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華夏民營輕工業無法填補的市場,也被作為盟友的同盟國三家占據近半。英法的工業產品在華夏的銷路一直不好,究其原因就是華夏宣傳的國家關係和愛國情懷,拿香港、湛江等英法在華夏的租界做文章。
按照英法的預計,華夏的陸軍雖然多,但還要防禦沿海、南洋以及西南地區,即便動員了兩百萬以上的陸軍,也隻能投入一半左右。
而日本動員九十萬人的陸軍部隊作為牽製,沙俄動員一百六十萬人,完全可以在北方戰場壓著複興軍打,加上西北聯軍的二十多萬人,總兵力二百七十萬人,足足多了一倍的兵力,即便會輸也不會太被動。
不過華夏軍隊的實力再一次出乎他們的預料,不僅開戰不到兩個月就占領了朝鮮半島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還切斷了釜山和漢城的鐵路補給線,搞得現在義州地區和漢城地區的日軍補給隻能完全靠英美的商船運輸。
如果說日本的陸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雖然有點劣勢,實際戰局卻可圈可點的話,沙俄的陸軍在這次戰鬥中的表現隻能用稀碎來形容。
十一個師十六萬人(對外十六萬,實際十三萬,吃空餉!)麵對複興軍集結的十三個師,卻被打得滿地找牙,還被成建製的消滅。
雖然英法都知道沙俄內部腐朽得厲害,軍官階層虐待士卒都不是什麽大事,抱著團一心撈錢更是各個列強都知道的事情,然而吃空餉這個原本他們以為隻會發生在奧斯曼和滿清身上的事情居然沙俄也存在甚至更嚴重。
這些情況讓本就訓練不足的沙俄部隊空有龐大的數量戰鬥力卻戰力低下。
開戰四個月就全殲俄軍十一個師,日軍四個師團,華夏在這次戰鬥中使用的戰術也成為了全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在開戰之前,各國都在設想華夏如何擊破沙俄軍隊在瀚海周邊的穩固防線。至於日本,本就被歐美國家小看了,因為朝鮮半島四麵環海根本無法進行全民布防,總會有地方被突破。
塹壕和陣地以及完備的防禦工事被華夏皇帝在實戰中運用並推成出新,使得各國都傾向於塹壕防禦以減少傷亡。如何擊破敵人陣線也是他們一直研究的重心。
華夏組建重炮部隊他們是知道的,但山地師這個隻能從名字上確定是山地作戰的部隊他們卻不甚了解,一度以為是華夏為了在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山區中進行作戰而訓練的部隊。
直到兩個山地師共計三萬人翻閱高山殺入東卡,這才讓各國明白這種山地部隊的用處。
他們不是沒有考慮過山地師出其不意的突擊敵人後路,而是這個時代的熱武器戰爭最為關鍵的是後勤補給。
在他們看來,即便華夏派遣一兩個山地師也不過是對敵人的補給線進行騷擾,否則正麵作戰的話因為補給問題很容易因為孤軍深入和彈盡糧絕而被全殲。
但飛艇進行空中補給運輸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擁有充足的補給加上利用地形修建防禦工事,一個師可以輕易的牽製敵人三個師甚至更多的兵力。
華夏的東卡攻勢使用的戰術被曝光之後,各國都紛紛效仿,山地部隊、大型空中運輸飛艇都掀起熱潮,同時研製防空高射炮擊毀敵人飛艇的計劃也擺在歐美各國的計劃之中。甚至於在華夏宣布空中運輸的飛艇支持外售之後不少國家都找上門希望購買。
這個時代的飛艇技術最好的無疑是列強,各國都有能力建造飛艇,然而都是民間愛好者自己做的中型或者小型飛艇,無法進行成噸的物資運輸工作。
華夏宣布他們的飛艇數據之後就連德國、奧匈、意呆利都購買了一艘回去研究,法國英國也提出購買的意向。
原本這次戰爭中韋珣拿出飛艇就是為了帶偏各國,英法求購正合了他的心意,自然是要賣的。
一艘飛艇在華夏的造價是二百一十萬華元,而華夏外售的飛艇一艘給同盟國的報價是六百萬華元,折合英鎊六十萬,幾乎相當於一艘大型輕巡的價格了,而對協約國的報價提升到了九百萬華元。
這可不是華夏獅子大開口,而是這些列強購買的數量也就一艘,明擺著是買了打算自己研發自己生產,這種戰略性的武器哪能假手他人製作。
有了這種飛艇,一旦友軍被包圍也可以運輸補給讓他們多撐一段時間,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戰役,部隊多堅持一小時都可能左右戰爭的局勢。
這次飛艇外售消息公布之後,華夏的飛艇製造局獲得了七艘飛艇的購買訂單。英法各一艘,同盟國三艘,白頭鷹一艘,奧斯曼帝國一艘。
至於其他國家,一聽到兩大陣營都在購買,自然知道緩一緩再買的價格可以低一些。
英法雖是同盟,然而實際上卻是競爭關係,大家湊錢買一艘來研究生產根本放不下這個麵子,還不如自己買了生產,畢竟英法兩國啥時候缺這點小錢過?
同盟國購買則完全是看著潛在盟友的麵子上抹不開,自己研發花費的錢說不定比這還多呢,直接買來照抄還能節約時間。
奧斯曼帝國則是經曆內亂之後逐漸穩點下來,對於之前華夏購買領土阻止英國人在波斯灣的擴張很是感激,雖然被英國收拾了一頓完全失去了對耶路撒冷周邊的控製,但還是想著借助這次飛艇購買拉攏關係。
畢竟華夏已經和沙俄開戰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即便以後不能結盟一起對付沙俄,萬一再來一次俄土戰爭,華夏在沙俄的邊境線增兵啥的也能減少他們的壓力。
<a id="ads" href="http:///"></a>
僅僅是朝鮮半島的反擊和東卡對沙俄的攻勢就讓協約國更加深刻的意識到華夏恐怖的戰爭潛力,在日本和沙俄願意繼續和華夏血拚的態度下,英法兩國也認為應該在這次戰爭中極力對日俄進行支持,最好是一次將華夏打得傷筋動骨,再也沒有威脅的可能。
按照英法的預計,華夏的陸軍雖然多,但還要防禦沿海、南洋以及西南地區,即便動員了兩百萬以上的陸軍,也隻能投入一半左右。
而日本動員九十萬人的陸軍部隊作為牽製,沙俄動員一百六十萬人,完全可以在北方戰場壓著複興軍打,加上西北聯軍的二十多萬人,總兵力二百七十萬人,足足多了一倍的兵力,即便會輸也不會太被動。
不過華夏軍隊的實力再一次出乎他們的預料,不僅開戰不到兩個月就占領了朝鮮半島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還切斷了釜山和漢城的鐵路補給線,搞得現在義州地區和漢城地區的日軍補給隻能完全靠英美的商船運輸。
如果說日本的陸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雖然有點劣勢,實際戰局卻可圈可點的話,沙俄的陸軍在這次戰鬥中的表現隻能用稀碎來形容。
十一個師十六萬人(對外十六萬,實際十三萬,吃空餉!)麵對複興軍集結的十三個師,卻被打得滿地找牙,還被成建製的消滅。
雖然英法都知道沙俄內部腐朽得厲害,軍官階層虐待士卒都不是什麽大事,抱著團一心撈錢更是各個列強都知道的事情,然而吃空餉這個原本他們以為隻會發生在奧斯曼和滿清身上的事情居然沙俄也存在甚至更嚴重。
這些情況讓本就訓練不足的沙俄部隊空有龐大的數量戰鬥力卻戰力低下。
開戰四個月就全殲俄軍十一個師,日軍四個師團,華夏在這次戰鬥中使用的戰術也成為了全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在開戰之前,各國都在設想華夏如何擊破沙俄軍隊在瀚海周邊的穩固防線。至於日本,本就被歐美國家小看了,因為朝鮮半島四麵環海根本無法進行全民布防,總會有地方被突破。
塹壕和陣地以及完備的防禦工事被華夏皇帝在實戰中運用並推成出新,使得各國都傾向於塹壕防禦以減少傷亡。如何擊破敵人陣線也是他們一直研究的重心。
華夏組建重炮部隊他們是知道的,但山地師這個隻能從名字上確定是山地作戰的部隊他們卻不甚了解,一度以為是華夏為了在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山區中進行作戰而訓練的部隊。
直到兩個山地師共計三萬人翻閱高山殺入東卡,這才讓各國明白這種山地部隊的用處。
他們不是沒有考慮過山地師出其不意的突擊敵人後路,而是這個時代的熱武器戰爭最為關鍵的是後勤補給。
在他們看來,即便華夏派遣一兩個山地師也不過是對敵人的補給線進行騷擾,否則正麵作戰的話因為補給問題很容易因為孤軍深入和彈盡糧絕而被全殲。
但飛艇進行空中補給運輸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擁有充足的補給加上利用地形修建防禦工事,一個師可以輕易的牽製敵人三個師甚至更多的兵力。
華夏的東卡攻勢使用的戰術被曝光之後,各國都紛紛效仿,山地部隊、大型空中運輸飛艇都掀起熱潮,同時研製防空高射炮擊毀敵人飛艇的計劃也擺在歐美各國的計劃之中。甚至於在華夏宣布空中運輸的飛艇支持外售之後不少國家都找上門希望購買。
這個時代的飛艇技術最好的無疑是列強,各國都有能力建造飛艇,然而都是民間愛好者自己做的中型或者小型飛艇,無法進行成噸的物資運輸工作。
華夏宣布他們的飛艇數據之後就連德國、奧匈、意呆利都購買了一艘回去研究,法國英國也提出購買的意向。
原本這次戰爭中韋珣拿出飛艇就是為了帶偏各國,英法求購正合了他的心意,自然是要賣的。
一艘飛艇在華夏的造價是二百一十萬華元,而華夏外售的飛艇一艘給同盟國的報價是六百萬華元,折合英鎊六十萬,幾乎相當於一艘大型輕巡的價格了,而對協約國的報價提升到了九百萬華元。
這可不是華夏獅子大開口,而是這些列強購買的數量也就一艘,明擺著是買了打算自己研發自己生產,這種戰略性的武器哪能假手他人製作。
有了這種飛艇,一旦友軍被包圍也可以運輸補給讓他們多撐一段時間,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戰役,部隊多堅持一小時都可能左右戰爭的局勢。
這次飛艇外售消息公布之後,華夏的飛艇製造局獲得了七艘飛艇的購買訂單。英法各一艘,同盟國三艘,白頭鷹一艘,奧斯曼帝國一艘。
至於其他國家,一聽到兩大陣營都在購買,自然知道緩一緩再買的價格可以低一些。
英法雖是同盟,然而實際上卻是競爭關係,大家湊錢買一艘來研究生產根本放不下這個麵子,還不如自己買了生產,畢竟英法兩國啥時候缺這點小錢過?
同盟國購買則完全是看著潛在盟友的麵子上抹不開,自己研發花費的錢說不定比這還多呢,直接買來照抄還能節約時間。
奧斯曼帝國則是經曆內亂之後逐漸穩點下來,對於之前華夏購買領土阻止英國人在波斯灣的擴張很是感激,雖然被英國收拾了一頓完全失去了對耶路撒冷周邊的控製,但還是想著借助這次飛艇購買拉攏關係。
畢竟華夏已經和沙俄開戰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即便以後不能結盟一起對付沙俄,萬一再來一次俄土戰爭,華夏在沙俄的邊境線增兵啥的也能減少他們的壓力。
<a id="ads" href="http:///"></a>
僅僅是朝鮮半島的反擊和東卡對沙俄的攻勢就讓協約國更加深刻的意識到華夏恐怖的戰爭潛力,在日本和沙俄願意繼續和華夏血拚的態度下,英法兩國也認為應該在這次戰爭中極力對日俄進行支持,最好是一次將華夏打得傷筋動骨,再也沒有威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