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曆史上的風雲兒,伊達政宗常常很是感歎自己晚生了二十年,不然就可以上杉,武田,乃至織田信長一爭天下之勢。


    所以被人稱為【獨眼龍政宗】與【晚生了二十年的梟雄】。


    並且蠻諷刺的是,在政宗剛剛出生後不過數日,織田信長就滅掉美濃齋藤,開始了自己的【天下布武】之路。


    的確,政宗無論是從統率、智謀還是內政、外交來看,能力都不錯,手下還有十分強大的家臣團(其實我覺得,手底下辦事的人強或不強,跟主家是否懂得使用有很大關係就,就像我之前說過的,【赤備】在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手裏就是神兵,在武田勝賴手裏就是一群炮灰)。


    表麵上看來的確是若非縱橫時代太靠後,否則還是有與諸人拚殺試試的餘地。


    而事實上,戰爭無非天時地利人和,奧羽偏僻貧瘠,就像哪怕在漢末群雄割據時,也不可能指望兵力強盛但僻居一方的公孫瓚、馬騰等等一統山河撼動中原一樣。


    【伊達政宗究竟有多強?】


    老實說,已經不止第一看到這個話題了,但是每次看到,我還是忍不住抽動了一下嘴角。


    如此說法是要將人單獨拎出來說的意思?黑線。我理解能力果然退步了。


    此人的才學謀略統率也許的確有他可取之處,但說【強】字,貌似在我的想法裏真的很不上位【各人欣賞角度不同】。


    因為的確談不上【了解】二字,在我的印象中,更多定格在了他開始的意氣風發與後來的頹然敗勢,有豪氣的抱負卻終於被一次次衝刷幹淨,最後淪落陷入僅守寸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後期馬孟起那樣令人歎惋的結局中。


    雖然不怎麽喜歡光榮有些方麵,對很多人物打擊過重,有對很多人物吹捧過重。但是還是比較欣賞它對於曆史那種既時又需要抒發的感情以cg再現。如《太閣立誌傳5》裏幸村保衛戰後的結局給我的那種書本上感受不到的強烈觸動。


    說回到題。《太5》裏伊達政宗的小田原參上,從開始的意氣風發神色倨傲到被秀吉僅僅以一把扇子架上頸項驚出一身冷汗隨即伏首貼地誠惶誠恐。


    及其生動明了,當然,這隻是遊戲為了在劇情上體現而摻入了誇張和想像的表達方式而已。


    天正十八年(1590),秀吉征伐小田原,伊達以臣服的姿態加入,中途因遇家內保春院欲廢其家督之位而下手謀害之亂,政宗最終參陣遲到。他以【白衣領死】的姿態拜謁秀吉,希冀得到原諒。


    秀吉也再次展示了自己厲害的外交手段,表麵上寬大的【赦免】了政宗,隻將原蘆名、會津等領地沒收,以示小小的懲戒【事實已經不算小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伊達家的勢力】。


    隨後似乎關於暴動的問題,伊達也曾多次在秀吉麵前【領死】。


    (大家如果想進一步的了解情節,可以去看大河劇《獨眼龍政宗》,裏麵描寫得很傳神)


    後來稍微了解一些的就是在秀吉在處理關白秀次的問題上了。


    當時因座下無子,過繼的養子秀次自然成為眾多想討好豐臣家的對象,伊達也不例外。他與秀次交好,常常【出入館內】,投其所好迎其所愛。但這一切的一切,在秀吉想拔掉秀次的時候,就變得相當危險。政宗立刻斷絕了跟秀次的所有關係,並很明顯的表示自己絕對清白,受到秀吉責問時,也一再避免責任和推脫幹係。


    此時的政宗,已經像一隻被磨平了尖牙削盡了利爪的老虎,早沒了以前的雄心壯誌,隻為如何明哲保身和如何守護現有領地的保守大名。


    秀吉死後,家康崛起。


    關原之戰一觸即發。


    政宗在家康許以戰後封為【百萬石大名】的承諾後,堅決的加入了東軍那邊,與最上義光等成為牽製上杉的有力力量。由想【相爭】變成徹底【相護】,在性質上已經完全改變。


    慶長五年(1600),家康命令政宗和最上義光征伐會津,伊達政宗抓緊時間擴張著舊領土,可已像位風燭殘年的人家,在懷裏揣著不鬆手也僅有的一絲剩餘價值。


    最後是江戶時代,戰國波濤都如細浪散去。


    以上是政宗在亂世中退色的意誌部分。


    而能力,從下麵幾個方麵來說。


    說到伊達軍,我想到的是大阪保衛戰上的貌似勇武非常的騎鐵隊。


    查詢了相關資料後,網友告訴我騎鐵大概就是馬上的火槍手。


    有很多人認為,雖然騎鐵擁有機動上的優勢,但是嚴重影響命中,並且放棄了馬的速度和衝鋒殺傷力。據日本官方資料了解,伊達的騎鐵是行動時,等停下時才開槍。開槍的範圍大概在一百米。所以馬的速度在這時應該是用來達到快速移動的目的,迅速的轉移陣地。


    但是騎鐵隊造價昂貴,訓練麻煩,並且裝置彈藥上也有諸多不便。我認為,有些多此一舉之嫌,還不如盡兵種之極,放棄這樣魚與熊掌都想兼得的所謂發明創造。


    而在外交方麵,該攻則攻該壓則壓,似乎有點縱橫奧羽的感覺。而且憑他適時的降伏於秀吉和家康,算是政治感覺相當敏銳。但在手段方麵則遠遠不及秀吉來得犀利。


    有人評價在人取橋時,政宗不管老父安危終害老父身亡,是在殘酷的戰國中【具有成就大業的氣質】。古來說英雄也常常是用【不拘小節】,但就後麵關於人取橋合戰的計算來說,政宗仍顯得操之過急,而不是為取大義甘拋一切。


    這裏有一項題外話,說後來還有一些關於幕府時期,伊達私自與歐洲外交的事件,並且一度積極於天主教的傳播工作。但在幕府表示不滿並且置疑伊達家的政治問題時,他立馬改宣傳為鎮壓,果然反應已經相當不慢了。


    最後令我小小的驚訝了一下,很多人告訴我政宗其人在治理和內政以及其他許多方麵頗有建樹。


    派遣使者訪問歐洲,也是為了學習西方的技術,達到發展交流的目的。


    這使他的了不起之處,跳出了一個小國諸侯的藩籬,著眼於世界。


    。。。。。。


    在當天下午,明智小五郎收到了一封書信。


    當時明智小五郎正在春日山城的評定室內,與上杉家的人商量著新的戰事。


    明智小五郎和上杉景虎已經謀劃好,要跟伊達家再幹上一仗————既然議和已經完成,那麽伊達軍不日就退兵,這正是上杉軍追擊的大好機會,在遼闊的越後平原上,將越後騎兵的優勢發揮到極限。


    不過上杉家的家臣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卻非常,他們都認為既然戰爭已經結束了,那麽就沒必要再去追擊了,還落下一個不守誠信的壞名聲。


    經過了這麽長時間的戰爭,因為屢戰屢敗的關係,上杉軍的將士們的時期普遍低沉,大家都人為即便與伊達軍開戰,也未必能取勝。


    聽到上杉家的人這麽一說,明智小五郎也有些無奈,看來得找一個好的辦法來提升一下大家的士氣才行。


    也就是這個時候,一封信從城外麵被送到了他的手中。


    看到這封信的內容,明智小五郎不禁大喜過望。


    寫信的人是遠在出羽的最上出羽守義光,而信的內容則是,他嫁到米澤城的妹妹義姬,已經同意了和織田幕府合作。


    原來早在京都的時候,考慮到之後將要發生的戰爭,伊達政宗並不一定能讓自己很輕易的對付,所以明智小五郎決定在外部施加軍事壓力的同時,也要嚐試著從內部分化伊達家。


    伊達政宗自從繼位之後,不管對外發動戰爭,士兵的死亡率很高,百姓們為此怨聲載道,而地方上的家臣和領主也很反感這種不要命的戰爭模式。


    不僅如此,更讓那些家臣覺得難以忍受的是,伊達政宗因為自身資曆淺薄的關係,為了穩住家督的位子,不斷進行中央集權,這也激怒了那些老臣。


    除此之外,在伊達家族內部,還有一個更加危險的不安因素。


    那就是伊達政宗的母親和他的弟弟,這兩個人雖然身在米澤城,心卻在出羽的山形城內。


    熟知曆史的明智小五郎便找上了最上家的家臣,像他們傳達了自己希望能和最上義姬【合作】的意向。


    最上家的人答應的倒也挺痛快————雖然之前對明智小五郎的印象非常的壞,但是他所提的事情卻非常有吸引力,最上家也已經看伊達政宗不順眼好些年了,如果能找個機會把他給【擼】下去,那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於是,最上家臣回去之後,馬上就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最上義光,最上義光一聽終於有機會讓那個不聽話的外甥吃點苦頭了,非常開心,馬上就開始與米澤城的妹妹展開聯絡。


    事情就是這麽一回事。


    其實與其說是與織田幕府合作,倒不如直接說是歸順幕府來的更準確。


    最上義姬在信中向明智小五郎表示,願意照他的吩咐,在伊達領內煽動領民反對伊達政宗的統治,直到把伊達政宗逼下台為止。


    而作為報酬,明智小五郎需要大力協助他的小兒子坐上伊達家的家督的位置,而且在她的小兒子,也就是伊達小次郎政道,在繼位之後,不能再為難伊達家,接受伊達家成為織田家的家臣。


    這正合我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雲州物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斬無赦2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斬無赦21並收藏雲州物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