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道:“不錯,滿清的皇太極已經對孫閣老新之立君,采取了不臣之態度,甚至說什麽您擁立的是傀儡,哼哼,狼子野心,一覽無餘,他是怕大明新君登基,重新征召吳三桂等降將,既然滿清對於大明新君不承認,就一定會興兵前來。隻是眼下還沒有騰出手來。”


    孫傳庭點頭:“不錯,他們入關,一定是聽了洪承疇等人的詭計,打起給先帝報仇的旗號,以收取中原民心。此時清軍正在向洛陽方向集結,準備與逆闖決戰,這對於我大明,倒是樂得隔岸觀火。”


    張儀一笑:“孫閣老覺得,真的能夠隔岸觀火,而不會引火上身?”


    孫傳庭冷然道:“難道他清軍還有餘力,前來進攻山西?”張儀道:“眼下自然沒有這個餘力,不過咱們就要來議論一下,這場決戰是誰勝誰負了。”


    孫傳庭瞟了他一眼:“我聽說,闖賊李自成已經派田見秀為使,去西安麵見了秦王,不用問,是去搬救兵的。而秦軍與闖軍一向交好,貴軍出兵相助,並無不可。隻是在下此番要提醒丞相,闖賊幾番反叛,最無信義,失利之時便卑躬屈膝,一旦得勢,反手便是一記回馬槍。秦軍素來重義,對此人要多加提防才是。”


    張儀笑道:“不勞孫閣老提醒,我家大王心知肚明。隻是眼下形勢,迫在眉睫,不容不與他聯手。試想,如果李自成戰敗,河南一地,必為清軍所有。那時候,清軍掌握了中原,便可以分兵四擊,北可擊山西,東可進山東,南可攻湖廣,西可犯關中。而那時候,我們幾家再想聯手,都沒有可能了。因為全部被河南阻隔開來,無法合軍了。”


    孫傳庭聽了,哈哈大笑:“所以先生便想在此時此刻,我們中原幾家勢力,組成聯軍,共禦清兵了?”


    張儀一笑:“不錯,正是滿人韃子是我們漢人都痛恨的,正當聯手除之。”


    一邊的高傑拍案而起:“丞相差了,那闖賊占我京師,逼殺我先帝,此時閣老新立太子登基,哪有一登基便與仇人聯手的道理?”


    張煌言也道:“不錯,那樣的話,天下人將如何看待我們這位新君?又如何評論孫閣老呢?”


    顧童看著孫傳庭,沒有說話。


    孫傳庭盯著張儀,麵無任何表情:“丞相以為如何?”


    張儀站起身來,先來到高傑身邊:“這位一定是高傑將軍,當年號稱翻山鷂,可是闖軍中一員悍將啊。”


    高傑哼了一聲:“那是本將糊塗,跟著闖賊走了邪路,後遇見了孫閣老,這才撥雲見日,棄暗投明。張丞相揭本將的短,那是打錯了心思,英雄不論出身。”


    張儀道:“我不是在揭將軍的短處,隻是想問一問將軍,以你之見,李自成能否戰勝清軍和吳三桂呢?”


    高傑皺了皺眉:“這個……李自成的人馬雖然很多,也有精兵,可是吳三桂帶領的關寧鐵騎乃天下悍卒,清軍的八旗兵又驍勇異常,而且訓練有素,不是流賊所能比的,加上多爾袞,洪承疇,有文有武,能征慣戰,我想,李自成一定不是其對手。在一片石敗了,退到洛陽,也打不贏。”


    張儀點頭:“將軍認為,大順軍必敗,好,那將軍覺得,清軍擊敗了李自成之後,下一個會對付誰呢?”


    高傑冷笑:“這是那群清狗的心思,我哪知道!”


    張儀道:“將軍不知道,那我便告訴你,清軍隻要擊敗了大順軍,下一個必然會調回頭來,進攻山西。”


    高傑道:“何以見得?”


    張儀瞟著孫傳庭:“清軍自從關外開始,一向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為什麽呢?那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後方被襲。前幾年袁崇煥督師之時,遼東皮島有一個明朝守將,叫做毛文龍的,就以幾百人馬,不時騷擾金州等地方,弄得清軍焦頭爛額。以至後來發展到數萬人馬,成為滿清的心腹大患,如果不是袁崇煥自毀長城,殺了毛文龍,清軍想要平平安安的進攻錦州,寧遠,絕無可能。清軍已經吃過這個大虧了,因此後來一直很注意後方安全。此時他們在洛陽一旦打敗李自成,定然不會急於南下,因為這個時候,直隸與京城,就成了他們的後方,有孫閣老的十餘萬雄兵在山西,他們敢南下嗎?如果南下,你們突然出兵,攻進直隸,收複京城,那清軍在河南的人馬,豈不是沒了退路?因此,擊敗李自成之後,清軍定然會進攻山西或山東的範雎。而以對清軍的威脅來講,你們的威脅,顯然要比範雎大得多。所以清軍必會首先進攻你們。殺了你們剛剛擁立的陛下,永絕後患。將軍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高傑冷笑:“是又怎樣!韃子要進來,就讓他們來吧,我官軍可不是闖賊那些烏合之眾。”


    張儀道:“這麽說,將軍是覺得,以你們一家的力量,足以擊敗清軍和吳三桂了,若事實如此,在下真的是杞人憂天了。”


    張煌言道:“先生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不與李自成聯手,會唇亡齒寒,李自成敗了,我們也保不住。”


    張儀一笑:“哪裏?孫閣老乃是世間良才,手下又有諸位這般謀臣武將,又剛剛立起了擁君大旗,人心所向,豈有不勝之理?清軍要敢進攻山西,定是不自量力,折戟沉沙。”


    說完,他向孫傳庭一笑,便即歸座。


    此時顧童這才開言:“張丞相,李自成一家,或許敵不過清軍,但此時有貴軍相助,應該不成問題吧。”


    張儀搖晃頭腦袋:“不行不行。完全沒有十足的把握。我秦軍控製了關中,漢中與河南一部,兵力已經捉襟見肘,能抽調的人馬少之又少,加入洛陽戰場,能起多大作用呢?雖然李自成說了,隻要擊敗清軍,雙方殺過黃河,便可以將清軍一直趕出山海關。事成之後,我秦軍可以得到整個直隸,包括北京城。這可算是重賞了。但是這份重賞,秦軍可能拿不到了。”


    一聽這個,孫傳庭眼神一凜。


    他做為全軍統帥,當然知道這件事的後果,如果清軍勝了,會有兩個結果,一個結果是清軍繼續打擊農民軍,直到殺死李自成,而另一個結果,則是像張儀說的,回過頭來進攻自己。


    如果清軍那邊沒有洪承疇,沒有吳三桂,孫傳庭可以肯定,多爾袞必然首先拿下李自成,他會一刻不停的追擊,直到斬下李自成的頭顱,可此時洪吳二人降清,一定會進言多爾袞,先摘下朱慈燦的腦袋。


    因為洪承疇與吳三桂十分清楚中原的漢人心理,大明雖然亡了,可是忠於明朝的人實在不少,而且幾乎所有的漢人,都是反對清軍的,這個時候一旦讓朱慈炯在山西站穩了腳跟,贏得了聲望與民心,再想動搖十分困難。


    所以孫傳庭心裏十分清楚,自己早晚要與清軍刀兵相見。


    隻靠自己一家,人馬不過十萬,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難以對敵多爾袞和吳三桂。而此時卻正是一個好時機,借著李自成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將清軍趕回遼東。


    但是既然要出兵,就必須有條件,此時李自成允諾給秦軍的條件實在太優厚了,還能給自己一方什麽好處?總不可能將河南讓給自己吧。於是他溫顏一笑:“丞相有一言說得極是,滿人韃子是我漢人公敵,正當聯手除之,一旦讓清軍占了河南,所有人都無寧日。但是在下也不瞞丞相,就算傳庭同意出兵相助,我家陛下隻怕也不會同意。”


    張儀道:“這一點,便需要閣老向你家陛下,多多解釋了。”


    孫傳庭道:“解釋好辦,隻是我麾下軍士,多是本土之人,讓他們背井離鄉,前去河南作戰,隻怕不易。”


    張儀笑道:“那閣老要怎樣,才可出師呢?”


    孫傳庭道:“貴軍出馬,隻要勝了,便可以得到整個直隸,我們官軍出兵,有何益處呢?”張儀想了想,一拍巴掌:“這樣如何?如果貴軍出兵,共擊清軍,得勝之後,我秦軍得到直隸,願意將北京城及以北的地方,全部送給貴軍,閣老意下如何?”


    眾人聽了,都麵現驚喜之色。


    孫傳庭卻不動聲色:“張丞相的意思是,隻要趕走清軍,我們雙方便以北京為界,平分直隸?”張儀點頭:“正是。”孫傳庭道:“北京城也給我們?”


    張儀道:“不錯。你家陛下早就應該回北京即位,孫大人覺得,這個條件如何?”


    孫傳庭一拍桌案:“好,一言為定。你我雙方,簽字畫押如何?”


    他這話算是給自己留下個證據,以他和張儀的身份,絕不能說話不算數。


    張儀並不遲疑:“正該如此。拿筆來吧。”


    有中軍給捧來紙筆,孫傳庭一擺手:“將紙撤下,換帛書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北燕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北燕歌並收藏秦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