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日夜裏,微月無光,楊振在鬆山東門外左右兩側棱堡的中間地帶,悄沒聲息地集結起了出城征戰的人馬。
包括三個哨的火槍手,共九百人。
兩個哨的擲彈兵,共六百人。
還有一個哨的衝天炮炮手,共三百人。
除了楊振和他的親兵隊長千總郭小武,以及親兵隊的副隊長把總麻克清以外,隨行各哨正兵合計一千八百人。
三個哨的火槍手正兵,分別由張臣、張國淦與李守忠各自率領一哨出征,剩下的火槍手預備隊哨,則由楊占鼇統一指揮留守鬆山城。
兩個哨的擲彈兵,分別由李祿與潘喜各自率領一哨出征,其他的擲彈兵預備隊哨,則由金士俊統一指揮,留守鬆山城。
一個哨的衝天炮炮手三百人,由守備官楊珅親自指揮,千總官馬壯佐之。
三個哨的炮兵,楊振隻帶了一個哨,其他兩個哨正兵以及炮兵預備隊的人手,則由鄧恩統一指揮,留守鬆山城。
衝天炮發射開花彈所產生的威力,已經到了試驗的驗證,楊振當然希望能把更多的衝天炮炮隊帶去伏擊滿韃子。
但是一來衝天炮較為沉重,雖然比起紅夷炮、大將軍炮輕多了,可是抬著它行動,終究多有不便。
尤其是這一回,鬆山東門與海岸之間,還有滿韃子的人馬駐紮在娘娘宮一帶,一旦遇上了滿韃子的哨騎,再想人不知鬼不覺地乘船出海,就比較困難了。
在需要利用密道通行的情況下,需要炮手們像抬轎子一樣抬著前進的衝天炮,那可就麻煩大了。
好在此前楊振為了增強止錨灣船營和小淩河口水手營營寨的防禦能力,先後向仇震海部、俞亮泰部、嚴省三部各調撥了十門衝天炮,以及相應基數的炮藥和開花彈。
這一回,正好派上了用場,他不需要再從鬆山城內抬著衝天炮,穿過滿韃子哨騎巡邏的危險區域了。
也就是說,隻需要楊珅、馬壯他們帶著一哨已經訓練了許久的衝天炮炮手,跟隨楊振出城,通過密道登船出海即可。
與此同時,這一次,楊振幾乎把火槍隊、擲彈兵以及炮隊的主力隊伍,全都帶走了,這麽做的同時,他也得好好考慮後方的安全。
夏成德在西門外甕城上跟他說的話,雖然包藏了一些私心,可是其中有些話,他還是聽進去了。
鬆山城的位置雖然不怎麽樣,兵凶戰危,不是什麽理想的創業之地,可是楊振辛辛苦苦在鬆山城創下的這點基業,他還是十分珍視的。
因為這點基業,的的確確是來之不易。
這次他帶人出城打遊擊,光是留下張得貴在城裏守著自己的那點來之不易的基業,楊振還不能完全放心。
張得貴固然忠誠,可是光有忠誠,沒有實力,到了關鍵時候也沒有啥用。
然而,有了楊占鼇、金士俊、鄧恩這幾個人率領各個兵種的預備隊哨留守城中,情況就會截然不同了。
這些預備隊哨,雖然以新兵居多,可是架不住他們人多啊,特別是真到了關鍵時候,叫他們幹些登城固守的事情,還是不成問題的。
且說這天夜裏,楊振一身甲胄的外麵又披了一件黑色老粗布披風,夜暗之中不細看,根本看不清有人站在那裏。
而其他所有集結起來的人手,也都與楊振一樣,人人一件黑色老粗布披風,披在身上裹得嚴嚴實實。
楊振他們從草原上截獲回來的張家口商隊商貨裏麵,有一種超大宗的貨物,就是產自晉地的黑色老粗布。
這種用傳統的手工織布機織出來的所謂老粗布,一般經緯粗大,手感粗糙,穿在身上麻麻賴賴,與絲綢的體驗當然沒法比。
但是,這種老粗布或者叫老土布,卻勝在厚實耐磨,結實耐用。
當然了,對楊振來說,他倒是想要別的好布匹,可他也搞不來啊。
而這種被張家口商隊帶到草原上去的來自晉地的老粗布,對他來說卻勝數量龐大,足夠他們使用了。
這一回,為了準備出城打遊擊,而且為了方便在夜間隱蔽行蹤,他在九月裏就早早地安排了張得貴,臨時搞了一個被服廠。
以安慶後手下原鬆山民壯營的老弱婦孺,以及出擊遼南時從熊嶽蓋州帶回的老弱婦孺為主,趕製了這麽一批帶有連體兜帽的黑色老粗布披風。
此時跟隨楊振出擊的將士們,人人披上了這個東西,靜悄悄地集結在東門外兩座棱堡中間的開闊地帶,如果不細看,還以為隻是一片被火燒成了一片黑地的山坡呢。
楊振裹著披風,抱著火槍,背著斧子,左肩到右腰上挎著彈藥袋,右肩到左腰上挎著幹糧袋,與此同時,他的胸前披掛著一個並列填塞了四顆飛將軍的手榴彈套裝。
這是楊振此行人馬的基本裝束,隻不過,其他人背上背著的不是斧頭,而是一杆短柄的鐵鍬。
燧發點火的火槍,可以隨時隨地挖掘工事的鐵鍬,威力大增的木柄鐵殼手榴彈,以及可以曲射的類似迫擊炮的衝天炮開花彈,所以這些東西放到一起,就是楊振所設想的壕溝防禦式戰鬥的標配了。
這一千八百人,人數雖然不多,可是看著他們黑壓壓一片,楊振卻有信心領著他們給滿韃子造成一次重擊。
楊振在肅立的士卒之中來回走了一圈,也不說話,隻在見到熟悉麵孔的時候,衝他們點點頭,或者拍拍他們的肩膀。
等他從肅立的士卒之中又走回到原來的位置以後,便伸手把腦後的兜帽翻起,戴到了頭上,爾後沉聲說道:
“出發!”
楊振發布了出發的命令以後,肅立在楊振對麵隊列最後麵的擲彈兵們,在李祿、潘喜的率領立刻轉了身,後隊變作了前隊,壓低了身子貓著腰,快速往東,進入了東門外縱橫交錯的壕溝之中。
那些壕溝都是駐守在東門以及東門下的擲彈兵們親手挖掘的,每條壕溝通向哪裏,他們最為熟悉,當然要由他們當先帶隊。
緊跟在他們後麵的,則是楊珅、馬壯率領的那一個哨的衝天炮炮手們了,此時此刻他們輕裝上陣,行動異常迅速,幾個起落之間就消失在了壕溝裏麵。
走在隊伍最後的則是,與楊振一起行動的,同時也是人數最多的火槍手們。
這三個哨的火槍兵,不管是老兵,還是新兵,全部用上了由魯密銃改裝而成的燧發火槍。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由魯密銃改裝而成的燧發火槍,雖然裝填依然繁瑣費事,但是它卻可以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開槍射擊,就這一點優勢,也很值得楊振去發揚了。
當然了,魯密銃很長,裝填的時候槍手必須站立起來,卻又對火槍手作戰工事的構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然而,凡事應該兩麵看,正因為魯密銃槍管很長,所以它的射程也就比一般的鳥槍火銃大多了。
而這一點,卻是目前大明朝乃至滿韃子那邊造辦的各款鳥槍火銃所不能比擬的了。
十月初三日的夜裏,李祿帶頭,楊振押後,一行裹著黑色兜帽披風的隊伍,如同一條黑色的長蛇,沿著之前挖掘的深壕與密道,快速往東挺進。
他們時而穿行與地表之上的高草蘆葦之中,時而躬身行進於地表之下僅容一人通過的黑暗密道裏麵,其中摸黑跋涉的艱辛與驚險,自不用一一細說。
等到他們通過了那些積滿了淤泥汙水的地下密道,成功繞開了娘娘宮一帶滿韃子的設防巡哨區域,順利抵達小淩河口南岸不遠處那片高大濃密的蘆葦蕩的時候,原本還算酷帥的一身黑色兜帽披風,全被淤泥汙水浸透,一個個都是滿臉滿身的泥水。
而這個時候,距離楊振下令出發,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個時辰,眼見著東方發白,天將破曉。
好在辛苦歸辛苦,髒累歸髒累,等到楊振最後抵達的時候,走在他前麵的全部人手,無一掉隊,無一失蹤,全員抵達了海岸。
就這樣,一行一千八百餘人,乘著十月四日淩晨黎明前的黑暗與霧氣,同時也乘著正在快速退去的潮水,登上了早已在這片蘆葦蕩的海岸一側等待著他們的先遣營水師船隊。
楊振、張臣率領著人手最多的三個哨火槍兵,登上了仇震海親率的船隊。
李祿、潘喜率領著人數僅次於火槍手的兩個哨擲彈兵,以及他們眾多的眾多彈藥裝備,登上了俞亮泰的船隊。
至於楊珅、馬壯率領的、人數最少的炮手們,卻需要負責掌管最沉重的衝天炮及其彈藥,全由嚴省三的船隊攜運轉送。
仇震海、俞亮泰等人早先接到命令以後,已將三支船隊分得的衝天炮及其相應基數的彈藥,裝船集結到了嚴省三的船隊之中,此時倒也省了許多麻煩。
各哨各隊各排各棚上了船之後吃些幹糧稍事休整,三支船隊便前後相繼揚帆出海,在黎明時分的一絲絲曙光中,奔著他們遊擊的第一站——小筆架山島而去。
包括三個哨的火槍手,共九百人。
兩個哨的擲彈兵,共六百人。
還有一個哨的衝天炮炮手,共三百人。
除了楊振和他的親兵隊長千總郭小武,以及親兵隊的副隊長把總麻克清以外,隨行各哨正兵合計一千八百人。
三個哨的火槍手正兵,分別由張臣、張國淦與李守忠各自率領一哨出征,剩下的火槍手預備隊哨,則由楊占鼇統一指揮留守鬆山城。
兩個哨的擲彈兵,分別由李祿與潘喜各自率領一哨出征,其他的擲彈兵預備隊哨,則由金士俊統一指揮,留守鬆山城。
一個哨的衝天炮炮手三百人,由守備官楊珅親自指揮,千總官馬壯佐之。
三個哨的炮兵,楊振隻帶了一個哨,其他兩個哨正兵以及炮兵預備隊的人手,則由鄧恩統一指揮,留守鬆山城。
衝天炮發射開花彈所產生的威力,已經到了試驗的驗證,楊振當然希望能把更多的衝天炮炮隊帶去伏擊滿韃子。
但是一來衝天炮較為沉重,雖然比起紅夷炮、大將軍炮輕多了,可是抬著它行動,終究多有不便。
尤其是這一回,鬆山東門與海岸之間,還有滿韃子的人馬駐紮在娘娘宮一帶,一旦遇上了滿韃子的哨騎,再想人不知鬼不覺地乘船出海,就比較困難了。
在需要利用密道通行的情況下,需要炮手們像抬轎子一樣抬著前進的衝天炮,那可就麻煩大了。
好在此前楊振為了增強止錨灣船營和小淩河口水手營營寨的防禦能力,先後向仇震海部、俞亮泰部、嚴省三部各調撥了十門衝天炮,以及相應基數的炮藥和開花彈。
這一回,正好派上了用場,他不需要再從鬆山城內抬著衝天炮,穿過滿韃子哨騎巡邏的危險區域了。
也就是說,隻需要楊珅、馬壯他們帶著一哨已經訓練了許久的衝天炮炮手,跟隨楊振出城,通過密道登船出海即可。
與此同時,這一次,楊振幾乎把火槍隊、擲彈兵以及炮隊的主力隊伍,全都帶走了,這麽做的同時,他也得好好考慮後方的安全。
夏成德在西門外甕城上跟他說的話,雖然包藏了一些私心,可是其中有些話,他還是聽進去了。
鬆山城的位置雖然不怎麽樣,兵凶戰危,不是什麽理想的創業之地,可是楊振辛辛苦苦在鬆山城創下的這點基業,他還是十分珍視的。
因為這點基業,的的確確是來之不易。
這次他帶人出城打遊擊,光是留下張得貴在城裏守著自己的那點來之不易的基業,楊振還不能完全放心。
張得貴固然忠誠,可是光有忠誠,沒有實力,到了關鍵時候也沒有啥用。
然而,有了楊占鼇、金士俊、鄧恩這幾個人率領各個兵種的預備隊哨留守城中,情況就會截然不同了。
這些預備隊哨,雖然以新兵居多,可是架不住他們人多啊,特別是真到了關鍵時候,叫他們幹些登城固守的事情,還是不成問題的。
且說這天夜裏,楊振一身甲胄的外麵又披了一件黑色老粗布披風,夜暗之中不細看,根本看不清有人站在那裏。
而其他所有集結起來的人手,也都與楊振一樣,人人一件黑色老粗布披風,披在身上裹得嚴嚴實實。
楊振他們從草原上截獲回來的張家口商隊商貨裏麵,有一種超大宗的貨物,就是產自晉地的黑色老粗布。
這種用傳統的手工織布機織出來的所謂老粗布,一般經緯粗大,手感粗糙,穿在身上麻麻賴賴,與絲綢的體驗當然沒法比。
但是,這種老粗布或者叫老土布,卻勝在厚實耐磨,結實耐用。
當然了,對楊振來說,他倒是想要別的好布匹,可他也搞不來啊。
而這種被張家口商隊帶到草原上去的來自晉地的老粗布,對他來說卻勝數量龐大,足夠他們使用了。
這一回,為了準備出城打遊擊,而且為了方便在夜間隱蔽行蹤,他在九月裏就早早地安排了張得貴,臨時搞了一個被服廠。
以安慶後手下原鬆山民壯營的老弱婦孺,以及出擊遼南時從熊嶽蓋州帶回的老弱婦孺為主,趕製了這麽一批帶有連體兜帽的黑色老粗布披風。
此時跟隨楊振出擊的將士們,人人披上了這個東西,靜悄悄地集結在東門外兩座棱堡中間的開闊地帶,如果不細看,還以為隻是一片被火燒成了一片黑地的山坡呢。
楊振裹著披風,抱著火槍,背著斧子,左肩到右腰上挎著彈藥袋,右肩到左腰上挎著幹糧袋,與此同時,他的胸前披掛著一個並列填塞了四顆飛將軍的手榴彈套裝。
這是楊振此行人馬的基本裝束,隻不過,其他人背上背著的不是斧頭,而是一杆短柄的鐵鍬。
燧發點火的火槍,可以隨時隨地挖掘工事的鐵鍬,威力大增的木柄鐵殼手榴彈,以及可以曲射的類似迫擊炮的衝天炮開花彈,所以這些東西放到一起,就是楊振所設想的壕溝防禦式戰鬥的標配了。
這一千八百人,人數雖然不多,可是看著他們黑壓壓一片,楊振卻有信心領著他們給滿韃子造成一次重擊。
楊振在肅立的士卒之中來回走了一圈,也不說話,隻在見到熟悉麵孔的時候,衝他們點點頭,或者拍拍他們的肩膀。
等他從肅立的士卒之中又走回到原來的位置以後,便伸手把腦後的兜帽翻起,戴到了頭上,爾後沉聲說道:
“出發!”
楊振發布了出發的命令以後,肅立在楊振對麵隊列最後麵的擲彈兵們,在李祿、潘喜的率領立刻轉了身,後隊變作了前隊,壓低了身子貓著腰,快速往東,進入了東門外縱橫交錯的壕溝之中。
那些壕溝都是駐守在東門以及東門下的擲彈兵們親手挖掘的,每條壕溝通向哪裏,他們最為熟悉,當然要由他們當先帶隊。
緊跟在他們後麵的,則是楊珅、馬壯率領的那一個哨的衝天炮炮手們了,此時此刻他們輕裝上陣,行動異常迅速,幾個起落之間就消失在了壕溝裏麵。
走在隊伍最後的則是,與楊振一起行動的,同時也是人數最多的火槍手們。
這三個哨的火槍兵,不管是老兵,還是新兵,全部用上了由魯密銃改裝而成的燧發火槍。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由魯密銃改裝而成的燧發火槍,雖然裝填依然繁瑣費事,但是它卻可以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開槍射擊,就這一點優勢,也很值得楊振去發揚了。
當然了,魯密銃很長,裝填的時候槍手必須站立起來,卻又對火槍手作戰工事的構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然而,凡事應該兩麵看,正因為魯密銃槍管很長,所以它的射程也就比一般的鳥槍火銃大多了。
而這一點,卻是目前大明朝乃至滿韃子那邊造辦的各款鳥槍火銃所不能比擬的了。
十月初三日的夜裏,李祿帶頭,楊振押後,一行裹著黑色兜帽披風的隊伍,如同一條黑色的長蛇,沿著之前挖掘的深壕與密道,快速往東挺進。
他們時而穿行與地表之上的高草蘆葦之中,時而躬身行進於地表之下僅容一人通過的黑暗密道裏麵,其中摸黑跋涉的艱辛與驚險,自不用一一細說。
等到他們通過了那些積滿了淤泥汙水的地下密道,成功繞開了娘娘宮一帶滿韃子的設防巡哨區域,順利抵達小淩河口南岸不遠處那片高大濃密的蘆葦蕩的時候,原本還算酷帥的一身黑色兜帽披風,全被淤泥汙水浸透,一個個都是滿臉滿身的泥水。
而這個時候,距離楊振下令出發,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個時辰,眼見著東方發白,天將破曉。
好在辛苦歸辛苦,髒累歸髒累,等到楊振最後抵達的時候,走在他前麵的全部人手,無一掉隊,無一失蹤,全員抵達了海岸。
就這樣,一行一千八百餘人,乘著十月四日淩晨黎明前的黑暗與霧氣,同時也乘著正在快速退去的潮水,登上了早已在這片蘆葦蕩的海岸一側等待著他們的先遣營水師船隊。
楊振、張臣率領著人手最多的三個哨火槍兵,登上了仇震海親率的船隊。
李祿、潘喜率領著人數僅次於火槍手的兩個哨擲彈兵,以及他們眾多的眾多彈藥裝備,登上了俞亮泰的船隊。
至於楊珅、馬壯率領的、人數最少的炮手們,卻需要負責掌管最沉重的衝天炮及其彈藥,全由嚴省三的船隊攜運轉送。
仇震海、俞亮泰等人早先接到命令以後,已將三支船隊分得的衝天炮及其相應基數的彈藥,裝船集結到了嚴省三的船隊之中,此時倒也省了許多麻煩。
各哨各隊各排各棚上了船之後吃些幹糧稍事休整,三支船隊便前後相繼揚帆出海,在黎明時分的一絲絲曙光中,奔著他們遊擊的第一站——小筆架山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