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豹同意他的話:“李將軍說得對,大王肯定是這麽想的,成親之後沒多久就再納一個,大家一旦都這麽幹,秦軍就光想著娶老婆,不想打仗了。”
涉懷卻有不同看法:“我認為大王不是這個意思,一定還有別的想法。前世之時,大王納女無數,也沒見他猶豫過。”
白起低聲道:“大王不同意納大玉兒,會不會對她還不太信任?”
張儀連連點頭:“大將軍這話說到點子上了。我也這麽認為。大玉兒雖然是個草原女子,可是以我看來,心機與膽識,不在羋太後之下。這樣的人,大王是從內心防範的。”
聽了張儀此言,眾人都暗自心驚,沒有人說話。
張儀又道:“因此咱們如果想要成全這樁美事,必須要打消大王心頭的疑慮。”
李岩一愣:“先生的意思,試探一下大玉兒,看她到底有沒有二心。”
張儀點頭微笑:“你們以為如何?”眾人都點頭稱好。大家心裏想的差不多,有這樣一個精明強幹的外族女子在軍中,誰也不會踏實,不如試她一下,如果大玉兒沒有反叛秦軍的意思,大家都放心。
說完了這件事,張儀又道:“另外還有一件事,便是咱們大王的稱號。”
眾人又是一愣,因為這件事情在以前秦王就曾說過,不想稱皇帝,此時秦軍隻有關中一地,稱王就可以,如今張儀舊話重提,到底是何用意?
李敢嘴快,脫口問道:“先生,你認為此時大王不能再稱王了嗎?”
張儀一笑:“關於稱王與稱帝的事情,大王以前說過,我這裏也不敢違拗他的意思,我所想的是,一旦明朝滅亡,咱們秦軍該當如何,大王該不該換一個稱號。”
眾人一聽,立時熱烈起來。
他們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明朝滅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誰知道什麽年月才可以做到,但是張儀非常敏銳地感覺到,一股即將滅亡明朝的力量,已經蓬勃發展起來,以前不可能的事情,很快就將成為現實。
事實上張儀的意思,是明朝滅亡之後,秦軍改不改變立場的問題。
這件事正是丞相所要考慮的,而且張儀可以肯定,秦王一定也在想這個問題,因此他要率先拿定一個主意,因為日後秦王一定會征求他的意見。
此時在家中提出來,不是朝堂議定,便隻是閑談,不會產生後果。
眾人開始議論紛紛,一個個眉飛色舞,李敢與王豹,涉懷等人的意見是,明朝一旦滅亡,秦王就可以稱帝,因為你若不稱帝,必然有人稱帝,到時候你隻稱王,就比人家低了一等,到時候就矮了一頭。
白起與李岩,王翦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之後,可以先看看天下的局勢,到時候再行決定,如果有人稱帝,秦王便可以稱帝,如果沒有人稱帝,秦王便不可以稱帝,免得做了出頭鳥。
眾人各自將心中的話說了出來,張儀仔細聽著,一一記在心中。
最後大家都說完了,一起看著張儀。
張儀一笑:“你們大家說得都有道理,我也反複思索過,覺得還是稱帝得好。”
白起與王翦同時問道:“此話怎講?”
張儀看了看二人:“大王以前不稱帝,是想避開天下的注意,給秦軍一個暗中發展的機會。事實看來,也算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並不顯著,孫傳庭,洪承疇等一些人,仍舊視秦軍為心腹大患。一旦明朝滅亡,無論是被清軍滅掉,還是被農民軍滅掉,甚至是被範雎滅掉,天下形勢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他喝下一杯酒,繼續道:“那個時候,天下便是戰國再現的局勢,而在戰國這樣的亂世之中,誰最弱小,或者說誰最看起來弱小,就會成為首先被攻擊的對象。這與你稱不稱帝,沒有什麽關係。”
大家紛紛點頭,都讚成這話。
張儀道:“既然如此,大王何妨稱帝呢?一來可以震動天下,二來也可以告訴別人,咱們秦軍是有資格,也有實力,進行一場逐鹿中原之戰的。或許這樣一來,會讓外人望而卻步,不敢來進犯關中。”
白起道:“先生之言,果然精妙,對時局與天下,看得非常透徹,我等不及,心服口服。”
眾人也一起稱讚張儀,張儀一擺手:“話是這麽說,可到時候,還要看看天下的局勢,稱了帝,還有很多事要做的,比如聯合誰,防範誰,攻擊誰,這個也都要好好商議。”
大家一起點頭。然後就將此話岔開了,進而討論起誰將終結明朝天下。
張儀認為能攻破北京,滅亡明朝的,必然是李自成。王翦認為是滿清軍,他們必將戰勝洪承疇,然後揮師南下,殺進山海關,進而直取北京。
別人並沒有提出別的人選,看來秦軍中人都認為,能夠幹掉明朝,終結其近三百年天下的,便是這兩支人馬了。
李敢卻來了一句:“幹嘛要看著別人出風頭,咱們秦軍不能從山西殺過去,滅了明朝麽?”
白起淡然一笑:“咱們隔著山西與河南,要越過這兩個省份,去攻擊北京,談何容易。這種仗要穩紮穩打,不能冒險。秦軍若想殺到北京,必先奪下河南,或是山西。不然容易腹背受敵。”
李敢一拱手:“大將軍,既然如此,何不趁著上一次殺進山西的威風,再接再厲,派大軍攻下山西?”
白起一擺手:“不急,不急,這件事情大王也有決斷,總的意思,秦軍不能去攻打北京,滅亡明朝這種大出風頭的事,還是讓與別人吧。”
李敢等人一愕:“讓與別人?為什麽呢?”
王豹也道:“隻要滅了明朝,肯定聲威大震,到時候不知會有多少人前來投奔哩。那種發展,說是一日千裏都算小的。為什麽要平白讓給別人?”
張儀一笑:“你們說得隻是一方麵,而另一方麵,還要看到這件事帶來的壞處。”
李敢道:“有什麽壞處?我看都是好處。”
張儀道:“李敢將軍,你要記住,世上所有的事,沒有一件是完全好的,也沒有一件是完全壞的。如果秦軍滅了明朝,肯定聲威大震,但同時也與所有的人,結成了死仇。試問,到那個時候,李自成,張獻忠,範雎,皇太極等人,你如何對待?給他們封個王?你覺得他們不會再次反叛麽?你覺得範雎與皇太極能答應麽?”
李敢緊皺眉頭:“這倒也是,他們手握重兵,都是麻煩事啊。”
白起道:“因此,誰滅了明朝,就是將自己放在了火爐上,從此他將再沒有盟軍,再沒有朋友,再沒有後路。這種傻事,大王自然不會幹。”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一起稱讚秦王的高瞻遠矚。
這場酒眾人一直喝到將近半夜才散,張儀送姬夢蝶與大玉兒回府,然後再送各位將領,丞相府這才恢複了平靜。
第二天,張儀便早早地來見秦王,他並沒有請別人同往,因為是為大玉兒的事來的,這件事隻能單獨會談。
秦王請他進門,張儀開口便道:“大王,臣此番前來,要與大王提媒。”
秦王弄得一頭霧水:“丞相,你在開玩笑麽?平白無故,提什麽親?”
張儀道:“大王,那位大玉兒姑娘,來到關中已經一年了,無名無份,再這樣下去,顯得咱們秦軍沒有風度,也容易招人恥笑,況且臣覺得,此女乃是大王的良配,與姬王妃一文一武,很是和契。這才來向大王提親。”
秦王一笑:“是王妃向你提起的吧。”
張儀也不隱瞞:“正是,王妃能有如此舉動,實在是賢淑良慧,不可多得。有姬王妃母儀天下,秦軍一定興國有望。”
秦王連連搖頭:“此事孤已經答複過王妃了,斷然不可。大玉兒乃是外族女子,皇太極其心叵測,絕不能將她收在宮內。”
張儀笑道:“臣已猜到大王心思,因此有一策獻上。可以試探一下大玉兒的心思,看對我秦軍是否忠心。如果一心不二,大王納了便可,何必多疑。”
秦王還在搖頭,張儀低聲道:“如果不納的話,您將她如何安置?養個閑人麽?還要時刻提防,一刀殺了,沒有絲毫用處。臣的意思,大玉兒深知滿清朝庭內情,納入後宮,便是您的人,日後與滿清作戰,會有大用。”
這話倒是打動了秦王。
無論什麽樣的女人,秦王絕不會對其愛慕得如醉如癡,因為從前世以來,秦王便是個對愛情看得極淡的人,他身為第一個皇帝,對所有人都是防範的,對女人也隻是視其為工具。複生以來,雖然因為時局,做法有了一些改變,但是性格是沒法變的。此時一聽張儀說得很有道理,心中便是一動。
大玉兒為人精明,又在皇太極的內宮中多時,必然知道其中很多內幕,要不然皇太極不會討厭她,防範她。
涉懷卻有不同看法:“我認為大王不是這個意思,一定還有別的想法。前世之時,大王納女無數,也沒見他猶豫過。”
白起低聲道:“大王不同意納大玉兒,會不會對她還不太信任?”
張儀連連點頭:“大將軍這話說到點子上了。我也這麽認為。大玉兒雖然是個草原女子,可是以我看來,心機與膽識,不在羋太後之下。這樣的人,大王是從內心防範的。”
聽了張儀此言,眾人都暗自心驚,沒有人說話。
張儀又道:“因此咱們如果想要成全這樁美事,必須要打消大王心頭的疑慮。”
李岩一愣:“先生的意思,試探一下大玉兒,看她到底有沒有二心。”
張儀點頭微笑:“你們以為如何?”眾人都點頭稱好。大家心裏想的差不多,有這樣一個精明強幹的外族女子在軍中,誰也不會踏實,不如試她一下,如果大玉兒沒有反叛秦軍的意思,大家都放心。
說完了這件事,張儀又道:“另外還有一件事,便是咱們大王的稱號。”
眾人又是一愣,因為這件事情在以前秦王就曾說過,不想稱皇帝,此時秦軍隻有關中一地,稱王就可以,如今張儀舊話重提,到底是何用意?
李敢嘴快,脫口問道:“先生,你認為此時大王不能再稱王了嗎?”
張儀一笑:“關於稱王與稱帝的事情,大王以前說過,我這裏也不敢違拗他的意思,我所想的是,一旦明朝滅亡,咱們秦軍該當如何,大王該不該換一個稱號。”
眾人一聽,立時熱烈起來。
他們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明朝滅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誰知道什麽年月才可以做到,但是張儀非常敏銳地感覺到,一股即將滅亡明朝的力量,已經蓬勃發展起來,以前不可能的事情,很快就將成為現實。
事實上張儀的意思,是明朝滅亡之後,秦軍改不改變立場的問題。
這件事正是丞相所要考慮的,而且張儀可以肯定,秦王一定也在想這個問題,因此他要率先拿定一個主意,因為日後秦王一定會征求他的意見。
此時在家中提出來,不是朝堂議定,便隻是閑談,不會產生後果。
眾人開始議論紛紛,一個個眉飛色舞,李敢與王豹,涉懷等人的意見是,明朝一旦滅亡,秦王就可以稱帝,因為你若不稱帝,必然有人稱帝,到時候你隻稱王,就比人家低了一等,到時候就矮了一頭。
白起與李岩,王翦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之後,可以先看看天下的局勢,到時候再行決定,如果有人稱帝,秦王便可以稱帝,如果沒有人稱帝,秦王便不可以稱帝,免得做了出頭鳥。
眾人各自將心中的話說了出來,張儀仔細聽著,一一記在心中。
最後大家都說完了,一起看著張儀。
張儀一笑:“你們大家說得都有道理,我也反複思索過,覺得還是稱帝得好。”
白起與王翦同時問道:“此話怎講?”
張儀看了看二人:“大王以前不稱帝,是想避開天下的注意,給秦軍一個暗中發展的機會。事實看來,也算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並不顯著,孫傳庭,洪承疇等一些人,仍舊視秦軍為心腹大患。一旦明朝滅亡,無論是被清軍滅掉,還是被農民軍滅掉,甚至是被範雎滅掉,天下形勢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他喝下一杯酒,繼續道:“那個時候,天下便是戰國再現的局勢,而在戰國這樣的亂世之中,誰最弱小,或者說誰最看起來弱小,就會成為首先被攻擊的對象。這與你稱不稱帝,沒有什麽關係。”
大家紛紛點頭,都讚成這話。
張儀道:“既然如此,大王何妨稱帝呢?一來可以震動天下,二來也可以告訴別人,咱們秦軍是有資格,也有實力,進行一場逐鹿中原之戰的。或許這樣一來,會讓外人望而卻步,不敢來進犯關中。”
白起道:“先生之言,果然精妙,對時局與天下,看得非常透徹,我等不及,心服口服。”
眾人也一起稱讚張儀,張儀一擺手:“話是這麽說,可到時候,還要看看天下的局勢,稱了帝,還有很多事要做的,比如聯合誰,防範誰,攻擊誰,這個也都要好好商議。”
大家一起點頭。然後就將此話岔開了,進而討論起誰將終結明朝天下。
張儀認為能攻破北京,滅亡明朝的,必然是李自成。王翦認為是滿清軍,他們必將戰勝洪承疇,然後揮師南下,殺進山海關,進而直取北京。
別人並沒有提出別的人選,看來秦軍中人都認為,能夠幹掉明朝,終結其近三百年天下的,便是這兩支人馬了。
李敢卻來了一句:“幹嘛要看著別人出風頭,咱們秦軍不能從山西殺過去,滅了明朝麽?”
白起淡然一笑:“咱們隔著山西與河南,要越過這兩個省份,去攻擊北京,談何容易。這種仗要穩紮穩打,不能冒險。秦軍若想殺到北京,必先奪下河南,或是山西。不然容易腹背受敵。”
李敢一拱手:“大將軍,既然如此,何不趁著上一次殺進山西的威風,再接再厲,派大軍攻下山西?”
白起一擺手:“不急,不急,這件事情大王也有決斷,總的意思,秦軍不能去攻打北京,滅亡明朝這種大出風頭的事,還是讓與別人吧。”
李敢等人一愕:“讓與別人?為什麽呢?”
王豹也道:“隻要滅了明朝,肯定聲威大震,到時候不知會有多少人前來投奔哩。那種發展,說是一日千裏都算小的。為什麽要平白讓給別人?”
張儀一笑:“你們說得隻是一方麵,而另一方麵,還要看到這件事帶來的壞處。”
李敢道:“有什麽壞處?我看都是好處。”
張儀道:“李敢將軍,你要記住,世上所有的事,沒有一件是完全好的,也沒有一件是完全壞的。如果秦軍滅了明朝,肯定聲威大震,但同時也與所有的人,結成了死仇。試問,到那個時候,李自成,張獻忠,範雎,皇太極等人,你如何對待?給他們封個王?你覺得他們不會再次反叛麽?你覺得範雎與皇太極能答應麽?”
李敢緊皺眉頭:“這倒也是,他們手握重兵,都是麻煩事啊。”
白起道:“因此,誰滅了明朝,就是將自己放在了火爐上,從此他將再沒有盟軍,再沒有朋友,再沒有後路。這種傻事,大王自然不會幹。”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一起稱讚秦王的高瞻遠矚。
這場酒眾人一直喝到將近半夜才散,張儀送姬夢蝶與大玉兒回府,然後再送各位將領,丞相府這才恢複了平靜。
第二天,張儀便早早地來見秦王,他並沒有請別人同往,因為是為大玉兒的事來的,這件事隻能單獨會談。
秦王請他進門,張儀開口便道:“大王,臣此番前來,要與大王提媒。”
秦王弄得一頭霧水:“丞相,你在開玩笑麽?平白無故,提什麽親?”
張儀道:“大王,那位大玉兒姑娘,來到關中已經一年了,無名無份,再這樣下去,顯得咱們秦軍沒有風度,也容易招人恥笑,況且臣覺得,此女乃是大王的良配,與姬王妃一文一武,很是和契。這才來向大王提親。”
秦王一笑:“是王妃向你提起的吧。”
張儀也不隱瞞:“正是,王妃能有如此舉動,實在是賢淑良慧,不可多得。有姬王妃母儀天下,秦軍一定興國有望。”
秦王連連搖頭:“此事孤已經答複過王妃了,斷然不可。大玉兒乃是外族女子,皇太極其心叵測,絕不能將她收在宮內。”
張儀笑道:“臣已猜到大王心思,因此有一策獻上。可以試探一下大玉兒的心思,看對我秦軍是否忠心。如果一心不二,大王納了便可,何必多疑。”
秦王還在搖頭,張儀低聲道:“如果不納的話,您將她如何安置?養個閑人麽?還要時刻提防,一刀殺了,沒有絲毫用處。臣的意思,大玉兒深知滿清朝庭內情,納入後宮,便是您的人,日後與滿清作戰,會有大用。”
這話倒是打動了秦王。
無論什麽樣的女人,秦王絕不會對其愛慕得如醉如癡,因為從前世以來,秦王便是個對愛情看得極淡的人,他身為第一個皇帝,對所有人都是防範的,對女人也隻是視其為工具。複生以來,雖然因為時局,做法有了一些改變,但是性格是沒法變的。此時一聽張儀說得很有道理,心中便是一動。
大玉兒為人精明,又在皇太極的內宮中多時,必然知道其中很多內幕,要不然皇太極不會討厭她,防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