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黃道人回到了真武城,他代替夏青陽來統領道門。
甚至,他就是夏青陽的替身,除了身邊親密之人,沒人知道他們的教主已經換人了。
而就在玄黃道人的操持下,道門弟子悄然對這個世界進行著引導。
就比如一個叫做張良的少年得到了神秘道人的兵書。
又比如範增曾拜師一位遊方道人,學了許多行軍打仗以及占卜相人的本事。
甚至還有道人在凡間行走,找出了兩個帝王命格的存在。
又以幕後推手的方式,幫助這兩人身後都聚攏了一批又一批的能人誌士。
於是楚漢爭霸的形式就在這種情況下慢慢形成了。
說起來,這兩位身邊的‘人為痕跡’也太明顯了一些,仿佛全天下的人傑都紮堆地出現在他們的身邊,成為他們的鄉黨、親戚,其他地方的諸侯則用的都是些廢柴。
無論是貴族出身的楚王,還是泥腿子出生的漢王,他們在起家的時候竟然就已經能夠招募到一批能幹的強人在身邊,文武齊全。
這就挺離譜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現在截教和闡教也是對這兩邊分頭下注。
闡教那邊還是沿用老套路,教導弟子在選定的帝王命格者身邊輔導。
而截教那邊因為經曆了秦朝立國的成功,覺得可以按照自己的脾氣選擇輔佐的人了。
於是截教記名弟子範增入世站在大貴族代表的西楚霸王一邊,幫助他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而西楚霸王那‘真性情’,也的確完美地符合截教弟子的審美。
至於闡教的隔代傳人張良,則是選擇了地痞泥腿子出身的漢王,幫他在亂世之中一路苟著苟著慢慢變強。
居然打仗沒怎麽贏,楚漢爭霸的格局就這麽來了。
然後。
憑著個人用力和真性情,一直順風順水的人開始遇到麻煩。
而一路挫折中逆風而行,奇謀百出的人開始翻盤。
沒人能夠想到,最終定鼎天下的人竟然會是那個地痞出身的漢王。
在這個過程中,漢王得到了秦國殘餘勢力的幫助,也算是繼承了秦國的部分意誌。
而楚王代表的是六國貴族,看似高貴,其實是舊勢力徹底謝幕前的一次反撲。
如今反撲失敗,最終還是繼承了關中的漢王成功地奪得天下。
這很有意思,甚至對滿天仙神來說也是一場值得深思的課題。
漢王是闡教選擇的帝王命格,他初始時候弱小無比,似乎全看那帝王命格帶來的好運。
而輔佐漢王的張良雖然學的是《太公兵法》,可實際上他對自己的師承一無所知。
於是在這個過程中,漢王的氣運隨著勢力的膨脹也不斷地積累。
與之相反的是,直接有截教弟子輔助的楚王則是氣運巔峰之後不斷滑落,最後甚至出現了如同降智一樣的表現。
最終眾叛親離,一場大敗之後自刎烏江。
都說他若是選擇渡江還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可實際上他的氣運都已經在這一戰中崩掉了,哪裏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當然截教可沒輸。
畢竟漢繼秦法,在漢王入關中時就已經注定了漢朝是繼承了秦朝法統的。
這一次,其實就是道門贏了。
天下在短暫的混亂之後再次一統。
雖然也經曆了白馬之圍,可是這次漢朝並沒有以屈辱的姿態來解圍。
因為在這個時候,在亂世中散布天下的墨家劍客又一次聚集了起來。
他們以區區千人之數,為三十萬漢軍打開了一個缺口,讓漢軍得以突圍。
這一次漢軍是敗了,同樣算是屈辱。
可至少保留了最後的顏麵,讓漢高祖的命長了一些,也讓他有時間從容解決了外戚的問題。
然後就是一輪休養生息。
《道德經》成為了這個時期的指導思想,道家無為也讓人道以最快的速度休養生息。
同時漢庭從來不敢忘記國恥,墨家劍客們的奉獻也為他們贏得了應有的地位。
高祖駕崩之前立下祖訓,凡是皇位繼任者,都需要跟隨墨家劍客學習劍法,跟隨墨家工匠學習百工。
墨家百工是秦國的強盛之道,而墨家劍客則是傳承著重要的精神內核,高祖皇帝希望他的後人能夠不忘國恥,有朝一日能夠成功複仇。
於是人道大昌,聖天子垂拱而治天下,百姓好武又不忘仁俠之義。
一個三皇五帝以來最為強盛也是最為不可思議的朝代就這麽建立了起來。
道門的思想在這個王朝中把持著主流。
諸子百家的思想濃縮成了那三大顯學,而三大顯學又都在這個王朝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還有法家、兵家、縱橫家、農家等等,都能夠在這朝堂上擁有地位。
再加上天下大定以後的風調雨順。
頃刻間整個國家都呈現出了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人道氣運隨之暴漲,而六欲魔念也隨之消退。
因為這個國家中的子民一直處於一種滿足的精神狀態下,他們能夠十分明確地感覺到生活在一天天地變好。
那六欲魔自然也就消退了下來。
唯一的禍患,還是北胡。
於是漢朝定都長安,在國都附近集結重兵,以天子守國門。
在漢朝初立的時候,長安真的是處於抗擊北胡的前線!
好幾次,天子都要親自穿著金甲登上城牆麵對南侵的胡人大軍,墨家劍客更是每每成為護衛天子的親衛。
雙方的國力一直都在這種抗爭中互相損耗。
雖然漢國一直在被動防禦,依然有大量的物資損失。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匈奴損失了更多的人口。
尤其是在墨家工匠的幫助下,漢軍開始大規模列裝弩箭後,匈奴的進攻就越來越困難了。
這一次沒有等到漢武帝。
北胡匈奴慢慢地就被秦漢的長城關卡給圍堵死了。
在墨家器械的防備之下,在漢國舉國物料的支撐下,五十萬胡騎撞破了頭都無法突破關隘。
於是年年冬天都要麵對雪災的情況下,無法南下劫掠,匈奴帝國內部很快就矛盾重重。
時間長了,需要過冬的匈奴人聚在一起根本沒辦法擁有足夠的物資讓每個人都撐過冬天,慢慢的就自己亂了起來。
甚至在漢景帝時期,曾經強盛的塞外匈奴帝國就從內部分裂了。
而漢人所做的,就隻是緊鎖關隘守護家園,使之無法南侵。
這裏有個小細節值得一提。
那就是漢朝推行馬政的時候,都喜歡在馬廄裏拴一隻猴兒,也不知道是哪裏來的認知,覺得有猴子照顧,這些馬可以養得更好。
7017k
甚至,他就是夏青陽的替身,除了身邊親密之人,沒人知道他們的教主已經換人了。
而就在玄黃道人的操持下,道門弟子悄然對這個世界進行著引導。
就比如一個叫做張良的少年得到了神秘道人的兵書。
又比如範增曾拜師一位遊方道人,學了許多行軍打仗以及占卜相人的本事。
甚至還有道人在凡間行走,找出了兩個帝王命格的存在。
又以幕後推手的方式,幫助這兩人身後都聚攏了一批又一批的能人誌士。
於是楚漢爭霸的形式就在這種情況下慢慢形成了。
說起來,這兩位身邊的‘人為痕跡’也太明顯了一些,仿佛全天下的人傑都紮堆地出現在他們的身邊,成為他們的鄉黨、親戚,其他地方的諸侯則用的都是些廢柴。
無論是貴族出身的楚王,還是泥腿子出生的漢王,他們在起家的時候竟然就已經能夠招募到一批能幹的強人在身邊,文武齊全。
這就挺離譜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現在截教和闡教也是對這兩邊分頭下注。
闡教那邊還是沿用老套路,教導弟子在選定的帝王命格者身邊輔導。
而截教那邊因為經曆了秦朝立國的成功,覺得可以按照自己的脾氣選擇輔佐的人了。
於是截教記名弟子範增入世站在大貴族代表的西楚霸王一邊,幫助他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而西楚霸王那‘真性情’,也的確完美地符合截教弟子的審美。
至於闡教的隔代傳人張良,則是選擇了地痞泥腿子出身的漢王,幫他在亂世之中一路苟著苟著慢慢變強。
居然打仗沒怎麽贏,楚漢爭霸的格局就這麽來了。
然後。
憑著個人用力和真性情,一直順風順水的人開始遇到麻煩。
而一路挫折中逆風而行,奇謀百出的人開始翻盤。
沒人能夠想到,最終定鼎天下的人竟然會是那個地痞出身的漢王。
在這個過程中,漢王得到了秦國殘餘勢力的幫助,也算是繼承了秦國的部分意誌。
而楚王代表的是六國貴族,看似高貴,其實是舊勢力徹底謝幕前的一次反撲。
如今反撲失敗,最終還是繼承了關中的漢王成功地奪得天下。
這很有意思,甚至對滿天仙神來說也是一場值得深思的課題。
漢王是闡教選擇的帝王命格,他初始時候弱小無比,似乎全看那帝王命格帶來的好運。
而輔佐漢王的張良雖然學的是《太公兵法》,可實際上他對自己的師承一無所知。
於是在這個過程中,漢王的氣運隨著勢力的膨脹也不斷地積累。
與之相反的是,直接有截教弟子輔助的楚王則是氣運巔峰之後不斷滑落,最後甚至出現了如同降智一樣的表現。
最終眾叛親離,一場大敗之後自刎烏江。
都說他若是選擇渡江還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可實際上他的氣運都已經在這一戰中崩掉了,哪裏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當然截教可沒輸。
畢竟漢繼秦法,在漢王入關中時就已經注定了漢朝是繼承了秦朝法統的。
這一次,其實就是道門贏了。
天下在短暫的混亂之後再次一統。
雖然也經曆了白馬之圍,可是這次漢朝並沒有以屈辱的姿態來解圍。
因為在這個時候,在亂世中散布天下的墨家劍客又一次聚集了起來。
他們以區區千人之數,為三十萬漢軍打開了一個缺口,讓漢軍得以突圍。
這一次漢軍是敗了,同樣算是屈辱。
可至少保留了最後的顏麵,讓漢高祖的命長了一些,也讓他有時間從容解決了外戚的問題。
然後就是一輪休養生息。
《道德經》成為了這個時期的指導思想,道家無為也讓人道以最快的速度休養生息。
同時漢庭從來不敢忘記國恥,墨家劍客們的奉獻也為他們贏得了應有的地位。
高祖駕崩之前立下祖訓,凡是皇位繼任者,都需要跟隨墨家劍客學習劍法,跟隨墨家工匠學習百工。
墨家百工是秦國的強盛之道,而墨家劍客則是傳承著重要的精神內核,高祖皇帝希望他的後人能夠不忘國恥,有朝一日能夠成功複仇。
於是人道大昌,聖天子垂拱而治天下,百姓好武又不忘仁俠之義。
一個三皇五帝以來最為強盛也是最為不可思議的朝代就這麽建立了起來。
道門的思想在這個王朝中把持著主流。
諸子百家的思想濃縮成了那三大顯學,而三大顯學又都在這個王朝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還有法家、兵家、縱橫家、農家等等,都能夠在這朝堂上擁有地位。
再加上天下大定以後的風調雨順。
頃刻間整個國家都呈現出了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人道氣運隨之暴漲,而六欲魔念也隨之消退。
因為這個國家中的子民一直處於一種滿足的精神狀態下,他們能夠十分明確地感覺到生活在一天天地變好。
那六欲魔自然也就消退了下來。
唯一的禍患,還是北胡。
於是漢朝定都長安,在國都附近集結重兵,以天子守國門。
在漢朝初立的時候,長安真的是處於抗擊北胡的前線!
好幾次,天子都要親自穿著金甲登上城牆麵對南侵的胡人大軍,墨家劍客更是每每成為護衛天子的親衛。
雙方的國力一直都在這種抗爭中互相損耗。
雖然漢國一直在被動防禦,依然有大量的物資損失。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匈奴損失了更多的人口。
尤其是在墨家工匠的幫助下,漢軍開始大規模列裝弩箭後,匈奴的進攻就越來越困難了。
這一次沒有等到漢武帝。
北胡匈奴慢慢地就被秦漢的長城關卡給圍堵死了。
在墨家器械的防備之下,在漢國舉國物料的支撐下,五十萬胡騎撞破了頭都無法突破關隘。
於是年年冬天都要麵對雪災的情況下,無法南下劫掠,匈奴帝國內部很快就矛盾重重。
時間長了,需要過冬的匈奴人聚在一起根本沒辦法擁有足夠的物資讓每個人都撐過冬天,慢慢的就自己亂了起來。
甚至在漢景帝時期,曾經強盛的塞外匈奴帝國就從內部分裂了。
而漢人所做的,就隻是緊鎖關隘守護家園,使之無法南侵。
這裏有個小細節值得一提。
那就是漢朝推行馬政的時候,都喜歡在馬廄裏拴一隻猴兒,也不知道是哪裏來的認知,覺得有猴子照顧,這些馬可以養得更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