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暗咋了咋舌頭,周警官覺著自己這筆“買賣”可能並沒想象中那般“劃算”。
“能具體說說嗎?”
正所謂來都來了,而且三個小時車程,足夠他把案子做個了解。
牟所正打算開口,葛東榮歎了口氣主動接口,“我第一個到的,我來說吧,案發現場位於城鄉結合部死者租住的公寓內,到達時是淩晨一點多點,當時死者家窗戶緊閉,門戶卻是虛掩著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有濃重的血腥味飄出,這才引起鄰居的注意繼而報警。”
畢竟是師傅心心念念的京都來客,雖然不盡如人意,師傅的麵子還是得給。
邊把著方向盤,葛東榮邊繼續回顧,“因為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周邊監控稀缺,而且時間點也比較晚,周邊也無目擊者,但初到現場時,有兩點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是門鎖,沒有撬動過的痕跡,這說明要不就是死者主動開的門,要不就是熟人作案。可現在大家安全意識普遍都比較高,徐春英下班回家已經是晚上九點後了,按照常理來說,應該不會隨便給陌生人開門,所以當時我就覺得更趨向於熟人作案。”
二是死者雖然全身赤果, 卻似乎沒有被侵犯過的痕跡,這點在之後的屍檢中也得到了證實。所以當刑大那邊把嫌犯鎖定在死者男友身上時, 我一點都不意外, 二人在準備深入研究課題時發生口角, 繼而矛盾上升,男方一怒之下捅刀後逃跑, 我覺著是合理的。”
周南刷新了下對這小年輕的認知,沒成想這廝並不似表現的那麽輕浮沉不住氣。。
透過後視鏡,葛東榮掃到了周南的眼神, 又嗤笑了下,“我雖然年輕,到底接受了好幾年師傅的言傳身教,這點基本常識還是有的。”
“......”, 牟所真心後悔答應了帶著這貨來接人,不得不轉移話題道,“刑大那邊之所以認定嫌犯是死者男友張亮,關鍵證據在於案發現場牆麵提取到的半枚血指紋。而且案發後張亮躲藏到了外地,也是前不久才被抓回。”
這...越聽越覺著證據確鑿了呢?
周南推了推鏡框, “您不妨直接說說您發現的疑點。”
牟所聞言抿了抿唇。
出乎意料的,葛東榮頭一次和周南統一了次戰線,“師傅, 您又這樣,之前我問您也不說,這磚,專家都來了,您難道還不打算說?”
牟所搖了搖頭, “你還記得在案發前一個月內,咱們轄區共發生多少起入戶盜竊案嗎?”
<a id="ads" href="http:///"></a>
這話問的,多少有點雲裏霧裏。
葛東榮聞言一栽歪, 方向盤好懸沒晃悠, “師傅, 咱哪個月少過這類案件呐。”
這問題不看一下統計,他還真不能一下答出來。僅從刑事案件來看, 盜竊約占全部類型犯罪的80%左右, 而這其中入室盜竊約占全部盜案的60-70%。
簡而言之, 太常見了!
不信您問周警官!這位可是正兒八經新鮮出爐的“苦主”~
莫名躺槍的周南又不適的抬了抬鏡框, 這玩意它是真心戴不習慣, 偏偏效果奇佳,隻有忍了。
話題總不能是莫名挑起,牟所解惑,“接警十五起,部分因為達不到立案標準沒有立案,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其中有三起未立案的,報案的都是獨居女性。”
獨居女性這一關鍵詞,頓時讓葛東榮坐直身子,嘴上卻道,“巧合的可能性比較大吧?無非概率問題,您不會僅憑這個就認為,這三起案件的嫌犯,才是殺害徐春英的真凶?”
牟所伸出拇指,“案發時間,都在晚上十一點左右,與死者的死亡時間相近。”
接著是食指,“入戶方式,門鎖均未遭破壞。”
緊接著,是中指,“再就是都被獨居女性發現後第一時間逃離,沒丟什麽東西。”
葛東榮訝然,“師傅,您什麽時候去走訪過?都沒帶上我。”
這是重點嗎?牟所收回伸出的三根手指,深感教徒不慎。
盜竊轉殺人?亦或是預習演練?都有說得通和說不通的地方。
雖然自家師傅從來惹不毛,但葛東榮也不會逮住老實人一直“欺負”,“好吧好吧,既然打過照麵,那三個報案人見的是同一人嗎?”
先不管到底有無聯係,這恐怕是目前最簡單的驗證方式了,如果連這三起案件都不是一人所為,那後麵的命案是同一人就更成了無稽之談。
牟所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不能確定,無交流,衣著也次次不同,而且受害人當時狀態都比較驚恐,無法仔細觀察,隻能確定是個戴著黑色鴨舌帽的中等身材男人。”
黑色鴨舌帽,確實屬於大眾款了,中等身材更是滿大街,怪不得牟所會又點頭又搖頭的,因為隻能大概率判定是同一人。
“這些疑點您有和牛大提過嗎?”
這回牟所倒是爽快的點了頭,“自然,不過提出後不久,刑大那邊就比對上了那半枚血指紋...”
話沒說完,但也不用繼續,有了這鐵一般的證據,還犯得上去查三起隔著數道工序的無損失入室盜竊案嗎?忙到腳後跟打後腦勺兒的刑警們真心沒這個多餘精力。
偏心到家的徒弟葛東榮張了張嘴,終究還是沒能違心的說出“師傅有理”四字。實在和刑大目前的證據相比,他師傅這邊“弱”的可憐。更何況人家嫌犯都認罪了,您說您還折騰個哪門子的勁兒?竟還不惜為此動用了二三十年沒動用過的關係。有這麵子早用來“升升官兒”它不香嗎?
於是乎再看向周南時,葛東榮的目光更不善了。
對於後者的腦回路,周南雖不能全麵了解,但也能猜出一二。沒較真,總不能瞪回去,隻是在車輛終於駛入縣城時道,拒絕了牟所吃飯的提議,“不如...先去現場看看?”
肚子正叫喚的葛東榮聞言翻了個大大的白眼。
時隔三個月,現場早已麵目全非,作為人生中遇到的第一起也是唯一一起命案,那地方他後麵又去過無數回,根本沒什麽名堂好瞧,就算這廝真是個什麽什麽專家吧,他根本不信對方能一到場就瞧出個所以然來!別說這個小年輕“磚家”,就是那個什麽羅總隊長親自來,也不成!
“能具體說說嗎?”
正所謂來都來了,而且三個小時車程,足夠他把案子做個了解。
牟所正打算開口,葛東榮歎了口氣主動接口,“我第一個到的,我來說吧,案發現場位於城鄉結合部死者租住的公寓內,到達時是淩晨一點多點,當時死者家窗戶緊閉,門戶卻是虛掩著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有濃重的血腥味飄出,這才引起鄰居的注意繼而報警。”
畢竟是師傅心心念念的京都來客,雖然不盡如人意,師傅的麵子還是得給。
邊把著方向盤,葛東榮邊繼續回顧,“因為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周邊監控稀缺,而且時間點也比較晚,周邊也無目擊者,但初到現場時,有兩點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是門鎖,沒有撬動過的痕跡,這說明要不就是死者主動開的門,要不就是熟人作案。可現在大家安全意識普遍都比較高,徐春英下班回家已經是晚上九點後了,按照常理來說,應該不會隨便給陌生人開門,所以當時我就覺得更趨向於熟人作案。”
二是死者雖然全身赤果, 卻似乎沒有被侵犯過的痕跡,這點在之後的屍檢中也得到了證實。所以當刑大那邊把嫌犯鎖定在死者男友身上時, 我一點都不意外, 二人在準備深入研究課題時發生口角, 繼而矛盾上升,男方一怒之下捅刀後逃跑, 我覺著是合理的。”
周南刷新了下對這小年輕的認知,沒成想這廝並不似表現的那麽輕浮沉不住氣。。
透過後視鏡,葛東榮掃到了周南的眼神, 又嗤笑了下,“我雖然年輕,到底接受了好幾年師傅的言傳身教,這點基本常識還是有的。”
“......”, 牟所真心後悔答應了帶著這貨來接人,不得不轉移話題道,“刑大那邊之所以認定嫌犯是死者男友張亮,關鍵證據在於案發現場牆麵提取到的半枚血指紋。而且案發後張亮躲藏到了外地,也是前不久才被抓回。”
這...越聽越覺著證據確鑿了呢?
周南推了推鏡框, “您不妨直接說說您發現的疑點。”
牟所聞言抿了抿唇。
出乎意料的,葛東榮頭一次和周南統一了次戰線,“師傅, 您又這樣,之前我問您也不說,這磚,專家都來了,您難道還不打算說?”
牟所搖了搖頭, “你還記得在案發前一個月內,咱們轄區共發生多少起入戶盜竊案嗎?”
<a id="ads" href="http:///"></a>
這話問的,多少有點雲裏霧裏。
葛東榮聞言一栽歪, 方向盤好懸沒晃悠, “師傅, 咱哪個月少過這類案件呐。”
這問題不看一下統計,他還真不能一下答出來。僅從刑事案件來看, 盜竊約占全部類型犯罪的80%左右, 而這其中入室盜竊約占全部盜案的60-70%。
簡而言之, 太常見了!
不信您問周警官!這位可是正兒八經新鮮出爐的“苦主”~
莫名躺槍的周南又不適的抬了抬鏡框, 這玩意它是真心戴不習慣, 偏偏效果奇佳,隻有忍了。
話題總不能是莫名挑起,牟所解惑,“接警十五起,部分因為達不到立案標準沒有立案,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其中有三起未立案的,報案的都是獨居女性。”
獨居女性這一關鍵詞,頓時讓葛東榮坐直身子,嘴上卻道,“巧合的可能性比較大吧?無非概率問題,您不會僅憑這個就認為,這三起案件的嫌犯,才是殺害徐春英的真凶?”
牟所伸出拇指,“案發時間,都在晚上十一點左右,與死者的死亡時間相近。”
接著是食指,“入戶方式,門鎖均未遭破壞。”
緊接著,是中指,“再就是都被獨居女性發現後第一時間逃離,沒丟什麽東西。”
葛東榮訝然,“師傅,您什麽時候去走訪過?都沒帶上我。”
這是重點嗎?牟所收回伸出的三根手指,深感教徒不慎。
盜竊轉殺人?亦或是預習演練?都有說得通和說不通的地方。
雖然自家師傅從來惹不毛,但葛東榮也不會逮住老實人一直“欺負”,“好吧好吧,既然打過照麵,那三個報案人見的是同一人嗎?”
先不管到底有無聯係,這恐怕是目前最簡單的驗證方式了,如果連這三起案件都不是一人所為,那後麵的命案是同一人就更成了無稽之談。
牟所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不能確定,無交流,衣著也次次不同,而且受害人當時狀態都比較驚恐,無法仔細觀察,隻能確定是個戴著黑色鴨舌帽的中等身材男人。”
黑色鴨舌帽,確實屬於大眾款了,中等身材更是滿大街,怪不得牟所會又點頭又搖頭的,因為隻能大概率判定是同一人。
“這些疑點您有和牛大提過嗎?”
這回牟所倒是爽快的點了頭,“自然,不過提出後不久,刑大那邊就比對上了那半枚血指紋...”
話沒說完,但也不用繼續,有了這鐵一般的證據,還犯得上去查三起隔著數道工序的無損失入室盜竊案嗎?忙到腳後跟打後腦勺兒的刑警們真心沒這個多餘精力。
偏心到家的徒弟葛東榮張了張嘴,終究還是沒能違心的說出“師傅有理”四字。實在和刑大目前的證據相比,他師傅這邊“弱”的可憐。更何況人家嫌犯都認罪了,您說您還折騰個哪門子的勁兒?竟還不惜為此動用了二三十年沒動用過的關係。有這麵子早用來“升升官兒”它不香嗎?
於是乎再看向周南時,葛東榮的目光更不善了。
對於後者的腦回路,周南雖不能全麵了解,但也能猜出一二。沒較真,總不能瞪回去,隻是在車輛終於駛入縣城時道,拒絕了牟所吃飯的提議,“不如...先去現場看看?”
肚子正叫喚的葛東榮聞言翻了個大大的白眼。
時隔三個月,現場早已麵目全非,作為人生中遇到的第一起也是唯一一起命案,那地方他後麵又去過無數回,根本沒什麽名堂好瞧,就算這廝真是個什麽什麽專家吧,他根本不信對方能一到場就瞧出個所以然來!別說這個小年輕“磚家”,就是那個什麽羅總隊長親自來,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