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當初從美國回來時帶的“土特產”,為了這批柯爾特M1892雙動轉輪手槍,韋珣可是花了差不多同樣的價格獲取了一封海關文書,還是英國的。一想到當時從香港到廣州海關時那些雇員看到韋珣亮出的不知道真假的文書就唯唯諾諾放行的樣子,韋珣就在心中生出不甘。
經過一番真真假假的保證,韋珣總算說服了家族讓自己帶著三十人前往鄂省。不過路線得按照他們的說的走。
大致路線是從興義府到貴陽,再從貴陽到遵義府,在遵義府正安縣道真縣的同族村寨停留,然後去南川,再從渝城坐船直接到武昌。
韋珣也欣然接受,不管是家族長輩是為了在遵義府和南川那邊的族人麵前炫耀也好還是真的為了順路祭祖,獲取他們提供的便利也好。韋珣可是打算再次假借一些名頭從兩處弄上幾十號人手幫忙的。
<a id="ads" href="http:///"></a>
因為要在渝城坐船去鄂省,所以在韋珣的說服下家族買了四十匹劣馬,還都是西南的矮腳馬。四十匹劣馬就花了將近四百兩,不過隻是代步和馱運些吃用,到了南川折價賣給同族然後算作船資。
五十支左輪槍,加上韋珣一行人軍人打扮,沿途根本沒有不開眼的攔路賊,鬼鬼祟祟在山坡看的人倒是不少,這讓韋珣存心讓兄弟們見見血的心思付之東流。
正安元村,這裏可以說是南川韋氏的總宗祠所在了,據說是當初韋大郎的後裔韋如顏等人發跡做了遵義府下麵的縣令,隨後就定居在此,然後將家族祠堂也移到這裏。
要說韋氏族人哪裏最多,在正安縣和周邊的道真和遵義府城最多了。
“籲~”韋珣舉手示意大家停馬,然後自己下麵整了整衣服,看著對麵山坡上慌張叫喊還有拿出火繩槍的同族人,韋珣高聲喊道:“各位兄弟叔伯不要驚慌,我們自家人。”
等了一兩分鍾,一個中年漢子站在一個石磨上朝韋珣喊道:“下麵的小夥哪裏來的,說是一家人,我們可沒見過你們這一夥。”
“我們是萬有老祖的後代,祖先們以前分家,之後定居在興義府。相信宗祠是有記錄的,這回我們路過此地,一是希望可以跪拜一下祖宗牌位,祭奠一下祠堂,二是希望可以從你們這裏買點吃用的東西。”
“既然是同族兄弟,煩請說下字輩,方便我們查證一下。”
“正大昌明德是我們的先人的字輩,我是文字輩的,不知道有沒有我們,這位叔伯盡可查證。”
“那你們等到一哈(方言,意為一會兒)。”
半個小時後,上麵幾個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出來看了一眼,然後之前搭話的漢子就回話道:“確實是同族兄弟,歡迎歡迎。”
不一會,幾個身背火槍的漢子走了出來,稀奇的看著韋珣一群穿著軍裝的少年人。
“我叫韋仁慶,論輩分你喊我叔就可以了。這幾個都是跟我同輩的。”韋仁慶收下眼光對韋珣說道。
韋珣拍了拍馬然後給旁邊的韋文濤一個眼神,然後韋文濤接過韁繩。“見過幾位叔叔,接下來叨擾你們了。”
“哪裏哪裏,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後代,你們別嫌棄我們招待不周就好了。”
很快,在韋仁慶的帶領下,韋珣三十一人到了村子裏。差不多風格的一字木房,不過規模和數量都遠勝老寨和韋珣那一房。
一番酒肉招待,一個看起來快九十歲的老頭子拄著拐杖坐在韋珣對麵。
“後生,看你們這樣子,是從了軍嗎?”
韋珣正愁沒有話茬說這方麵的事情呢,於是打蛇隨棍的回答:“是的,不過沒有正式從軍。”
“哦?這話怎麽講?”
“他們幾個之所以看起來像軍人,是我從西方的夷人那裏學了兵法,在家裏訓練了一番。”
頓了頓韋珣又假裝毫不在意的說道:“這回是我一個朋友在湖廣總督張之洞大人手下做了一個指揮僉事,不過因為是要援助朝鮮編練的新軍,張之洞大人那邊沒有懂西洋兵法的,所以就向張大人推薦了我。這次我們路過正安,也是為了從渝城坐船去武昌的。”
“那張大人許了你什麽官職?”老頭子好奇問道。
“張大人沒許什麽官職,不過聽我朋友說是這次因為朝鮮與倭人開戰,湖廣要支援兩三萬人。信中與我說最少也能謀個營千總的職位。”
看到老頭子不怎麽信的樣子,韋珣假裝有點急了,然後從胸口掏出兩張銀票,說道:“老祖你可別不信,我那個朋友的老爹就在張之洞大人手下做佐領。這一千兩還是他怕我不信特意隨信寄來讓我招親隨所用的。您瞧瞧。”
雖然是地主階級,可看到一千兩的銀票,確實是心裏讓周圍的人信了大半。畢竟一千兩相當於後世人看到四五百萬那樣,換位想想憑空給一個遠方的人寄送四五百萬元,想想都沒人認為是欺騙。
老頭子瞧了瞧銀票,感歎地說道:“看來你們那一房要發了啊。”(發:意為發達。)
“發不發還不一定,兵危戰凶,說不定一個不小心就是殞命沙場。”韋珣謙虛了一下。
“死的那都是大頭兵,做軍官的沒那麽容易死。”老頭子不鹹不淡的說了句後,又試探的問道:“後生你這邊才有三十號人幫手,怕是不夠啊。”
確實是這樣,自從太平軍起義之後,各地團練和綠營的將官都開始克扣軍餉然後從中拿出一部分培養身邊的護衛。其中尤其以曾國藩的湘軍著稱,尤其是湘軍上下大大小小的將令從江南搜刮了不少的金銀財富讓小半個湘省都富了起來。
“老祖說得對,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們興義府的男丁不多,那邊又亂,挑挑選選才有三十人,再多要是遇到強盜就沒法保住村子了。”
韋珣順著話頭憂心的繼續說:“我大爺爺他們讓我帶著他們從興義府往遵義府到渝城也是存著看看這邊的同族能不能招募到一些人手幫襯的想法。”
“按理來說,都是同族肯定要幫襯一二的,可後生你此去鄂省一切未定,貿然帶著大批人馬沿途多有不便。”老頭子抽了下煙筒繼續又說:“不如這樣,我叫兩個子侄跟著你到武昌,等你們安頓下來,到時候來一封書信,族中會挑選丁壯幫襯你。”
沒能直接招募到人手讓韋珣失望,不過也正常。畢竟比起興義府那邊的知根知底,這邊隻是靠著一本族譜來維係的脆弱感情。平白無故讓韋珣招募一批大活人跟著去武昌,尤其是韋珣才十**歲,能不能在武昌謀求官位還是另外的事情,誰知道靠不靠譜,老頭子派人跟著看看虛實合乎情理。
經過一番真真假假的保證,韋珣總算說服了家族讓自己帶著三十人前往鄂省。不過路線得按照他們的說的走。
大致路線是從興義府到貴陽,再從貴陽到遵義府,在遵義府正安縣道真縣的同族村寨停留,然後去南川,再從渝城坐船直接到武昌。
韋珣也欣然接受,不管是家族長輩是為了在遵義府和南川那邊的族人麵前炫耀也好還是真的為了順路祭祖,獲取他們提供的便利也好。韋珣可是打算再次假借一些名頭從兩處弄上幾十號人手幫忙的。
<a id="ads" href="http:///"></a>
因為要在渝城坐船去鄂省,所以在韋珣的說服下家族買了四十匹劣馬,還都是西南的矮腳馬。四十匹劣馬就花了將近四百兩,不過隻是代步和馱運些吃用,到了南川折價賣給同族然後算作船資。
五十支左輪槍,加上韋珣一行人軍人打扮,沿途根本沒有不開眼的攔路賊,鬼鬼祟祟在山坡看的人倒是不少,這讓韋珣存心讓兄弟們見見血的心思付之東流。
正安元村,這裏可以說是南川韋氏的總宗祠所在了,據說是當初韋大郎的後裔韋如顏等人發跡做了遵義府下麵的縣令,隨後就定居在此,然後將家族祠堂也移到這裏。
要說韋氏族人哪裏最多,在正安縣和周邊的道真和遵義府城最多了。
“籲~”韋珣舉手示意大家停馬,然後自己下麵整了整衣服,看著對麵山坡上慌張叫喊還有拿出火繩槍的同族人,韋珣高聲喊道:“各位兄弟叔伯不要驚慌,我們自家人。”
等了一兩分鍾,一個中年漢子站在一個石磨上朝韋珣喊道:“下麵的小夥哪裏來的,說是一家人,我們可沒見過你們這一夥。”
“我們是萬有老祖的後代,祖先們以前分家,之後定居在興義府。相信宗祠是有記錄的,這回我們路過此地,一是希望可以跪拜一下祖宗牌位,祭奠一下祠堂,二是希望可以從你們這裏買點吃用的東西。”
“既然是同族兄弟,煩請說下字輩,方便我們查證一下。”
“正大昌明德是我們的先人的字輩,我是文字輩的,不知道有沒有我們,這位叔伯盡可查證。”
“那你們等到一哈(方言,意為一會兒)。”
半個小時後,上麵幾個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出來看了一眼,然後之前搭話的漢子就回話道:“確實是同族兄弟,歡迎歡迎。”
不一會,幾個身背火槍的漢子走了出來,稀奇的看著韋珣一群穿著軍裝的少年人。
“我叫韋仁慶,論輩分你喊我叔就可以了。這幾個都是跟我同輩的。”韋仁慶收下眼光對韋珣說道。
韋珣拍了拍馬然後給旁邊的韋文濤一個眼神,然後韋文濤接過韁繩。“見過幾位叔叔,接下來叨擾你們了。”
“哪裏哪裏,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後代,你們別嫌棄我們招待不周就好了。”
很快,在韋仁慶的帶領下,韋珣三十一人到了村子裏。差不多風格的一字木房,不過規模和數量都遠勝老寨和韋珣那一房。
一番酒肉招待,一個看起來快九十歲的老頭子拄著拐杖坐在韋珣對麵。
“後生,看你們這樣子,是從了軍嗎?”
韋珣正愁沒有話茬說這方麵的事情呢,於是打蛇隨棍的回答:“是的,不過沒有正式從軍。”
“哦?這話怎麽講?”
“他們幾個之所以看起來像軍人,是我從西方的夷人那裏學了兵法,在家裏訓練了一番。”
頓了頓韋珣又假裝毫不在意的說道:“這回是我一個朋友在湖廣總督張之洞大人手下做了一個指揮僉事,不過因為是要援助朝鮮編練的新軍,張之洞大人那邊沒有懂西洋兵法的,所以就向張大人推薦了我。這次我們路過正安,也是為了從渝城坐船去武昌的。”
“那張大人許了你什麽官職?”老頭子好奇問道。
“張大人沒許什麽官職,不過聽我朋友說是這次因為朝鮮與倭人開戰,湖廣要支援兩三萬人。信中與我說最少也能謀個營千總的職位。”
看到老頭子不怎麽信的樣子,韋珣假裝有點急了,然後從胸口掏出兩張銀票,說道:“老祖你可別不信,我那個朋友的老爹就在張之洞大人手下做佐領。這一千兩還是他怕我不信特意隨信寄來讓我招親隨所用的。您瞧瞧。”
雖然是地主階級,可看到一千兩的銀票,確實是心裏讓周圍的人信了大半。畢竟一千兩相當於後世人看到四五百萬那樣,換位想想憑空給一個遠方的人寄送四五百萬元,想想都沒人認為是欺騙。
老頭子瞧了瞧銀票,感歎地說道:“看來你們那一房要發了啊。”(發:意為發達。)
“發不發還不一定,兵危戰凶,說不定一個不小心就是殞命沙場。”韋珣謙虛了一下。
“死的那都是大頭兵,做軍官的沒那麽容易死。”老頭子不鹹不淡的說了句後,又試探的問道:“後生你這邊才有三十號人幫手,怕是不夠啊。”
確實是這樣,自從太平軍起義之後,各地團練和綠營的將官都開始克扣軍餉然後從中拿出一部分培養身邊的護衛。其中尤其以曾國藩的湘軍著稱,尤其是湘軍上下大大小小的將令從江南搜刮了不少的金銀財富讓小半個湘省都富了起來。
“老祖說得對,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們興義府的男丁不多,那邊又亂,挑挑選選才有三十人,再多要是遇到強盜就沒法保住村子了。”
韋珣順著話頭憂心的繼續說:“我大爺爺他們讓我帶著他們從興義府往遵義府到渝城也是存著看看這邊的同族能不能招募到一些人手幫襯的想法。”
“按理來說,都是同族肯定要幫襯一二的,可後生你此去鄂省一切未定,貿然帶著大批人馬沿途多有不便。”老頭子抽了下煙筒繼續又說:“不如這樣,我叫兩個子侄跟著你到武昌,等你們安頓下來,到時候來一封書信,族中會挑選丁壯幫襯你。”
沒能直接招募到人手讓韋珣失望,不過也正常。畢竟比起興義府那邊的知根知底,這邊隻是靠著一本族譜來維係的脆弱感情。平白無故讓韋珣招募一批大活人跟著去武昌,尤其是韋珣才十**歲,能不能在武昌謀求官位還是另外的事情,誰知道靠不靠譜,老頭子派人跟著看看虛實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