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州、金州既得,整個遼東半島南段已經大半在手了,照理說楊振此行已經算是大獲成功了。
但是楊振卻十分清楚,就整個遼東半島的態勢來說,若是不能一鼓作氣拿下旅順口,那麽楊振眼下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一樣,很快就會伴隨著滿韃子征討遼西大軍的歸來而失去。
正所謂,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收不好旅順口這個口,他此行就將功敗垂成。
又是漫長的一夜過去。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金州灣一帶霧氣彌漫,將整個金州城乃至整個遼東半島南段山巒海岸,全都籠罩在奶白色的霧氣裏。
天亮後,楊振即令張臣、沈誌祥、許天寵點起城中的所有兵馬,連帶城中沈誌祥部下所有戰兵及老弱男丁一起,湊出了三千來人,由許天寵率隊打頭領路,逶迤往南去了。
他們身後的金州城裏,隻留了楊振一方的李守忠及其所領的一隊火槍手,陪著沈誌祥的侄子沈永明坐鎮守城。
好在這個時候金州灣、金州城一帶並沒有別的什麽力量存在,楊振倒也並不擔心,他們身後的空城即金州城被人突襲拿下。
從金州城到旅順口,大約一百二十餘裏,期間地勢起起伏伏,山嶺連綿不絕,道路並不好走。
但是兩地之間,卻有一條古老的驛道相連,驛道兩側每隔上幾十裏,就有一處或者幾處廢棄的墩台望哨或者堡壘城寨。
這些墩台望哨或者堡壘城寨,都是當年大明朝花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所打造的遼東半島沿海防禦體係的一部分。
可惜的是,它們都在遼東地區曆時多年的戰爭之中被毀棄了。
滿韃子占領遼東半島之後,也沒有物力財力對它們進行恢複,同時也沒有充裕的兵力進行駐守,所以就那樣荒廢在了那裏。
平原上,山嶺上,山穀裏,一概荒無人煙,驛道兩側所經過的官屯民屯田莊,也全都是斷壁殘垣,荒涼滿目。
楊振跟著許天寵、沈誌祥的人馬一路往南去,一路構思著今後的遼東半島守衛問題。
對他來說,奪取隻是第一步,奪了占不住,又有什麽意義呢?
可是,要想占住這個地方,尤其是在這個地方站穩腳跟、長期生存,甚至於將此地打造成一塊反攻遼東的戰略基地,可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從短期來看,比如三五個月之內,他要經得起滿韃子的大舉反攻。
從長期來看,比如三五年之內,他需要往這個地方進行大量移民。
短期之內,利用軍中火器,利用金州以南三麵環海的地形,守住遼東半島南端,或者守住金州半島地區,是有可能的。
在沈誌祥投降了自己以後,滿韃子在短期內是打造不出一支水師船隊的,而如果沒有水師船隊的幫助,單純依靠馬步軍從陸地進攻,想要拿下金州以南地帶,非常困難。
但是要想在這個地方長期立足,並將此地真正打造成為反攻遼東的戰略基地,那就非得大舉移民屯墾不可了。
當年黃龍在旅順口的時候,之所以發展不起來,並且最終被消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始終把這裏隻是當成了一個軍事堡壘。
所有的糧草彈藥補給,都要從登州渡海運來,不僅導致這個地方無法駐紮大批人馬,而且導致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要受製於隔海相望的登萊巡撫登萊總兵,事事都比敵人慢了一拍甚至幾拍。
與黃龍經營旅順口的做法截然相反的是,在萬曆末天啟初的時期,有一個叫沈有容的總兵官,卻立足金州城、旅順口等地開荒屯田,實現了糧草自給,從而讓這個地方成為朝廷經營遼東朝鮮的戰略要地。
兩相對比之下,楊振就知道接下來應當怎麽做了。
對他來說,要想經營好這個地方,占領了以後,就要盡快移民充實,開墾荒地,實行屯田。
沒有大量的人口,就沒有大量的兵員,同時也不會有大量的糧食出產,而不能足食足兵,就算占了這個地方也沒有大用。
好在到了崇禎十二年冬天的時候,山海關內早已經大亂了,與遼東半島南端一海之隔的山東、登萊、江淮等地饑荒連連,百姓流離失所,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要想移民實邊,或者說募民屯墾,並不困難。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楊振的軍中,眼下又有許多出身於登萊、山東、河間等地的將佐,到時候把他們派回老家去招募移民,當能起到一呼百應應者雲集的效果。
卻說楊振一行人,當天上午從金州城出發,一路上走走歇歇,到了當天午後未時,終於抵達了旅順口以北的三澗堡一帶。
三澗堡距離旅順口北城大約三十裏地,屬於大明朝時,這裏曾是旅順口以北驛道上的一個節點,到了現在,這裏仍舊是駐紮在旅順口的滿韃子在旅順口以北的一個重要軍事前哨。
到了三澗堡這個地方,旅順口方向上的隆隆炮聲就開始隱隱傳來了。
楊振一行人一出現在三澗堡北麵,三澗堡駐紮的滿韃子哨探馬隊就迎來上來,一聽說是金州複州的續順公兵馬,再一看是續順公沈誌祥親自率軍前來增援旅順口,不僅沒有任何的阻攔,而且立刻後隊變作前隊,領著楊振一行往旅順口方向急行去。
三十裏地之內,他們經過了好幾處滿韃子在旅順口以北設置的兵站望哨,但是每到一處,皆是直接放行,頗有點大旱之望甘霖的樣子。
就這樣,他們一路上行經了無數關卡,最後在未時申時之交,穿過斷壁殘垣幾成廢墟一樣的旅順北城即明軍當年的水師營所在地,抵達了眼下的旅順城城下,即明旅順南城城外。
旅順南城不大,四四方方,方圓不過三四裏的樣子,但是其城池經過了滿韃子的重修增築,顯得高大巍峨。
它的西北是西官山,即後世所謂的白玉山,東南是黃金山,西南是老鐵山,說是群山環抱,一點也不為過。
就在這種群山環抱的地形之中,它的正南麵正是大名鼎鼎的旅順,而西官山、老鐵山和黃金山,像是兩條臂膀一樣,環抱著狹長的旅順口水道之內的巨大港灣。
滿韃子在西官山上的炮台,可以直接轟擊旅順口水道以及水道以內的港灣,老鐵山和黃金山的炮台,也可以直接轟擊試圖靠近旅順口水道的外海。
這個地方,不管是從陸地上來說,還是從水路來說,都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形地勢。
楊振他們喬裝成滿韃子正白漢軍續順公兵,跟著沈誌祥、許天寵一路來到旅順城下的時候,西官山的炮台正在瞄準了旅順口水道方向不停地開炮。
而從黃金山方向傳來的炮聲,也隆隆作響,一陣緊似一陣。
楊振一路行來都在側耳細聽,他甚至聽到了衝天炮打出的開花彈在旅順南城一帶落地之後發出的劇烈爆炸聲音。
或許,這就是駐紮在旅順城內的滿韃子宗室覺羅輔國公屯齊迫不及待地命令續順公沈誌祥派兵支援旅順口的原因吧。
楊振一行來到旅順北門城下,城頭上早已有人等候,那為首的官將顯然也已經知道了沈誌祥親自率軍到來的消息。
那官將在城上一看北來人馬的衣甲旗號,二話不說,就讓人從內打開城門,同時還在城頭上對著左右大聲喊道:
“快去向輔國公主子爺報告喜訊,快去向輔國公主子爺報告喜訊,金州城的續順公沈誌祥率軍來了!咱們的援兵到了!”
旅順城一共南北兩個城門,兩個城門外皆有一個小小的方形甕城,城頭的命令傳下去之後,北門很快打開,而內城中也很快傳來了一陣不明就裏的歡呼之聲。
然而,回應他們的歡呼之聲,卻是旅順城北門洞開之後,沈誌祥、許天寵、楊振、張臣等人的一衝而入。
緊接著兵力較少的旅順城北門及甕城首當其衝被楊振等人率軍占領,隨後城中守軍意識到犯了大錯,驚慌失措之下拚命反撲,但是為時已晚。
麵對楊振麾下裝備了燧發火槍,裝備了大量手榴彈的八百火槍兵以及沈誌祥、許天寵兩人有備而來的前東江軍,那些在城中已經苦戰守城守了兩天的滿韃子,一時間竟然完全不是對手。
就在旅順城北門落入楊振之手不久,滿韃子輔國公屯齊在驚慌失措之際,開了固守的南門,意圖出城逃竄,但是剛剛出城不久,就被已經在黃金山、龍王廟等地登陸迂回的仇震海、胡長海、嚴省三他們撞了個正著。
而輔國公屯齊的出逃,也加劇了旅順城的陷落,當天晚上,被圍在西官山上的鑲藍旗漢軍梅勒章京佟圖賴,在走投無路,突圍無望之下,選擇了率部投降。
就這樣,旅順口這個戰略要地,沒有費太大的功夫,落入到了楊振的手中。
但是楊振卻十分清楚,就整個遼東半島的態勢來說,若是不能一鼓作氣拿下旅順口,那麽楊振眼下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一樣,很快就會伴隨著滿韃子征討遼西大軍的歸來而失去。
正所謂,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收不好旅順口這個口,他此行就將功敗垂成。
又是漫長的一夜過去。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金州灣一帶霧氣彌漫,將整個金州城乃至整個遼東半島南段山巒海岸,全都籠罩在奶白色的霧氣裏。
天亮後,楊振即令張臣、沈誌祥、許天寵點起城中的所有兵馬,連帶城中沈誌祥部下所有戰兵及老弱男丁一起,湊出了三千來人,由許天寵率隊打頭領路,逶迤往南去了。
他們身後的金州城裏,隻留了楊振一方的李守忠及其所領的一隊火槍手,陪著沈誌祥的侄子沈永明坐鎮守城。
好在這個時候金州灣、金州城一帶並沒有別的什麽力量存在,楊振倒也並不擔心,他們身後的空城即金州城被人突襲拿下。
從金州城到旅順口,大約一百二十餘裏,期間地勢起起伏伏,山嶺連綿不絕,道路並不好走。
但是兩地之間,卻有一條古老的驛道相連,驛道兩側每隔上幾十裏,就有一處或者幾處廢棄的墩台望哨或者堡壘城寨。
這些墩台望哨或者堡壘城寨,都是當年大明朝花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所打造的遼東半島沿海防禦體係的一部分。
可惜的是,它們都在遼東地區曆時多年的戰爭之中被毀棄了。
滿韃子占領遼東半島之後,也沒有物力財力對它們進行恢複,同時也沒有充裕的兵力進行駐守,所以就那樣荒廢在了那裏。
平原上,山嶺上,山穀裏,一概荒無人煙,驛道兩側所經過的官屯民屯田莊,也全都是斷壁殘垣,荒涼滿目。
楊振跟著許天寵、沈誌祥的人馬一路往南去,一路構思著今後的遼東半島守衛問題。
對他來說,奪取隻是第一步,奪了占不住,又有什麽意義呢?
可是,要想占住這個地方,尤其是在這個地方站穩腳跟、長期生存,甚至於將此地打造成一塊反攻遼東的戰略基地,可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從短期來看,比如三五個月之內,他要經得起滿韃子的大舉反攻。
從長期來看,比如三五年之內,他需要往這個地方進行大量移民。
短期之內,利用軍中火器,利用金州以南三麵環海的地形,守住遼東半島南端,或者守住金州半島地區,是有可能的。
在沈誌祥投降了自己以後,滿韃子在短期內是打造不出一支水師船隊的,而如果沒有水師船隊的幫助,單純依靠馬步軍從陸地進攻,想要拿下金州以南地帶,非常困難。
但是要想在這個地方長期立足,並將此地真正打造成為反攻遼東的戰略基地,那就非得大舉移民屯墾不可了。
當年黃龍在旅順口的時候,之所以發展不起來,並且最終被消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始終把這裏隻是當成了一個軍事堡壘。
所有的糧草彈藥補給,都要從登州渡海運來,不僅導致這個地方無法駐紮大批人馬,而且導致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要受製於隔海相望的登萊巡撫登萊總兵,事事都比敵人慢了一拍甚至幾拍。
與黃龍經營旅順口的做法截然相反的是,在萬曆末天啟初的時期,有一個叫沈有容的總兵官,卻立足金州城、旅順口等地開荒屯田,實現了糧草自給,從而讓這個地方成為朝廷經營遼東朝鮮的戰略要地。
兩相對比之下,楊振就知道接下來應當怎麽做了。
對他來說,要想經營好這個地方,占領了以後,就要盡快移民充實,開墾荒地,實行屯田。
沒有大量的人口,就沒有大量的兵員,同時也不會有大量的糧食出產,而不能足食足兵,就算占了這個地方也沒有大用。
好在到了崇禎十二年冬天的時候,山海關內早已經大亂了,與遼東半島南端一海之隔的山東、登萊、江淮等地饑荒連連,百姓流離失所,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要想移民實邊,或者說募民屯墾,並不困難。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楊振的軍中,眼下又有許多出身於登萊、山東、河間等地的將佐,到時候把他們派回老家去招募移民,當能起到一呼百應應者雲集的效果。
卻說楊振一行人,當天上午從金州城出發,一路上走走歇歇,到了當天午後未時,終於抵達了旅順口以北的三澗堡一帶。
三澗堡距離旅順口北城大約三十裏地,屬於大明朝時,這裏曾是旅順口以北驛道上的一個節點,到了現在,這裏仍舊是駐紮在旅順口的滿韃子在旅順口以北的一個重要軍事前哨。
到了三澗堡這個地方,旅順口方向上的隆隆炮聲就開始隱隱傳來了。
楊振一行人一出現在三澗堡北麵,三澗堡駐紮的滿韃子哨探馬隊就迎來上來,一聽說是金州複州的續順公兵馬,再一看是續順公沈誌祥親自率軍前來增援旅順口,不僅沒有任何的阻攔,而且立刻後隊變作前隊,領著楊振一行往旅順口方向急行去。
三十裏地之內,他們經過了好幾處滿韃子在旅順口以北設置的兵站望哨,但是每到一處,皆是直接放行,頗有點大旱之望甘霖的樣子。
就這樣,他們一路上行經了無數關卡,最後在未時申時之交,穿過斷壁殘垣幾成廢墟一樣的旅順北城即明軍當年的水師營所在地,抵達了眼下的旅順城城下,即明旅順南城城外。
旅順南城不大,四四方方,方圓不過三四裏的樣子,但是其城池經過了滿韃子的重修增築,顯得高大巍峨。
它的西北是西官山,即後世所謂的白玉山,東南是黃金山,西南是老鐵山,說是群山環抱,一點也不為過。
就在這種群山環抱的地形之中,它的正南麵正是大名鼎鼎的旅順,而西官山、老鐵山和黃金山,像是兩條臂膀一樣,環抱著狹長的旅順口水道之內的巨大港灣。
滿韃子在西官山上的炮台,可以直接轟擊旅順口水道以及水道以內的港灣,老鐵山和黃金山的炮台,也可以直接轟擊試圖靠近旅順口水道的外海。
這個地方,不管是從陸地上來說,還是從水路來說,都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形地勢。
楊振他們喬裝成滿韃子正白漢軍續順公兵,跟著沈誌祥、許天寵一路來到旅順城下的時候,西官山的炮台正在瞄準了旅順口水道方向不停地開炮。
而從黃金山方向傳來的炮聲,也隆隆作響,一陣緊似一陣。
楊振一路行來都在側耳細聽,他甚至聽到了衝天炮打出的開花彈在旅順南城一帶落地之後發出的劇烈爆炸聲音。
或許,這就是駐紮在旅順城內的滿韃子宗室覺羅輔國公屯齊迫不及待地命令續順公沈誌祥派兵支援旅順口的原因吧。
楊振一行來到旅順北門城下,城頭上早已有人等候,那為首的官將顯然也已經知道了沈誌祥親自率軍到來的消息。
那官將在城上一看北來人馬的衣甲旗號,二話不說,就讓人從內打開城門,同時還在城頭上對著左右大聲喊道:
“快去向輔國公主子爺報告喜訊,快去向輔國公主子爺報告喜訊,金州城的續順公沈誌祥率軍來了!咱們的援兵到了!”
旅順城一共南北兩個城門,兩個城門外皆有一個小小的方形甕城,城頭的命令傳下去之後,北門很快打開,而內城中也很快傳來了一陣不明就裏的歡呼之聲。
然而,回應他們的歡呼之聲,卻是旅順城北門洞開之後,沈誌祥、許天寵、楊振、張臣等人的一衝而入。
緊接著兵力較少的旅順城北門及甕城首當其衝被楊振等人率軍占領,隨後城中守軍意識到犯了大錯,驚慌失措之下拚命反撲,但是為時已晚。
麵對楊振麾下裝備了燧發火槍,裝備了大量手榴彈的八百火槍兵以及沈誌祥、許天寵兩人有備而來的前東江軍,那些在城中已經苦戰守城守了兩天的滿韃子,一時間竟然完全不是對手。
就在旅順城北門落入楊振之手不久,滿韃子輔國公屯齊在驚慌失措之際,開了固守的南門,意圖出城逃竄,但是剛剛出城不久,就被已經在黃金山、龍王廟等地登陸迂回的仇震海、胡長海、嚴省三他們撞了個正著。
而輔國公屯齊的出逃,也加劇了旅順城的陷落,當天晚上,被圍在西官山上的鑲藍旗漢軍梅勒章京佟圖賴,在走投無路,突圍無望之下,選擇了率部投降。
就這樣,旅順口這個戰略要地,沒有費太大的功夫,落入到了楊振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