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話,白起一笑:“大王,臣一直就為此事做準備,山西是咱們秦軍必定要取的,一個月以來,臣與李公子號令各地編練人馬,這其間,李公子又出了一個主意,要將所有壯年男子,全部立冊書名,編入兵籍。也算是全民為兵的一個策略。”
秦王道:“你是說,這些人平時為民,戰時為兵,與我秦國製度一樣?”
白起點頭:“兩千年前的秦國,便是如此。也因此才可以組成百萬大軍。今日關中的人口,已經增加到數百萬,其中丁壯有五六十萬,這些人如果都可以上陣,自然不怕任何人。”
秦王道:“確實如此,孤一時倒沒想起來此策。看來李公子確是通曉曆史,此時派上了用場。”
白起道:“等到這些丁壯操練一段時日,可以上陣時,就是秦軍攻取山西之日。”
秦王沉吟著:“大概多久可以出兵?”
白起道:“最多兩個月。”秦王道:“好,那便定在臘月出兵,趁著年關將近,一舉進兵。或可收到奇效。此事不要外傳,免得官軍有所防範。”白起點頭。
進攻山西之事商議之後,白起便與李岩一起,嚴加督練人馬,白起將手下所有將領都放了下去,讓他們去各個縣城,編練壯丁,教授秦軍戰法,秦軍中有俘虜的官軍,白起也將這些人提拔起來,好讓秦軍熟悉官軍的作戰之道。
白起覺得,秦軍的戰法雖然橫行一時,但過了兩千年,已經落了下風,尤其是對於騎兵的認識,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兩千年前,騎兵隻是輔助兵種,戰場上的主力,是車兵和步兵,幸好當時的匈奴人經常與秦軍作戰,因此秦軍還是很注意騎兵的使用,這一點要遠遠強於當時的各國,除了趙國可以匹敵之外,各國都不是對手。而有意思的是,秦趙長平之戰中,白起正是使用騎兵,截斷了被圍趙軍與大本營之間的聯係。
因此白起是非常看重騎兵的,何況這個時候,無論是滿清軍,還是關寧鐵騎,都是異常剽悍的騎兵,因此白起也特別重視騎兵的訓練。
有了涼州王呂儒的資助,秦軍的戰馬不少,因此騎兵迅速地發展起來。
就在秦軍秣兵厲馬,準備進攻山西的時候,天下局勢突然產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轉折,本來這個轉折不應該來得這麽快,但是老天卻在其中插了一腳。
原因便是今年秋天的雨水太大了。
河南開封在李自成的重重包圍之下,仍舊雄姿峙立,巋然不動,好像風雨之中的泰山一般,數代人的修築使得城牆堅厚無比,農民軍無法撼動,因此便想長期圍困。
可是開封城中的情況,卻因為秋雨連綿,發生了巨大變化。
那就是城中的存糧。
本來開封城裏一早便存放了大量糧食,足可以支持全城軍民食用一年,雖然孫傳庭曾經調用過一部分,但數量不多。因此城中的糧食至少還能支持十個月。
但是一連多日的大雨,毀壞了無數糧倉,很多糧食順水漂走,流進了陰溝。而且也不知道是什麽人傳出了消息,說倉中的糧食急劇減少,最多三個月糧倉便要空了。
消息立刻像風一樣傳遍了整個開封城,那些軍兵們首先騷動起來,不少軍官不顧將令,帶著士兵們去糧倉搶糧,這些人一動,城中的百姓們也不想等死,因此也一窩蜂地去搶糧。
整個城中一片混亂。
等到陳永福,推官黃澎等人將這股風潮壓下去之後,糧食又損失不少。
後來知府大人一統計,眼下的糧食,隻夠吃兩個月的。
兩個月,朝庭有把握打退李自民嗎?這個問題用不著考慮,連城中的孩子都知道,絕無可能。
因此周王朱恭枵手書告急文書,用飛鴿傳書,送到京城。
崇禎也是一籌莫展,眼下李羅聯軍四五十萬人馬,又剛剛擊敗孫傳庭,士氣旺盛,而官軍則士氣低落,想在短時間內解開封之圍,沒有這個能力,但是開封城最多隻能堅持兩個月了。
於是崇禎又一次親召孫傳庭入京,麵商此事。
孫傳庭連日以來,也忙得不可開交,他又新招募了一萬餘人,眼下手中已有三萬餘兵力,但是戰馬器械尚不齊備,軍士訓練也不係統,還不能出征。但是崇禎不肯放棄開封與河南,非要解開封之圍,孫傳庭也不能違旨。
於是孫傳庭便拿出了最後一招,親自上陣,不成功便成仁。
沒想到崇禎並沒有要他火速進兵,而是取出一份密書,交與他看,孫傳庭展開一瞧,乃是開封城中的推官黃澍寫的,通過周王同意,要交與朝庭決斷。
這份書之所以很秘密,是因為上麵寫的事情,太過重大,一般人不敢做主,因此隻能請示皇帝才可以。
孫傳庭看過密信,也倒吸了口冷氣。
原來黃澍這封書上寫的事情,乃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說得通俗一點,是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的做法。
這一招便是挖開黃河大堤,水淹農民軍。
近日以來秋雨連綿,黃河水位暴漲,孫傳庭率軍在黃河北岸,隻要派出一小股人馬,潛到南岸,扒開一個口子,黃河水必然傾泄而下,方圓百裏之內,人畜盡為魚鱉。
但是這樣一來,開封城也不能幸免,大水灌進城內是必然的,因此黃澍在最後寫道,此舉乃是不得已的最後狠招,寧可淹了開封城,也不留給闖賊。
崇禎對於黃河水利,自然是清楚的,這條河幾乎可以稱為害河,自古有雲,黃河百害,唯利一套,隻有上遊的河套地區,不受災害,到了河南開封等地之後,泥沙填積,使得水位越來越高,隻能在河岸上築堤,來擋住河水。
曆史上黃河多次決口,每一次決口,都會給數百裏之內的百姓造成巨大損失。
如果是天災,自然決口,誰也沒得說,但是人為的扒開大堤,日後百姓將如何評論,悠悠眾口,何以塞之?崇禎不得不考慮。
他將所有人都屏退出殿外,自己一個人在殿內沉思,這一招如果得手,農民軍將被淹死很多,甚至可能傷其大半,但是所付出的代價,實在過於沉重,放水之後,開封城肯定是一片汪洋,就算退了水,也必成一片廢墟,如此重要的府城毀於一旦,他異常心痛。
但是黃澍說得也不無道理,開封一旦完完整整地落入農民軍之手,李自成必然以它為大本營,經營河南,然後北上進攻京城。
開封絕不能留給闖賊。
崇禎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召來孫傳庭,給他下了一道秘旨,命他可以找機會,決開黃河,但是一定不要泄露消息。
孫傳庭心領神會,此時自己隻是一個執行者,不能提出任何異議,因此他隻得領旨而出。
他回到營中,立刻派自己的心腥手下,找了八百名士兵,這些人都是最早跟著他的榆林兵,忠誠方麵沒有問題,孫傳庭令這些人時刻待命,然後他用飛鴿傳書,給開封中送去絕秘消息。
此時開封城被圍得死死的,城中珍寶無數,不能留給李自成,孫傳庭送這封秘信的意思,就是告訴城中的知府和周王,以及陳永福,黃澍等人,盡快做準備,因為最近幾日,便要開決黃河了。
得到孫傳庭的回書之後,周王與城中官員們開始秘密行動,將珍寶等物裝在事先秘密做好的船上,準備借著大水出城而逃。這件事做得非常隱蔽,城中百姓與軍兵們半點也不知道。
孫傳庭送了信之後,便急切地等著回書,不幾日,回書來到,說城中物資珍寶已經裝船妥當,隻等大水一到,便可以出城。
得到這個消息,孫傳庭不再猶豫,因為再耽擱下去,雨季便要過了,到時候黃河水位落下去,這條計便沒什麽威力了。
於是當天夜裏,孫傳庭便派出了八百名決水軍。這些人抬著小船,帶著鋤鏟等東西,秘密出發。
出發之前,孫傳庭親自給他們送行,每個人賞了一大碗酒,孫傳庭也端起碗來,衝著眾人一舉:“諸位,說良心話,如果開封城中的糧食還能支持五個月以上,我斷不會要聖上實行此策。常言道水火無情,缺口一開,河水就會天崩地裂一般,傾泄而下,河南百姓,不知會有多少葬身於洪水之內。雖然可以淹殺闖軍反賊,可是開封城必然被大水毀去。成敗得失,殊難揣測。我做為臣子,隻能遵旨而行,因此諸位前去,也不要猶豫,此舉關乎國運,乃是壯士斷腕之舉,聖上也是沒有辦法。”
最後又道:“誰若泄露半個字出去,你們這八百人,就要獻上八百顆人頭了,明白嗎?”
眾人一齊遵令,將碗中烈酒一口飲幹。
孫傳庭目送著八百決水軍消失在夜色裏,這才長長歎息一聲:“難道上天,真的不佑我大明?”
秦王道:“你是說,這些人平時為民,戰時為兵,與我秦國製度一樣?”
白起點頭:“兩千年前的秦國,便是如此。也因此才可以組成百萬大軍。今日關中的人口,已經增加到數百萬,其中丁壯有五六十萬,這些人如果都可以上陣,自然不怕任何人。”
秦王道:“確實如此,孤一時倒沒想起來此策。看來李公子確是通曉曆史,此時派上了用場。”
白起道:“等到這些丁壯操練一段時日,可以上陣時,就是秦軍攻取山西之日。”
秦王沉吟著:“大概多久可以出兵?”
白起道:“最多兩個月。”秦王道:“好,那便定在臘月出兵,趁著年關將近,一舉進兵。或可收到奇效。此事不要外傳,免得官軍有所防範。”白起點頭。
進攻山西之事商議之後,白起便與李岩一起,嚴加督練人馬,白起將手下所有將領都放了下去,讓他們去各個縣城,編練壯丁,教授秦軍戰法,秦軍中有俘虜的官軍,白起也將這些人提拔起來,好讓秦軍熟悉官軍的作戰之道。
白起覺得,秦軍的戰法雖然橫行一時,但過了兩千年,已經落了下風,尤其是對於騎兵的認識,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兩千年前,騎兵隻是輔助兵種,戰場上的主力,是車兵和步兵,幸好當時的匈奴人經常與秦軍作戰,因此秦軍還是很注意騎兵的使用,這一點要遠遠強於當時的各國,除了趙國可以匹敵之外,各國都不是對手。而有意思的是,秦趙長平之戰中,白起正是使用騎兵,截斷了被圍趙軍與大本營之間的聯係。
因此白起是非常看重騎兵的,何況這個時候,無論是滿清軍,還是關寧鐵騎,都是異常剽悍的騎兵,因此白起也特別重視騎兵的訓練。
有了涼州王呂儒的資助,秦軍的戰馬不少,因此騎兵迅速地發展起來。
就在秦軍秣兵厲馬,準備進攻山西的時候,天下局勢突然產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轉折,本來這個轉折不應該來得這麽快,但是老天卻在其中插了一腳。
原因便是今年秋天的雨水太大了。
河南開封在李自成的重重包圍之下,仍舊雄姿峙立,巋然不動,好像風雨之中的泰山一般,數代人的修築使得城牆堅厚無比,農民軍無法撼動,因此便想長期圍困。
可是開封城中的情況,卻因為秋雨連綿,發生了巨大變化。
那就是城中的存糧。
本來開封城裏一早便存放了大量糧食,足可以支持全城軍民食用一年,雖然孫傳庭曾經調用過一部分,但數量不多。因此城中的糧食至少還能支持十個月。
但是一連多日的大雨,毀壞了無數糧倉,很多糧食順水漂走,流進了陰溝。而且也不知道是什麽人傳出了消息,說倉中的糧食急劇減少,最多三個月糧倉便要空了。
消息立刻像風一樣傳遍了整個開封城,那些軍兵們首先騷動起來,不少軍官不顧將令,帶著士兵們去糧倉搶糧,這些人一動,城中的百姓們也不想等死,因此也一窩蜂地去搶糧。
整個城中一片混亂。
等到陳永福,推官黃澎等人將這股風潮壓下去之後,糧食又損失不少。
後來知府大人一統計,眼下的糧食,隻夠吃兩個月的。
兩個月,朝庭有把握打退李自民嗎?這個問題用不著考慮,連城中的孩子都知道,絕無可能。
因此周王朱恭枵手書告急文書,用飛鴿傳書,送到京城。
崇禎也是一籌莫展,眼下李羅聯軍四五十萬人馬,又剛剛擊敗孫傳庭,士氣旺盛,而官軍則士氣低落,想在短時間內解開封之圍,沒有這個能力,但是開封城最多隻能堅持兩個月了。
於是崇禎又一次親召孫傳庭入京,麵商此事。
孫傳庭連日以來,也忙得不可開交,他又新招募了一萬餘人,眼下手中已有三萬餘兵力,但是戰馬器械尚不齊備,軍士訓練也不係統,還不能出征。但是崇禎不肯放棄開封與河南,非要解開封之圍,孫傳庭也不能違旨。
於是孫傳庭便拿出了最後一招,親自上陣,不成功便成仁。
沒想到崇禎並沒有要他火速進兵,而是取出一份密書,交與他看,孫傳庭展開一瞧,乃是開封城中的推官黃澍寫的,通過周王同意,要交與朝庭決斷。
這份書之所以很秘密,是因為上麵寫的事情,太過重大,一般人不敢做主,因此隻能請示皇帝才可以。
孫傳庭看過密信,也倒吸了口冷氣。
原來黃澍這封書上寫的事情,乃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說得通俗一點,是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的做法。
這一招便是挖開黃河大堤,水淹農民軍。
近日以來秋雨連綿,黃河水位暴漲,孫傳庭率軍在黃河北岸,隻要派出一小股人馬,潛到南岸,扒開一個口子,黃河水必然傾泄而下,方圓百裏之內,人畜盡為魚鱉。
但是這樣一來,開封城也不能幸免,大水灌進城內是必然的,因此黃澍在最後寫道,此舉乃是不得已的最後狠招,寧可淹了開封城,也不留給闖賊。
崇禎對於黃河水利,自然是清楚的,這條河幾乎可以稱為害河,自古有雲,黃河百害,唯利一套,隻有上遊的河套地區,不受災害,到了河南開封等地之後,泥沙填積,使得水位越來越高,隻能在河岸上築堤,來擋住河水。
曆史上黃河多次決口,每一次決口,都會給數百裏之內的百姓造成巨大損失。
如果是天災,自然決口,誰也沒得說,但是人為的扒開大堤,日後百姓將如何評論,悠悠眾口,何以塞之?崇禎不得不考慮。
他將所有人都屏退出殿外,自己一個人在殿內沉思,這一招如果得手,農民軍將被淹死很多,甚至可能傷其大半,但是所付出的代價,實在過於沉重,放水之後,開封城肯定是一片汪洋,就算退了水,也必成一片廢墟,如此重要的府城毀於一旦,他異常心痛。
但是黃澍說得也不無道理,開封一旦完完整整地落入農民軍之手,李自成必然以它為大本營,經營河南,然後北上進攻京城。
開封絕不能留給闖賊。
崇禎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召來孫傳庭,給他下了一道秘旨,命他可以找機會,決開黃河,但是一定不要泄露消息。
孫傳庭心領神會,此時自己隻是一個執行者,不能提出任何異議,因此他隻得領旨而出。
他回到營中,立刻派自己的心腥手下,找了八百名士兵,這些人都是最早跟著他的榆林兵,忠誠方麵沒有問題,孫傳庭令這些人時刻待命,然後他用飛鴿傳書,給開封中送去絕秘消息。
此時開封城被圍得死死的,城中珍寶無數,不能留給李自成,孫傳庭送這封秘信的意思,就是告訴城中的知府和周王,以及陳永福,黃澍等人,盡快做準備,因為最近幾日,便要開決黃河了。
得到孫傳庭的回書之後,周王與城中官員們開始秘密行動,將珍寶等物裝在事先秘密做好的船上,準備借著大水出城而逃。這件事做得非常隱蔽,城中百姓與軍兵們半點也不知道。
孫傳庭送了信之後,便急切地等著回書,不幾日,回書來到,說城中物資珍寶已經裝船妥當,隻等大水一到,便可以出城。
得到這個消息,孫傳庭不再猶豫,因為再耽擱下去,雨季便要過了,到時候黃河水位落下去,這條計便沒什麽威力了。
於是當天夜裏,孫傳庭便派出了八百名決水軍。這些人抬著小船,帶著鋤鏟等東西,秘密出發。
出發之前,孫傳庭親自給他們送行,每個人賞了一大碗酒,孫傳庭也端起碗來,衝著眾人一舉:“諸位,說良心話,如果開封城中的糧食還能支持五個月以上,我斷不會要聖上實行此策。常言道水火無情,缺口一開,河水就會天崩地裂一般,傾泄而下,河南百姓,不知會有多少葬身於洪水之內。雖然可以淹殺闖軍反賊,可是開封城必然被大水毀去。成敗得失,殊難揣測。我做為臣子,隻能遵旨而行,因此諸位前去,也不要猶豫,此舉關乎國運,乃是壯士斷腕之舉,聖上也是沒有辦法。”
最後又道:“誰若泄露半個字出去,你們這八百人,就要獻上八百顆人頭了,明白嗎?”
眾人一齊遵令,將碗中烈酒一口飲幹。
孫傳庭目送著八百決水軍消失在夜色裏,這才長長歎息一聲:“難道上天,真的不佑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