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兄弟的實力,原本不在黃台吉的兩黃旗之下,比如他們擁有的滿蒙牛錄,他們擁有的馬軍、步卒以及人丁口數,都很強大。
崇禎十二年春夏之交,多爾袞入寇大明腹地並順利回到遼東的時候,兩白旗的實力一度達到了近年來的巔峰階段。
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兄弟擁有的滿洲牛錄、蒙古牛錄以及漢軍牛錄,一度達到了九十八個之多。
這個牛錄數目,不僅超過了兩紅旗,而且也從數量上超過了兩黃旗。
如果不是黃台吉與豪格父子二人的手裏除了兩黃旗之外還有一個正藍旗的話,那麽多爾袞三兄弟的實力,在崇禎十二年春夏之交的時候,就已經足以與黃台吉抗衡了。
但是自那以後,事情起了變化,楊振的渡海突襲遼南,讓原本實力強勁的兩白旗開始由盛轉衰,開始走下坡路了。
熊嶽城裏死傷的,蓋州城裏死傷的,以及隨後被黃台吉借機罰沒的,兩白旗所屬牛錄開是減少。
尤其是多羅豫郡王多鐸的被俘身死以及鑲白旗諸多宿將老女真的損失,讓滿洲鑲白旗的實力大減。
不僅多鐸自領的滿蒙牛錄傷亡殆盡不說,他旗下分得的諸多漢軍牛錄,也幾乎被一掃而空。
其中石廷柱所領的,自不必說了,多年積攢的精銳力量,在臥牛溝一戰當中,幾乎全軍覆沒。
至於剩下的續順公兵各部,那更不必說了。
除了當初被達爾漢帶走的部分重炮牛錄以外,其餘的都跟著沈誌祥、許天寵等人歸降了楊振。
正是鑲白旗的實力銳減以及正白旗漢軍牛錄的銳減,讓多爾袞與阿濟格兩兄弟及其支持者們,始終不敢輕舉妄動,最後,錯過了篡位奪權的最佳時機。
當然了,黃台吉在重新升殿理政以後,也並沒有對多爾袞兄弟等人痛下殺手。
相反,為了安撫最有情緒也最易衝動的阿濟格,或者說為了光明正大地削弱多爾袞的正白旗,甚至是分化多爾袞與阿濟格的關係,黃台吉破天荒地提議,讓阿濟格繼承多鐸的鑲白旗旗主之位,並晉封其為和碩英親王。
與此同時,黃台吉還提議從多爾袞實力強大的正白旗當中,額外分出五個牛錄,編入到重建的鑲白旗旗下,充實鑲白旗的實力。
對此,頭腦相對簡單了一點的阿濟格大喜過望,當即領旨謝恩,原本所持的反對黃台吉的態度,因此迅速發生了變化。
多鐸死了以後,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就是多爾袞最堅定的支持者。
阿濟格的態度一發生變化,多爾袞就立刻喪失了原來僅有的優勢。
到了這個時候,對多爾袞來說,不光是發動兵變,進行篡權奪位的事情,已經難以成功了,就連麵對黃台吉變相剝奪正白旗旗下牛錄的提議,他也無法拒絕了。
當年,奴兒哈赤臨終之前,曾經親自指定分給多爾袞三兄弟每人十五個老建州牛錄,預備讓他們三人都做旗主。
但是後來,情況有了變化,老奴死後,這個局麵並沒有出現。
多爾袞三兄弟當中,年紀最長的阿濟格,被排擠到了一邊,反而是年紀尚小,對四大貝勒最沒有威脅的多爾袞、多鐸成了兩白旗的旗主。
不過,阿濟格所領有的十五個牛錄,並沒有被剝奪,而是與他一起,最後被納入到了正白旗的旗下。
多爾袞所領的正白旗,之所以實力一直比較強勁,其實就與這一點有關。
因為他的旗下,囊括了他與阿濟格共有的累計多達三十個的老建州牛錄。
這些牛錄,可與其他的蒙古牛錄、漢軍牛錄,甚至與後來新編的野人女真牛錄大不一樣。
因為這些牛錄歸附奴兒哈赤很早,多是奴兒哈赤當年起家時就建立的牛錄。
他們更比後來編建的其他牛錄富有得多,而且擁有的人口牲畜更多,地位也更高,裝備更好,戰力也更強。
多爾袞三兄弟早年備受四大貝勒排擠,後來又備受黃台吉猜疑忌憚,但卻始終屹立不倒,就與他們領有的這些老建州牛錄有關。
然而現在,經過黃台吉這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一番調整,阿濟格不僅帶走了屬於阿濟格自己的十五個老建州牛錄,而且還額外從正白旗的旗下分走了另外五個牛錄。
搞到最後,在鬆錦軍前損失沒有多大損失的睿親王多爾袞,赫然發現,回到了盛京城裏以後,自己竟然成為了實力損失最大的那個人。
可是麵對黃台吉的提議,少了老禮親王代善這個老謀深算的人物居中調和,多爾袞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拒絕了。
阿濟格是多爾袞的同父同母兄長,讓阿濟格成為鑲白旗的旗主,成為和碩親王,多爾袞根本無從反對。
盡管他十分清楚,這是黃台吉的陰謀,是黃台吉為了避免他多爾袞兼領兩白旗所采取的計謀,他也不能反對。
阿濟格早先就曾做過鑲白旗的旗主,而且戰功卓著,完全不存在所謂的資曆和軍功問題。
同時,阿濟格又是多鐸同父同母的長兄,而多鐸本人這個時候又還沒有兒子。
因此,多鐸的鑲白旗今後要麽歸多爾袞兼領,要麽歸阿濟格領有。
除此之外,基本沒有其他可能。
如果多爾袞反對黃台吉的提議,那就不僅僅是反對黃台吉的問題了,他同父同母的嫡親兄長阿濟格,也立刻走向他的對立麵。
麵對黃台吉的手段,缺少漢人智囊輔佐的多爾袞根本招架不住。
就這樣,原本心高氣傲的多爾袞,不得已接受了黃台吉的種種安排。
二月初,身體稍稍恢複了一些的黃台吉,雷厲風行地完成了對八旗上層的人事調整,而此時,大明朝廷正式設立金海鎮並命楊振率部渡海移防金海鎮的消息,也傳到了盛京城裏。
聞訊大驚失色的黃台吉,在詳細了解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差一點又被氣昏過去。
但是,時至今日,事已至此,黃台吉除了咧著歪嘴瞪著斜眼大發雷霆,然後用他那隻尚能活動的手,摔碎了數不清的杯盤碗碟之外,隻能強忍著滿腔的怒氣,接受了這個現實。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然而,複州城以及金州城、旅順口所處的位置,對滿清國有多麽重要,依然充滿雄心的黃台吉,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如果楊振所部人馬還像上一次一樣,隻是上岸攻破城池,襲擾鄉野,搞一番破壞然後就撤離退走,那還可以從長計議。
可是現如今,他們卻是要盤踞此地,預備長久立足,對黃台吉來說,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局麵。
所以,黃台吉直接跳過了追究遼南失地之責的階段,很快便任命能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命其節製兩白旗與兩藍旗人馬,前往熊嶽城,坐鎮指揮鏟除金海鎮楊振所部人馬的作戰。
如果不是黃台吉實在不良於行,自感不便於拖著病體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露麵,那麽他就親自率軍前來征討了。
而剛被黃台吉在明裏暗裏一頓收拾的多爾袞,也不敢造次,老老實實地接受了任命,領了奉命大將軍的敕印,督師南下熊嶽城來了。
不過在鬆錦軍前已經與楊振交過手的多爾袞,深知重炮對於攻堅的作用,臨行之際,請求黃台吉將兩紅旗漢軍重炮牛錄,一並調撥麾下使用。
恭順王孔有德被編入了正紅旗,其部下兵馬數千人雖然仍舊自成一部,但卻編在正紅旗漢軍序列裏麵。
而這也正是恭順王孔有德所部帶著車炮輜重隊伍,出現在兩白旗與兩藍旗後麵的原因。
“珠瑪喇,若不是看在你這狗奴才以往作戰有功的份上,今日本王就替英親王清理門戶,先斬了你這狗奴才再說!”
多爾袞一邊心懷怨憤地回想著去年底從遼西撤回盛京城以來的種種事件,心中越發後悔當初在鬆錦軍前的時候沒有痛下決心,以至於釀成今日這般被動的局麵。
然而他滿腔的怨憤卻又不能對人訴說和宣泄,隻能借著駐防熊嶽城的鑲白旗甲喇章京珠瑪喇的無能,嗬斥他一陣,來稍稍排解一下了。
因為,以前與他一直一條心的同母兄長阿濟格,如今也受到了黃台吉的恩惠,讓他覺得不再那麽可靠了。
“奴才有罪,奴才該死,奴才叩謝王爺不殺之恩,奴才珠瑪喇願為本旗主子爺充當先鋒效死贖罪!”
珠瑪喇見睿親王多爾袞罵了自己那麽久,此刻終於鬆了口,知道自己逃過了一劫,當下立刻叩首謝恩不止。
而此時,多爾袞罵了一通之後,心中積壓的不滿情緒宣泄出不少,眼見立了威了,也感到累了,便擺了擺手,讓珠瑪喇退到一邊去,然後轉身看了堂上坐著的諸王,淡淡說道:
“從征諸王大臣,今夜難得聚齊了,都說一說吧,我大清重兵南下,鏟除楊振所部兵馬這一戰,究竟應該怎麽打?”
崇禎十二年春夏之交,多爾袞入寇大明腹地並順利回到遼東的時候,兩白旗的實力一度達到了近年來的巔峰階段。
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兄弟擁有的滿洲牛錄、蒙古牛錄以及漢軍牛錄,一度達到了九十八個之多。
這個牛錄數目,不僅超過了兩紅旗,而且也從數量上超過了兩黃旗。
如果不是黃台吉與豪格父子二人的手裏除了兩黃旗之外還有一個正藍旗的話,那麽多爾袞三兄弟的實力,在崇禎十二年春夏之交的時候,就已經足以與黃台吉抗衡了。
但是自那以後,事情起了變化,楊振的渡海突襲遼南,讓原本實力強勁的兩白旗開始由盛轉衰,開始走下坡路了。
熊嶽城裏死傷的,蓋州城裏死傷的,以及隨後被黃台吉借機罰沒的,兩白旗所屬牛錄開是減少。
尤其是多羅豫郡王多鐸的被俘身死以及鑲白旗諸多宿將老女真的損失,讓滿洲鑲白旗的實力大減。
不僅多鐸自領的滿蒙牛錄傷亡殆盡不說,他旗下分得的諸多漢軍牛錄,也幾乎被一掃而空。
其中石廷柱所領的,自不必說了,多年積攢的精銳力量,在臥牛溝一戰當中,幾乎全軍覆沒。
至於剩下的續順公兵各部,那更不必說了。
除了當初被達爾漢帶走的部分重炮牛錄以外,其餘的都跟著沈誌祥、許天寵等人歸降了楊振。
正是鑲白旗的實力銳減以及正白旗漢軍牛錄的銳減,讓多爾袞與阿濟格兩兄弟及其支持者們,始終不敢輕舉妄動,最後,錯過了篡位奪權的最佳時機。
當然了,黃台吉在重新升殿理政以後,也並沒有對多爾袞兄弟等人痛下殺手。
相反,為了安撫最有情緒也最易衝動的阿濟格,或者說為了光明正大地削弱多爾袞的正白旗,甚至是分化多爾袞與阿濟格的關係,黃台吉破天荒地提議,讓阿濟格繼承多鐸的鑲白旗旗主之位,並晉封其為和碩英親王。
與此同時,黃台吉還提議從多爾袞實力強大的正白旗當中,額外分出五個牛錄,編入到重建的鑲白旗旗下,充實鑲白旗的實力。
對此,頭腦相對簡單了一點的阿濟格大喜過望,當即領旨謝恩,原本所持的反對黃台吉的態度,因此迅速發生了變化。
多鐸死了以後,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就是多爾袞最堅定的支持者。
阿濟格的態度一發生變化,多爾袞就立刻喪失了原來僅有的優勢。
到了這個時候,對多爾袞來說,不光是發動兵變,進行篡權奪位的事情,已經難以成功了,就連麵對黃台吉變相剝奪正白旗旗下牛錄的提議,他也無法拒絕了。
當年,奴兒哈赤臨終之前,曾經親自指定分給多爾袞三兄弟每人十五個老建州牛錄,預備讓他們三人都做旗主。
但是後來,情況有了變化,老奴死後,這個局麵並沒有出現。
多爾袞三兄弟當中,年紀最長的阿濟格,被排擠到了一邊,反而是年紀尚小,對四大貝勒最沒有威脅的多爾袞、多鐸成了兩白旗的旗主。
不過,阿濟格所領有的十五個牛錄,並沒有被剝奪,而是與他一起,最後被納入到了正白旗的旗下。
多爾袞所領的正白旗,之所以實力一直比較強勁,其實就與這一點有關。
因為他的旗下,囊括了他與阿濟格共有的累計多達三十個的老建州牛錄。
這些牛錄,可與其他的蒙古牛錄、漢軍牛錄,甚至與後來新編的野人女真牛錄大不一樣。
因為這些牛錄歸附奴兒哈赤很早,多是奴兒哈赤當年起家時就建立的牛錄。
他們更比後來編建的其他牛錄富有得多,而且擁有的人口牲畜更多,地位也更高,裝備更好,戰力也更強。
多爾袞三兄弟早年備受四大貝勒排擠,後來又備受黃台吉猜疑忌憚,但卻始終屹立不倒,就與他們領有的這些老建州牛錄有關。
然而現在,經過黃台吉這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一番調整,阿濟格不僅帶走了屬於阿濟格自己的十五個老建州牛錄,而且還額外從正白旗的旗下分走了另外五個牛錄。
搞到最後,在鬆錦軍前損失沒有多大損失的睿親王多爾袞,赫然發現,回到了盛京城裏以後,自己竟然成為了實力損失最大的那個人。
可是麵對黃台吉的提議,少了老禮親王代善這個老謀深算的人物居中調和,多爾袞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拒絕了。
阿濟格是多爾袞的同父同母兄長,讓阿濟格成為鑲白旗的旗主,成為和碩親王,多爾袞根本無從反對。
盡管他十分清楚,這是黃台吉的陰謀,是黃台吉為了避免他多爾袞兼領兩白旗所采取的計謀,他也不能反對。
阿濟格早先就曾做過鑲白旗的旗主,而且戰功卓著,完全不存在所謂的資曆和軍功問題。
同時,阿濟格又是多鐸同父同母的長兄,而多鐸本人這個時候又還沒有兒子。
因此,多鐸的鑲白旗今後要麽歸多爾袞兼領,要麽歸阿濟格領有。
除此之外,基本沒有其他可能。
如果多爾袞反對黃台吉的提議,那就不僅僅是反對黃台吉的問題了,他同父同母的嫡親兄長阿濟格,也立刻走向他的對立麵。
麵對黃台吉的手段,缺少漢人智囊輔佐的多爾袞根本招架不住。
就這樣,原本心高氣傲的多爾袞,不得已接受了黃台吉的種種安排。
二月初,身體稍稍恢複了一些的黃台吉,雷厲風行地完成了對八旗上層的人事調整,而此時,大明朝廷正式設立金海鎮並命楊振率部渡海移防金海鎮的消息,也傳到了盛京城裏。
聞訊大驚失色的黃台吉,在詳細了解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差一點又被氣昏過去。
但是,時至今日,事已至此,黃台吉除了咧著歪嘴瞪著斜眼大發雷霆,然後用他那隻尚能活動的手,摔碎了數不清的杯盤碗碟之外,隻能強忍著滿腔的怒氣,接受了這個現實。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然而,複州城以及金州城、旅順口所處的位置,對滿清國有多麽重要,依然充滿雄心的黃台吉,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如果楊振所部人馬還像上一次一樣,隻是上岸攻破城池,襲擾鄉野,搞一番破壞然後就撤離退走,那還可以從長計議。
可是現如今,他們卻是要盤踞此地,預備長久立足,對黃台吉來說,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局麵。
所以,黃台吉直接跳過了追究遼南失地之責的階段,很快便任命能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命其節製兩白旗與兩藍旗人馬,前往熊嶽城,坐鎮指揮鏟除金海鎮楊振所部人馬的作戰。
如果不是黃台吉實在不良於行,自感不便於拖著病體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露麵,那麽他就親自率軍前來征討了。
而剛被黃台吉在明裏暗裏一頓收拾的多爾袞,也不敢造次,老老實實地接受了任命,領了奉命大將軍的敕印,督師南下熊嶽城來了。
不過在鬆錦軍前已經與楊振交過手的多爾袞,深知重炮對於攻堅的作用,臨行之際,請求黃台吉將兩紅旗漢軍重炮牛錄,一並調撥麾下使用。
恭順王孔有德被編入了正紅旗,其部下兵馬數千人雖然仍舊自成一部,但卻編在正紅旗漢軍序列裏麵。
而這也正是恭順王孔有德所部帶著車炮輜重隊伍,出現在兩白旗與兩藍旗後麵的原因。
“珠瑪喇,若不是看在你這狗奴才以往作戰有功的份上,今日本王就替英親王清理門戶,先斬了你這狗奴才再說!”
多爾袞一邊心懷怨憤地回想著去年底從遼西撤回盛京城以來的種種事件,心中越發後悔當初在鬆錦軍前的時候沒有痛下決心,以至於釀成今日這般被動的局麵。
然而他滿腔的怨憤卻又不能對人訴說和宣泄,隻能借著駐防熊嶽城的鑲白旗甲喇章京珠瑪喇的無能,嗬斥他一陣,來稍稍排解一下了。
因為,以前與他一直一條心的同母兄長阿濟格,如今也受到了黃台吉的恩惠,讓他覺得不再那麽可靠了。
“奴才有罪,奴才該死,奴才叩謝王爺不殺之恩,奴才珠瑪喇願為本旗主子爺充當先鋒效死贖罪!”
珠瑪喇見睿親王多爾袞罵了自己那麽久,此刻終於鬆了口,知道自己逃過了一劫,當下立刻叩首謝恩不止。
而此時,多爾袞罵了一通之後,心中積壓的不滿情緒宣泄出不少,眼見立了威了,也感到累了,便擺了擺手,讓珠瑪喇退到一邊去,然後轉身看了堂上坐著的諸王,淡淡說道:
“從征諸王大臣,今夜難得聚齊了,都說一說吧,我大清重兵南下,鏟除楊振所部兵馬這一戰,究竟應該怎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