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沉吟道:“兵少了不管用,兵多了容易暴露行蹤,我想,一兩萬騎兵就可以了。進入山西之後,盡可能將聲勢造得大一些,迷惑官軍就是。”
李岩皺起眉頭:“一兩萬人,能給山西官軍造成壓力嗎?萬一汪喬年拚了命來圍剿怎麽辦?要知道,進入山西的秦軍,是絕對意義上的孤軍啊。”
白起道:“這個無妨,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我已經有充分打算了。隻要不被重兵包圍,便沒什麽可怕的。況且咱們這次進攻山西,主要是為了佯攻京城,在皇太極那裏得到了戰馬黃金之後,我會見機行事,該撤了就撤,保全人馬為上。”
李岩不說什麽了,他很相信白起的指揮能力。
三個人商議定了,白起將關中的軍務交給了李岩,自己親自點了兩萬名騎兵,準備出發。
白起臨走以前,給秦王上書,將整個戰役的想法都寫在上麵,秦王看過之後,立即同意。他命人寫了一封回書,要白起帶上,交與皇太極的使者。
於是白起在第二天的夜裏,便率領著兩萬騎兵,出了西安城,向靖邊而來。
他一方麵兵走靖邊,另一方麵下令給潼關的涉懷,讓他隨時聽候消息,準備出兵渡河接應。
白起率人馬悄悄出了西安城,趁夜疾奔,隻用了五天,便到了靖邊。
王翦早已等得不耐煩了,一方麵他秣兵厲馬,嚴防清軍以送禮為名,前來突襲,另一方麵,他也盼著秦王能快些拿定主意,有個回複。
白起率軍一到,王翦立時接進城中,白起將人馬在城中紮住,然後與王翦單獨密談。
王翦聽了秦王的計劃之後,也甚是興奮:“大將軍,如此最好。送上門來的好處,不能不要。隻是大將軍隻帶著兩萬人馬,未免過於冒險了。”
白起道:“不怕。你立刻會見來使,將書信交給他,令他立刻回遼東複命,我這裏先按兵不動,等到第一批戰馬黃金送到之後,才能起兵。”
二人商議好了,王翦讓人請遼東使者來見。
使者一進來,王翦很客氣,請他坐下,然後說道:“你家主人的意思,我已經完完整整地上報了我王。今日收到我王的回書,書信之上寫明了一切,你可仔細看看。”
說著便將書信取出,遞給使者。
這位使者不是滿人,而是漢人,在滿清的製下任官,他接過書信,展開一看,不由得暗自點頭,也佩服秦王的精明。
看完之後,使者一笑:“此事關係重大,我不敢做主,必須回複我家皇帝,從這裏到遼東,路途遙遠,即使我用飛鴿傳書,來回隻怕也要數天功夫,因此請將軍耐心等候。”
王翦道:“我秦軍自然不急。”
使者出了靖邊城,回到自己在蒙古的駐地,他並不是一個人來的,護送他的清軍有一千多人,並且隨身帶著信鴿。使者寫了三封一樣的書信,說明了秦王的意思,分別綁在三隻鴿子腿上,然後放飛出去。
四天以後,這三隻鴿子中有兩隻飛了回來,使者打開書信一瞧,果然是皇太極的回書。上麵的大意是,可以遵照秦王的意思辦理。
皇太極在派出使者的時候,確實是有誠意的,因此使者前腳剛走,皇太極便備好了馬匹,弓箭和黃金,派五千人馬護送,隨後啟程。
他也是個聰明人,可以這麽說,整個滿清朝庭,皇太極是最聰明的,也是最懂政治的。他不派人去聯合李自成,也不去聯合範雎,就是看到秦軍此時已經相對弱小了,正需要軍器馬匹和資財,成功的把握最大。
因為有誠意,所以皇太極不在乎秦王的懷疑,隻要答應了,就有希望。而此時秦王的書信送到,皇太極立刻做出決定,同意秦王的一切要求,隻要秦軍可以兵出山西,威脅京城就行。
使者見信大喜,而此時那五千清軍護送的戰馬黃金也到了,使者立刻啟程,前往靖邊通知王翦。
為了表示誠意,這一次使者帶來了五千匹戰馬,五千張好弓,一萬兩黃金。同時還帶著皇太極的回信。
王翦一聽使者帶著戰馬與黃金到了,就知道皇太極已經應允,立刻請使者進城,白起此時才露麵,接收了那五千匹戰馬,五千張好弓,一萬兩黃金,然後又與使者約定,等到秦軍兵到偏關的時候,清軍再送上一萬五千匹戰馬,五千張好弓,五萬兩黃金。
一旦此計成功,崇禎調令遼東人馬回援的話,清軍再將其餘的東西奉上。
雙方就這樣達成了秘密協定。
接收了使者帶來的五千匹好馬,五千張硬弓,一萬兩黃金之後,王翦派人送到西安,這是交與秦軍的禮物,他不敢私自留下。
而白起則帶著兩萬騎兵,開出靖邊,大張旗鼓,挑明要出塞與清軍作戰,理由是清軍屢次窺探秦人邊境,有攻擊之意,秦軍要先發製人,先奪下蒙古草原,然後進軍遼東。
另一方麵,白起派人去偏關一帶地區,暗中收集船隻,準備渡河。
等到進入草原之後,因為蒙古部族也得到了皇太極的旨意,不許擅自出擊,任憑秦軍深入大漠,再找機會圍殲之。因此蒙古草原上的騎兵,都龜縮得遠遠的,沒有前來廝殺。
白起帶著人馬向東北方麵而來,走了兩天之後,突然在夜間掉頭,撲向黃河的河套地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到偏關附近。
這裏沒有長城,因為有黃河相隔。秦軍到了這裏,事先早有秦軍到來,收集好了大量船隻,白起在白天整軍不動,到了夜裏才下令渡河。
兩萬秦軍,連同戰馬,輜重,直渡到天明,終於完全進入了山西境內。
此時白起沒有絲毫停留,立刻露出了尖利的獠牙,他帶著兩萬秦軍,馬不停蹄,直撲偏關,不出他的意料,偏關的明軍守將還高臥未起,此時已是天寒地凍,官軍做夢也想不到,秦軍居然會渡過黃河,殺到眼前。整個關城都沒有什麽防備,連遠巡哨探也沒派,白起帶著秦軍殺到城下時,城門都沒有關,還有不少百姓正在進出。
等到城上的官軍看到飛揚起的遮天塵土之中鑽出無數手執長槍大刀,殺氣騰騰的秦軍時,秦軍的前鋒已經衝到城門口了。
城門處因為有不少百姓,一看有秦軍殺來,都想進城躲避,上百名百姓與士兵都擠在一起,因此官軍急切之間無法關閉城門,秦軍的前鋒撲到近前,此時也顧不得百姓了,一通亂砍亂刺,數十名百姓與守門士兵被刺殺於地。
秦軍奪門而入,衝進了偏關。
偏關守將聽到城中大亂,慌忙爬出被窩,急急地穿好盔甲,跳上馬背,帶著幾十名親兵出得府門,前來觀瞧。他哪裏知道是秦軍入城,還以為是暴民生事,但是剛剛上了大街,迎麵殺過來一隊秦軍,數百人馬將守將包圍。
沒等這員守將回過神來,幾十名親兵已被殺在地上,他正要縱馬而走,卻被一名秦軍刺倒戰馬,摔下地來,眾秦軍一湧而上,你一刀我一槍,將守將搠成爛泥。
守將一死,城中更是大亂,無人再指揮官軍,因此秦軍很快便占領了城池。
白起沒有像往常一樣,在城中布告安民,而是率軍收拾了府庫,所有錢糧全部取走,將城中軍器馬匹收在軍中,然後隻在城中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便全軍離開,向東而去。
秦軍攻進山西的消息,立刻以飛快的速度,報到了汪喬年的案頭。
此時汪喬年剛剛鬆了口氣,因為李自成與秦軍聯手要來進攻,但在最後關頭,卻神秘地撤兵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開封城下,李自成受了重傷,不知死活,劉宗敏要回師開封,因此無暇顧及山西。
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剛過了沒一個月,秦軍居然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從北部殺了進來。他在山西的人馬大部分都在南部,以防秦軍出潼關前來進攻,沒想到秦軍卻繞到了草原之上,打了進來。
這一驚非同小可,汪喬年急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八百裏加急,調南部的官軍北上,堵住秦軍,不讓白起殺過來。
汪喬年細問之下,才知道秦軍先是揚言要與清軍作戰,走到一半時卻突然回頭,渡過黃河殺進山西。
原本秦軍要進攻山西,並不奇怪,可怪就怪在秦軍用了一條瞞天過海之計,虛攻清軍,實攻官軍,令人措手不及。
此時要想擋住疾風暴雨一般殺來的秦軍,並不容易,汪喬年隻得下了緊急動員令,命各地縣城嚴加防守,在援軍到來之前,務必要擋住白起。同時他立刻上表,向朝庭報急。
但是白起又豈是說擋住就能擋住的,不到十天,白起連破五縣,整個山西震動,汪喬年如坐針氈,度日如年。但令他不解的是,秦軍的進攻路線十分怪異,放著一些重要縣城不攻,而是一路向東而去。
李岩皺起眉頭:“一兩萬人,能給山西官軍造成壓力嗎?萬一汪喬年拚了命來圍剿怎麽辦?要知道,進入山西的秦軍,是絕對意義上的孤軍啊。”
白起道:“這個無妨,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我已經有充分打算了。隻要不被重兵包圍,便沒什麽可怕的。況且咱們這次進攻山西,主要是為了佯攻京城,在皇太極那裏得到了戰馬黃金之後,我會見機行事,該撤了就撤,保全人馬為上。”
李岩不說什麽了,他很相信白起的指揮能力。
三個人商議定了,白起將關中的軍務交給了李岩,自己親自點了兩萬名騎兵,準備出發。
白起臨走以前,給秦王上書,將整個戰役的想法都寫在上麵,秦王看過之後,立即同意。他命人寫了一封回書,要白起帶上,交與皇太極的使者。
於是白起在第二天的夜裏,便率領著兩萬騎兵,出了西安城,向靖邊而來。
他一方麵兵走靖邊,另一方麵下令給潼關的涉懷,讓他隨時聽候消息,準備出兵渡河接應。
白起率人馬悄悄出了西安城,趁夜疾奔,隻用了五天,便到了靖邊。
王翦早已等得不耐煩了,一方麵他秣兵厲馬,嚴防清軍以送禮為名,前來突襲,另一方麵,他也盼著秦王能快些拿定主意,有個回複。
白起率軍一到,王翦立時接進城中,白起將人馬在城中紮住,然後與王翦單獨密談。
王翦聽了秦王的計劃之後,也甚是興奮:“大將軍,如此最好。送上門來的好處,不能不要。隻是大將軍隻帶著兩萬人馬,未免過於冒險了。”
白起道:“不怕。你立刻會見來使,將書信交給他,令他立刻回遼東複命,我這裏先按兵不動,等到第一批戰馬黃金送到之後,才能起兵。”
二人商議好了,王翦讓人請遼東使者來見。
使者一進來,王翦很客氣,請他坐下,然後說道:“你家主人的意思,我已經完完整整地上報了我王。今日收到我王的回書,書信之上寫明了一切,你可仔細看看。”
說著便將書信取出,遞給使者。
這位使者不是滿人,而是漢人,在滿清的製下任官,他接過書信,展開一看,不由得暗自點頭,也佩服秦王的精明。
看完之後,使者一笑:“此事關係重大,我不敢做主,必須回複我家皇帝,從這裏到遼東,路途遙遠,即使我用飛鴿傳書,來回隻怕也要數天功夫,因此請將軍耐心等候。”
王翦道:“我秦軍自然不急。”
使者出了靖邊城,回到自己在蒙古的駐地,他並不是一個人來的,護送他的清軍有一千多人,並且隨身帶著信鴿。使者寫了三封一樣的書信,說明了秦王的意思,分別綁在三隻鴿子腿上,然後放飛出去。
四天以後,這三隻鴿子中有兩隻飛了回來,使者打開書信一瞧,果然是皇太極的回書。上麵的大意是,可以遵照秦王的意思辦理。
皇太極在派出使者的時候,確實是有誠意的,因此使者前腳剛走,皇太極便備好了馬匹,弓箭和黃金,派五千人馬護送,隨後啟程。
他也是個聰明人,可以這麽說,整個滿清朝庭,皇太極是最聰明的,也是最懂政治的。他不派人去聯合李自成,也不去聯合範雎,就是看到秦軍此時已經相對弱小了,正需要軍器馬匹和資財,成功的把握最大。
因為有誠意,所以皇太極不在乎秦王的懷疑,隻要答應了,就有希望。而此時秦王的書信送到,皇太極立刻做出決定,同意秦王的一切要求,隻要秦軍可以兵出山西,威脅京城就行。
使者見信大喜,而此時那五千清軍護送的戰馬黃金也到了,使者立刻啟程,前往靖邊通知王翦。
為了表示誠意,這一次使者帶來了五千匹戰馬,五千張好弓,一萬兩黃金。同時還帶著皇太極的回信。
王翦一聽使者帶著戰馬與黃金到了,就知道皇太極已經應允,立刻請使者進城,白起此時才露麵,接收了那五千匹戰馬,五千張好弓,一萬兩黃金,然後又與使者約定,等到秦軍兵到偏關的時候,清軍再送上一萬五千匹戰馬,五千張好弓,五萬兩黃金。
一旦此計成功,崇禎調令遼東人馬回援的話,清軍再將其餘的東西奉上。
雙方就這樣達成了秘密協定。
接收了使者帶來的五千匹好馬,五千張硬弓,一萬兩黃金之後,王翦派人送到西安,這是交與秦軍的禮物,他不敢私自留下。
而白起則帶著兩萬騎兵,開出靖邊,大張旗鼓,挑明要出塞與清軍作戰,理由是清軍屢次窺探秦人邊境,有攻擊之意,秦軍要先發製人,先奪下蒙古草原,然後進軍遼東。
另一方麵,白起派人去偏關一帶地區,暗中收集船隻,準備渡河。
等到進入草原之後,因為蒙古部族也得到了皇太極的旨意,不許擅自出擊,任憑秦軍深入大漠,再找機會圍殲之。因此蒙古草原上的騎兵,都龜縮得遠遠的,沒有前來廝殺。
白起帶著人馬向東北方麵而來,走了兩天之後,突然在夜間掉頭,撲向黃河的河套地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到偏關附近。
這裏沒有長城,因為有黃河相隔。秦軍到了這裏,事先早有秦軍到來,收集好了大量船隻,白起在白天整軍不動,到了夜裏才下令渡河。
兩萬秦軍,連同戰馬,輜重,直渡到天明,終於完全進入了山西境內。
此時白起沒有絲毫停留,立刻露出了尖利的獠牙,他帶著兩萬秦軍,馬不停蹄,直撲偏關,不出他的意料,偏關的明軍守將還高臥未起,此時已是天寒地凍,官軍做夢也想不到,秦軍居然會渡過黃河,殺到眼前。整個關城都沒有什麽防備,連遠巡哨探也沒派,白起帶著秦軍殺到城下時,城門都沒有關,還有不少百姓正在進出。
等到城上的官軍看到飛揚起的遮天塵土之中鑽出無數手執長槍大刀,殺氣騰騰的秦軍時,秦軍的前鋒已經衝到城門口了。
城門處因為有不少百姓,一看有秦軍殺來,都想進城躲避,上百名百姓與士兵都擠在一起,因此官軍急切之間無法關閉城門,秦軍的前鋒撲到近前,此時也顧不得百姓了,一通亂砍亂刺,數十名百姓與守門士兵被刺殺於地。
秦軍奪門而入,衝進了偏關。
偏關守將聽到城中大亂,慌忙爬出被窩,急急地穿好盔甲,跳上馬背,帶著幾十名親兵出得府門,前來觀瞧。他哪裏知道是秦軍入城,還以為是暴民生事,但是剛剛上了大街,迎麵殺過來一隊秦軍,數百人馬將守將包圍。
沒等這員守將回過神來,幾十名親兵已被殺在地上,他正要縱馬而走,卻被一名秦軍刺倒戰馬,摔下地來,眾秦軍一湧而上,你一刀我一槍,將守將搠成爛泥。
守將一死,城中更是大亂,無人再指揮官軍,因此秦軍很快便占領了城池。
白起沒有像往常一樣,在城中布告安民,而是率軍收拾了府庫,所有錢糧全部取走,將城中軍器馬匹收在軍中,然後隻在城中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便全軍離開,向東而去。
秦軍攻進山西的消息,立刻以飛快的速度,報到了汪喬年的案頭。
此時汪喬年剛剛鬆了口氣,因為李自成與秦軍聯手要來進攻,但在最後關頭,卻神秘地撤兵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開封城下,李自成受了重傷,不知死活,劉宗敏要回師開封,因此無暇顧及山西。
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剛過了沒一個月,秦軍居然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從北部殺了進來。他在山西的人馬大部分都在南部,以防秦軍出潼關前來進攻,沒想到秦軍卻繞到了草原之上,打了進來。
這一驚非同小可,汪喬年急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八百裏加急,調南部的官軍北上,堵住秦軍,不讓白起殺過來。
汪喬年細問之下,才知道秦軍先是揚言要與清軍作戰,走到一半時卻突然回頭,渡過黃河殺進山西。
原本秦軍要進攻山西,並不奇怪,可怪就怪在秦軍用了一條瞞天過海之計,虛攻清軍,實攻官軍,令人措手不及。
此時要想擋住疾風暴雨一般殺來的秦軍,並不容易,汪喬年隻得下了緊急動員令,命各地縣城嚴加防守,在援軍到來之前,務必要擋住白起。同時他立刻上表,向朝庭報急。
但是白起又豈是說擋住就能擋住的,不到十天,白起連破五縣,整個山西震動,汪喬年如坐針氈,度日如年。但令他不解的是,秦軍的進攻路線十分怪異,放著一些重要縣城不攻,而是一路向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