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李祿親自委派潘喜領著擲彈兵隊的一支人馬,將快馬北上途中不便攜帶的一些萬人敵,以及大量熊嶽城中搜到的火藥,用隔水的油布層層包裹好,埋在了熊嶽城的南門綏德門旁的城牆底下。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挖出來的石板和夯土,都被小心翼翼地回填了回去,牆體的明麵之上什麽也看不出來。
但是,牆體之下卻有一根由隔水的油布層層包裹著的一根引火索,通向城牆根的外麵。
當時的李祿和潘喜等人,一方麵不想浪費掉那些無法隨身攜帶北上的萬人敵與火藥,另一方麵也期待著有朝一日或許有個萬一之用。
“都督,我明白了!都督若要牛刀殺雞,再破熊嶽城,有了先前的布置,如今的確是易如反掌!真沒想到,這一天竟然真的到來了,而且這麽快就到來了!”
李祿內心原本對楊振這麽急著北上進攻滿韃子,還有一些擔心,但是當他憶起曾經在熊嶽城下做過的手腳,立刻就興奮地讚同了楊振的主張。
而李祿這個人,給諸將的印象一向不錯,都知道他做事十分穩重,沒有把握的事情輕易不會張口去說。
現在他既然這麽說了,那就意味著,楊振之前在熊嶽城的確預留了後手,而且是一擊致命的後手。
既然如此的話,那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隻要能破了熊嶽城,抓住了駐守熊嶽的滿韃子甲喇章京以上將領,就能從他們的嘴裏審問到盛京城裏的詳情。
到時候,不光是破了熊嶽城這個事情可以上奏朝廷表功,而且方才楊振所說的情報,也有了一個光明正大的消息來源,可以酌情上報朝廷了。
如此一來,長則一年,短則半載,楊振所部金海鎮各路人馬,就將不會再麵臨來自朝廷之上的催戰壓力了。
事實上,楊振此番率部移防到了遼東半島以後,如果繼續像遼西那樣據城被動防守,那就注定沒有出路。
對楊振來說,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以攻代守。
因為被動防守,終將是死路一條。
首先一點,一直被動防守的話,金海鎮將無法向朝廷交代,無法向皇帝交代,而對崇禎皇帝食言,可是非常危險的。
崇禎皇帝現在雖然已經不能把楊振怎麽樣了,但是他卻能夠隨時斷了朝廷對金海鎮的支援,並將楊振及其所部人馬打成亂臣賊子。
一旦背上這樣的罵名或者罪名,那可就麻煩了,今後楊振再想幹什麽事情可就寸步難行了。
另一方麵,楊振麾下各路人馬一旦采取被動防守的話,那麽複州城、金州城,甚至旅順口以北,都會成為滿韃肆虐的戰場,就如同遼西地區一樣。
一旦如此,楊振設想中的募民屯墾事業,可就大受影響了。
如果他在金海鎮的募民屯墾事業,隻能局限在遼東半島兩側離岸的海島之上,那規模可就十分有限了。
一旦滿韃子舉傾國之力來攻,光是憑借現在的幾個城池,據城固守,遲早是城陷人亡的下場。
遼西諸城在曆史上的結局,就是前車之鑒。
在滿韃子已經擁有了大批重炮的情況之下,單純憑借城池固守是下下之策。
與此相應的是,唯有以攻代守,將戰場引向滿韃子控製的境內,反倒有可能闖出一條生路來。
當然了,這個以攻代守,並不是要在遼東半島上麵一路向北,與滿韃子逐城爭奪。
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樣做,無異於拿雞蛋撞石頭,可以說是凶多吉少。
那麽,楊振以攻代守的想法,是什麽意思呢?
當然還是揚長避短,走海路,繞到滿韃子的後方,去攻擊其兵力相對空虛的地方。
這樣搞幾次下來,滿韃子偽帝黃台吉就將不得不將滿洲八旗的精銳大軍分駐各地防守了,甚至將不得不分兵沿海布防。
然而滿韃子的精銳大軍就那麽多,他們隻要一分兵,短時間內就將無力大舉南下了。
這樣一來,金海鎮自然就安全了,募民屯墾也就可以展開了。
而楊振向崇禎皇帝,向洪承疇承諾的牽製滿韃子軍隊的作用,也就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了。
這樣一石二鳥甚至一石三鳥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卻說這天夜裏,隨著李祿突起如來的表態,以及楊振隨後的解釋,宴會上的諸將疑慮漸消,沒有人再糾結其中的利弊得失,再糾結到底要不是主動北上進攻滿韃子了。
到了第二天,即崇禎十三年二月十二日上午,楊振在複州城守府中大集諸將,先是當眾宣布對李祿、潘喜等征東先遣軍擲彈兵營左右翼將領以及千總把總官們的升賞任命,然後就宣布了厲兵秣馬整軍備戰,不日將北上奪取熊嶽的計劃。
一時間,各部紛紛清點兵員,清點彈藥,清點戰馬與海船,製作幹糧,打包行裝,就等著出發北上的命令了。
然而,正當複州城內外的各路人馬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一切準備妥當,正要誓師北上的節骨眼上,一場突然而至的風雪以及由此帶來的一場倒春寒,讓楊振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
從複州城北上熊嶽,楊振當然是打算走海路前往。
然而。預料當中複州灣以北直到熊嶽城外海數日之內當能化盡的海冰,卻因為突如其來的這場倒春寒而未能如期消融。
結果,楊振率部移防遼東半島南端之後策劃的第一場北伐行動,還沒正式開始,就不得不往後推遲進行。
就在楊振鬱悶地等待著海冰遼東灣北麵的海冰盡快消融的同一時期,複州城以北的熊嶽城、蓋州城乃至整個遼南地區的形勢,迅速發生了一場重大的變化。
崇禎十三年二月十六日午後,被先期派往複州以北哨探敵情的水陸兩路人馬之一鍾令先部,風塵仆仆地趕回了複州城,給楊振以及複州城中厲兵秣馬準備北上的各路將領,帶回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他們還沒有開始北上,可是北麵的滿韃子卻已經大舉南下了!
“都督,滿韃子大批人馬南來了!”
鍾令先策馬疾馳,風塵仆仆地趕到楊振下榻的複州城守府,一路通傳過後,見了楊振的麵,當即說了這樣石破天驚的話。
“卑職於前日風雪停歇以後,即領命率隊北上哨探,先過永寧監城遺址,後過五十寨堡廢墟,兩地皆未發現滿韃前哨,直到昨日,到了熊嶽城以東,簡直遍地滿韃巡哨探馬!”
說到這裏,鍾令先先是深呼吸了一口氣,穩了穩激蕩的心神,然後接著對楊振說道:“卑職等人闖不過去,又怕打草驚蛇,遂在熊嶽以東山嶺裏麵潛伏等待時機,結果今日,再去熊嶽附近哨探,就見大批滿韃兵馬正頂風踏雪從北而來!”
“哦?!——嗬嗬,我們還沒去找他們,他們倒先來了。你說說看,滿韃子大概有多少人馬?”
鍾令先帶回來的消息,一開始讓楊振有點吃驚,但是很快他就恢複了鎮定。
滿韃子大舉南下,原本也在他的意料之中,隻不過滿韃子大舉來犯的時間,而是比他預期的,晚了太多。
但是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的。
“卑職從熊嶽城東山嶺往北眺望,就見滿韃隊伍騎兵步卒車馬輜重,前後綿延,恐有十數裏。人馬數量,以卑職粗略估算,最少也當有三萬上下了!”
麵對楊振的詢問,鍾令先毫不遲疑地這樣回答道。
對於這個鍾令先的哨探觀察能力,楊振還是信得過的,聽他這麽說,當下臉色凝重地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
“你們可曾觀察仔細了,此次來的,卻是滿韃子哪幾旗的人馬?”
“回都督的話,滿韃子衣甲旗號,甚是鮮明,卑職等人看得清清楚楚。此次來的滿韃子人馬,以衣甲旗色車馬炮械而論,當屬正白、鑲白與正藍、鑲藍四旗的滿蒙韃子及其旗下重兵漢軍二韃子無疑!”
此番南下的滿韃子軍隊,顯然給前往哨探的鍾令先,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一聽到楊振的問題,當時觀察所得,便立即脫口而出。
“兩白旗的人馬會來,早在本都督的意料之中,至於兩藍旗麽,卻屬實有一點出乎本都督的意料之外了!嗬嗬,看來滿韃子那個偽帝黃台吉,算是下了決心,非要把我們從這裏攆走不可了啊!”
楊振聽了鍾令先的報告之後,原來皺著的眉頭舒展了一些,臉上的凝重之色也淡了幾分,說出來的話,甚至帶上了幾分戲謔的味道。
楊振的這個表現,讓著急忙慌趕回來報信的鍾令先暗地裏鬆了口氣,同時也讓複州城守府聞訊趕來的諸將暫時穩住了心神。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挖出來的石板和夯土,都被小心翼翼地回填了回去,牆體的明麵之上什麽也看不出來。
但是,牆體之下卻有一根由隔水的油布層層包裹著的一根引火索,通向城牆根的外麵。
當時的李祿和潘喜等人,一方麵不想浪費掉那些無法隨身攜帶北上的萬人敵與火藥,另一方麵也期待著有朝一日或許有個萬一之用。
“都督,我明白了!都督若要牛刀殺雞,再破熊嶽城,有了先前的布置,如今的確是易如反掌!真沒想到,這一天竟然真的到來了,而且這麽快就到來了!”
李祿內心原本對楊振這麽急著北上進攻滿韃子,還有一些擔心,但是當他憶起曾經在熊嶽城下做過的手腳,立刻就興奮地讚同了楊振的主張。
而李祿這個人,給諸將的印象一向不錯,都知道他做事十分穩重,沒有把握的事情輕易不會張口去說。
現在他既然這麽說了,那就意味著,楊振之前在熊嶽城的確預留了後手,而且是一擊致命的後手。
既然如此的話,那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隻要能破了熊嶽城,抓住了駐守熊嶽的滿韃子甲喇章京以上將領,就能從他們的嘴裏審問到盛京城裏的詳情。
到時候,不光是破了熊嶽城這個事情可以上奏朝廷表功,而且方才楊振所說的情報,也有了一個光明正大的消息來源,可以酌情上報朝廷了。
如此一來,長則一年,短則半載,楊振所部金海鎮各路人馬,就將不會再麵臨來自朝廷之上的催戰壓力了。
事實上,楊振此番率部移防到了遼東半島以後,如果繼續像遼西那樣據城被動防守,那就注定沒有出路。
對楊振來說,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以攻代守。
因為被動防守,終將是死路一條。
首先一點,一直被動防守的話,金海鎮將無法向朝廷交代,無法向皇帝交代,而對崇禎皇帝食言,可是非常危險的。
崇禎皇帝現在雖然已經不能把楊振怎麽樣了,但是他卻能夠隨時斷了朝廷對金海鎮的支援,並將楊振及其所部人馬打成亂臣賊子。
一旦背上這樣的罵名或者罪名,那可就麻煩了,今後楊振再想幹什麽事情可就寸步難行了。
另一方麵,楊振麾下各路人馬一旦采取被動防守的話,那麽複州城、金州城,甚至旅順口以北,都會成為滿韃肆虐的戰場,就如同遼西地區一樣。
一旦如此,楊振設想中的募民屯墾事業,可就大受影響了。
如果他在金海鎮的募民屯墾事業,隻能局限在遼東半島兩側離岸的海島之上,那規模可就十分有限了。
一旦滿韃子舉傾國之力來攻,光是憑借現在的幾個城池,據城固守,遲早是城陷人亡的下場。
遼西諸城在曆史上的結局,就是前車之鑒。
在滿韃子已經擁有了大批重炮的情況之下,單純憑借城池固守是下下之策。
與此相應的是,唯有以攻代守,將戰場引向滿韃子控製的境內,反倒有可能闖出一條生路來。
當然了,這個以攻代守,並不是要在遼東半島上麵一路向北,與滿韃子逐城爭奪。
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樣做,無異於拿雞蛋撞石頭,可以說是凶多吉少。
那麽,楊振以攻代守的想法,是什麽意思呢?
當然還是揚長避短,走海路,繞到滿韃子的後方,去攻擊其兵力相對空虛的地方。
這樣搞幾次下來,滿韃子偽帝黃台吉就將不得不將滿洲八旗的精銳大軍分駐各地防守了,甚至將不得不分兵沿海布防。
然而滿韃子的精銳大軍就那麽多,他們隻要一分兵,短時間內就將無力大舉南下了。
這樣一來,金海鎮自然就安全了,募民屯墾也就可以展開了。
而楊振向崇禎皇帝,向洪承疇承諾的牽製滿韃子軍隊的作用,也就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了。
這樣一石二鳥甚至一石三鳥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卻說這天夜裏,隨著李祿突起如來的表態,以及楊振隨後的解釋,宴會上的諸將疑慮漸消,沒有人再糾結其中的利弊得失,再糾結到底要不是主動北上進攻滿韃子了。
到了第二天,即崇禎十三年二月十二日上午,楊振在複州城守府中大集諸將,先是當眾宣布對李祿、潘喜等征東先遣軍擲彈兵營左右翼將領以及千總把總官們的升賞任命,然後就宣布了厲兵秣馬整軍備戰,不日將北上奪取熊嶽的計劃。
一時間,各部紛紛清點兵員,清點彈藥,清點戰馬與海船,製作幹糧,打包行裝,就等著出發北上的命令了。
然而,正當複州城內外的各路人馬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一切準備妥當,正要誓師北上的節骨眼上,一場突然而至的風雪以及由此帶來的一場倒春寒,讓楊振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
從複州城北上熊嶽,楊振當然是打算走海路前往。
然而。預料當中複州灣以北直到熊嶽城外海數日之內當能化盡的海冰,卻因為突如其來的這場倒春寒而未能如期消融。
結果,楊振率部移防遼東半島南端之後策劃的第一場北伐行動,還沒正式開始,就不得不往後推遲進行。
就在楊振鬱悶地等待著海冰遼東灣北麵的海冰盡快消融的同一時期,複州城以北的熊嶽城、蓋州城乃至整個遼南地區的形勢,迅速發生了一場重大的變化。
崇禎十三年二月十六日午後,被先期派往複州以北哨探敵情的水陸兩路人馬之一鍾令先部,風塵仆仆地趕回了複州城,給楊振以及複州城中厲兵秣馬準備北上的各路將領,帶回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他們還沒有開始北上,可是北麵的滿韃子卻已經大舉南下了!
“都督,滿韃子大批人馬南來了!”
鍾令先策馬疾馳,風塵仆仆地趕到楊振下榻的複州城守府,一路通傳過後,見了楊振的麵,當即說了這樣石破天驚的話。
“卑職於前日風雪停歇以後,即領命率隊北上哨探,先過永寧監城遺址,後過五十寨堡廢墟,兩地皆未發現滿韃前哨,直到昨日,到了熊嶽城以東,簡直遍地滿韃巡哨探馬!”
說到這裏,鍾令先先是深呼吸了一口氣,穩了穩激蕩的心神,然後接著對楊振說道:“卑職等人闖不過去,又怕打草驚蛇,遂在熊嶽以東山嶺裏麵潛伏等待時機,結果今日,再去熊嶽附近哨探,就見大批滿韃兵馬正頂風踏雪從北而來!”
“哦?!——嗬嗬,我們還沒去找他們,他們倒先來了。你說說看,滿韃子大概有多少人馬?”
鍾令先帶回來的消息,一開始讓楊振有點吃驚,但是很快他就恢複了鎮定。
滿韃子大舉南下,原本也在他的意料之中,隻不過滿韃子大舉來犯的時間,而是比他預期的,晚了太多。
但是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的。
“卑職從熊嶽城東山嶺往北眺望,就見滿韃隊伍騎兵步卒車馬輜重,前後綿延,恐有十數裏。人馬數量,以卑職粗略估算,最少也當有三萬上下了!”
麵對楊振的詢問,鍾令先毫不遲疑地這樣回答道。
對於這個鍾令先的哨探觀察能力,楊振還是信得過的,聽他這麽說,當下臉色凝重地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
“你們可曾觀察仔細了,此次來的,卻是滿韃子哪幾旗的人馬?”
“回都督的話,滿韃子衣甲旗號,甚是鮮明,卑職等人看得清清楚楚。此次來的滿韃子人馬,以衣甲旗色車馬炮械而論,當屬正白、鑲白與正藍、鑲藍四旗的滿蒙韃子及其旗下重兵漢軍二韃子無疑!”
此番南下的滿韃子軍隊,顯然給前往哨探的鍾令先,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一聽到楊振的問題,當時觀察所得,便立即脫口而出。
“兩白旗的人馬會來,早在本都督的意料之中,至於兩藍旗麽,卻屬實有一點出乎本都督的意料之外了!嗬嗬,看來滿韃子那個偽帝黃台吉,算是下了決心,非要把我們從這裏攆走不可了啊!”
楊振聽了鍾令先的報告之後,原來皺著的眉頭舒展了一些,臉上的凝重之色也淡了幾分,說出來的話,甚至帶上了幾分戲謔的味道。
楊振的這個表現,讓著急忙慌趕回來報信的鍾令先暗地裏鬆了口氣,同時也讓複州城守府聞訊趕來的諸將暫時穩住了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