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道:“除此之外,自然還有的,那就是我秦軍的出現,已經不是奇跡二字所能概括的了。我等乃是兩千年前之人物,居然從當世複生,這便是我家秦王創造的奇跡,而此時,便輪到我張儀創造奇跡了。我可以說服範雎和南明,讓他們的人馬都歸白起指揮。”
李自成道:“好,如果先生能做到,寡人佩服之至,自然可以將人馬交給白大將軍指揮。不過若是先生沒有做到,那便隻好請我家劉大將軍統帥全軍了。”
張儀一笑,拱手道:“一言為定。”
劉宗敏問道:“先生,我有一個疑問,為什麽非要說動那幾家的人馬?咱們兩家對付清軍,不也是綽綽有餘嗎?”
張儀道:“劉將軍,你難道想讓其他幾家諸候看著咱們與清軍死拚,他們來一個坐收漁利嗎?此仗無論勝負,秦軍與大順軍都會損兵折將,那時候你能保證其餘幾家諸候們,不來趁火打劫嗎?”
劉宗敏恍然大悟,大笑道:“原來先生是這個意思,想吃羊肉,就先要惹上一身膻,好計好計。”
酒席散後,張儀僅休息了半天,第二天一早便啟程,走的時候對李自成道:“陛下,昨日我與你說的,千萬不要忘記,一個月之內,不可與清軍決戰,無論他再怎麽進攻,也隻以守勢為主。”
李自成笑道:“這個自然。先生不必擔心。”
張儀告辭,帶著人一路向山東而來。
走在路上,張儀便已經有了打算,一進山東境內,便到了範雎的勢力範圍,他摘下帽子,將頭發披散開,拔出刀來,割去了一段,這樣一來,頭發便顯得短了很多。
張儀的舉動弄得身邊的親兵很是不解:“丞相,您這是幹什麽?”張儀一笑,說道:“你不要管,自有大用。”
他們三百人的騎兵,一進山東便被發現了,此時山東各縣都由範雎的兵把守著,剛到一座縣城前,早有守將帶人馬出得城來,迎麵攔住。
張儀不急不亂,坦然報名,而且對那守將道:“快帶我去見範雎。誤了大事,他會砍你的腦袋。”
那守將一聽是秦軍派來的人,哪敢怠慢,急忙吩咐部下將張儀帶這三百人看管起來,然後飛報範雎。
此時範雎也正連日與子義等人商議對策。
清軍與吳三桂的迅速入關,對於天下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範雎的山東也不例外,因為山東與直隸是接壤的,因此清軍拿下北京城的消息傳來之後,範雎就意識到了危機,立刻將所有重要將領都召到了濟南。
連續幾天的會議,眾人也沒有理出一個頭緒來,因為此時清軍與大順軍,都在運動之中,而清軍的動向,誰也摸不清楚。
後來李自成退到了洛陽之後,形勢漸趨明朗,清軍直殺到黃河邊上,開始集結人馬,準備渡過黃河,繼續追剿李自成。
這個時候,範雎便與他的部將們商議,山東如何保全,采取什麽策略。
眾人都看著他,誰也不敢先開口,因為這可是關係到數十萬人馬生死存亡的大事。
範雎見眾人不說話,便微然一笑:“我們占據山東不容易,要以此為基本,圖謀天下,因此山東絕不可失。以我看來,清軍眼下最重要的是想一鼓作氣,殲滅李自成的大順軍,然後再進攻山西,關中或是我們。而在這之前,清軍或許要先穩住一兩家諸候。”
子義道:“先生覺得,清軍除了大順軍,最先要攻擊誰呢?”
範雎道:“那還用說?自然是山西了。”老回回問:“這是為什麽呢?”範雎道:“孫傳庭在山西剛剛擁立了新君,向天下表明,大明沒有亡,清軍想要入主中原,豈能放過他?而且吳三桂與洪承疇都很了解孫傳庭,隻要給他一些時間,山西必然變得易守難攻。因此清軍最大的敵人,除了李自成,便是孫傳庭了。”
賀一龍道:“先生,這個時候,咱們幹什麽?”
範雎道:“李自成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便是稱帝,這樣一來,不光清軍,天下所有的諸候,都會與他水火不容的。李自成便是眾矢之的。這個時候,咱們既不稱王,更不稱帝,安安心心地山東發展實力。”
子義點頭:“對,隻要手裏有兵有將,有財有糧,又怕誰呢!”
他們商議定了,開始擴招人馬,囤積糧草,全力備戰。就在這個時候,有人送來急報,說張儀到了,要見範雎。
聽了這個消息,範雎的第一反應便是,此人虛報軍情。
此時張儀在秦王駕下任丞相,他怎麽可能抽出身來跑到山東見自己?更何況,自己是從秦軍當中背叛出來的,張儀敢來送死?
於是他又詳細地問了幾遍,這才明白過來,張儀真的來了,而且隻帶了幾百人。
範雎立時下令,將張儀和他的人馬,一起押送到濟南來。
兩天之後,張儀便站到了範雎的大堂上。
範雎沒有見張儀之前,和子義商議:“張儀此來,難道是想施展他的縱橫之術,前來遊說麽?”
子義道:“遊說?遊說什麽?莫非是秦王感覺到關中危急,想派他前來,請咱們回去?那可真是做夢了。”
範雎搖頭:“不會是為了這個,據我所知,孫傳庭剛剛和秦軍聯盟,解除了山西的威脅,河南又是李自成的地盤,也不會去進攻關中,因此秦軍並無危機啊。”
子義道:“既然秦軍沒有危險,何必派他前來?要知道張儀可是丞相啊,秦軍離不開他的,秦王能派他來,足見得此事極為重要。”
範雎道:“不管為了什麽,一見麵便知道了。”
子義低聲道:“先生,要不要將張儀斬了,去秦王一大臂膀?”範雎沉吟著:“斬了張儀,眼下看來隻不過舉手之勞,可是張儀既然敢來,就一定想到了這個結果,所以他必然帶著我們不敢斬他的理由,因此還不能著急,看看再說。”
聽說張儀到了,範雎收拾了一下,迎到堂中,見了張儀之後一拱手:“張丞相,別來無恙否?忽忽數年不見,在下可甚是想念啊。”
張儀也拱手還禮,笑道:“彼此彼此,關中一別,在下也是朝夕顧盼,想盡快與先生會麵呢。”
範雎請張儀落座,然後奉上茶來,張儀啜了一口,讚道:“齊地的茶,果然與別的地方不同。”
範雎道:“不光茶不同,人也不同啊。張丞相前世之時,曾到過齊地,不知今日複至,有何感慨呢?”
張儀笑道:“兩千年光陰如箭,塵世中幾番春秋,此時的齊地,遠遠不是以前了。然而還與往日一樣富庶,我這裏要恭喜先生了,你占了一塊好地方啊。”
範雎道:“就算再好,終也比不過關中,那才是興王之地。”
張儀點頭:“一路行來,隻見各縣城中插遍先生的大旗,看來整個齊地,已經盡入先生之手了。”範雎道:“這也是多虧了義軍那些兄弟們。”張儀道:“是啊,創業不易,守業猶難,可失業卻是眨眼間的事。先生認為呢?”
範雎心中冷笑:來了。於是道:“不錯,這是每個創業之人都會考慮的。想必秦王一定早有了萬世之策,以保關中太平了吧。”
張儀道:“我關中地區,形勢穩固,不勞動問,倒是先生的齊地,正麵臨著一番大劫。”範雎佯做驚異:“是嗎?此話怎講?”張儀道:“山東雖然地麵廣大,可是卻沒有什麽天險可以固守,因此容易受到攻擊。”
範雎道:“在下自從進入山東以來,一向處事低調,而此時大明已亡,在下不知,還有什麽危險?”
張儀道:“這個危險,自然來自清軍那邊。”範雎一笑:“清軍?他們與我一向井水不犯河水,況且此時清軍正全力對付李自成,哪裏會來攻打我呢?”
張儀道:“此時自然不會,但是用不著幾個月,他們就會打進山東的。”
範雎道:“是嗎?那就幾個月以後,再拭目以待好了。”
張儀道:“不錯,正是,告辭。”說完站起身來便向外走,範雎並沒有阻攔,而是眼瞧著張儀一直走出屋門,居然並沒有回顧,連步子都沒有停頓的意思,竟然像是真的要走了。
這下範雎沉不住氣了,他知道張儀此來,必有要事,說過幾句話之後,範雎已經猜到了,張儀是為了清軍而來,想必要勸說自己與秦軍聯手,日後共同抗擊清軍。
因此自己先將張儀的話堵了回去,想讓張儀來求自己。可是張儀居然半點不為所動,起身便走,這倒叫範雎措手不及。
因為範雎也知道,清軍是不可能放著山東不打的。山東就在直隸邊上,清軍要想全部占領大明疆土,必定首先平定北方,山東是必須要拿下的。一旦清軍擊敗了李自成與孫傳庭,下一個便要輪到自己。
而那個時候,是沒有援軍前來幫助他的。
李自成道:“好,如果先生能做到,寡人佩服之至,自然可以將人馬交給白大將軍指揮。不過若是先生沒有做到,那便隻好請我家劉大將軍統帥全軍了。”
張儀一笑,拱手道:“一言為定。”
劉宗敏問道:“先生,我有一個疑問,為什麽非要說動那幾家的人馬?咱們兩家對付清軍,不也是綽綽有餘嗎?”
張儀道:“劉將軍,你難道想讓其他幾家諸候看著咱們與清軍死拚,他們來一個坐收漁利嗎?此仗無論勝負,秦軍與大順軍都會損兵折將,那時候你能保證其餘幾家諸候們,不來趁火打劫嗎?”
劉宗敏恍然大悟,大笑道:“原來先生是這個意思,想吃羊肉,就先要惹上一身膻,好計好計。”
酒席散後,張儀僅休息了半天,第二天一早便啟程,走的時候對李自成道:“陛下,昨日我與你說的,千萬不要忘記,一個月之內,不可與清軍決戰,無論他再怎麽進攻,也隻以守勢為主。”
李自成笑道:“這個自然。先生不必擔心。”
張儀告辭,帶著人一路向山東而來。
走在路上,張儀便已經有了打算,一進山東境內,便到了範雎的勢力範圍,他摘下帽子,將頭發披散開,拔出刀來,割去了一段,這樣一來,頭發便顯得短了很多。
張儀的舉動弄得身邊的親兵很是不解:“丞相,您這是幹什麽?”張儀一笑,說道:“你不要管,自有大用。”
他們三百人的騎兵,一進山東便被發現了,此時山東各縣都由範雎的兵把守著,剛到一座縣城前,早有守將帶人馬出得城來,迎麵攔住。
張儀不急不亂,坦然報名,而且對那守將道:“快帶我去見範雎。誤了大事,他會砍你的腦袋。”
那守將一聽是秦軍派來的人,哪敢怠慢,急忙吩咐部下將張儀帶這三百人看管起來,然後飛報範雎。
此時範雎也正連日與子義等人商議對策。
清軍與吳三桂的迅速入關,對於天下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範雎的山東也不例外,因為山東與直隸是接壤的,因此清軍拿下北京城的消息傳來之後,範雎就意識到了危機,立刻將所有重要將領都召到了濟南。
連續幾天的會議,眾人也沒有理出一個頭緒來,因為此時清軍與大順軍,都在運動之中,而清軍的動向,誰也摸不清楚。
後來李自成退到了洛陽之後,形勢漸趨明朗,清軍直殺到黃河邊上,開始集結人馬,準備渡過黃河,繼續追剿李自成。
這個時候,範雎便與他的部將們商議,山東如何保全,采取什麽策略。
眾人都看著他,誰也不敢先開口,因為這可是關係到數十萬人馬生死存亡的大事。
範雎見眾人不說話,便微然一笑:“我們占據山東不容易,要以此為基本,圖謀天下,因此山東絕不可失。以我看來,清軍眼下最重要的是想一鼓作氣,殲滅李自成的大順軍,然後再進攻山西,關中或是我們。而在這之前,清軍或許要先穩住一兩家諸候。”
子義道:“先生覺得,清軍除了大順軍,最先要攻擊誰呢?”
範雎道:“那還用說?自然是山西了。”老回回問:“這是為什麽呢?”範雎道:“孫傳庭在山西剛剛擁立了新君,向天下表明,大明沒有亡,清軍想要入主中原,豈能放過他?而且吳三桂與洪承疇都很了解孫傳庭,隻要給他一些時間,山西必然變得易守難攻。因此清軍最大的敵人,除了李自成,便是孫傳庭了。”
賀一龍道:“先生,這個時候,咱們幹什麽?”
範雎道:“李自成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便是稱帝,這樣一來,不光清軍,天下所有的諸候,都會與他水火不容的。李自成便是眾矢之的。這個時候,咱們既不稱王,更不稱帝,安安心心地山東發展實力。”
子義點頭:“對,隻要手裏有兵有將,有財有糧,又怕誰呢!”
他們商議定了,開始擴招人馬,囤積糧草,全力備戰。就在這個時候,有人送來急報,說張儀到了,要見範雎。
聽了這個消息,範雎的第一反應便是,此人虛報軍情。
此時張儀在秦王駕下任丞相,他怎麽可能抽出身來跑到山東見自己?更何況,自己是從秦軍當中背叛出來的,張儀敢來送死?
於是他又詳細地問了幾遍,這才明白過來,張儀真的來了,而且隻帶了幾百人。
範雎立時下令,將張儀和他的人馬,一起押送到濟南來。
兩天之後,張儀便站到了範雎的大堂上。
範雎沒有見張儀之前,和子義商議:“張儀此來,難道是想施展他的縱橫之術,前來遊說麽?”
子義道:“遊說?遊說什麽?莫非是秦王感覺到關中危急,想派他前來,請咱們回去?那可真是做夢了。”
範雎搖頭:“不會是為了這個,據我所知,孫傳庭剛剛和秦軍聯盟,解除了山西的威脅,河南又是李自成的地盤,也不會去進攻關中,因此秦軍並無危機啊。”
子義道:“既然秦軍沒有危險,何必派他前來?要知道張儀可是丞相啊,秦軍離不開他的,秦王能派他來,足見得此事極為重要。”
範雎道:“不管為了什麽,一見麵便知道了。”
子義低聲道:“先生,要不要將張儀斬了,去秦王一大臂膀?”範雎沉吟著:“斬了張儀,眼下看來隻不過舉手之勞,可是張儀既然敢來,就一定想到了這個結果,所以他必然帶著我們不敢斬他的理由,因此還不能著急,看看再說。”
聽說張儀到了,範雎收拾了一下,迎到堂中,見了張儀之後一拱手:“張丞相,別來無恙否?忽忽數年不見,在下可甚是想念啊。”
張儀也拱手還禮,笑道:“彼此彼此,關中一別,在下也是朝夕顧盼,想盡快與先生會麵呢。”
範雎請張儀落座,然後奉上茶來,張儀啜了一口,讚道:“齊地的茶,果然與別的地方不同。”
範雎道:“不光茶不同,人也不同啊。張丞相前世之時,曾到過齊地,不知今日複至,有何感慨呢?”
張儀笑道:“兩千年光陰如箭,塵世中幾番春秋,此時的齊地,遠遠不是以前了。然而還與往日一樣富庶,我這裏要恭喜先生了,你占了一塊好地方啊。”
範雎道:“就算再好,終也比不過關中,那才是興王之地。”
張儀點頭:“一路行來,隻見各縣城中插遍先生的大旗,看來整個齊地,已經盡入先生之手了。”範雎道:“這也是多虧了義軍那些兄弟們。”張儀道:“是啊,創業不易,守業猶難,可失業卻是眨眼間的事。先生認為呢?”
範雎心中冷笑:來了。於是道:“不錯,這是每個創業之人都會考慮的。想必秦王一定早有了萬世之策,以保關中太平了吧。”
張儀道:“我關中地區,形勢穩固,不勞動問,倒是先生的齊地,正麵臨著一番大劫。”範雎佯做驚異:“是嗎?此話怎講?”張儀道:“山東雖然地麵廣大,可是卻沒有什麽天險可以固守,因此容易受到攻擊。”
範雎道:“在下自從進入山東以來,一向處事低調,而此時大明已亡,在下不知,還有什麽危險?”
張儀道:“這個危險,自然來自清軍那邊。”範雎一笑:“清軍?他們與我一向井水不犯河水,況且此時清軍正全力對付李自成,哪裏會來攻打我呢?”
張儀道:“此時自然不會,但是用不著幾個月,他們就會打進山東的。”
範雎道:“是嗎?那就幾個月以後,再拭目以待好了。”
張儀道:“不錯,正是,告辭。”說完站起身來便向外走,範雎並沒有阻攔,而是眼瞧著張儀一直走出屋門,居然並沒有回顧,連步子都沒有停頓的意思,竟然像是真的要走了。
這下範雎沉不住氣了,他知道張儀此來,必有要事,說過幾句話之後,範雎已經猜到了,張儀是為了清軍而來,想必要勸說自己與秦軍聯手,日後共同抗擊清軍。
因此自己先將張儀的話堵了回去,想讓張儀來求自己。可是張儀居然半點不為所動,起身便走,這倒叫範雎措手不及。
因為範雎也知道,清軍是不可能放著山東不打的。山東就在直隸邊上,清軍要想全部占領大明疆土,必定首先平定北方,山東是必須要拿下的。一旦清軍擊敗了李自成與孫傳庭,下一個便要輪到自己。
而那個時候,是沒有援軍前來幫助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