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韋珣開始謀劃在生絲市場搞一番事情的時候,南美的二次硝石戰爭在犬牙交錯、不分勝負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變局。
二次硝石戰爭的主要目的是奪取硝石,以此獲得額外的國家財政收入。
可隨著華夏硝石出產出口,不論是智利還是玻利維亞、秘魯,都感受到了戰爭的痛楚。
首先是因為戰爭負擔的軍費支出和撫恤支出,其次是因為交戰核心區域圍繞的就是硝石礦產地,不斷的對抗中硝石根本無法有效的生產和出口。
這樣的情況下,不論是先前獨占硝石貿易利潤的智利還是複仇的玻利維亞和秘魯都無法承受大規模的長期戰爭消耗。
其次是華夏硝石礦不斷的擴大出口噸位,讓參與二次硝石礦爭奪的三個國家及其盟友心中很不是滋味。
甚至在南美,已經有一個極為熱門的輿論。
這個輿論就是說二次硝石戰爭的幕後黑手就是華夏,理論依據是華夏是這次硝石戰爭的最大獲益者。
因為華夏一邊賣著庫房裏封存的戰利品,將大量繳獲於日本、沙俄的槍械販賣給幾個參戰國。
然後是華夏之前一直將華夏硝石礦的消息隱藏起來,等到他們開戰之後借機奪取市場高價拋售牟利。
本著最大受益人最有可能是幕後黑手的依據,加之英法美都希望南美的硝石貿易趨於和平穩定,從而降低他們在硝石貿易上的成本,對這個輿論推波助瀾。
而二次硝石戰爭確實是華夏這邊煽風點火夥同同盟國策劃的。
同盟國的初衷是奪取南美這個全球最大且唯一的硝石礦產地(其他地方的太少),掌控這個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
華夏的目的是借機販賣庫房中封存的軍火牟利,奪取部分硝石礦市場。
不論是目前還是未來,華夏都是南美硝石戰爭的最大贏家。
這無疑是招惹了不小的仇恨。
事情最開始是一個看似和南美二次硝石戰爭無關緊要的事情——英法加強了在英吉利海峽的海上力量,對過往船隻加以盤查,針對同盟國商船更是五花八門的理由。
而巴爾幹因為英法的強勢介入和華夏堅持延後參戰時間的態度,讓目前在局部獲得大優勢但戰略上因為英法支援而開始走向被動。
畢竟奧斯曼絕對沒有實力攔截英法向羅馬尼亞運輸物資,意呆利和奧匈帝國更不會在華夏和德國都不支持開戰的情況下無理由阻攔英法的運輸船。
當然,最為主要的是奧匈帝國的意見。
本來奧匈帝國可以一口氣配合保加利亞、奧斯曼,將羅馬尼亞重創甚至掌握中歐最大的石油產地獲得大量領土。
但這一切都因為華夏支持德皇,延後戰爭,讓奧匈帝國唾手可得的利益變得不確定起來。
因此,奧匈對於南美的二次硝石戰爭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下降。
不過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德奧意三國已經意識到,即便大力支持玻利維亞和秘魯,最終奪取了硝石礦,在英法海軍力量強大的事實麵前,根本無法運輸,隻能短暫的占有。
憑啥我們出力出錢耗費精力,最後是你華夏奪取更大的利益?
同盟國中的德奧意三國對此不滿,分析出了其中的利弊,又被巴爾幹的戰爭影響,重心轉移到全力備戰上麵。
南美的智利、阿根廷聯軍和玻利維亞、秘魯、委瑞內拉兩大陣營也意識到繼續戰爭是兩敗俱傷的結果,在同盟國的支持下降之後,英法的斡旋無疑是給了幾國一個台階下,自然走向談判桌。
委瑞內拉和阿根廷率先在同盟國和協約國的暗示下各自脫離了聯軍行列。
之後就是短暫快捷的聯合開發協議。
因為在南美沒有投入情報網絡,消息延遲極高,才不到一周時間,韋珣收到消息的時候南美的硝石戰爭就這樣草草收場了。
拿著這份聯合開發協議,韋珣隻能無奈的笑了笑,丟在一邊。
根據協議,三國聯合出錢建立一個硝石生產、加工、貿易的集團公司。智利占據硝石礦四成半、秘魯占據三成、玻利維亞占據兩成半,根據占據的收益份額投資和獲得利潤分紅。硝石礦產地由三國駐兵聯合看守。
三國需要公開宣布為絕對中立國家,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絕和任何一個國家(主要是兩大陣營,不包括華夏)貿易(主要是硝石)。
同時在硝石銷售的價格方麵,也不能提價,被強製規定恢複到開戰之前的價格。
這份協議的背後,絕對有著兩大陣營的妥協。
不用想都知道,硝石因為戰爭價格翻了數倍,增加了兩大陣營的備戰成本,這無疑是對雙方都不利的。
<a id="ads" href="http:///"></a>
而作為唯二硝石產地之一的華夏,卻因此賺取大量的財富。
別看兩大陣營對抗愈演愈烈,但隻要有共同利益,退讓妥協並不會因為對抗而沒有。
南美硝石礦的價格穩定之後,華夏的硝石礦隻能同樣的價格出售,而同盟國又有著華夏這個準盟友提供硝石礦,在無法取得硝石礦控製權的情況下,妥協一下也沒有什麽。
南美既然因為硝石利益起了衝突,如今因為硝石利益握手言和也在正常不過。
之前硝石利益是因為同盟國覺得能鼓動秘魯和玻利維亞複仇,從而控製硝石礦,扼住協約國的一個命脈。
現在因為華夏獲利,兩大陣營不滿,智利、玻利維亞、秘魯也不滿。
韋珣在看完情報之後心思急轉,已經從硝石利益轉為考慮如何突破英法的海上封鎖,向德奧意三國運輸包括硝石、槍支彈藥在內的戰爭物資。
硝石利益受損這隻是小事情,韋珣不至於因為這點利益和德奧意三國置氣,然後不顧及大局。
比起硝石礦的利益,從同盟國手中賺取利益才是重點。
而且這一次華夏在南美出售了從日俄手中繳獲的四十多萬支步槍,算是清空了一半的庫存。
要不是白頭鷹靠著距離近,又壓低了價格,韋珣覺得華夏出售的槍支能翻上一倍。
但誰叫日本和沙俄的武器比起白頭鷹的藥差一點呢?雖然價格貴,但貴得值得啊。
至於華夏的便宜貨,還是二手的,也就是圖便宜而已。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二次硝石戰爭的主要目的是奪取硝石,以此獲得額外的國家財政收入。
可隨著華夏硝石出產出口,不論是智利還是玻利維亞、秘魯,都感受到了戰爭的痛楚。
首先是因為戰爭負擔的軍費支出和撫恤支出,其次是因為交戰核心區域圍繞的就是硝石礦產地,不斷的對抗中硝石根本無法有效的生產和出口。
這樣的情況下,不論是先前獨占硝石貿易利潤的智利還是複仇的玻利維亞和秘魯都無法承受大規模的長期戰爭消耗。
其次是華夏硝石礦不斷的擴大出口噸位,讓參與二次硝石礦爭奪的三個國家及其盟友心中很不是滋味。
甚至在南美,已經有一個極為熱門的輿論。
這個輿論就是說二次硝石戰爭的幕後黑手就是華夏,理論依據是華夏是這次硝石戰爭的最大獲益者。
因為華夏一邊賣著庫房裏封存的戰利品,將大量繳獲於日本、沙俄的槍械販賣給幾個參戰國。
然後是華夏之前一直將華夏硝石礦的消息隱藏起來,等到他們開戰之後借機奪取市場高價拋售牟利。
本著最大受益人最有可能是幕後黑手的依據,加之英法美都希望南美的硝石貿易趨於和平穩定,從而降低他們在硝石貿易上的成本,對這個輿論推波助瀾。
而二次硝石戰爭確實是華夏這邊煽風點火夥同同盟國策劃的。
同盟國的初衷是奪取南美這個全球最大且唯一的硝石礦產地(其他地方的太少),掌控這個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
華夏的目的是借機販賣庫房中封存的軍火牟利,奪取部分硝石礦市場。
不論是目前還是未來,華夏都是南美硝石戰爭的最大贏家。
這無疑是招惹了不小的仇恨。
事情最開始是一個看似和南美二次硝石戰爭無關緊要的事情——英法加強了在英吉利海峽的海上力量,對過往船隻加以盤查,針對同盟國商船更是五花八門的理由。
而巴爾幹因為英法的強勢介入和華夏堅持延後參戰時間的態度,讓目前在局部獲得大優勢但戰略上因為英法支援而開始走向被動。
畢竟奧斯曼絕對沒有實力攔截英法向羅馬尼亞運輸物資,意呆利和奧匈帝國更不會在華夏和德國都不支持開戰的情況下無理由阻攔英法的運輸船。
當然,最為主要的是奧匈帝國的意見。
本來奧匈帝國可以一口氣配合保加利亞、奧斯曼,將羅馬尼亞重創甚至掌握中歐最大的石油產地獲得大量領土。
但這一切都因為華夏支持德皇,延後戰爭,讓奧匈帝國唾手可得的利益變得不確定起來。
因此,奧匈對於南美的二次硝石戰爭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下降。
不過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德奧意三國已經意識到,即便大力支持玻利維亞和秘魯,最終奪取了硝石礦,在英法海軍力量強大的事實麵前,根本無法運輸,隻能短暫的占有。
憑啥我們出力出錢耗費精力,最後是你華夏奪取更大的利益?
同盟國中的德奧意三國對此不滿,分析出了其中的利弊,又被巴爾幹的戰爭影響,重心轉移到全力備戰上麵。
南美的智利、阿根廷聯軍和玻利維亞、秘魯、委瑞內拉兩大陣營也意識到繼續戰爭是兩敗俱傷的結果,在同盟國的支持下降之後,英法的斡旋無疑是給了幾國一個台階下,自然走向談判桌。
委瑞內拉和阿根廷率先在同盟國和協約國的暗示下各自脫離了聯軍行列。
之後就是短暫快捷的聯合開發協議。
因為在南美沒有投入情報網絡,消息延遲極高,才不到一周時間,韋珣收到消息的時候南美的硝石戰爭就這樣草草收場了。
拿著這份聯合開發協議,韋珣隻能無奈的笑了笑,丟在一邊。
根據協議,三國聯合出錢建立一個硝石生產、加工、貿易的集團公司。智利占據硝石礦四成半、秘魯占據三成、玻利維亞占據兩成半,根據占據的收益份額投資和獲得利潤分紅。硝石礦產地由三國駐兵聯合看守。
三國需要公開宣布為絕對中立國家,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絕和任何一個國家(主要是兩大陣營,不包括華夏)貿易(主要是硝石)。
同時在硝石銷售的價格方麵,也不能提價,被強製規定恢複到開戰之前的價格。
這份協議的背後,絕對有著兩大陣營的妥協。
不用想都知道,硝石因為戰爭價格翻了數倍,增加了兩大陣營的備戰成本,這無疑是對雙方都不利的。
<a id="ads" href="http:///"></a>
而作為唯二硝石產地之一的華夏,卻因此賺取大量的財富。
別看兩大陣營對抗愈演愈烈,但隻要有共同利益,退讓妥協並不會因為對抗而沒有。
南美硝石礦的價格穩定之後,華夏的硝石礦隻能同樣的價格出售,而同盟國又有著華夏這個準盟友提供硝石礦,在無法取得硝石礦控製權的情況下,妥協一下也沒有什麽。
南美既然因為硝石利益起了衝突,如今因為硝石利益握手言和也在正常不過。
之前硝石利益是因為同盟國覺得能鼓動秘魯和玻利維亞複仇,從而控製硝石礦,扼住協約國的一個命脈。
現在因為華夏獲利,兩大陣營不滿,智利、玻利維亞、秘魯也不滿。
韋珣在看完情報之後心思急轉,已經從硝石利益轉為考慮如何突破英法的海上封鎖,向德奧意三國運輸包括硝石、槍支彈藥在內的戰爭物資。
硝石利益受損這隻是小事情,韋珣不至於因為這點利益和德奧意三國置氣,然後不顧及大局。
比起硝石礦的利益,從同盟國手中賺取利益才是重點。
而且這一次華夏在南美出售了從日俄手中繳獲的四十多萬支步槍,算是清空了一半的庫存。
要不是白頭鷹靠著距離近,又壓低了價格,韋珣覺得華夏出售的槍支能翻上一倍。
但誰叫日本和沙俄的武器比起白頭鷹的藥差一點呢?雖然價格貴,但貴得值得啊。
至於華夏的便宜貨,還是二手的,也就是圖便宜而已。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