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兵部尚書張鳳翼顛顛地前來,顫顫地在崇禎麵前跪下, “微臣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


    “謝陛下。”


    崇禎注意到,這樣大熱的暑天裏,兵部尚書張鳳翼臉上卻是一團青黑之色,神情頗為憔悴,甚至整個人都顯得頗為佝僂。崇禎心下暗歎,現在大明到處兵荒馬亂,戰火遍地,可以想見張鳳翼每日是何等操勞,這個兵部尚書,實在是個難做的職位啊。


    崇禎示意讓小太監給張鳳翼搬來一個小凳子,讓他坐下說話,受此恩寵的張鳳翼一臉受寵若驚之狀,再三致謝後,方斜簽著身子坐了半個身位。


    “伯起,你且看看這個。“崇禎讓一旁的小太監將那封駱養性的密奏遞給他。


    張鳳翼迅速地看完了,崇禎看到,這個兵部尚書的神情似乎在一瞬間陷入一種呆滯,手捏著密奏的紙頁,雙眼怔怔出神。


    “愛卿,此為駱養性奏報之京師近來流言,伯起你是兵部尚書,對此可有何看法?”崇禎輕聲詢問道。


    張鳳翼仿佛在瞬間回過神來,他顫顫地站起,4∽,向皇帝拱手而道:“微臣以為,此事斷不可輕忽,可將那李嘯詳細審查,如情況屬實,當從嚴治罪。”


    崇禎吃了一驚,這個張鳳翼的處理辦法,與溫體仁所說,可謂截然相反。


    見崇禎皺著眉頭地保持沉默,張鳳翼接著說道:“陛下,禍患常積於忽微,李嘯縱往日有功,若真有投韃之心,卻不可不防啊。”


    崇禎繃著臉道:“伯起。此事尚是流言,並無實據,如何可對李嘯大加審查?”


    “陛下,正因此事尚在流言階段,方可防患於未然啊。若真等到李嘯率眾投韃之際,朝廷複有何法可製!”


    張鳳翼說得急切。頓時咳嗽連聲。


    “伯起未免防患太過,朕恐此舉會寒忠臣良將之心啊。而且,此事若真是韃子所造的流言,到頭來,最終損害的是朝廷與我大明將領的關係。”崇禎長長地歎了口氣,他年輕而憔悴的臉上,滿是憂慮。


    張鳳翼聞言一顫,正欲說話,崇禎卻歎了口氣接著說道:“伯起。若今後,韃子每造一個流言,朕便對相關將領懷疑審查,則我大明能戰之將必然人人自危,複有誰敢再為朝廷效力!” “陛下所慮甚是,臣隻是希望防微杜漸,莫等到事情到了不可收拾之境再來處理,就麻煩了。”張鳳翼低聲回道。


    宮殿中。一陣短暫的沉默。


    “陛下,在下在想。此事,當可從兩手準備。”張鳳翼仔細思考了一番說道。


    “講。”


    “第一步,立刻暗令山東巡撫李懋芳與山東副總兵劉澤清嚴密注意雄唐衛動向,如雄唐衛確有異動,可緊急出兵製止李嘯投韃。”


    “哦,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可相機將李嘯調出雄唐衛,改任他衛指揮使,最好安排至山西、河南等地,一可讓其發揮作戰才能,二可將其與韃子更遠地隔開。李嘯便是想投韃子,想離開我大明之境,卻非易事。”


    張鳳翼說完,心下自以為得計,他一臉期盼地望向崇禎皇帝。


    誰知,崇禎聽完他的計策後,卻並沒有多少開心之色,反而更是愁眉不展。


    “伯起,你這計策看似防範良好,隻是,朕隻恐李嘯會因此而寒心。”


    “陛下,李嘯不過大明之指揮使將領,難道竟有不能調動之理!李嘯若果真如此,豈非更驗證了其有不臣之心?”


    崇禎頓時又陷入了沉默。


    宮中一片死寂之時,忽然,殿外,有腳步聲緊急傳來。


    一頭一臉汗出如漿的司禮監大太監曹化淳,氣喘籲籲地出現在乾清宮門口。


    “曹大伴,為何如此急切。”崇禎急忙發問。


    “稟皇上,奴婢接到監軍盧九德的緊急奏報,說京營總兵王樸與河南總兵官左良玉不和,原定倪寵、王樸、左良玉、李卑、鄧玘等將領一同聚剿流寇之計,因左良玉不願與王樸配合,故意遷延不進,未能按時到達指定戰場,導致流寇羅汝才部,趁我大軍合圍不密,竄出包圍圈,一路東進,已入山東兗州之境矣。”


    曹化淳氣喘籲籲地說完,崇禎臉上已是怒色勃然,而張鳳翼原本青黑的臉色,則又增加了一層土灰般的黯淡色彩。


    原本討論李嘯之事,迅速地被轉移到河南的戰局上來。


    “張伯起!那左良玉為一已私怨,竟至朝廷剿匪大計於不顧,著實可恨至極!你速速去調查此事,若情況屬實,定當嚴辦!”崇禎憤怒地對張鳳翼吼道。


    張鳳翼立刻伏跪於地,口中連聲說道:“屬下一定嚴肅查事此事,請陛下寬心。”


    崇禎其怒猶未遏,他朝著張鳳翼繼續吼道:“速令山東巡撫李懋芳與總兵劉澤清,調集山東兵馬,一定要將進入山東的流寇全部消滅!”


    “微臣謹遵聖諭!”


    。。。。。


    崇禎六年七月十九日。


    流寇羅汝才部,率部下近4萬之眾,跳出明軍的包圍圈,全軍一路東行,從河北開州之地,進入山東兗州府曹州之境。


    羅汝才,陝西延安人,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之一,為人狡詐多謀,反複無常,別號曹操。崇禎初率眾起事,後為農民軍三十六營主要首領。


    外號被稱羅曹操的羅汝才,高材卻是相當高大,一張滿布疤痕的國字臉上,兩隻三角眼炯炯有神,他身穿一身繳獲的華貴山文甲,頭戴六瓣明盔,係著紅綢披風,手執馬鞭,領軍前行,模樣好不威風。


    手下大將東山虎一臉諂笑地附過來:“羅大帥,小的沒說錯吧,明軍全部集中在河南,想一舉聚殲我等,現在我等跳出這包圍圈,來到了兗州之地,卻是再無人能製了。”


    “嗯,幸得你的手下稟明了消息,讓軍得以趁虛進入山東,現在我軍已一路順利到達兗州,豈非天意。”羅汝才仰天大笑。


    有熟悉曆史的讀者肯定會問,這羅汝才不是一直在河南河北之地與官軍激戰,並最終南竄勳陽、襄陽嗎?卻為何,到了山東來了?


    說起來,羅汝才能不按曆史的真實走向南竄向湖北襄陽,卻來山東,卻是源於李嘯的一次小小的改變曆史的舉動。


    今年春際,羅汝才手下大將東山虎的屬下一部,竄入山東蒙陰縣的蒙山上,與當地匪部合流,相機攻占縣城起事,後被蒙陰縣令董加謨邀請李嘯軍迅速擊敗。


    李嘯不知道,正是自已的這一舉動,竟造成了一場蝴蝶效應,成了羅汝才部進入山東的契機。


    李嘯軍攻占蒙山之後,殘存的十多名東山虎部屬下立刻逃離,幾經輾轉,返回了河北之地,立刻向東山虎稟報了山東的實際情況。


    因為這些人的提醒,東山虎隨即向其他進入山東的匪徒下達命令,要他們密切注意山東的當地局勢,隨時稟報情況,若有不利,緊急撤回。


    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些從此開始不時向他稟報消息的匪徒,最終把山東之地朱大典劉澤清等人與雄唐衛指揮使李嘯內戰的消息告訴了他。


    東山虎隨即把這個消息告訴本營統帥羅汝才,頭腦敏捷外號曹操的羅汝才,立刻知道,機會來了。


    現在這山東兵馬互相攻伐,不論誰勝誰負,其內部必然削弱空虛,那麽,自已趁亂而入,當是極好的選擇。


    於是,在趁著王樸與左良玉不合的天賜良機,羅汝才部立刻跳出包圍圈,一路向東行至兗州之境。


    “傳本帥之令,攻下曹州後,全軍大掠三天,再向其他州縣進軍。”羅汝才一臉得意的冷笑,刷地拔出腰刀,向全軍大聲喝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虎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遙遠之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遙遠之矢並收藏明末虎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