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石閔李農大軍開到常山之時,卻看到城下又扔下了不少的屍體,石衝軍正緩緩退卻。李季有心追殺一番,可看到他們步兵先退,弓箭手在後壓陣,退得頗有章法,也隻好熄了追殺的心思。
大軍在常山城外紮下營寨,蘇亥迎出城來,與石閔見禮完畢,他笑著拍了拍李季肩膀道:“你這小子,我還以為你生氣跑回代郡去了呢。”
“蘇叔,你這次若是再把城門關了,那我就什麽話也不說,直接跑回代郡去了。”李季並沒有去怪他那個屬下不開城門,隻因他當時實在考慮得太少,自然要承擔如此而來的後果。
蘇亥一點也沒有大戰將要到來的緊張,笑道:“你若是跑回去了,我便把你拎回來。”
兩人正談論間,卻見石閔引著一名大將前來。那名大將年紀在四十幾許,一臉的虯須胡子,腰間跨著一把裝飾用的長劍,其它眾將則跟在三步開外。
看來此人地位不低,李季心中一動,迎了上去,問道:“不知大哥認為我上次的意見的如何?”上次李季見了石閔之後,他便把許謙的話原原本本的告訴了石閔,至於他要不要采納,當時石閔說要考慮考慮,因此李季一見他,便問了出來。
那人問道:“棘奴,這個便是你那個結義的兄弟?”
石閔朝著李季一指道:“正是,這位便是我那結義的兄弟,昨日二弟向我獻上一計,我現在還在猶豫當中,大將軍,不如咱們進中軍大帳再談?”
“好,那咱們進去再談。”這位大將軍看上去有些隨和,朝著前麵一指道:“棘奴,你先請。”
兩人謙讓了一番,最後還是那位大將軍走在前頭,李季心裏卻在暗自尋思,這人叫石閔小名,他卻是一點也不惱,可見二人素來相熟,而這大將軍,如今石趙一國,屈指可數,這麽說來,他應該是統領步卒後行的李農。
蘇亥找了個幹淨院落,一行人分賓主坐下,石閔介紹道:“二弟,這位便是大將軍李農,想必你還沒見過吧。”
李季之前雖然也曾經聽說過不少次李農的大名,可還是第一次看到本人,他以前曾經冒充過李農手下,卻還是被胡人所搶,他原本以為,一個連手下都護不住的人,這人一定懦弱得很,可現在見到此人,那些虯須胡子卻是給人一種粗獷的感覺,與懦弱半點也不相幹,那麽此人一直隱而不發,又是為何?
李季朝他行了一禮,卻被李農扶起,隻聽見他笑道:“我聽棘奴說當初便是你在新安設計埋伏了叛軍,現在一看,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不過軍國大事,一點也馬虎不得,所以來指李大人問個清楚。”
“哦,不知大將軍有什麽疑問?”李季答道。
李農放開李季雙手,走了兩步,這才問道:“聽說李大人乃是漢中人?”
李季聞言一愕,半晌才省起那是當初第一次見到石閔時隨意敷衍的兩句,隻得硬著頭皮答道:“大將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嗎?”
“沒有問題,我隻是想問問,當初桓溫不過數千人馬,如何輕易便取了蜀地?”李農一雙眼睛定定的望著李季,等待他的回答。
李季聞言大感頭疼,那不過是他當初隨口為自己圓謊,從頭沒有想過還有人追察下去,至於桓溫滅蜀,他不過是吃秦詩韻說來,這段曆史,在史書上並沒有大書特書,兩晉時期,他唯一能夠知曉的便是八王之亂和淝水之戰,至於這些史書上並不記載的戰役,他又如何得知,當下支唔道:“也許是桓溫善戰罷。”
李農笑了笑,又問道:“聽說桓溫滅了成漢之後,納了成漢李勢的小女為妾,不知有無此事?”
李季摸了摸鼻子,訕訕道:“這等宮中密聞,在下又如何得知?”
李農皺了皺眉,看了石閔一看,見他依然在那不動聲色,緩緩道:“李大人難道不知,見微而知著?如今遼東和江南兩地人才輩出,無不虎視眈眈,隻有知已知彼,他日才好采取相應對策。”
“哦?難道大將軍準備對桓溫采取美人計不成?”李季見他不再問當時成漢形勢,趕緊接過他的話題問道。
李農笑道:“古往今來,若能成就大事者,沒有一個耽於美色,桓溫滅成漢之後,便應厚待李勢後人,如此則、民心所歸,蜀地可平。然而桓溫前腳剛走,蜀地後腳又反,數年才平,可見桓溫也無大誌,江南不必擔心罷了。”
“嗬嗬,大將軍,咱位還是討論如何先去破掉沛王大軍吧。”石閔在一旁岔開話題道。
“這常山城外,一坦平原,想要用計,隻怕也不大容易,沛王鎮守幽州,這次出兵,我隻怕慕容俊揀到便宜,我看便依李大人所說,明日在城外擺開陣勢,與沛王分個勝負罷了。若是有風更好,如果無風,我們一樣與沛王正麵分個勝負罷,不知棘奴以為如何?”李農若有深意的看了李季一眼,他知道李季乃是石閔義弟,這一番話便等若是將李季責任摘了出來,買了石閔一個人情,不管有風無風,到時都怪不到他身上了。
有這等便宜,李季豈會不占,他正要答應,卻聽石閔笑道:“大將軍過慮了,我這義弟一向是算無潰漏,他說有風,那便應該有風。”
“哦,若是如此,不如讓我們打個賭如何?”李農看了看李季,見他臉色變幻不定,更加肯定道:“若是明日有風,便算我輸了,若是無風,便算棘奴輸了,誰若輸了,它日便得答應對方一事。”
“一言為定。”石閔隨口答應道。
李季心中暗暗叫苦,他們一人是當今的大都督,一個是手握重兵的大將軍,說出來的話,自然不容反悔,可他們哪裏知道,李季這話不過是從許謙那裏聽來,而現在這人虛實,他甚至都還沒有認真調查清楚,到時若是來個十級的北風,那便樂子大了。
“大哥,我看大家還是別賭了,到時傷了和氣,那便不好了。其實……”李季心裏實在沒有把握,便忍不住說道,可他還未說完,便被石閔打斷。
“二弟放心,我和大將軍熟得很,皇祖父昔日經常說,大將軍可是他最信任的將領,我便是輸點東西給他,也是無妨。”石閔擺了擺手,他這個一旦做出決定,便很少改變主意。
“哈哈,李將軍不必擔心,我們隨便賭賭,無傷大雅。”李農拍了拍李季肩膀,又朝石閔拱了拱手道:“棘奴,那我先回營,準備明日大戰。”說罷,李農出了門,領著幾個親兵,自回大帳而去。
李季見他已走,連忙對著石閔問道:“大哥,我當日便說,這事我也拿不定把握,為何要與李農打賭呢?”
石閔有些不以為意道““二弟,你過慮了,昨日我回去之後,便曾經就此事問過蔣先生,如今李農手下有數萬的乞活軍,若是今日打賭勝了他,以後說不定還能用到哩。”
“哦?”李季倒是沒有想到他會拿此事做文章,不過他手下有了這麽一號謀士,倒也不是壞事。
“好了,二弟,這些事情現在都不必再去想了,明天便是硬撼,我們也不會吃虧。”石閔這些帶來了十萬大軍,糧草充足,他一點也不擔心,現在去是換回了一個慈父口氣問道:“智兒現在在代郡怎麽樣了?”
“兄長不必擔心,我現在讓王猛在教他讀書習字,乖得很。兄長若是想他,不妨去代郡看看吧。”李季笑著說道,對於這位小侄兒,他倒是歡喜得緊,時不時做點冰糖葫蘆之類小東西的哄哄他。
“等過段日子,鄴城安定之後,便把他接回去吧。”石閔輕聲道。
鄴城安定?李季可是知道他的誌向,難道他打算最近造反?李季趕緊勸道:“兄長,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欲速則不達。”
“二弟可知,如今石遵已經立燕王石斌之子石衍為太子。”石閔有些憤然的說道。
哎,這事當初攻下鄴城之時,便有了這等跡象,隻是太子之位一日不立,希望便一日不嚐破滅,而且這天子之位,自從大禹兒子啟開始,有哪個心甘情願讓給旁人的,而且石閔不過是石虎養孫,石遵那麽多的王兄王弟,怎麽也不會輪到他的。哎,隻是……
李季歎道:“那大哥可有什麽事情要我幫忙?”
“不必了,讓我再想想辦法,你那兩三千兵馬,濟得了什麽事。”
“那已經是老黃曆了,王猛收拔流民之後,又招了不少兵馬,如今應該有個五千之數。”李季說道。
“那些新招的兵馬,若是不經訓練,也沒多大用處。”石閔頓了頓,接著說道:“聽說現在晉陽還不在你手裏?”
李季點頭道:“是新興王石邸在從中作梗。”
“二弟你看錯人了呢,新興王石邸怎麽會無緣無故跑去晉陽和你做對,不過我現在倒是可以幫你個忙,等到擊敗石衝之後,我便幫你將晉陽拿回來。”石閔虎目射出一道精光,斷然道。
大軍在常山城外紮下營寨,蘇亥迎出城來,與石閔見禮完畢,他笑著拍了拍李季肩膀道:“你這小子,我還以為你生氣跑回代郡去了呢。”
“蘇叔,你這次若是再把城門關了,那我就什麽話也不說,直接跑回代郡去了。”李季並沒有去怪他那個屬下不開城門,隻因他當時實在考慮得太少,自然要承擔如此而來的後果。
蘇亥一點也沒有大戰將要到來的緊張,笑道:“你若是跑回去了,我便把你拎回來。”
兩人正談論間,卻見石閔引著一名大將前來。那名大將年紀在四十幾許,一臉的虯須胡子,腰間跨著一把裝飾用的長劍,其它眾將則跟在三步開外。
看來此人地位不低,李季心中一動,迎了上去,問道:“不知大哥認為我上次的意見的如何?”上次李季見了石閔之後,他便把許謙的話原原本本的告訴了石閔,至於他要不要采納,當時石閔說要考慮考慮,因此李季一見他,便問了出來。
那人問道:“棘奴,這個便是你那個結義的兄弟?”
石閔朝著李季一指道:“正是,這位便是我那結義的兄弟,昨日二弟向我獻上一計,我現在還在猶豫當中,大將軍,不如咱們進中軍大帳再談?”
“好,那咱們進去再談。”這位大將軍看上去有些隨和,朝著前麵一指道:“棘奴,你先請。”
兩人謙讓了一番,最後還是那位大將軍走在前頭,李季心裏卻在暗自尋思,這人叫石閔小名,他卻是一點也不惱,可見二人素來相熟,而這大將軍,如今石趙一國,屈指可數,這麽說來,他應該是統領步卒後行的李農。
蘇亥找了個幹淨院落,一行人分賓主坐下,石閔介紹道:“二弟,這位便是大將軍李農,想必你還沒見過吧。”
李季之前雖然也曾經聽說過不少次李農的大名,可還是第一次看到本人,他以前曾經冒充過李農手下,卻還是被胡人所搶,他原本以為,一個連手下都護不住的人,這人一定懦弱得很,可現在見到此人,那些虯須胡子卻是給人一種粗獷的感覺,與懦弱半點也不相幹,那麽此人一直隱而不發,又是為何?
李季朝他行了一禮,卻被李農扶起,隻聽見他笑道:“我聽棘奴說當初便是你在新安設計埋伏了叛軍,現在一看,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不過軍國大事,一點也馬虎不得,所以來指李大人問個清楚。”
“哦,不知大將軍有什麽疑問?”李季答道。
李農放開李季雙手,走了兩步,這才問道:“聽說李大人乃是漢中人?”
李季聞言一愕,半晌才省起那是當初第一次見到石閔時隨意敷衍的兩句,隻得硬著頭皮答道:“大將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嗎?”
“沒有問題,我隻是想問問,當初桓溫不過數千人馬,如何輕易便取了蜀地?”李農一雙眼睛定定的望著李季,等待他的回答。
李季聞言大感頭疼,那不過是他當初隨口為自己圓謊,從頭沒有想過還有人追察下去,至於桓溫滅蜀,他不過是吃秦詩韻說來,這段曆史,在史書上並沒有大書特書,兩晉時期,他唯一能夠知曉的便是八王之亂和淝水之戰,至於這些史書上並不記載的戰役,他又如何得知,當下支唔道:“也許是桓溫善戰罷。”
李農笑了笑,又問道:“聽說桓溫滅了成漢之後,納了成漢李勢的小女為妾,不知有無此事?”
李季摸了摸鼻子,訕訕道:“這等宮中密聞,在下又如何得知?”
李農皺了皺眉,看了石閔一看,見他依然在那不動聲色,緩緩道:“李大人難道不知,見微而知著?如今遼東和江南兩地人才輩出,無不虎視眈眈,隻有知已知彼,他日才好采取相應對策。”
“哦?難道大將軍準備對桓溫采取美人計不成?”李季見他不再問當時成漢形勢,趕緊接過他的話題問道。
李農笑道:“古往今來,若能成就大事者,沒有一個耽於美色,桓溫滅成漢之後,便應厚待李勢後人,如此則、民心所歸,蜀地可平。然而桓溫前腳剛走,蜀地後腳又反,數年才平,可見桓溫也無大誌,江南不必擔心罷了。”
“嗬嗬,大將軍,咱位還是討論如何先去破掉沛王大軍吧。”石閔在一旁岔開話題道。
“這常山城外,一坦平原,想要用計,隻怕也不大容易,沛王鎮守幽州,這次出兵,我隻怕慕容俊揀到便宜,我看便依李大人所說,明日在城外擺開陣勢,與沛王分個勝負罷了。若是有風更好,如果無風,我們一樣與沛王正麵分個勝負罷,不知棘奴以為如何?”李農若有深意的看了李季一眼,他知道李季乃是石閔義弟,這一番話便等若是將李季責任摘了出來,買了石閔一個人情,不管有風無風,到時都怪不到他身上了。
有這等便宜,李季豈會不占,他正要答應,卻聽石閔笑道:“大將軍過慮了,我這義弟一向是算無潰漏,他說有風,那便應該有風。”
“哦,若是如此,不如讓我們打個賭如何?”李農看了看李季,見他臉色變幻不定,更加肯定道:“若是明日有風,便算我輸了,若是無風,便算棘奴輸了,誰若輸了,它日便得答應對方一事。”
“一言為定。”石閔隨口答應道。
李季心中暗暗叫苦,他們一人是當今的大都督,一個是手握重兵的大將軍,說出來的話,自然不容反悔,可他們哪裏知道,李季這話不過是從許謙那裏聽來,而現在這人虛實,他甚至都還沒有認真調查清楚,到時若是來個十級的北風,那便樂子大了。
“大哥,我看大家還是別賭了,到時傷了和氣,那便不好了。其實……”李季心裏實在沒有把握,便忍不住說道,可他還未說完,便被石閔打斷。
“二弟放心,我和大將軍熟得很,皇祖父昔日經常說,大將軍可是他最信任的將領,我便是輸點東西給他,也是無妨。”石閔擺了擺手,他這個一旦做出決定,便很少改變主意。
“哈哈,李將軍不必擔心,我們隨便賭賭,無傷大雅。”李農拍了拍李季肩膀,又朝石閔拱了拱手道:“棘奴,那我先回營,準備明日大戰。”說罷,李農出了門,領著幾個親兵,自回大帳而去。
李季見他已走,連忙對著石閔問道:“大哥,我當日便說,這事我也拿不定把握,為何要與李農打賭呢?”
石閔有些不以為意道““二弟,你過慮了,昨日我回去之後,便曾經就此事問過蔣先生,如今李農手下有數萬的乞活軍,若是今日打賭勝了他,以後說不定還能用到哩。”
“哦?”李季倒是沒有想到他會拿此事做文章,不過他手下有了這麽一號謀士,倒也不是壞事。
“好了,二弟,這些事情現在都不必再去想了,明天便是硬撼,我們也不會吃虧。”石閔這些帶來了十萬大軍,糧草充足,他一點也不擔心,現在去是換回了一個慈父口氣問道:“智兒現在在代郡怎麽樣了?”
“兄長不必擔心,我現在讓王猛在教他讀書習字,乖得很。兄長若是想他,不妨去代郡看看吧。”李季笑著說道,對於這位小侄兒,他倒是歡喜得緊,時不時做點冰糖葫蘆之類小東西的哄哄他。
“等過段日子,鄴城安定之後,便把他接回去吧。”石閔輕聲道。
鄴城安定?李季可是知道他的誌向,難道他打算最近造反?李季趕緊勸道:“兄長,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欲速則不達。”
“二弟可知,如今石遵已經立燕王石斌之子石衍為太子。”石閔有些憤然的說道。
哎,這事當初攻下鄴城之時,便有了這等跡象,隻是太子之位一日不立,希望便一日不嚐破滅,而且這天子之位,自從大禹兒子啟開始,有哪個心甘情願讓給旁人的,而且石閔不過是石虎養孫,石遵那麽多的王兄王弟,怎麽也不會輪到他的。哎,隻是……
李季歎道:“那大哥可有什麽事情要我幫忙?”
“不必了,讓我再想想辦法,你那兩三千兵馬,濟得了什麽事。”
“那已經是老黃曆了,王猛收拔流民之後,又招了不少兵馬,如今應該有個五千之數。”李季說道。
“那些新招的兵馬,若是不經訓練,也沒多大用處。”石閔頓了頓,接著說道:“聽說現在晉陽還不在你手裏?”
李季點頭道:“是新興王石邸在從中作梗。”
“二弟你看錯人了呢,新興王石邸怎麽會無緣無故跑去晉陽和你做對,不過我現在倒是可以幫你個忙,等到擊敗石衝之後,我便幫你將晉陽拿回來。”石閔虎目射出一道精光,斷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