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盟國因為華夏賣點槍支彈藥賺幾個小錢錢就翻臉不認人,韋珣絕對拍拍屁股不承認所謂的秘密入盟約定,到時候轉投協約國或者靠著龐大的陸軍自己單幹。
了不起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不能獲得東南亞殖民地罷了。
韋珣相信同盟國不會那麽短視,相信同盟國知道華夏的重要性。
現在華夏的軍工製造在槍彈方麵堪比德國,主要是華夏體量大,資源豐富,韋珣也敢於砸錢,知曉戰爭來臨之前可以使用大量的槍支彈藥換取外匯。
火炮製造方麵比起德國差了兩大截,主要是華夏還沒有吃透155毫米榴彈炮和105榴彈炮的生產,規模上麵也不如德國。
不過等到第二期和第三期的生產線到達,組建新的火炮工廠之後,追趕德國不是問題。
這並不是華夏工業比德國強,隻是因為德國國土麵積就那麽大,資源短缺限製了規模。
而在國土廣袤的華夏,東北有鞍本鐵礦,魯省、徽省、鄂省也有小型鐵礦,綏遠、攀枝花、石祿擁有大型鐵礦。並且都剛好處於華夏幾大軍區,正好可以補給地方的軍隊。
華夏的體量大,工業化之後的產量和規模自然也跟著擴大了。
按照複興黨的估算,在第五個五年計劃完成之後,華夏的工業實力可以處於世界前三,科研實力能達到世界前,軍事力量能達到世界第二,陸軍達到世界第一。
不過以現在華夏的工業,完全可以自保且發動一百萬人規模的戰爭並且持續一年左右的高強度戰鬥。
這也是為什麽要將第三個五年計劃提前落實的原因。
想要參與一戰並且依靠華夏的工業實力進行最少為期三年的最少二百萬陸軍規模的高強度作戰,還要出售軍工產品給其他國家牟利,不提前做出準備顯然是沒法滿足的。
1906年六月5日,華夏向德國提交的無畏艦加購要求得到許可。以每艘三百四十萬英鎊的價格獲得了四艘德意誌級無畏艦。
德國第一批德意誌級無畏艦共計六艘,加上華夏訂購的三艘,一共九艘,隻是後來都被外售給華夏海軍兩艘。
這一次出售給華夏,也是存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意思,畢竟德意誌級無畏艦噸位不過兩萬五千噸到兩萬八千五百噸,而德國後麵建造的四艘巴伐利亞級無畏艦噸位在三萬一千噸,普魯士級更是達到了三萬五千噸。
而一艘德意誌級無畏艦加上舾裝,總造價二百九十五英鎊,這還是海軍船廠給出的價格,實際造價可能隻需要兩百四十萬英鎊。
一艘德意誌級換成一艘普魯士級,德國覺得很賺,原本兩艘無畏艦的價格不過六百二十萬英鎊,四艘打包出售反而每艘多了三十萬英鎊。
華夏也覺得很賺,獲得四艘華夏在三年內無法生產的無畏艦,雖然每艘戰艦多花了一百萬英鎊,但四艘無畏艦帶來的海軍力量提升可不是區區四百萬英鎊可以獲得的。
尤其是華夏在獲得南洋六省之後,對於海軍力量的提升更加迫切。
不過這一次購艦也是華夏的最後一次海軍外購,瓊州的洋浦造船廠已經開始鋪設黃帝級戰列艦的龍骨。華夏的造船實力從當初隻能建造兩千噸的輕型巡洋艦到現在可以建造一萬七千噸以上的戰列艦花了九年時間。
而隨著洋浦造船廠工人造船經驗成熟,加上在德國留學且實踐過的船舶工程師以及德國援助的船舶工程師,華夏下一次建造戰艦就可以直接上馬三萬噸級的無畏艦製造。
唯一讓韋珣擔心的是無畏艦自行建造能否成功,一萬七千噸和三萬噸不是一個概念。
如果說以前滿清自詡的泱泱大國隻是領土麵積和看似數量全世界第一的常備綠營兵,現在的華夏絕對可以理直氣壯地的向全世界宣傳自己是一個泱泱大國。
領土麵積僅次於英法,軍工規模堪比德國,海軍力量居世界第五,人力資源世界第一。
華夏這一次加入同盟國並不是毫無後手,如果世界局勢依舊如另一個時空那般協約國占據上風,那麽華夏將會從進攻姿態轉為防禦。
到時候以規模龐大的陸軍進行持久的衛國戰爭,協約國陣營即便可以承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慘重損失,在華夏最少他們需要集結四百萬以上的軍隊才能擁有突破華夏沿海地區的實力,至少需要集結八百萬以上的軍隊才能擁有擊敗華夏國防力量的實力。
因為一旦到了那個時候,華夏最少將會動員六百萬以上的軍隊來保衛國家。
八百萬以上的軍隊是什麽概念?協約國進攻同盟國動員的總兵力也不過九百七十七萬,並且華夏的戰爭潛力遠不止六百萬。
而經受了歐洲戰場數百萬傷亡的協約國到時候真的會阻止那麽多兵力進攻華夏?隻是花費的軍費就足夠嚇退他們。
陣營戰敗之後最差的結局就是華夏損失南洋六省,損失台島、琉球、外東北。
<a id="ads" href="http:///"></a>
但華夏絕對不會在這種協議上簽字!
到了那個時候,要麽協約國八百萬大軍和華夏打上三五年,大家承受不足損失坐下來好好談判,要麽華夏的政權因為戰爭倒塌。
但以華夏人的淳樸,隻要能保證他們吃飽穿暖就是一個好皇帝一個好政黨。即便有列強支持的野心家蠱惑、慫恿民眾發動叛亂,規模也不會太大。
華夏作為一個列強,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在擁有反擊的實力的時候,列強絕對不可能像另一個時空的一戰那般肆意宰割。
超過千萬人在華夏的土地上進行世界大戰,經曆殘酷戰爭洗禮之後的華夏將會更加鐵血,更加勇武,戰鬥力會更強。
因為領導這個國家的皇帝是一個鷹派,這個國家的軍政兩派都不畏懼戰爭,這個國家擁有保衛國家領土的一切要素:足夠的人力資源、豐富的資源、足夠規模的軍工企業。
比起四分五裂的民國時期進行的艱苦的抗日戰爭,現在的華夏已經很富裕了。
抗日戰爭已經不可能出現,抗協約國戰爭倒是有點可能。
了不起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不能獲得東南亞殖民地罷了。
韋珣相信同盟國不會那麽短視,相信同盟國知道華夏的重要性。
現在華夏的軍工製造在槍彈方麵堪比德國,主要是華夏體量大,資源豐富,韋珣也敢於砸錢,知曉戰爭來臨之前可以使用大量的槍支彈藥換取外匯。
火炮製造方麵比起德國差了兩大截,主要是華夏還沒有吃透155毫米榴彈炮和105榴彈炮的生產,規模上麵也不如德國。
不過等到第二期和第三期的生產線到達,組建新的火炮工廠之後,追趕德國不是問題。
這並不是華夏工業比德國強,隻是因為德國國土麵積就那麽大,資源短缺限製了規模。
而在國土廣袤的華夏,東北有鞍本鐵礦,魯省、徽省、鄂省也有小型鐵礦,綏遠、攀枝花、石祿擁有大型鐵礦。並且都剛好處於華夏幾大軍區,正好可以補給地方的軍隊。
華夏的體量大,工業化之後的產量和規模自然也跟著擴大了。
按照複興黨的估算,在第五個五年計劃完成之後,華夏的工業實力可以處於世界前三,科研實力能達到世界前,軍事力量能達到世界第二,陸軍達到世界第一。
不過以現在華夏的工業,完全可以自保且發動一百萬人規模的戰爭並且持續一年左右的高強度戰鬥。
這也是為什麽要將第三個五年計劃提前落實的原因。
想要參與一戰並且依靠華夏的工業實力進行最少為期三年的最少二百萬陸軍規模的高強度作戰,還要出售軍工產品給其他國家牟利,不提前做出準備顯然是沒法滿足的。
1906年六月5日,華夏向德國提交的無畏艦加購要求得到許可。以每艘三百四十萬英鎊的價格獲得了四艘德意誌級無畏艦。
德國第一批德意誌級無畏艦共計六艘,加上華夏訂購的三艘,一共九艘,隻是後來都被外售給華夏海軍兩艘。
這一次出售給華夏,也是存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意思,畢竟德意誌級無畏艦噸位不過兩萬五千噸到兩萬八千五百噸,而德國後麵建造的四艘巴伐利亞級無畏艦噸位在三萬一千噸,普魯士級更是達到了三萬五千噸。
而一艘德意誌級無畏艦加上舾裝,總造價二百九十五英鎊,這還是海軍船廠給出的價格,實際造價可能隻需要兩百四十萬英鎊。
一艘德意誌級換成一艘普魯士級,德國覺得很賺,原本兩艘無畏艦的價格不過六百二十萬英鎊,四艘打包出售反而每艘多了三十萬英鎊。
華夏也覺得很賺,獲得四艘華夏在三年內無法生產的無畏艦,雖然每艘戰艦多花了一百萬英鎊,但四艘無畏艦帶來的海軍力量提升可不是區區四百萬英鎊可以獲得的。
尤其是華夏在獲得南洋六省之後,對於海軍力量的提升更加迫切。
不過這一次購艦也是華夏的最後一次海軍外購,瓊州的洋浦造船廠已經開始鋪設黃帝級戰列艦的龍骨。華夏的造船實力從當初隻能建造兩千噸的輕型巡洋艦到現在可以建造一萬七千噸以上的戰列艦花了九年時間。
而隨著洋浦造船廠工人造船經驗成熟,加上在德國留學且實踐過的船舶工程師以及德國援助的船舶工程師,華夏下一次建造戰艦就可以直接上馬三萬噸級的無畏艦製造。
唯一讓韋珣擔心的是無畏艦自行建造能否成功,一萬七千噸和三萬噸不是一個概念。
如果說以前滿清自詡的泱泱大國隻是領土麵積和看似數量全世界第一的常備綠營兵,現在的華夏絕對可以理直氣壯地的向全世界宣傳自己是一個泱泱大國。
領土麵積僅次於英法,軍工規模堪比德國,海軍力量居世界第五,人力資源世界第一。
華夏這一次加入同盟國並不是毫無後手,如果世界局勢依舊如另一個時空那般協約國占據上風,那麽華夏將會從進攻姿態轉為防禦。
到時候以規模龐大的陸軍進行持久的衛國戰爭,協約國陣營即便可以承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慘重損失,在華夏最少他們需要集結四百萬以上的軍隊才能擁有突破華夏沿海地區的實力,至少需要集結八百萬以上的軍隊才能擁有擊敗華夏國防力量的實力。
因為一旦到了那個時候,華夏最少將會動員六百萬以上的軍隊來保衛國家。
八百萬以上的軍隊是什麽概念?協約國進攻同盟國動員的總兵力也不過九百七十七萬,並且華夏的戰爭潛力遠不止六百萬。
而經受了歐洲戰場數百萬傷亡的協約國到時候真的會阻止那麽多兵力進攻華夏?隻是花費的軍費就足夠嚇退他們。
陣營戰敗之後最差的結局就是華夏損失南洋六省,損失台島、琉球、外東北。
<a id="ads" href="http:///"></a>
但華夏絕對不會在這種協議上簽字!
到了那個時候,要麽協約國八百萬大軍和華夏打上三五年,大家承受不足損失坐下來好好談判,要麽華夏的政權因為戰爭倒塌。
但以華夏人的淳樸,隻要能保證他們吃飽穿暖就是一個好皇帝一個好政黨。即便有列強支持的野心家蠱惑、慫恿民眾發動叛亂,規模也不會太大。
華夏作為一個列強,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在擁有反擊的實力的時候,列強絕對不可能像另一個時空的一戰那般肆意宰割。
超過千萬人在華夏的土地上進行世界大戰,經曆殘酷戰爭洗禮之後的華夏將會更加鐵血,更加勇武,戰鬥力會更強。
因為領導這個國家的皇帝是一個鷹派,這個國家的軍政兩派都不畏懼戰爭,這個國家擁有保衛國家領土的一切要素:足夠的人力資源、豐富的資源、足夠規模的軍工企業。
比起四分五裂的民國時期進行的艱苦的抗日戰爭,現在的華夏已經很富裕了。
抗日戰爭已經不可能出現,抗協約國戰爭倒是有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