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嘴裏所說的大戲,很快就上演了。


    就在班誌富夤夜來訪後的第二天上午巳時,鎮江堡城西雪野上漸漸出現了大隊清虜鑲藍旗兵馬,黑壓壓的,足有上千人之多。


    這些兵馬進入清虜圍城的長壘之內,也不擔心城頭火炮的射程已經足以籠罩他們,隻一味向著湯山門方向緩緩接近。


    “都督,來了!看樣子,是清虜鑲藍旗漢軍,為首那一個裹著貂裘大氅的人物,當是清虜智順王尚可喜無疑了!”


    一直主持西城防禦事務的張臣,放下手裏的千裏鏡,將之遞給了坐在馬紮上烤火的楊振。


    西城頭上的城門樓子,在前些日子裏被炸塌了,城上沒有了遮風避寒的房屋,十分寒冷。


    好在樓塌了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至少清理出來的大批廢舊木料,可以用來充當守城時的滾木礌石,也可以用來生火取暖,讓守城的人多少可以暖暖手暖暖腳。


    眼下城頭上就是這樣,每隔一段距離,就點著一個火堆,守城的將士們雖不能下城,卻可以輪番就近烤火取暖。


    卻說楊振聽見了張臣的報告,隨手接過他遞來的千裏鏡,然後站起身,來到城牆邊上向西望去。


    就見城西雪野上的清虜鑲藍旗隊伍,離城越來越近,昨夜裏見過麵的那個班誌富,正打了個三角白旗子,走在隊伍的最前麵。


    清虜隊伍正中有一個頭戴黑色毛皮帽子,身披何時貂裘大氅的壯大漢子,騎著一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正跟身邊一個身著尋常青色棉袍的高瘦中年文士說著什麽。


    那中年文士頭戴尋常暖帽,留著八字須山羊胡,看起來完全是一副幕僚師爺的模樣。


    楊振想起了金玉奎昨夜提起的範文程,於是不由自主地透過千裏鏡,認真仔細地觀察著那個中年文士的一舉一動。


    楊振沒有見過範文程,也不知道他長什麽樣,自然無法確認那中年文士到底是不是範文程本人。


    楊振舉著千裏鏡看了一會兒,扭頭看見金玉奎候在一邊,遂將千裏鏡遞給了他,叫他確認尚可喜的身份。


    金玉奎接過去,往城西清虜隊伍裏一看,很快就放下千裏鏡,對楊振說道:“都督,剛才張副將猜的沒錯,那個裹著貂裘大氅的,正是尚可喜!”


    既然確認了尚可喜一行人的身份之後,楊振心裏也沒什麽再遲疑的了,不管那中年文士是不是範文程,到時候先殺了尚可喜再說,於是立刻下令說道:


    “張臣,你帶人下城去,清理甕城內外城門洞障礙之物,然後守在甕城裏麵,等尚可喜一行來到城下以後,聽我號令,打開城門!”


    “卑職遵命!”


    張臣早就知道楊振的心思了,也知道騙得尚可喜一行入城之後該怎麽做,所以二話不說,領了命令,立刻帶人下城去了。


    “李祿,一會兒你留在城頭,指揮城上弟兄做好守城作戰的準備,若是清虜兵馬趁機衝城,搶奪城門,一定要將他們打退!”


    “卑職遵命!”


    “楊珅,你好好查驗指揮炮營,一旦我們動手的時候,清虜圍城長壘之外的鑲藍旗兵馬來攻,你要將他們的攻勢阻斷,直到我們重新堵上城門!”


    “卑職明白,現在炮營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就等都督一聲令下了!”


    眾將聽了命令,都去準備去了。


    很快,楊振的身邊就隻剩下張國淦、金玉奎以及麻克清等寥寥數人陪同等候。


    而這時,城西雪野上東行的清虜隊伍,也越來越近,逐漸接近城池了。


    策馬行走在清虜隊伍裏當中的尚可喜,其實並不想來,一向小心謹慎的他,早在東江鎮的時候就見慣了各種爾虞我詐,各種鴻門宴。


    想當年袁崇煥過海巡視東江鎮,以商定餉額為由,誘騙毛文龍赴雙島見麵,然後矯詔將之處死的故事,是他心裏始終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


    自從毛文龍被殺事件發生以後,東江鎮的各路將領,一下子全都學會了擁兵自重,輕易不會丟下自己的兵馬,去搞什麽單刀赴會。


    尚可喜更是如此,他之所以選擇棄島上岸,投降蟎清,就是因為黃龍死後繼任東江鎮總兵一職的沈世魁,一再邀請他到皮島去見麵議事。


    如果沒有當年毛文龍被袁崇煥誘殺這件事的影響,或許尚可喜就去了。


    畢竟當時沈世魁是新任東江鎮總兵,而尚可喜是廣鹿島副將,叫他去見新的上官,於情於理於法都是應當的。


    可是有了毛文龍被誘殺的教訓,東江鎮的各路將領個個如同驚弓之鳥一樣,相互之間根本沒有信任可言。


    麵對新任總兵沈世魁的邀約,尚可喜根本不敢去赴會,可是越是不去赴會,彼此間的猜忌心就越強,嫌隙也就越大。


    到最後,尚可喜越來越擔心沈世魁會暗害他,幹脆先下手為強,裹挾了廣鹿島周邊大小島嶼的駐軍、水師和島民以及大量糧草軍械,直接過海投降蟎清。


    至於沈世魁到底有沒有害他的意思,或者說邀他到皮島去見麵,是不是就是要殺他,誰也說不清楚。


    可就是這樣的猜忌心,把原本好端端的東江鎮給弄得四分五裂,內訌不斷,最後土崩瓦解,煙消雲散。


    要說罪魁禍首的話,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袁崇煥矯詔殺了毛文龍的那場雙島事變。


    昨夜,班誌富從鎮江堡回去以後,把他在城頭見到了楊振的情況,對他一五一十做了稟報。


    從那時開始,尚可喜的心裏麵,就如同十五個吊桶打水,始終是七上八下,心裏頭戰戰兢兢,心情非常不安。


    好在他自己倒也清楚,他跟楊振其人素不相識,根本沒有什麽宿仇舊怨。


    同時,楊振以前在鬆山城的時候,也曾經放還過前去招降的使者,並不曾輕易殺人。


    而且,尚可喜也堅信,眼下楊振所部兵馬已經被大清兵四麵圍困,鎮江堡城池陷落,是遲早的事情。


    <a href="http://m.1200ksw.net" id="wzsy">1200ksw.net</a>


    所以,他夜半考慮了天明,終於還是決定按照範文程所說的去做,大大方方地入城去見楊振。


    隻是事到臨頭,眼瞅著鎮江堡城越來越近,越來越高大巍峨,尚可喜心裏的忐忑不安再次發作了起來。


    “範先生,皇上怎麽對這個楊振如此看重?許嫁皇女,封給王爵,這兩樣已經是極大的恩典了,若再許他開府建牙,自為藩鎮,那,那這小子,將來能始終如一安心效命我大清嗎?”


    對於黃台吉處心積慮的招降楊振,尚可喜並不反對。


    因為自從這個楊振崛起以來,給大清國帶來的威脅,形成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誰都能看出來,拿下楊振,對大清國有多麽重要。


    而這一點,也正是大清國上層沒有多少人反對黃台吉招降楊振的原因。


    可是就算招降,你也總得有點底線吧,類似眼下這樣的招降,未免所做的讓步也太大了。


    “本王明白皇上招降楊振的深意所在,可是皇上現在招降了他,卻又許他在東江舊地裂土為王,自為一藩鎮,這,這不是遺害將來嗎?我聽說這小子可才三十剛出頭啊!


    “今天我們大軍圍住了他,他走投無路降了,可是等我們大軍一走,備不住他就又反回去了,到那時候,如之奈何?”


    尚可喜想到昨天黃台吉、範文程他們商量出來的招降楊振的各種條件,又想起自己現在的處境,心裏麵多少有些不平衡。


    此時他張口說來,也說不清楚心裏麵到底是羨慕多一點,還是嫉妒多一點,又或者是擔憂多一點了。


    “嗬嗬,智順王爺你多慮了,你能想到的,皇上主子爺豈能想不到?皇上主子爺招降楊振,雖然條件優容,可是也並非沒有條件。”


    跟在尚可喜左側,同樣策馬而行的那個中年文士,正是範文程本人。


    同樣,建議尚可喜大張旗鼓入城與楊振麵談的人,也是這個範文程。


    一向謹慎的範文程,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除了黃台吉的確十分看重楊振,要求他們盡可能招降成功這點原因之外,當然也有其他的原因。


    一個是,他這幾日的觀察,使得他認為楊振與城中守將守軍死守城池的意誌並不堅決,很可能已經有了降心。


    另一個是,根據他以往招降遼西與關內其他明朝文官武將的經驗,他認為隻要開出足夠高的價錢,隻要給出足夠好的條件,那就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以談的。


    所以,對於前去招降楊振時的安全問題,包括入城見麵時的安全問題,他都不認為是大問題。


    楊振即便仍舊不肯不接受自己帶去的條件,想必也要給鎮江堡的守軍留一條後路,畢竟鎮江堡正處於城外大軍的圍困之中。


    就算鎮江堡內儲有十萬石軍糧,可是城內守軍那麽多,人吃馬嚼的,又能堅持幾個月?


    也因此,範文程並不是很擔心自己一行人的安全問題,他相信那個楊振但凡有一點點理智,都絕不會輕易地跟自己一行人翻臉,更別說對自己一行人痛下殺手了。


    不過,智順王尚可喜最後所說的,楊振很有可能降而複叛的問題,他卻認為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大問題。


    好在對於這個問題,範文程也跟黃台吉建議過了,而且也爭得了黃台吉的明確同意,那就是楊振降了以後聽調不聽宣可以,但是必須剃發易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命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大明新命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