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截至今天,才不到三天,汽車趴窩將近四成,雖然大多都能在短時間內修好,但這裏的壓根沒有什麽路,全是哪裏有空往哪裏鑽,再打下去,咱們手上三個軍的汽車能剩一千輛就不錯了。”
鍾鬆文一屁股坐上吉普車,腳上的軍靴滿是泥濘。
“隻要能快速將庫爾圖克的俄軍後路切斷,汽車全部損失也值得的。”
“落在後麵的部隊跟上來沒?”
“沒有,離咱們還要三公裏,我下令讓他們跟著鄧指揮的部隊了。”
吳佩孚想了想,隻得說道:“也好,他們兩隻腳跟不上咱們的,鄧仲元那邊充作步兵也可以。剩下的汽車維修好了也讓他們直接去運後勤物資。”
鍾鬆文點頭重新下車。
現在俄軍的一路從貝斯特拉亞北退了六公裏,複興軍突破是從兩山之間不到三公裏的平坦地帶通過的,沿途行軍除了依靠沙俄本身為了補給修建的簡易道路,直接簡單粗暴的從農田草場穿過。
現在吳佩孚作為指揮官距離俄軍的庫爾圖克僅有四公裏,最前線的兩個師更是已經可以和十一軍的第三師看到大概的身形。
吳佩孚和幾個師長軍長商議一番,決定先行調集一個軍在東北方向十五公裏左右的地方設置阻擊陣地,由他親自帶著餘下的兩個軍繼續向東,切斷庫爾圖克的俄軍退路,擾亂俄軍軍心。
西部防線迅速崩潰,沙俄的指揮官大驚失色,側翼無限可守,現在隻能用大量的預備役拖延時間。一旦預備役組織的阻擊防線崩潰,庫爾圖克到斯柳江卡兩道防線四十五萬軍隊將會被包成大大的餃子。
這個損失別說他無法承擔後果,就算是遠在伊爾庫茨克的遠東總司令都沒法承受。
但華夏的汽車機動性太強了,尤其是在西伯利亞大平原這樣平坦的地形,除非是遇到雨水天氣道路泥濘之後才會受阻。
然而這幾天是難得的晴天,上一場大雨還在十天以前,天空萬裏無雲,接下來一周都不一定有雨水下來。
<a id="ads" href="http:///"></a>
別說一周,俄軍能不能擋住一天都是大問題。
裝備、兵員素質、補給三方麵都被全麵碾壓,士兵的戰鬥意誌更是沒法比。
如果有著完備甚至簡單的塹壕防禦工事,俄軍還能和同等數量的複興軍一較高下,現在卻隻能隨著人潮潰退。
“陛下,北方戰區大捷!吳佩孚司令麾下的三個機動步兵軍已經開始階段俄軍退路!。”
最近一年的李燮和作為總參謀部部長不是一般的忙,這一次難得親自將電報送到韋珣的辦公室。
“哦?”韋珣也驚訝於這場會戰的進展,起身接過電報仔細看了一下。
“好!北方戰局大定!後續的二十萬部隊到了哪裏了?”
“目前分兩路進軍,一路抵達了滿洲裏和齊齊哈爾,一路走的是庫倫,已經到達兩個團,預計十天內可以抵達前線。”
十天,韋珣皺眉問道:“怎麽要十天時間?按照路程,三天時間就能到的啊?”
李燮和也有些無奈的說道:“鐵路現在已經滿載運輸,火車頭從開戰到現在加了八十個了。每天往北方戰區送彈藥的十輛火車,三輛補給,一輛燃油、配件一起其他物品,剩下能運送的也就六七個。”
“嗯,彈藥重要,比起士兵,郭鬆齡最需要的肯定是彈藥。讓參謀部盡快拿出後續作戰方案,聯係外交部,讓他們堅持之前的要求,以葉尼塞河、巴爾喀什湖、費爾幹納盆地為界。朝鮮依照原定計劃,日俄如果不同意就保持邊境兵力,地盤拿在手裏,看誰撐不住。”
“華夏已經有實力無視英法的威脅,他們要打要談都奉陪到底。”
“這一次的戰爭就是要讓歐美看一下我們華夏的決心,想要覬覦我們的領土,就得先掂量掂量一下代價。”
李燮和也明白這一次戰爭不僅僅是同盟國和協約國的暗中較量,也不僅僅是華夏彰顯武力的手段,而是開始謀求在同盟國陣營的話語權。
這個話語權決定了之後戰爭的利益分配,決定了接下來華夏在國際上能否和英法美德四個頂尖的國家平起平坐的資格。
四月27日,北方戰區俄軍在庫爾圖克到斯柳江卡防線的部隊北完全包圍,整整三十多萬俄軍被圍困在瀚海西邊的狹窄區域。
在庫爾圖克北方二十裏,華夏的第一機動步兵軍和兩個鄧仲元的步兵軍亦在頑強的抵擋伊爾庫茨克方麵集結的三十多萬部隊。
同時在庫爾圖克包圍圈的外圍,華夏鄧仲元兵團集結十五萬人正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戰鬥打得格外的艱辛,尤其是火炮部隊僅有少部分速射火炮趕來,俄軍為了突破包圍網發瘋一般向北突圍,散布在周邊的各種沙俄的步兵也在拚命救援庫爾圖克的俄軍。
“炮兵陣地報告,彈藥已經告罄,僅剩不到每門二十發。備用炮管隻剩不到四十。”
“鄧仲元兵團急報,俄軍反撲猛烈,希望南線加強牽製。”
“吳佩孚兵團第一軍急電,俄軍在貝加爾港的部隊預計六萬人正在向庫爾圖克方向快速前進。”
“庫倫急電,部分蒙古八旗殘餘破壞多段鐵路,庫倫到東卡的鐵路最少需要一天才能修複。”
陳幹走在郭鬆齡身後,快速的念著電報。
郭鬆齡也沒有之前的閑庭信步,不停的抽著煙正往前線趕。
“炮兵彈藥沒了就沒了,向滿洲裏方向催。鄧仲元那邊有後續部隊加入,守住難度不大,讓第五軍暫停休整投入戰鬥。”
“貝加爾港來的敵人轉發鄧仲元,讓他抽出兩個師在抵擋。”
“庫倫方麵的情況轉發燕京,看看滿洲哪個的部隊還沒有登車,讓其去圍剿。”
“詢問鄧仲元部,從庫爾圖克南部能否盡快擊潰敵人,督促他盡快將斯柳江卡和庫爾圖克的聯係切斷。”
“是。”陳幹領命之後將各個命令寫下,交給郭鬆齡簽字之後小跑著離開。
鍾鬆文一屁股坐上吉普車,腳上的軍靴滿是泥濘。
“隻要能快速將庫爾圖克的俄軍後路切斷,汽車全部損失也值得的。”
“落在後麵的部隊跟上來沒?”
“沒有,離咱們還要三公裏,我下令讓他們跟著鄧指揮的部隊了。”
吳佩孚想了想,隻得說道:“也好,他們兩隻腳跟不上咱們的,鄧仲元那邊充作步兵也可以。剩下的汽車維修好了也讓他們直接去運後勤物資。”
鍾鬆文點頭重新下車。
現在俄軍的一路從貝斯特拉亞北退了六公裏,複興軍突破是從兩山之間不到三公裏的平坦地帶通過的,沿途行軍除了依靠沙俄本身為了補給修建的簡易道路,直接簡單粗暴的從農田草場穿過。
現在吳佩孚作為指揮官距離俄軍的庫爾圖克僅有四公裏,最前線的兩個師更是已經可以和十一軍的第三師看到大概的身形。
吳佩孚和幾個師長軍長商議一番,決定先行調集一個軍在東北方向十五公裏左右的地方設置阻擊陣地,由他親自帶著餘下的兩個軍繼續向東,切斷庫爾圖克的俄軍退路,擾亂俄軍軍心。
西部防線迅速崩潰,沙俄的指揮官大驚失色,側翼無限可守,現在隻能用大量的預備役拖延時間。一旦預備役組織的阻擊防線崩潰,庫爾圖克到斯柳江卡兩道防線四十五萬軍隊將會被包成大大的餃子。
這個損失別說他無法承擔後果,就算是遠在伊爾庫茨克的遠東總司令都沒法承受。
但華夏的汽車機動性太強了,尤其是在西伯利亞大平原這樣平坦的地形,除非是遇到雨水天氣道路泥濘之後才會受阻。
然而這幾天是難得的晴天,上一場大雨還在十天以前,天空萬裏無雲,接下來一周都不一定有雨水下來。
<a id="ads" href="http:///"></a>
別說一周,俄軍能不能擋住一天都是大問題。
裝備、兵員素質、補給三方麵都被全麵碾壓,士兵的戰鬥意誌更是沒法比。
如果有著完備甚至簡單的塹壕防禦工事,俄軍還能和同等數量的複興軍一較高下,現在卻隻能隨著人潮潰退。
“陛下,北方戰區大捷!吳佩孚司令麾下的三個機動步兵軍已經開始階段俄軍退路!。”
最近一年的李燮和作為總參謀部部長不是一般的忙,這一次難得親自將電報送到韋珣的辦公室。
“哦?”韋珣也驚訝於這場會戰的進展,起身接過電報仔細看了一下。
“好!北方戰局大定!後續的二十萬部隊到了哪裏了?”
“目前分兩路進軍,一路抵達了滿洲裏和齊齊哈爾,一路走的是庫倫,已經到達兩個團,預計十天內可以抵達前線。”
十天,韋珣皺眉問道:“怎麽要十天時間?按照路程,三天時間就能到的啊?”
李燮和也有些無奈的說道:“鐵路現在已經滿載運輸,火車頭從開戰到現在加了八十個了。每天往北方戰區送彈藥的十輛火車,三輛補給,一輛燃油、配件一起其他物品,剩下能運送的也就六七個。”
“嗯,彈藥重要,比起士兵,郭鬆齡最需要的肯定是彈藥。讓參謀部盡快拿出後續作戰方案,聯係外交部,讓他們堅持之前的要求,以葉尼塞河、巴爾喀什湖、費爾幹納盆地為界。朝鮮依照原定計劃,日俄如果不同意就保持邊境兵力,地盤拿在手裏,看誰撐不住。”
“華夏已經有實力無視英法的威脅,他們要打要談都奉陪到底。”
“這一次的戰爭就是要讓歐美看一下我們華夏的決心,想要覬覦我們的領土,就得先掂量掂量一下代價。”
李燮和也明白這一次戰爭不僅僅是同盟國和協約國的暗中較量,也不僅僅是華夏彰顯武力的手段,而是開始謀求在同盟國陣營的話語權。
這個話語權決定了之後戰爭的利益分配,決定了接下來華夏在國際上能否和英法美德四個頂尖的國家平起平坐的資格。
四月27日,北方戰區俄軍在庫爾圖克到斯柳江卡防線的部隊北完全包圍,整整三十多萬俄軍被圍困在瀚海西邊的狹窄區域。
在庫爾圖克北方二十裏,華夏的第一機動步兵軍和兩個鄧仲元的步兵軍亦在頑強的抵擋伊爾庫茨克方麵集結的三十多萬部隊。
同時在庫爾圖克包圍圈的外圍,華夏鄧仲元兵團集結十五萬人正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戰鬥打得格外的艱辛,尤其是火炮部隊僅有少部分速射火炮趕來,俄軍為了突破包圍網發瘋一般向北突圍,散布在周邊的各種沙俄的步兵也在拚命救援庫爾圖克的俄軍。
“炮兵陣地報告,彈藥已經告罄,僅剩不到每門二十發。備用炮管隻剩不到四十。”
“鄧仲元兵團急報,俄軍反撲猛烈,希望南線加強牽製。”
“吳佩孚兵團第一軍急電,俄軍在貝加爾港的部隊預計六萬人正在向庫爾圖克方向快速前進。”
“庫倫急電,部分蒙古八旗殘餘破壞多段鐵路,庫倫到東卡的鐵路最少需要一天才能修複。”
陳幹走在郭鬆齡身後,快速的念著電報。
郭鬆齡也沒有之前的閑庭信步,不停的抽著煙正往前線趕。
“炮兵彈藥沒了就沒了,向滿洲裏方向催。鄧仲元那邊有後續部隊加入,守住難度不大,讓第五軍暫停休整投入戰鬥。”
“貝加爾港來的敵人轉發鄧仲元,讓他抽出兩個師在抵擋。”
“庫倫方麵的情況轉發燕京,看看滿洲哪個的部隊還沒有登車,讓其去圍剿。”
“詢問鄧仲元部,從庫爾圖克南部能否盡快擊潰敵人,督促他盡快將斯柳江卡和庫爾圖克的聯係切斷。”
“是。”陳幹領命之後將各個命令寫下,交給郭鬆齡簽字之後小跑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