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果郡王府內。
院內西邊小院內,趙昕、元春與對麵的道袍的女子相對而坐。
趙昕饒有興趣地瞥了瞥這個道姑,亦是感到十分意外,這道姑不是別人,正是妙玉。
王府興建庵堂,這事元春早就定下,這不庵堂興建好了,元春便請人入住。
大乾朝大多信奉佛教,都喜歡在家弄個佛堂什麽的,以求平安,達官顯貴更甚,但家中女眷多,和尚道士常在家中多有不便,所以尼姑、道姑就應運而生了。
妙玉身著道袍,佛教是舶來品,而道教是純粹的中國本土文化,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
在戲曲裏,女尼和道姑基本是一樣的行頭,沒有顯著差異。大乾朝時期,普通百姓把很多道教和佛教文化摻雜在一起,模糊了很多兩者的差別,甚至出現了很多佛道共同尊崇的神。
寺、廟、院、觀、庵傻傻得分不清,其實廟裏是不住和尚的,廟裏住的是老道,廟是道家的道場,不是和尚的經堂。和尚住的地方是寺、也有叫院的,或者是殿或者堂,尼姑住的是庵,就是沒有廟。老道住的地方才宮或者是觀,當然還有廟。
妙玉在去年隨師父進京,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是年冬,師父圓寂。妙玉本欲扶靈回鄉的,因師父臨寂遺言,說她衣食起居不宜回鄉,讓她在京靜居,等待結果,所以她未回鄉,身邊隻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服侍。
元春侫佛,亦為了自個未出世的孩兒祈福,自是火急火燎,被妙玉的佛學修為所折服,下帖請她進王府。
妙玉是帶發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
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發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
從她的籍貫、家世、體質、性格等方麵,妙玉與林黛玉是十分相像的。
並且,她的性格也是如林黛玉那樣孤傲,王府初次請她,她是拒絕的,直到元春命人下帖、用轎子去請,妙玉才同意進入王府。
“天生孤辟人納罕,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過潔人愈嫌。”
妙玉的“潔”已經不是單純的潔癖了,而是寶玉眼中的“他為人孤癖,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目。”也就是說,世人多不入她眼,可見妙玉其人,是孤僻的,是不合時宜的。
妙玉頭帶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素袖襖兒,外罩一件水田青緞鑲邊長背心,拴著秋香色的絲絛,腰下係一條淡墨畫的白綾裙,手執麈尾念珠,氣質如蘭,一副清冷的模樣,頗有番高冷女神的風範。
<a id="ads" href="http:///"></a>
聽元春與妙玉談什麽佛理,趙昕無趣的很,瞌睡蟲便尋了過來。
瞧著趙昕在庵堂如此失禮的模樣,元春隱蔽地捏了捏趙昕,示意他在庵堂不要失禮。
趙昕不置可否,對於神佛,他向來沒有太重的虔誠之心。
對坐的妙玉眼神一凜,頗為厭棄趙昕,此時一副恭敬的模樣,自是因為趙昕王爺身份的原因。
妙玉親自向風爐上煽滾了水,泡體己茶給趙昕與元春二人喝。
元春品了一口,笑說道:“茶水頗為清新。”
妙玉不置可否,道:“泡茶的水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自是輕浮。”
對於妙玉清淡的語氣,元春也並不生氣,繼續品起茶來,而趙昕拿起茶杯一飲而盡,砸吧砸吧了嘴,感覺也沒什麽大不了。
妙玉不自覺地輕蹙眉頭,不過亦沒多說……
交代完畢,趙昕與元春便攜手離開,廊坊上,元春笑說道:“再過幾日就是玉兒入府的日子了。”
趙昕輕輕頜首,嘴角不由地彎了起來,笑道:“這小妮子不在,一時半會還有些不自在哩。”
元春嘟了嘟嘴,沒好氣地說道:“妾身瞧著爺不是挺滋潤的?”
趙昕尷尬地摸了摸腦袋,轉而打趣道:“夫人這是吃醋了?”
元春輕笑一聲,回道:“以爺的性子,若妾身吃醋,估摸著會酸死。”
趙昕伸手捏了捏元春的臉蛋兒,笑說道:“夫人酸便酸,可別苦了爺的寶貝明珠。”
話罷,趙昕的另一隻手便撫起元春隆起的小腹。
本是親昵之舉,可元春卻是不怎的高興,沒好氣地白了趙昕,道:“爺怎能說是明珠,合該是添丁才是。”
趙昕挑了挑眉,道:“這誰會曉得,估摸著也就是老天爺才曉得。”
這個時代哪有鑒別生男生女的技術,無非都是生下來以後才會知道。
元春不服輸的說道:“老一輩的人常說酸兒辣女,妾身覺著定然是個男丁。”
趙昕雙手枕在腦後,一副無所謂的模樣,感歎道:“本王倒是希望是個明珠。”
元春蹙了蹙眉頭,趙昕這個想法不由地讓元春多想,不論生男生女,這態度可是極為重要,這關乎以後。
頓了頓,元春小心地問道:“爺怎的不喜歡男丁?”
趙昕笑說道:“女娃多可愛,以後咱們再生個兒子便是。”
“就像寶玉,他不是時常有你這個當姐姐的照料?”
元春心裏緩了緩,也大致曉得趙昕沒有其他想法,於是笑說道:“可妾身還是希望添個男丁。”
“府裏這麽多人口,可卻沒有個為王爺延續香火的,如何交代。”
趙昕笑而不語,每每與元春談到子嗣問題,她都是這般心急的模樣。
“你啊,雖聰慧,可總是胡思亂想,還有著身孕哩,想那麽多作甚。”趙昕點了點元春的額頭說道。
元春頓時擺出一副委屈的模樣,埋怨道:“妾身還不是為爺著想,怎的還怪起妾身來了。”
趙昕挑了挑眉,解釋道:“本王可沒怪罪你,是你這小妮子多想了。”
元春偏頭不語,趙昕的話明明就是在“訓”她,心兒不暢,自然臉色就不好看了。
趙昕上前拉了拉元春的小手,笑道:“整個王府裏,就你有了身子,想那麽多作甚,還是好生安養,多想想孩子出世了應該如何教養。”
元春聞言覺得趙昕說的有理,合該想想以後了……
反正得空,該為未出世的孩兒置辦些衣裳了……
院內西邊小院內,趙昕、元春與對麵的道袍的女子相對而坐。
趙昕饒有興趣地瞥了瞥這個道姑,亦是感到十分意外,這道姑不是別人,正是妙玉。
王府興建庵堂,這事元春早就定下,這不庵堂興建好了,元春便請人入住。
大乾朝大多信奉佛教,都喜歡在家弄個佛堂什麽的,以求平安,達官顯貴更甚,但家中女眷多,和尚道士常在家中多有不便,所以尼姑、道姑就應運而生了。
妙玉身著道袍,佛教是舶來品,而道教是純粹的中國本土文化,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
在戲曲裏,女尼和道姑基本是一樣的行頭,沒有顯著差異。大乾朝時期,普通百姓把很多道教和佛教文化摻雜在一起,模糊了很多兩者的差別,甚至出現了很多佛道共同尊崇的神。
寺、廟、院、觀、庵傻傻得分不清,其實廟裏是不住和尚的,廟裏住的是老道,廟是道家的道場,不是和尚的經堂。和尚住的地方是寺、也有叫院的,或者是殿或者堂,尼姑住的是庵,就是沒有廟。老道住的地方才宮或者是觀,當然還有廟。
妙玉在去年隨師父進京,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是年冬,師父圓寂。妙玉本欲扶靈回鄉的,因師父臨寂遺言,說她衣食起居不宜回鄉,讓她在京靜居,等待結果,所以她未回鄉,身邊隻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服侍。
元春侫佛,亦為了自個未出世的孩兒祈福,自是火急火燎,被妙玉的佛學修為所折服,下帖請她進王府。
妙玉是帶發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
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發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
從她的籍貫、家世、體質、性格等方麵,妙玉與林黛玉是十分相像的。
並且,她的性格也是如林黛玉那樣孤傲,王府初次請她,她是拒絕的,直到元春命人下帖、用轎子去請,妙玉才同意進入王府。
“天生孤辟人納罕,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過潔人愈嫌。”
妙玉的“潔”已經不是單純的潔癖了,而是寶玉眼中的“他為人孤癖,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目。”也就是說,世人多不入她眼,可見妙玉其人,是孤僻的,是不合時宜的。
妙玉頭帶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素袖襖兒,外罩一件水田青緞鑲邊長背心,拴著秋香色的絲絛,腰下係一條淡墨畫的白綾裙,手執麈尾念珠,氣質如蘭,一副清冷的模樣,頗有番高冷女神的風範。
<a id="ads" href="http:///"></a>
聽元春與妙玉談什麽佛理,趙昕無趣的很,瞌睡蟲便尋了過來。
瞧著趙昕在庵堂如此失禮的模樣,元春隱蔽地捏了捏趙昕,示意他在庵堂不要失禮。
趙昕不置可否,對於神佛,他向來沒有太重的虔誠之心。
對坐的妙玉眼神一凜,頗為厭棄趙昕,此時一副恭敬的模樣,自是因為趙昕王爺身份的原因。
妙玉親自向風爐上煽滾了水,泡體己茶給趙昕與元春二人喝。
元春品了一口,笑說道:“茶水頗為清新。”
妙玉不置可否,道:“泡茶的水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自是輕浮。”
對於妙玉清淡的語氣,元春也並不生氣,繼續品起茶來,而趙昕拿起茶杯一飲而盡,砸吧砸吧了嘴,感覺也沒什麽大不了。
妙玉不自覺地輕蹙眉頭,不過亦沒多說……
交代完畢,趙昕與元春便攜手離開,廊坊上,元春笑說道:“再過幾日就是玉兒入府的日子了。”
趙昕輕輕頜首,嘴角不由地彎了起來,笑道:“這小妮子不在,一時半會還有些不自在哩。”
元春嘟了嘟嘴,沒好氣地說道:“妾身瞧著爺不是挺滋潤的?”
趙昕尷尬地摸了摸腦袋,轉而打趣道:“夫人這是吃醋了?”
元春輕笑一聲,回道:“以爺的性子,若妾身吃醋,估摸著會酸死。”
趙昕伸手捏了捏元春的臉蛋兒,笑說道:“夫人酸便酸,可別苦了爺的寶貝明珠。”
話罷,趙昕的另一隻手便撫起元春隆起的小腹。
本是親昵之舉,可元春卻是不怎的高興,沒好氣地白了趙昕,道:“爺怎能說是明珠,合該是添丁才是。”
趙昕挑了挑眉,道:“這誰會曉得,估摸著也就是老天爺才曉得。”
這個時代哪有鑒別生男生女的技術,無非都是生下來以後才會知道。
元春不服輸的說道:“老一輩的人常說酸兒辣女,妾身覺著定然是個男丁。”
趙昕雙手枕在腦後,一副無所謂的模樣,感歎道:“本王倒是希望是個明珠。”
元春蹙了蹙眉頭,趙昕這個想法不由地讓元春多想,不論生男生女,這態度可是極為重要,這關乎以後。
頓了頓,元春小心地問道:“爺怎的不喜歡男丁?”
趙昕笑說道:“女娃多可愛,以後咱們再生個兒子便是。”
“就像寶玉,他不是時常有你這個當姐姐的照料?”
元春心裏緩了緩,也大致曉得趙昕沒有其他想法,於是笑說道:“可妾身還是希望添個男丁。”
“府裏這麽多人口,可卻沒有個為王爺延續香火的,如何交代。”
趙昕笑而不語,每每與元春談到子嗣問題,她都是這般心急的模樣。
“你啊,雖聰慧,可總是胡思亂想,還有著身孕哩,想那麽多作甚。”趙昕點了點元春的額頭說道。
元春頓時擺出一副委屈的模樣,埋怨道:“妾身還不是為爺著想,怎的還怪起妾身來了。”
趙昕挑了挑眉,解釋道:“本王可沒怪罪你,是你這小妮子多想了。”
元春偏頭不語,趙昕的話明明就是在“訓”她,心兒不暢,自然臉色就不好看了。
趙昕上前拉了拉元春的小手,笑道:“整個王府裏,就你有了身子,想那麽多作甚,還是好生安養,多想想孩子出世了應該如何教養。”
元春聞言覺得趙昕說的有理,合該想想以後了……
反正得空,該為未出世的孩兒置辦些衣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