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武海的最前線,伊達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開始與聯軍遭遇。
走在最前麵的人是柿崎晴家,伊達那一方則是原田大藏和日野兵部。
激昂豪邁的法螺聲穿破雲霄,兩方軍隊旌旗招展,遮天蔽日的隨著人潮湧動,快速在戰陣中找到位置,無論敵我,一列列將士在各自備隊將領的指揮之下,拿著近兩丈長的長槍,擺著整齊有素的陣型拱衛而出,形成一堵堅實的牆壁。
兵器深冷的寒芒,加上黝黑的衣甲,殺氣,快速的蔓延在兩軍軍陣。
戰陣的肅殺,讓人有種連呼吸也被壓抑的感覺。
良久,武海的平原上,大風吹起。
柿崎晴家緩緩策馬走出戰陣,看這眼前密密麻麻的伊達敵人,眼睛裏充滿了不屑與自信。這種表情要是擱到兩三個月之前,是絕對不會由得,但自從新間崎的戰鬥取得勝利之後,他就感到仿佛一夜之間,自己的自信心與武運都回來了,也許,接著這場戰鬥,恢複柿崎家的地位並不是沒有可能。
再看看身後,自己手下的一個個虎狼男兒,眼睛裏充滿了戰意,或者說殺氣來得更好,這就對了,堅定的信念,有此精銳之師,誰可爭鋒!
不過呢,很快他就想到了早上的時候的事情。
早上剛剛出發的時候,身為軍師的明智小五郎找上了自己,詢問他能否先不和敵人交手,而是采取詐敗的計策,引誘敵人進入聯軍陣中,再合圍起來將之殲滅。
這並不是命令,這是建議,自己本來想給明智先生一個麵子的,畢竟人家能過如此放下身段來找自己謀劃,而謀劃的內容和結果,自己都不吃虧,而作為回報。自己怎麽也得還一個人情。
不過呢,雖然還有些猶豫,畢竟能折損一些手下兄弟的性命當然是好事,但是。。。。。。當身臨戰場之時。渾身上下被激發出了一股淩雲壯誌般的豪氣之後,柿崎晴家就將明智小五郎的建議拋開,能在正麵擊潰敵人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聯軍士氣。更何況幹嘛要那麽麻煩,正麵交手,自己也一樣是贏!
不過呢。僅僅隻是一個時辰之後,他的這股自信就遇到了麻煩————
【將士們!前進!你們如果想成為武士,一輩子享受榮華富貴,眼前就是個機會啊!!!】
隨著柿崎晴家的令下,鼓舞人心的效果非常顯著,他所統領兩千官兵隨著大將的促動,連心髒也隨著聲音漸漸快速跳動起來,血脈不可壓抑的開始賁張,身體裏那股戰鬥的yu望跳動著充斥在腦海,毫無疑問。這些人裏麵真正擔當有領地和別的固定收入的武士或者【藩士】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貧窮流浪的浪人武士或者在鄉下擁有一些田產,但是收入低微的【鄉士】,能成為武士就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啊,一定要好好把握。
(關於【鄉士】,其實就是【民兵】,他們的身為介乎於武士與農民之間,在農民眼中頗受尊敬,但在正經的武士老爺眼中,還是上不了台麵的人。半鄉半士,擁有田產,向領主交納賦稅,必要的時候接受領主的安排戰鬥。但那是不需要像正常的武士那樣隨時奉公,也不算是正式的家臣。
不過在一般的情況下,遇到戰爭,與其相信來曆不明的浪人武士,領主們當然更願意相信自己手底下一直為自己【交錢】的鄉士,而鄉士因為和武士走得比較近的關係。提高身份,加入武士階級的幾率非常高,比一般的浪人武士要強。
多說一句:吉川英治先生的名作《宮本武藏》裏,作為宮本武藏好友的本位田又八就是一個鄉士,當然了,這個家夥實在是不走運,不僅沒有成為武士,反而鬧出了一係列笑話。)
隻要柿崎晴家一聲令下,所有人將在瞬間亮出嗜血的爪牙。
很快,雙方人馬開始正式交起手來。
柿崎晴家騎著戰馬,手中拿著名刀【大玉】,在軍陣中一邊飛馳一邊砍殺,在他的身後,二十幾個旗本緊緊的跟著。
柿崎晴家的武功兵法很有一套,雖然趕不上他的父親,被稱為【越後七郡無人可敵】的神將柿崎景家,但也不代表他就是沒用的人。
他在人群中穿梭,向一些【雜兵】他根本就不放在眼裏,而當遇到敵人的將領的時候,他馬上就會出明晃晃的太刀,幹淨利落的收割了對方的性命。
柿崎晴家頭帶黑色頭盔,身穿黑革鎧甲,跨著漆黑駿馬,手持穗長三尺的名刀【大玉】,太刀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刀,最早是四十年前武田家著名的外交僧人高白齋送重金從商人手裏買下(咦?這個和尚哪來這麽多的錢?),然後先給當時的領主武田信虎,武田信虎生性好戰,對名刀自然也是愛不釋手了,但遺憾的是,這位老爺還沒有來得及給名刀【開光】,也就是使用它,就被自己的兒子,也就是那個更了不起的名將武田信玄(晴信)給趕走了。
高白齋其實與武田信玄的關係更好,他可以算得上是在板垣信方和甘利虎泰之後,武田信玄的第三個師傅了,武田信虎跑了之後,大玉自然就落到了武田信玄手中,武田信玄愛不釋手,不過最後為了賞賜自己的弟弟武田信繁,將這把刀忍痛割愛送了出去。
武田信繁此人,被稱為是武田家的半邊天,戎馬一生之中從不缺陣,一直是作為武田信虎、信玄父子身邊的幕後參謀參與軍政事宜,除了具備較高的軍事素養之外,更有不錯的文化水平。
可惜的是,此君在川中島一戰的時候,被柿崎景家給殺掉了,而大玉在被柿崎景家繳獲之後,被後者獻給了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很喜歡大玉,但是晚年,為了反省自己當年因為猜忌而間接害死柿崎景家的過錯,將大玉返還給了柿崎家,而現在,這把刀就在柿崎晴家手中。
戰鬥進行了良久,雙方的戰士有傷亡,而此時,不光是柿崎晴家,兩軍的其他將領,也開始與伊達軍的各個備隊開戰。
此時正殺到興頭上的柿崎晴家,略微活動了一下因為長時間活動而有些酸痛的筋骨,大吼一聲:
【騎兵隊!突擊!】
說著,率先策馬向前,大軍隨後跟進。柿崎軍兩千人裏麵有八百人是騎兵,柿崎父子在曆史上都算是善用騎兵的名將。
【大家快看!是上杉軍的柿崎!】
【神佛啊!太凶猛了!這可不是我們就可以打敗的對手!】
【管不了那麽多了!先撤退吧!不然我們都會死在這裏!】
。。。。。。
伊達家的士兵看到潮水般湧來的柿崎軍不禁膽寒,在敵人的巨大壓力麵前,紛紛發出了哀嚎,腳下則開始向後退。?
戰鬥的局麵看上去已經被柿崎晴家給打開了,首當其衝的就是曾經在平定中野宗時之亂中立下戰功,受到伊達輝宗信任的名將日野兵部。
日野兵部手裏其實也有五百多騎士,並不需要對敵人的衝鋒太過畏懼,隻不過線因為柿崎晴家的先發製人,弄得日野兵部很被動。
【不要慌!我們也有騎兵!可以的擋得住敵人的!】
【誰再向後退要被砍頭。。。。。。督戰隊在哪裏?!發現有後退的人,馬上斬首!】
就在日野兵部聲嘶力竭想穩定住軍心的時候,他的副將,同時也是他的兒子,日野東次郎策馬率領的一百多騎兵趕赴陣前。
他頭帶下弦月前立,身穿黃色羽織,套在鎧甲外麵(這本書寫到現在,作者都懶得區分什麽叫做【大鎧】,什麽叫做【兜】、什麽叫做【胴丸】了,一律用【盔甲】來形容就可以了),騎著黃驃馬,叱喝著:
【不要退縮!兵部大人的援軍隨後就到!退縮將是奧州武士的恥辱!】
他的喊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就在日野兵部的軍心稍定之際,柿崎晴家已經領軍殺了進來。
他手持太刀,逢人就砍,所向無敵,一副天神下凡的樣子。
日野東次郎看得兩眼冒火。
【我是伊達家的日野東次郎,你是什麽人!】
【哈哈,你爺爺我乃是上杉家的柿崎和泉守晴家,你既然姓日野,那日野兵部肯定就是你父親了?快滾!把你父親叫過來,你爺爺我要親手宰了他,你這樣的無名小輩,你爺爺我提不起興趣!】
其實日野東次郎今天也已經二十多歲了,而且他之前就已經在一些戰役中成名,但柿崎晴家卻有意的無視他的存在,這讓他火冒三丈,更過分的是,後者一口一個【你爺爺我】,算是把自己和日野兵部爺倆都給罵了。
【混蛋!我要殺了你!】
日野東次郎頭腦一熱,也不管自己到底是不是柿崎晴家的對手,拍馬就向後者殺。
好不容易才稍微穩定下來的伊達軍再度大亂,士兵東躲西逃。等到日野兵部領軍來援時,日野東次郎所率領一百多名騎兵,在敵人的打擊之下,已經死傷大半。(未完待續。)
走在最前麵的人是柿崎晴家,伊達那一方則是原田大藏和日野兵部。
激昂豪邁的法螺聲穿破雲霄,兩方軍隊旌旗招展,遮天蔽日的隨著人潮湧動,快速在戰陣中找到位置,無論敵我,一列列將士在各自備隊將領的指揮之下,拿著近兩丈長的長槍,擺著整齊有素的陣型拱衛而出,形成一堵堅實的牆壁。
兵器深冷的寒芒,加上黝黑的衣甲,殺氣,快速的蔓延在兩軍軍陣。
戰陣的肅殺,讓人有種連呼吸也被壓抑的感覺。
良久,武海的平原上,大風吹起。
柿崎晴家緩緩策馬走出戰陣,看這眼前密密麻麻的伊達敵人,眼睛裏充滿了不屑與自信。這種表情要是擱到兩三個月之前,是絕對不會由得,但自從新間崎的戰鬥取得勝利之後,他就感到仿佛一夜之間,自己的自信心與武運都回來了,也許,接著這場戰鬥,恢複柿崎家的地位並不是沒有可能。
再看看身後,自己手下的一個個虎狼男兒,眼睛裏充滿了戰意,或者說殺氣來得更好,這就對了,堅定的信念,有此精銳之師,誰可爭鋒!
不過呢,很快他就想到了早上的時候的事情。
早上剛剛出發的時候,身為軍師的明智小五郎找上了自己,詢問他能否先不和敵人交手,而是采取詐敗的計策,引誘敵人進入聯軍陣中,再合圍起來將之殲滅。
這並不是命令,這是建議,自己本來想給明智先生一個麵子的,畢竟人家能過如此放下身段來找自己謀劃,而謀劃的內容和結果,自己都不吃虧,而作為回報。自己怎麽也得還一個人情。
不過呢,雖然還有些猶豫,畢竟能折損一些手下兄弟的性命當然是好事,但是。。。。。。當身臨戰場之時。渾身上下被激發出了一股淩雲壯誌般的豪氣之後,柿崎晴家就將明智小五郎的建議拋開,能在正麵擊潰敵人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聯軍士氣。更何況幹嘛要那麽麻煩,正麵交手,自己也一樣是贏!
不過呢。僅僅隻是一個時辰之後,他的這股自信就遇到了麻煩————
【將士們!前進!你們如果想成為武士,一輩子享受榮華富貴,眼前就是個機會啊!!!】
隨著柿崎晴家的令下,鼓舞人心的效果非常顯著,他所統領兩千官兵隨著大將的促動,連心髒也隨著聲音漸漸快速跳動起來,血脈不可壓抑的開始賁張,身體裏那股戰鬥的yu望跳動著充斥在腦海,毫無疑問。這些人裏麵真正擔當有領地和別的固定收入的武士或者【藩士】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貧窮流浪的浪人武士或者在鄉下擁有一些田產,但是收入低微的【鄉士】,能成為武士就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啊,一定要好好把握。
(關於【鄉士】,其實就是【民兵】,他們的身為介乎於武士與農民之間,在農民眼中頗受尊敬,但在正經的武士老爺眼中,還是上不了台麵的人。半鄉半士,擁有田產,向領主交納賦稅,必要的時候接受領主的安排戰鬥。但那是不需要像正常的武士那樣隨時奉公,也不算是正式的家臣。
不過在一般的情況下,遇到戰爭,與其相信來曆不明的浪人武士,領主們當然更願意相信自己手底下一直為自己【交錢】的鄉士,而鄉士因為和武士走得比較近的關係。提高身份,加入武士階級的幾率非常高,比一般的浪人武士要強。
多說一句:吉川英治先生的名作《宮本武藏》裏,作為宮本武藏好友的本位田又八就是一個鄉士,當然了,這個家夥實在是不走運,不僅沒有成為武士,反而鬧出了一係列笑話。)
隻要柿崎晴家一聲令下,所有人將在瞬間亮出嗜血的爪牙。
很快,雙方人馬開始正式交起手來。
柿崎晴家騎著戰馬,手中拿著名刀【大玉】,在軍陣中一邊飛馳一邊砍殺,在他的身後,二十幾個旗本緊緊的跟著。
柿崎晴家的武功兵法很有一套,雖然趕不上他的父親,被稱為【越後七郡無人可敵】的神將柿崎景家,但也不代表他就是沒用的人。
他在人群中穿梭,向一些【雜兵】他根本就不放在眼裏,而當遇到敵人的將領的時候,他馬上就會出明晃晃的太刀,幹淨利落的收割了對方的性命。
柿崎晴家頭帶黑色頭盔,身穿黑革鎧甲,跨著漆黑駿馬,手持穗長三尺的名刀【大玉】,太刀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刀,最早是四十年前武田家著名的外交僧人高白齋送重金從商人手裏買下(咦?這個和尚哪來這麽多的錢?),然後先給當時的領主武田信虎,武田信虎生性好戰,對名刀自然也是愛不釋手了,但遺憾的是,這位老爺還沒有來得及給名刀【開光】,也就是使用它,就被自己的兒子,也就是那個更了不起的名將武田信玄(晴信)給趕走了。
高白齋其實與武田信玄的關係更好,他可以算得上是在板垣信方和甘利虎泰之後,武田信玄的第三個師傅了,武田信虎跑了之後,大玉自然就落到了武田信玄手中,武田信玄愛不釋手,不過最後為了賞賜自己的弟弟武田信繁,將這把刀忍痛割愛送了出去。
武田信繁此人,被稱為是武田家的半邊天,戎馬一生之中從不缺陣,一直是作為武田信虎、信玄父子身邊的幕後參謀參與軍政事宜,除了具備較高的軍事素養之外,更有不錯的文化水平。
可惜的是,此君在川中島一戰的時候,被柿崎景家給殺掉了,而大玉在被柿崎景家繳獲之後,被後者獻給了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很喜歡大玉,但是晚年,為了反省自己當年因為猜忌而間接害死柿崎景家的過錯,將大玉返還給了柿崎家,而現在,這把刀就在柿崎晴家手中。
戰鬥進行了良久,雙方的戰士有傷亡,而此時,不光是柿崎晴家,兩軍的其他將領,也開始與伊達軍的各個備隊開戰。
此時正殺到興頭上的柿崎晴家,略微活動了一下因為長時間活動而有些酸痛的筋骨,大吼一聲:
【騎兵隊!突擊!】
說著,率先策馬向前,大軍隨後跟進。柿崎軍兩千人裏麵有八百人是騎兵,柿崎父子在曆史上都算是善用騎兵的名將。
【大家快看!是上杉軍的柿崎!】
【神佛啊!太凶猛了!這可不是我們就可以打敗的對手!】
【管不了那麽多了!先撤退吧!不然我們都會死在這裏!】
。。。。。。
伊達家的士兵看到潮水般湧來的柿崎軍不禁膽寒,在敵人的巨大壓力麵前,紛紛發出了哀嚎,腳下則開始向後退。?
戰鬥的局麵看上去已經被柿崎晴家給打開了,首當其衝的就是曾經在平定中野宗時之亂中立下戰功,受到伊達輝宗信任的名將日野兵部。
日野兵部手裏其實也有五百多騎士,並不需要對敵人的衝鋒太過畏懼,隻不過線因為柿崎晴家的先發製人,弄得日野兵部很被動。
【不要慌!我們也有騎兵!可以的擋得住敵人的!】
【誰再向後退要被砍頭。。。。。。督戰隊在哪裏?!發現有後退的人,馬上斬首!】
就在日野兵部聲嘶力竭想穩定住軍心的時候,他的副將,同時也是他的兒子,日野東次郎策馬率領的一百多騎兵趕赴陣前。
他頭帶下弦月前立,身穿黃色羽織,套在鎧甲外麵(這本書寫到現在,作者都懶得區分什麽叫做【大鎧】,什麽叫做【兜】、什麽叫做【胴丸】了,一律用【盔甲】來形容就可以了),騎著黃驃馬,叱喝著:
【不要退縮!兵部大人的援軍隨後就到!退縮將是奧州武士的恥辱!】
他的喊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就在日野兵部的軍心稍定之際,柿崎晴家已經領軍殺了進來。
他手持太刀,逢人就砍,所向無敵,一副天神下凡的樣子。
日野東次郎看得兩眼冒火。
【我是伊達家的日野東次郎,你是什麽人!】
【哈哈,你爺爺我乃是上杉家的柿崎和泉守晴家,你既然姓日野,那日野兵部肯定就是你父親了?快滾!把你父親叫過來,你爺爺我要親手宰了他,你這樣的無名小輩,你爺爺我提不起興趣!】
其實日野東次郎今天也已經二十多歲了,而且他之前就已經在一些戰役中成名,但柿崎晴家卻有意的無視他的存在,這讓他火冒三丈,更過分的是,後者一口一個【你爺爺我】,算是把自己和日野兵部爺倆都給罵了。
【混蛋!我要殺了你!】
日野東次郎頭腦一熱,也不管自己到底是不是柿崎晴家的對手,拍馬就向後者殺。
好不容易才稍微穩定下來的伊達軍再度大亂,士兵東躲西逃。等到日野兵部領軍來援時,日野東次郎所率領一百多名騎兵,在敵人的打擊之下,已經死傷大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