞧著,至少也有四十萬吧。他隻要派出數萬人馬,便可以對山西造成壓力,更何況還有秦軍。因此很可能要有一場惡戰。”
洪承疇道:“可是我不能給你留下多少人馬了,遼東也是重地,祖寬及部下的關寧鐵騎,我必須帶走。你要守住山西,就要多想辦法。萬不得已時,也得痛下決心。”
汪喬年道:“您是說,堅壁清野,收縮陣線。”
洪承疇點頭:“如果反賊打進山西,在當地得不到補給,隻能依靠後方運輸,那麽這條運輸線就很長了,而且還要渡過黃河。所以軍糧一定供應不上。要不了多久,就會撤軍而走。因此你記住,隻要秦軍聯合了流賊,大舉進攻山西,你便可以照此策略應對。”
汪喬年道:“看來也隻有如此了。山西的百姓,要吃點苦頭。”洪承疇道:“如果不這樣做,百姓吃的苦頭更大。連命都會保不住。”
兩個人商議定了,洪承疇這才帶著祖寬,並手下的一萬餘人,離開山西,去了遼東。而汪喬年一刻不敢怠慢,派出流星探馬,來回打聽秦軍消息。
因此秦軍那邊剛剛派出張儀去河南聯絡李自成,汪喬年立刻便知道了。他馬上派人,去河南開封打聽消息,看看張儀是否真的聯合了李自成。
等到張儀與劉宗敏,李過帶著人馬一走,汪喬年很快得到了消息,說劉宗敏率一隻虎李過,帶領十萬人馬,前來與秦軍合兵。
汪喬年大吃一驚,立刻集結人馬,準備迎戰,同時他命各地的守將據城自守,編練民軍。他並沒有開始命百姓進城,堅壁清野,還不到時候。隻等著秦軍與農民軍進了山西之後,再行此招,免得對方事先有所準備。
再說張儀,帶著劉宗敏與李過一路而來,直奔潼關,十天之後,便到了關前,劉宗敏將人馬紮在關外,令李過統帥全軍,自己隨著張儀進關,直奔西安。
二人見了秦王,秦王吩咐設宴,給劉宗敏接風。此時劉宗敏雖然沒有什麽正式的職務,畢竟是李自成的副手,非同小可,因此秦王也親自出席。
席間,劉宗敏便將與闖王商議好的策略說了出來,這番話他並沒有對張儀講過,就是怕秦軍方麵事先有所準備,想好了言辭來應付,因此他見到了秦王,這才說出來。
秦王是何等聰明人,一聽便明白對方的意思,其實他早已猜測到了多種結局,此時看來,李自成能派劉宗敏前來,還是非常給麵子的,秦軍已經爭取到了較好的一種結果。
於是秦王點頭:“劉將軍所說,正是合情合理,我秦軍方麵沒有異議。就照你們的做法,大家分兵而進,誰打下的地方,就歸誰所有。”
雙方言語和氣,分工清楚,因此這場酒喝得很痛快。
秦王安排劉宗敏住在最好的宅弟,派人嚴密保護,這天晚上,他召集眾人,準備出兵的事。
白起首先表示擔憂:“大王,席上劉宗敏所說的,無疑是他們商議後的對策,這次被咱們強拉了來,看來還是不太甘心的。”
李岩道:“正是如此。照我看,李自成是怕打下山西來,他占不到地方,白白給秦軍幫忙,所以才提出,誰打下的地方就歸誰。”
秦王搖頭:“不是這麽簡單。”
李岩一愣:“大王的意思……”
秦王道:“以孤揣測,李自成是想將我秦軍堵在關中,不給秦軍發展的餘地。他派出十萬人馬前來,以劉宗敏為主將,擺明了就是要完全占領山西。眼下河南已經在闖軍的地盤,一旦占據山西成功,我秦軍的東進之路,將完全被堵塞。那個時候,除了與闖軍翻臉開戰之外,再沒有任何辦法,打開東進之路。”
張儀道:“正是,闖軍此時坐擁數十萬人馬,如同當年之魏國,擋在秦軍東方,秦軍也是經過多年血戰,才將魏國打得大敗,解除了威脅。”
秦王看了一眼白起:“不錯,這要歸功於大將軍對魏一戰,斬首數十萬。可是眼下,我們總不能就此與闖軍翻臉,所以山西一地,絕不讓闖軍得手。”
李岩道:“可是劉宗敏帶來的人馬太多,恐怕一進入山西,就會像狂風卷落葉一般,橫掃境內,咱們秦軍一旦落在後麵,隻能眼睜睜地瞧著人家攻城克地。”
秦王道:“此話甚是有理,大將軍有何對策?”
白起淡然一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闖軍十萬人馬,卻沒有後勤補給,一旦進入山西,遇到堅壁清野的話,必然無處打糧,是勝是敗,還未可知。若是與我秦軍一道進軍,咱們還要供應闖軍糧草,因此分開進兵,倒也有利,咱們可以甩開一個包袱。”
他停了一下,又道:“此戰大概會有三種結果,最好的結果,是闖軍戰敗,官軍大傷元氣,而我秦軍漁翁得利。稍次之的結果,是闖軍與我軍都取勝,最後分占山西,最差的結果,是闖軍得勝,我軍戰敗,那樣一來,就如大王所擔心的,山西全境被農民軍占據,我軍東進之路將徹底被堵死。”
秦王沉吟道:“以大將軍來看,哪種結果的可能性較大呢?”
白起道:“以我來看,中間一種結果,可能會是最終結果,官軍最終不可能抵擋得往十萬農民軍。”
李岩道:“如此說來,大將軍仍有對策。”
白起道:“如果秦軍不敗,能夠打下幾座城池,便有了進退之地。隻要秦軍勢力能夠進入山西,東進便是可行的。闖軍再厲害,也不過是第二個趙國罷了。”
秦王點頭:“好,有大將軍這句話,秦軍便可以擊兵。你們看,派誰去為好?”
白起道:“就派涉懷帶領三萬人馬前去,他久在軍中,作戰無數,可當此任。”
秦王搖頭:“不行,潼關還需要他來鎮守,因為進入山西之後,潼關便是最重要的後方基地,也是那三萬人馬的最後屏障,交給別人孤不放心。再說,涉懷獨自領兵前去,沒有謀士,自然不行。不如留下。”
他看看李岩:“還是李愛卿去吧,帶上紅姑娘等幾員女將,凡事也好有個商議。”
李岩聽了,便即起身拱手:“這關乎秦軍發展大計,李岩定當努力,不負大王重托。”
張儀連連點頭,看著白起擠擠眼睛,嘴邊泛起狡猾的笑容。
他自然知道白起的心思,這位大將軍,以前在遇到此類出兵之事時,總是盡全力推薦李岩,想讓他立功,可此次卻一反常態,自然是剛剛認下了這個女婿的緣故,白起可不想讓李岩去軍前冒險,萬一出了什麽意外,李香君那裏,怎麽交代得下去。李岩出了事,李香君豈不成了望門寡!
這就叫愛屋及烏,比起立功,準女婿的性命更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