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齊大娘和玉兒已經給亦君準備好了早膳,還額外給她加了個雞蛋,這一家的熱情都讓亦君心裏非常不好意思。齊玉兒是農家的孩子,經常在地裏幹活,肌膚呈現著健康的小麥色。她還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和天真的笑容,邊吃著飯邊看著亦君說:“柏公子,你長的真秀氣。”
亦君正在喝著粥,一聽玉兒的話差點給嗆到。
齊莽聽了就砰地放下了碗筷,對玉兒吼道:“快吃你的,少胡說!”
齊大娘也以為亦君介意,趕忙堵上這玉兒的話,“丫頭別亂說,柏公子,咱農人家裏沒錢,也沒讀過甚麽書,柏公子對不住了。”
亦君放下粥碗,裝作傻嗬嗬地笑道:“沒事,你們都別說玉兒,我人生的如此也沒辦法,家道中落,其實我也沒讀過甚麽書的。”
玉兒偷偷望了眼亦君,低下頭不說話了。
早膳過後,柏亦君就收拾整齊站在馬車上跟齊大娘和齊玉兒招手喊再見告辭。齊莽駕起馬車,兩人便上路了。亦君回過頭,看到娘倆還在村口望著自己和齊莽,眼神裏真誠真摯的依依不舍離別之情。馬車搖搖晃晃漸行漸遠,像是一連串的長鏡頭。亦君的眼眶忽然濕潤了,視野裏的一切都變的不是那麽現實,自己仿佛很久沒回家了,為什麽看不到爸爸媽媽親切的笑臉?她心裏迷茫地覺得這是不是一個做了很久都沒醒來的夢?
前幾周還在為與蘇昕的那段記憶傷懷,從那時候到現在那麽長的一段時間裏,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虛偽的?究竟是夢境還是現實?北宮冰矜這個人到底存不存在?是蘇昕的錯覺還是自己臆想出來的?一連串的疑問讓亦君的腦袋有點混亂。
突地亦君的手碰到衣服底下藏的一塊硬物,亦君才從混沌中醒悟過來。隔著衣服摸索著這塊“德照北宮”的玉佩,意識又回到了這個真實的世間。北宮冰矜走了,那麽自己還留著這塊玉做甚麽?
“柏公子?柏公子?”齊莽的聲音打亂了亦君的思路。
“怎麽了?”
“日頭出來了,你往車裏休息去吧,別被曬著。”
亦君微笑道:“好,等時辰差不多了我替你駕。”然後也不理齊莽一直在喊的“公子不可、不可”,亦君便鑽進了車裏。
躺了許久,亦君才從思路裏緩過一口氣,她抬起手盯著手中玉佩上的“德照北宮”,輕輕說道:“你怎麽不怕這塊玉佩萬一流落在外,誤你大事?”
午時的時候,兩人已經行至一處叫做旗山的僻靜地方,趁著齊莽去往河邊汲水,亦君便到樹林子裏尋了一塊陰翳之地把包好的“德照北宮”玉佩給埋了進去,回填完後,麵上用幹土、落葉覆了蓋了,完全看不出此處的土壤有被人動過手腳。由於心裏已經盤算好了,亦君動作麻利。回到馬車旁,忠厚的齊莽也沒發覺有什麽不對。
就這樣二人駕著馬車行了十日,總算出了山路陡峭的衡山郡。然後又輾轉行了二三日,亦君和齊莽才知要進入會稽郡須得過江。其實大翳的江南並沒有達到鼎盛繁華,亦君思忖著過長江天險還得付船錢,不如折轉往北去九江郡。無論去哪對亦君而言都差不了多少,隻消去個大些的城池,許是容易過活。
於是二人又往北走了五六日,進了九江郡內最大的七合城。亦君本想在七合城落下腳了再放齊莽回去,一想到齊莽貧苦的家境以及齊大娘和齊玉兒在村口望著他們遠去的模樣,亦君心裏便因思家之情難過的很,因此另又多付了齊莽二十文錢。而後笑著對齊莽說若是自己有了生意,會請齊莽來做工的。
齊莽小心翼翼地把錢袋放進褲腰帶裏,向亦君樂嗬嗬地謝過後調馬而去。亦君瞧著齊莽那隻拉著自己走了千裏路的瘦黃馬,心下又頗有觸動。亦君自嘲道:“我可憐人家,多付了一成的租錢,以後有誰會可憐可憐我呢?”
站在七合城的大街上,背著包袱灰頭土臉的亦君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道:“隻剩自己一人行了。”
亦君在城裏尋了一處小客棧落腳,白日便出來查探民生,不為體量民情,隻為自個兒謀生。以往所學在古代、在這個大翳朝基本是無所用處,亦君既不會女紅、更當不了壯工,身上的錢不夠進貨成本,當然也沒人會願意賒賬於她。往郊外的村子裏,也收購不了便宜的新鮮作物,因為農人自己挑著扁擔就上集市來賣了,何況他們的腳力比亦君矯健多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亦君計算著錢已經不夠用了,搬出客棧又能住的了何處?亦君抱著隻剩衣物的包袱在大街小巷裏走來走去,不留神便出了城,到了郊外。這時一場大雨傾盆而下,亦君趕緊拿包袱頂著頭就往一間破廟了竄。
一不留神便在破廟門口摔了一大跤,泥漿、爛樹葉粘了一身,腦袋也被磕破了一塊。踉踉蹌蹌起身往廟裏走去,才發現這座廟還挺大,遮風擋雨完全夠用,隻是裏麵似乎已經入住了幾名乞丐。
所幸的是這些乞丐還未拉幫結派,各自占了一塊地鋪了些幹稻草休息,有老人的,也有大人小孩。與其說亦君是不忍心看他們的肮髒模樣,倒不如說她是不敢看了,因為自己這滿身泥濘粗布麻衣的狼狽,跟他們乞丐相比也好不到哪裏去。說不定,他們的白天討來的錢比自己一天花的還多。
乞丐們也沒搭理她,隻是以為又新來了一個乞丐罷了。
有兩三個乞丐湊到了一起在談論著這場雨要下到什麽時候才會結束。其中一個說,都三月了,老天爺才可憐下了場雨。另一個有些瘋癲地說道,都城裏要變天了,老天爺要睜眼看看了。
亦君剛升起個小火,便聽到他們的對話,心道恐怕是要進入了梅雨季節,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從午後到傍晚絲毫都沒見少,她恐怕真得留在破廟裏過夜了。
額頭上磕破的地方還很疼痛,之前亦君已經拿著一件衣服跑到屋外讓雨把衣服給浸濕了,再用濕衣服把傷口給勉強清理了一下。出門在外,一點傷病都得用到錢,對已經快要淪為乞丐的亦君來說,心裏更是難受的不得了了。
到了次日雨停了一陣,亦君就從破廟跑回了七合城內,誰知道剛買了把紙傘、三個饅頭、一碗豆腐腦,就被人家給盯上了。她的錢袋子裏還有五六十文錢,雖說是住不起客棧,但讓她過一個月餓不死的生活是絕對夠了。
亦君長長到肩部的短發還紮不好發髻,所以她也沒甚麽打理,隻讓頭發披散下來。昨日她摔的滿身泥濘,現下全身都已經幹了,泥土一塊塊粘在身上,很是肮髒。而她額頭又磕破了一塊,即便她早起把臉洗了幹淨,模樣看起來還是十分的貧窮破落。可還是被不知從哪裏竄出的小偷搶了錢袋,小偷躲進早集的茫茫人群裏。亦君拚了命的邊喊邊往前追趕,也沒把小偷追到。
那偷兒應是慣偷,早就熟練於此了,即便市集上有熱心的百姓幫忙,也沒再看見小偷的半個影子。亦君跑出集市才泄了氣,路上留的雨水把褲腳和衣襟又全都打濕了,鞋子也跑掉了一隻。
柏亦君目光呆滯地抱著包袱、傘和饅頭,癱坐在了一條巷子的路邊上。天空此時又飄過一片烏雲,唰唰下起雨來,亦君也沒心情把傘撐起,隻是縮著身體抱起腿。
又過了好一會兒,巷子裏緩緩走出來一對撐傘的少年男女。兩人都長得眉眼清秀,男子一身修長錦衣,像是官宦出身;少女一襲緞錦長裙,豔而不俗,似是大戶人家知書達理的小姐。兩人倒是郎才女貌般地相配。少女見到亦君獨自坐在路邊,便對身旁的男子輕聲說道:“看他拎著包袱和傘,必是從外地而來;相貌姣好卻一身狼狽、還磕破了頭,買了饅頭卻無以下咽,許是丟了錢袋了。”
男子微笑道:“胭兒有如此洞察之力,可有打算幫他找到偷竊之人?”
“若是我能將偷竊之人捉住,豈不是讓子瑾你坐享漁翁之利?”少女捂嘴笑道,“我也不過是隨便猜猜罷了。”
男子雙眼盯著少女,頗有玩味地說道:“待我上前問問他。”
“子瑾罷了,我也無意知道這些街坊舊事,給他點錢便是了。”
亦君正在喝著粥,一聽玉兒的話差點給嗆到。
齊莽聽了就砰地放下了碗筷,對玉兒吼道:“快吃你的,少胡說!”
齊大娘也以為亦君介意,趕忙堵上這玉兒的話,“丫頭別亂說,柏公子,咱農人家裏沒錢,也沒讀過甚麽書,柏公子對不住了。”
亦君放下粥碗,裝作傻嗬嗬地笑道:“沒事,你們都別說玉兒,我人生的如此也沒辦法,家道中落,其實我也沒讀過甚麽書的。”
玉兒偷偷望了眼亦君,低下頭不說話了。
早膳過後,柏亦君就收拾整齊站在馬車上跟齊大娘和齊玉兒招手喊再見告辭。齊莽駕起馬車,兩人便上路了。亦君回過頭,看到娘倆還在村口望著自己和齊莽,眼神裏真誠真摯的依依不舍離別之情。馬車搖搖晃晃漸行漸遠,像是一連串的長鏡頭。亦君的眼眶忽然濕潤了,視野裏的一切都變的不是那麽現實,自己仿佛很久沒回家了,為什麽看不到爸爸媽媽親切的笑臉?她心裏迷茫地覺得這是不是一個做了很久都沒醒來的夢?
前幾周還在為與蘇昕的那段記憶傷懷,從那時候到現在那麽長的一段時間裏,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虛偽的?究竟是夢境還是現實?北宮冰矜這個人到底存不存在?是蘇昕的錯覺還是自己臆想出來的?一連串的疑問讓亦君的腦袋有點混亂。
突地亦君的手碰到衣服底下藏的一塊硬物,亦君才從混沌中醒悟過來。隔著衣服摸索著這塊“德照北宮”的玉佩,意識又回到了這個真實的世間。北宮冰矜走了,那麽自己還留著這塊玉做甚麽?
“柏公子?柏公子?”齊莽的聲音打亂了亦君的思路。
“怎麽了?”
“日頭出來了,你往車裏休息去吧,別被曬著。”
亦君微笑道:“好,等時辰差不多了我替你駕。”然後也不理齊莽一直在喊的“公子不可、不可”,亦君便鑽進了車裏。
躺了許久,亦君才從思路裏緩過一口氣,她抬起手盯著手中玉佩上的“德照北宮”,輕輕說道:“你怎麽不怕這塊玉佩萬一流落在外,誤你大事?”
午時的時候,兩人已經行至一處叫做旗山的僻靜地方,趁著齊莽去往河邊汲水,亦君便到樹林子裏尋了一塊陰翳之地把包好的“德照北宮”玉佩給埋了進去,回填完後,麵上用幹土、落葉覆了蓋了,完全看不出此處的土壤有被人動過手腳。由於心裏已經盤算好了,亦君動作麻利。回到馬車旁,忠厚的齊莽也沒發覺有什麽不對。
就這樣二人駕著馬車行了十日,總算出了山路陡峭的衡山郡。然後又輾轉行了二三日,亦君和齊莽才知要進入會稽郡須得過江。其實大翳的江南並沒有達到鼎盛繁華,亦君思忖著過長江天險還得付船錢,不如折轉往北去九江郡。無論去哪對亦君而言都差不了多少,隻消去個大些的城池,許是容易過活。
於是二人又往北走了五六日,進了九江郡內最大的七合城。亦君本想在七合城落下腳了再放齊莽回去,一想到齊莽貧苦的家境以及齊大娘和齊玉兒在村口望著他們遠去的模樣,亦君心裏便因思家之情難過的很,因此另又多付了齊莽二十文錢。而後笑著對齊莽說若是自己有了生意,會請齊莽來做工的。
齊莽小心翼翼地把錢袋放進褲腰帶裏,向亦君樂嗬嗬地謝過後調馬而去。亦君瞧著齊莽那隻拉著自己走了千裏路的瘦黃馬,心下又頗有觸動。亦君自嘲道:“我可憐人家,多付了一成的租錢,以後有誰會可憐可憐我呢?”
站在七合城的大街上,背著包袱灰頭土臉的亦君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道:“隻剩自己一人行了。”
亦君在城裏尋了一處小客棧落腳,白日便出來查探民生,不為體量民情,隻為自個兒謀生。以往所學在古代、在這個大翳朝基本是無所用處,亦君既不會女紅、更當不了壯工,身上的錢不夠進貨成本,當然也沒人會願意賒賬於她。往郊外的村子裏,也收購不了便宜的新鮮作物,因為農人自己挑著扁擔就上集市來賣了,何況他們的腳力比亦君矯健多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亦君計算著錢已經不夠用了,搬出客棧又能住的了何處?亦君抱著隻剩衣物的包袱在大街小巷裏走來走去,不留神便出了城,到了郊外。這時一場大雨傾盆而下,亦君趕緊拿包袱頂著頭就往一間破廟了竄。
一不留神便在破廟門口摔了一大跤,泥漿、爛樹葉粘了一身,腦袋也被磕破了一塊。踉踉蹌蹌起身往廟裏走去,才發現這座廟還挺大,遮風擋雨完全夠用,隻是裏麵似乎已經入住了幾名乞丐。
所幸的是這些乞丐還未拉幫結派,各自占了一塊地鋪了些幹稻草休息,有老人的,也有大人小孩。與其說亦君是不忍心看他們的肮髒模樣,倒不如說她是不敢看了,因為自己這滿身泥濘粗布麻衣的狼狽,跟他們乞丐相比也好不到哪裏去。說不定,他們的白天討來的錢比自己一天花的還多。
乞丐們也沒搭理她,隻是以為又新來了一個乞丐罷了。
有兩三個乞丐湊到了一起在談論著這場雨要下到什麽時候才會結束。其中一個說,都三月了,老天爺才可憐下了場雨。另一個有些瘋癲地說道,都城裏要變天了,老天爺要睜眼看看了。
亦君剛升起個小火,便聽到他們的對話,心道恐怕是要進入了梅雨季節,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從午後到傍晚絲毫都沒見少,她恐怕真得留在破廟裏過夜了。
額頭上磕破的地方還很疼痛,之前亦君已經拿著一件衣服跑到屋外讓雨把衣服給浸濕了,再用濕衣服把傷口給勉強清理了一下。出門在外,一點傷病都得用到錢,對已經快要淪為乞丐的亦君來說,心裏更是難受的不得了了。
到了次日雨停了一陣,亦君就從破廟跑回了七合城內,誰知道剛買了把紙傘、三個饅頭、一碗豆腐腦,就被人家給盯上了。她的錢袋子裏還有五六十文錢,雖說是住不起客棧,但讓她過一個月餓不死的生活是絕對夠了。
亦君長長到肩部的短發還紮不好發髻,所以她也沒甚麽打理,隻讓頭發披散下來。昨日她摔的滿身泥濘,現下全身都已經幹了,泥土一塊塊粘在身上,很是肮髒。而她額頭又磕破了一塊,即便她早起把臉洗了幹淨,模樣看起來還是十分的貧窮破落。可還是被不知從哪裏竄出的小偷搶了錢袋,小偷躲進早集的茫茫人群裏。亦君拚了命的邊喊邊往前追趕,也沒把小偷追到。
那偷兒應是慣偷,早就熟練於此了,即便市集上有熱心的百姓幫忙,也沒再看見小偷的半個影子。亦君跑出集市才泄了氣,路上留的雨水把褲腳和衣襟又全都打濕了,鞋子也跑掉了一隻。
柏亦君目光呆滯地抱著包袱、傘和饅頭,癱坐在了一條巷子的路邊上。天空此時又飄過一片烏雲,唰唰下起雨來,亦君也沒心情把傘撐起,隻是縮著身體抱起腿。
又過了好一會兒,巷子裏緩緩走出來一對撐傘的少年男女。兩人都長得眉眼清秀,男子一身修長錦衣,像是官宦出身;少女一襲緞錦長裙,豔而不俗,似是大戶人家知書達理的小姐。兩人倒是郎才女貌般地相配。少女見到亦君獨自坐在路邊,便對身旁的男子輕聲說道:“看他拎著包袱和傘,必是從外地而來;相貌姣好卻一身狼狽、還磕破了頭,買了饅頭卻無以下咽,許是丟了錢袋了。”
男子微笑道:“胭兒有如此洞察之力,可有打算幫他找到偷竊之人?”
“若是我能將偷竊之人捉住,豈不是讓子瑾你坐享漁翁之利?”少女捂嘴笑道,“我也不過是隨便猜猜罷了。”
男子雙眼盯著少女,頗有玩味地說道:“待我上前問問他。”
“子瑾罷了,我也無意知道這些街坊舊事,給他點錢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