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別裝死。”韋珣看了一眼躺地下的韋文景,緩和了一下情緒說道:“我帶你們來台島,一是因為清廷無能,割讓國土,援台乃我們身為炎黃子孫不可退卻的使命。來這島上你也看到了吧,三百萬民眾意欲死戰者不知凡幾,可清廷卻懦弱早降。若我等兄弟拚灑熱血以禦日寇,必能得全島民心。二是因為我們韋氏數百年來岌岌無名,沒有出什麽大人物,在西南之地起兵,縱然得勢一時,可縱觀千古,如東漢之張角、隋末楊玄感又如明末高迎祥等,都隻是為他人作嫁衣。你們是想我韋氏這樣?”
“如今國內雖是暗流湧動,可清廷還有諸多官僚支持,人心還未盡失;貿然興兵是不可取的。我等於台島屢抗日軍,國內有識之士都在看著呢。短短不到半年,我韋氏已經揚名海內。今乃家國生死存亡之際,清廷無能與我等誓死力爭保家衛國,豈不是鮮明對比?屆時我韋氏名望與日俱增,起兵西南還怕沒人歸附嗎?”
“我等兄弟在台島這個清廷棄地,一可以大展拳腳編練士卒,沒有掣肘,二是有一個根基,好好發展一下咱們自己造槍造炮,總不能一直靠買吧。你們別看我們與日軍戰鬥慘烈就覺得心疼,凡事有利弊,若是我們與日軍鏖戰上一兩年,麾下兵士盡皆百戰精銳。待到時機成熟,精兵十萬席卷西南,隨後效洪武皇帝北伐,連日軍我們都不怕還怕清廷那些散兵遊勇?”
“現在陸軍士官學校已立,政法大學也開始招生。等過上幾年,軍校的學生可以作為部隊骨血,軍隊戰鬥力更上一層樓;政法大學的學生一旦畢業,到台島地方治理上一年半載,有了經驗,咱們北進中原打下地盤也有人手治理不是。總不能繼續靠著那些貪官汙吏治理吧?真要靠他們恐怕咱們沒幾年就要被推翻!”
在中國甚至在世界,在權力的鬥爭中不論是文鬥還是武鬥,都有一個潛在的條件——名聲。
沒有名聲,驟居高位必定不服者眾,內部的不團結必定導致政權不穩,不利於權力的貫徹。
尤其是在改朝換代之際更是如此,就如辛亥起義,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奪下了武昌城,但是沒有足夠的名望,不得不將權柄交予黎胖子手中,致使一個本該淹沒在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成為民國有數的領袖。
而且清廷幾年後就要自大的對列強宣戰,結果倉惶西狩西安,這次被打得顏麵盡喪才下定決心建立北洋陸軍。
推翻清廷隻是最簡單的一步,如何治理這個國家,如何周旋於列強維護國家利益,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比起推翻清廷是一個問題難過一個問題。
<a id="ads" href="http:///"></a>
曆史已經給出了答案,如辛亥那般改變這個老大帝國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二十多年的軍閥混戰就是明證。
如今國內雖然有不少有識之士開始奔走連結,以求改變這個國家的現狀,但是比起孤軍援台的英雄“韋文珣”隻不過是塵埃一般。
而且作為後世之人,一個台島對於所有的華夏人來說就是心心念念的。
日軍雖強,但是其國內缺糧,米騷動不斷,且遠跨重洋來攻台失了地利人和,要與其周旋是不難的。若是坐視日軍占據台島,再用甲午賠款組建軍隊,再想讓台島回到祖國的懷抱是千難萬難,損失也會更大。
拋開這些雜七雜八的念頭,對韋文景說道:“我說的這些,你自己好好想想。家國天下,民族家族,自己琢磨。然後其他兄弟那裏我會去一封書信。”
寂靜的軍火庫房內,韋文景躺在水泥地上,無言的看著天花板。
韋文景的話也給韋珣一個警惕,就連韋氏子弟知曉要將台島作為根基之地也有點心思浮動,那些被“買”來的底層士兵又會作何想法呢?
於是韋珣思量一番,覺得作出一些行動來安撫。
韋珣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立功勳獎章製度,提升他們作為軍人的榮譽感;其次是動員休整中的部隊與台島本地居民相互幫助,人畢竟是感情動物,如紅黨那般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服務於人民,有了感情再加上軍人的職責,相信可以穩定一下士兵的情緒。
而且隻要士兵們親近了台島居民,以這群十**到二十四五的英武士兵的氣質和援台英雄的加成,相信很快就有姑娘看中他們,隻要和台島姑娘成家,保家衛國豈不是順理成章?
·······
台中城外的一處空地上,兩千多在戰場表現優秀的士兵和低級軍官精神抖擻的站在台上。
台下左側是肅殺嚴整的軍隊,另外一側是嘈雜的看熱鬧的台中周圍民眾。
韋珣和幾位軍隊的高官走上站台,眾人站定之後韋珣上前一步向台上台下的軍人和士兵莊重的敬了軍禮。
舉起鐵皮喇叭,韋珣一手撫著腰間的武裝帶轉向身後的士兵們:“弟兄們!從六月渡海赴台,吾等已浴血奮戰五月有餘。我們打垮了日軍近衛師團,我們與日軍第二師團、第三師團、第五師團連番苦戰。如今吾等成功守住了台中、台南!守住了吾等後世子孫安居樂業的土地!·······你們作戰勇敢,於戰場中取得優秀的戰果,為我們對日寇的戰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授予你們:武穆勳章!希望你們如宋時嶽家軍一般繼續保衛台島。”
勳章很快發放下去,韋珣象征性的對站在前排的一些士兵發放勳章之後就靜靜的看著這一幕。
花了半個小時,莊嚴的授勳儀式結束,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下站台。
韋珣走到台前,再次舉起鐵皮喇叭:“我們昨天懷著悲傷的心情送走了我們的戰友,我們的兄弟!·········他們身為軍人,如今戰死沙場是榮譽!亦是職責所在!他們的事跡將名垂千古被後人景仰!他們的宗親子侄將會以他們為榮耀!今天,我們嘉獎了兩千多作戰勇敢的英雄,但也不能忘記他們·······我們的戰鬥還未結束,為了更好的應對日寇下一次的進攻,我希望各部到了地方與鄉親們團結互助,我們戰時是浴血沙場的勇士,我們戰後亦是為民造福的軍人······”
對於演講,韋珣顯著已經是得心應手。從昨天在城東完工集體祭奠一萬多不幸犧牲烈士到今天的授勳儀式,韋珣向士兵和民眾們談家國情懷,談民族大義,再加上落實在手中的軍餉,軍心士氣已經穩固。
很快軍令下發到軍隊,正在休整的第一師移駐彰化,第二師移駐嘉義,第三師就地駐防台中。三個示範性師團以“複工複產,備戰備荒”的名義以連排為單位進駐各個村落。
這些連級作戰單位分散進駐村莊的目的是清剿作亂的盜匪以安定地方,幫助地方準備來年的春耕事宜,趁著戰爭和農忙未至以村莊為單位將青壯訓練成民兵預備役。
在勢力崛起的初期就定好這樣一個基調,不與民眾脫離,不自視甚高。
隻有搞好軍民魚水情,軍隊可以得到民眾的支持,可以從幫助民眾的時候得到內心的滿足。民眾也可以得到實惠,可以真切的接觸一下這些新軍士兵是不是像以前的綠營兵那樣是大老爺得罪不起。
就像幾十年後,飽受軍閥混戰的人民依然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鼎力支持。哪怕是果軍,也依然得到了支持。
“如今國內雖是暗流湧動,可清廷還有諸多官僚支持,人心還未盡失;貿然興兵是不可取的。我等於台島屢抗日軍,國內有識之士都在看著呢。短短不到半年,我韋氏已經揚名海內。今乃家國生死存亡之際,清廷無能與我等誓死力爭保家衛國,豈不是鮮明對比?屆時我韋氏名望與日俱增,起兵西南還怕沒人歸附嗎?”
“我等兄弟在台島這個清廷棄地,一可以大展拳腳編練士卒,沒有掣肘,二是有一個根基,好好發展一下咱們自己造槍造炮,總不能一直靠買吧。你們別看我們與日軍戰鬥慘烈就覺得心疼,凡事有利弊,若是我們與日軍鏖戰上一兩年,麾下兵士盡皆百戰精銳。待到時機成熟,精兵十萬席卷西南,隨後效洪武皇帝北伐,連日軍我們都不怕還怕清廷那些散兵遊勇?”
“現在陸軍士官學校已立,政法大學也開始招生。等過上幾年,軍校的學生可以作為部隊骨血,軍隊戰鬥力更上一層樓;政法大學的學生一旦畢業,到台島地方治理上一年半載,有了經驗,咱們北進中原打下地盤也有人手治理不是。總不能繼續靠著那些貪官汙吏治理吧?真要靠他們恐怕咱們沒幾年就要被推翻!”
在中國甚至在世界,在權力的鬥爭中不論是文鬥還是武鬥,都有一個潛在的條件——名聲。
沒有名聲,驟居高位必定不服者眾,內部的不團結必定導致政權不穩,不利於權力的貫徹。
尤其是在改朝換代之際更是如此,就如辛亥起義,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奪下了武昌城,但是沒有足夠的名望,不得不將權柄交予黎胖子手中,致使一個本該淹沒在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成為民國有數的領袖。
而且清廷幾年後就要自大的對列強宣戰,結果倉惶西狩西安,這次被打得顏麵盡喪才下定決心建立北洋陸軍。
推翻清廷隻是最簡單的一步,如何治理這個國家,如何周旋於列強維護國家利益,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比起推翻清廷是一個問題難過一個問題。
<a id="ads" href="http:///"></a>
曆史已經給出了答案,如辛亥那般改變這個老大帝國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二十多年的軍閥混戰就是明證。
如今國內雖然有不少有識之士開始奔走連結,以求改變這個國家的現狀,但是比起孤軍援台的英雄“韋文珣”隻不過是塵埃一般。
而且作為後世之人,一個台島對於所有的華夏人來說就是心心念念的。
日軍雖強,但是其國內缺糧,米騷動不斷,且遠跨重洋來攻台失了地利人和,要與其周旋是不難的。若是坐視日軍占據台島,再用甲午賠款組建軍隊,再想讓台島回到祖國的懷抱是千難萬難,損失也會更大。
拋開這些雜七雜八的念頭,對韋文景說道:“我說的這些,你自己好好想想。家國天下,民族家族,自己琢磨。然後其他兄弟那裏我會去一封書信。”
寂靜的軍火庫房內,韋文景躺在水泥地上,無言的看著天花板。
韋文景的話也給韋珣一個警惕,就連韋氏子弟知曉要將台島作為根基之地也有點心思浮動,那些被“買”來的底層士兵又會作何想法呢?
於是韋珣思量一番,覺得作出一些行動來安撫。
韋珣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立功勳獎章製度,提升他們作為軍人的榮譽感;其次是動員休整中的部隊與台島本地居民相互幫助,人畢竟是感情動物,如紅黨那般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服務於人民,有了感情再加上軍人的職責,相信可以穩定一下士兵的情緒。
而且隻要士兵們親近了台島居民,以這群十**到二十四五的英武士兵的氣質和援台英雄的加成,相信很快就有姑娘看中他們,隻要和台島姑娘成家,保家衛國豈不是順理成章?
·······
台中城外的一處空地上,兩千多在戰場表現優秀的士兵和低級軍官精神抖擻的站在台上。
台下左側是肅殺嚴整的軍隊,另外一側是嘈雜的看熱鬧的台中周圍民眾。
韋珣和幾位軍隊的高官走上站台,眾人站定之後韋珣上前一步向台上台下的軍人和士兵莊重的敬了軍禮。
舉起鐵皮喇叭,韋珣一手撫著腰間的武裝帶轉向身後的士兵們:“弟兄們!從六月渡海赴台,吾等已浴血奮戰五月有餘。我們打垮了日軍近衛師團,我們與日軍第二師團、第三師團、第五師團連番苦戰。如今吾等成功守住了台中、台南!守住了吾等後世子孫安居樂業的土地!·······你們作戰勇敢,於戰場中取得優秀的戰果,為我們對日寇的戰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授予你們:武穆勳章!希望你們如宋時嶽家軍一般繼續保衛台島。”
勳章很快發放下去,韋珣象征性的對站在前排的一些士兵發放勳章之後就靜靜的看著這一幕。
花了半個小時,莊嚴的授勳儀式結束,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下站台。
韋珣走到台前,再次舉起鐵皮喇叭:“我們昨天懷著悲傷的心情送走了我們的戰友,我們的兄弟!·········他們身為軍人,如今戰死沙場是榮譽!亦是職責所在!他們的事跡將名垂千古被後人景仰!他們的宗親子侄將會以他們為榮耀!今天,我們嘉獎了兩千多作戰勇敢的英雄,但也不能忘記他們·······我們的戰鬥還未結束,為了更好的應對日寇下一次的進攻,我希望各部到了地方與鄉親們團結互助,我們戰時是浴血沙場的勇士,我們戰後亦是為民造福的軍人······”
對於演講,韋珣顯著已經是得心應手。從昨天在城東完工集體祭奠一萬多不幸犧牲烈士到今天的授勳儀式,韋珣向士兵和民眾們談家國情懷,談民族大義,再加上落實在手中的軍餉,軍心士氣已經穩固。
很快軍令下發到軍隊,正在休整的第一師移駐彰化,第二師移駐嘉義,第三師就地駐防台中。三個示範性師團以“複工複產,備戰備荒”的名義以連排為單位進駐各個村落。
這些連級作戰單位分散進駐村莊的目的是清剿作亂的盜匪以安定地方,幫助地方準備來年的春耕事宜,趁著戰爭和農忙未至以村莊為單位將青壯訓練成民兵預備役。
在勢力崛起的初期就定好這樣一個基調,不與民眾脫離,不自視甚高。
隻有搞好軍民魚水情,軍隊可以得到民眾的支持,可以從幫助民眾的時候得到內心的滿足。民眾也可以得到實惠,可以真切的接觸一下這些新軍士兵是不是像以前的綠營兵那樣是大老爺得罪不起。
就像幾十年後,飽受軍閥混戰的人民依然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鼎力支持。哪怕是果軍,也依然得到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