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隻要不加入對麵給我搗亂,你要一些小玩意和弄一些地盤,我約翰牛(高盧雞)準了。
畢竟一個強力的對手加入對麵,一旦開戰勝算就會拉低不少。如果能花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玩意先穩住了他,等到收拾完最大的敵人“同盟國”團夥,到時候再折騰華夏更輕鬆。
而他們也不是沒有後手,增進和華夏關係不好的白頭鷹這個實力強勁的潛在盟友,扶持敢打敢衝的日本都是他們準備的反製手段。
尤其是日本,論人馬可能比華夏差了一些,但是架不住日本手下的人馬打架亡命啊,並且目前看來這個小弟兼盟友都很聽話,不論是海軍和陸軍都可以給華夏帶來極大的麻煩。
不過這兩個宿敵雖然明麵上站在對立麵,但這兩年來因為華夏逐漸強盛,日本自知無力北進大陸,一直隱秘而主動的改善雙方關係。
不過整個地球班目前衝突最激烈的地方卻是在巴爾幹,1878年《柏林條約》規定:這兩省由奧匈帝國代管,但名義上仍屬奧斯曼。
而奧匈帝國企圖吞並這兩省,作為向巴爾幹半島擴張的基地。而這個想法引起了另外一個戰力強悍的小國“塞爾維亞”的不滿。
因為塞爾維亞人極為團結,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全民皆兵,長期和奧斯曼的戰爭讓他們戰鬥經驗豐富。
塞爾維亞也想要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在塞爾維亞人的大塞爾維亞夢想中,波黑地區應該成為大塞爾維亞王國的王國之一。奧匈對這塊地盤下手,塞爾維亞的大國夢被阻止,哪能甘心?
不過奧匈帝國對波黑兩省動心思的原因是奧斯曼的政權動搖了。
因為和華夏的領土交易、戰艦交易雖然達到了利用華夏堵住英國人在兩河流域擴張的可能性,但被惹怒的英國人把怒火都發泄在奧斯曼帝國上麵。
北非、阿拉伯半島西部、耶路撒冷地區都被英國人武力奪取,這讓奧斯曼的統一進步協會雷斯內組織看到了武力奪取政權的機會(提前了)。
雷斯內組織的負責人尼亞齊貝伊少校在1908年三月6日率領部下的一百五十人首先以“自由、平等、博愛、正義”為號召,宣布反對蘇丹政F及外國瓜分陰謀。
幾天後,已轉入地下活動的恩維爾帕夏(1881~1922)亦宣布起義。起義迅速席卷駐馬其頓的第3軍團和第2軍團許多單位,不久統一進步協會就成了整個馬其頓地區的真正主人。
摩拿斯提(今南斯拉夫比托利)的伊斯蘭教居民舉行起義;不久後起義軍開進薩洛尼卡,宣布恢複1876年憲法,並通電蘇丹,限期恢複憲法,否則將進軍伊斯坦布爾。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感到大勢已去,被迫於24日宣布恢複憲法,重開國會。**取得的初步勝利給人民帶來了很大希望。
但是,青年土耳其黨人認為**目的已經達到,滿足於政F“監督者”的地位。蘇丹及其政F安然無恙,形成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麵。
就在奧斯曼內亂,局勢動蕩的情況下,奧匈帝國看到了將波黑兩省納入版圖的機會。
即便是和沙俄的關係因為巴爾幹問題並不好,但大國之間哪會單純的將仇恨。
奧匈帝國乘機拉攏俄國共同瓜分奧斯曼的屬地,俄國也想乘機修改黑海海峽製度,從奧斯曼帝國身上找補會在遠東損失的利益。
奧國外交大臣A.L.von埃倫塔爾與俄國外交大臣A.П.伊茲沃利斯基在布赫勞城舉行會談,雙方達成秘密協定。俄國同意奧匈帝國兼並波、黑兩省,奧匈帝國則支持俄國召開國際會議修改《柏林條約》,同意黑海海峽向俄國軍艦開放。
<a id="ads" href="http:///"></a>
不過這個時候沙俄被擺了一道。正當伊茲沃利斯基在法國談判時,奧匈帝國在四月3日正式宣布將波黑兩省並入奧匈帝國。
沙俄修改《柏林條約》的目的沒有達到,哪能甘心?當即就向奧匈帝國表示了抗議,並且二提出召開國際會議解決爭端。
沙俄這樣要求,目的自然是想要依靠身處協約國陣營的原因向奧匈施壓並且達到目的。
然後就是南斯拉夫地區因為奧匈帝國的兼並行為被激怒,加上同為斯拉夫人的沙俄在背後支持;波黑兩省的塞族和其他和反抗奧匈的族裔自然反抗情緒高漲,原本就讓民族解放運動鬧得激烈的氣氛無疑被火上澆油。
尤其是波黑兩省的主要意見不是歸屬奧匈帝國,而是想要並入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政F向奧匈帝國提出抗議,並開始軍事動員,同時向俄國求援。奧匈依仗德國的支持,拒絕召開國際會議,並在奧、塞邊境集結軍隊,進行威脅。
這一情況使得原本因為波斯灣領土問題消停下來的國際局勢再次充滿了硝煙味。
德國目前的主要精力是想要穩固扶持的委瑞內拉傀儡政權,不過對於奧匈帝國的支持依舊十分強力。
在德國作為中間人將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拉到一起好好的談論了一下波黑問題,奧斯曼知道不論如何波黑已經屬於奧匈帝國控製,想要拿回來幾乎不可能,借此機會獲得好處才是重要的目的。
經過短暫的商談,在1908年7月奧斯曼與奧匈簽訂協定,以250萬英鎊的代價放棄了波、黑兩省名義上的主權。
從奧斯曼帝國獲得了波黑地區的法理歸屬之後,道理上占了上風的德、奧態度更趨強硬。
8月,德國向俄國發出威脅性照會:要求俄國促使塞爾維亞承認奧匈帝國兼並兩省的既成事實;如俄國繼續支持塞爾維亞,德、奧將對俄作戰。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原時空的情況來發展,不過德國的威脅起到的作用不大,幾年沒有取得領土擴張,又在遠東損失了海參崴、旅大等重要港區以及外東北兩個大大的平原的沙俄迫切的需要重新樹立政治威信,同時修改《柏林條約》。
(柏林條約限製了沙俄在黑海方向的擴張)
畢竟一個強力的對手加入對麵,一旦開戰勝算就會拉低不少。如果能花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玩意先穩住了他,等到收拾完最大的敵人“同盟國”團夥,到時候再折騰華夏更輕鬆。
而他們也不是沒有後手,增進和華夏關係不好的白頭鷹這個實力強勁的潛在盟友,扶持敢打敢衝的日本都是他們準備的反製手段。
尤其是日本,論人馬可能比華夏差了一些,但是架不住日本手下的人馬打架亡命啊,並且目前看來這個小弟兼盟友都很聽話,不論是海軍和陸軍都可以給華夏帶來極大的麻煩。
不過這兩個宿敵雖然明麵上站在對立麵,但這兩年來因為華夏逐漸強盛,日本自知無力北進大陸,一直隱秘而主動的改善雙方關係。
不過整個地球班目前衝突最激烈的地方卻是在巴爾幹,1878年《柏林條約》規定:這兩省由奧匈帝國代管,但名義上仍屬奧斯曼。
而奧匈帝國企圖吞並這兩省,作為向巴爾幹半島擴張的基地。而這個想法引起了另外一個戰力強悍的小國“塞爾維亞”的不滿。
因為塞爾維亞人極為團結,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全民皆兵,長期和奧斯曼的戰爭讓他們戰鬥經驗豐富。
塞爾維亞也想要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在塞爾維亞人的大塞爾維亞夢想中,波黑地區應該成為大塞爾維亞王國的王國之一。奧匈對這塊地盤下手,塞爾維亞的大國夢被阻止,哪能甘心?
不過奧匈帝國對波黑兩省動心思的原因是奧斯曼的政權動搖了。
因為和華夏的領土交易、戰艦交易雖然達到了利用華夏堵住英國人在兩河流域擴張的可能性,但被惹怒的英國人把怒火都發泄在奧斯曼帝國上麵。
北非、阿拉伯半島西部、耶路撒冷地區都被英國人武力奪取,這讓奧斯曼的統一進步協會雷斯內組織看到了武力奪取政權的機會(提前了)。
雷斯內組織的負責人尼亞齊貝伊少校在1908年三月6日率領部下的一百五十人首先以“自由、平等、博愛、正義”為號召,宣布反對蘇丹政F及外國瓜分陰謀。
幾天後,已轉入地下活動的恩維爾帕夏(1881~1922)亦宣布起義。起義迅速席卷駐馬其頓的第3軍團和第2軍團許多單位,不久統一進步協會就成了整個馬其頓地區的真正主人。
摩拿斯提(今南斯拉夫比托利)的伊斯蘭教居民舉行起義;不久後起義軍開進薩洛尼卡,宣布恢複1876年憲法,並通電蘇丹,限期恢複憲法,否則將進軍伊斯坦布爾。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感到大勢已去,被迫於24日宣布恢複憲法,重開國會。**取得的初步勝利給人民帶來了很大希望。
但是,青年土耳其黨人認為**目的已經達到,滿足於政F“監督者”的地位。蘇丹及其政F安然無恙,形成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麵。
就在奧斯曼內亂,局勢動蕩的情況下,奧匈帝國看到了將波黑兩省納入版圖的機會。
即便是和沙俄的關係因為巴爾幹問題並不好,但大國之間哪會單純的將仇恨。
奧匈帝國乘機拉攏俄國共同瓜分奧斯曼的屬地,俄國也想乘機修改黑海海峽製度,從奧斯曼帝國身上找補會在遠東損失的利益。
奧國外交大臣A.L.von埃倫塔爾與俄國外交大臣A.П.伊茲沃利斯基在布赫勞城舉行會談,雙方達成秘密協定。俄國同意奧匈帝國兼並波、黑兩省,奧匈帝國則支持俄國召開國際會議修改《柏林條約》,同意黑海海峽向俄國軍艦開放。
<a id="ads" href="http:///"></a>
不過這個時候沙俄被擺了一道。正當伊茲沃利斯基在法國談判時,奧匈帝國在四月3日正式宣布將波黑兩省並入奧匈帝國。
沙俄修改《柏林條約》的目的沒有達到,哪能甘心?當即就向奧匈帝國表示了抗議,並且二提出召開國際會議解決爭端。
沙俄這樣要求,目的自然是想要依靠身處協約國陣營的原因向奧匈施壓並且達到目的。
然後就是南斯拉夫地區因為奧匈帝國的兼並行為被激怒,加上同為斯拉夫人的沙俄在背後支持;波黑兩省的塞族和其他和反抗奧匈的族裔自然反抗情緒高漲,原本就讓民族解放運動鬧得激烈的氣氛無疑被火上澆油。
尤其是波黑兩省的主要意見不是歸屬奧匈帝國,而是想要並入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政F向奧匈帝國提出抗議,並開始軍事動員,同時向俄國求援。奧匈依仗德國的支持,拒絕召開國際會議,並在奧、塞邊境集結軍隊,進行威脅。
這一情況使得原本因為波斯灣領土問題消停下來的國際局勢再次充滿了硝煙味。
德國目前的主要精力是想要穩固扶持的委瑞內拉傀儡政權,不過對於奧匈帝國的支持依舊十分強力。
在德國作為中間人將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拉到一起好好的談論了一下波黑問題,奧斯曼知道不論如何波黑已經屬於奧匈帝國控製,想要拿回來幾乎不可能,借此機會獲得好處才是重要的目的。
經過短暫的商談,在1908年7月奧斯曼與奧匈簽訂協定,以250萬英鎊的代價放棄了波、黑兩省名義上的主權。
從奧斯曼帝國獲得了波黑地區的法理歸屬之後,道理上占了上風的德、奧態度更趨強硬。
8月,德國向俄國發出威脅性照會:要求俄國促使塞爾維亞承認奧匈帝國兼並兩省的既成事實;如俄國繼續支持塞爾維亞,德、奧將對俄作戰。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原時空的情況來發展,不過德國的威脅起到的作用不大,幾年沒有取得領土擴張,又在遠東損失了海參崴、旅大等重要港區以及外東北兩個大大的平原的沙俄迫切的需要重新樹立政治威信,同時修改《柏林條約》。
(柏林條約限製了沙俄在黑海方向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