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寫越長。”小戒道。


    “長些好,”小猴笑道,“老曹寫了十年哩。”


    ““還是第二十二回,


    ““忽然人報,娘娘差人送出一個燈謎兒,命你們大家去猜,猜著了每人也作一個進去。”,這個“忽然”確實來得忽然,雖然是過節,可能是曹雪芹前麵參禪不過癮,要再來幾個燈謎,順便把幾人的結局“影射”一番,但也可以說是曹雪芹事先鋪墊好的,先參禪,提高一下眾看官的“境界”,再猜幾個燈謎,不更是心領神會?


    ““四人聽說忙出去,至賈母上房。隻見一個小太監,拿了一盞四角平頭白紗燈,專為燈謎而製,上麵已有一個,眾人都爭看亂猜。”,顯然,“眾人”都沒有猜到,


    ““小太監又下諭道:"眾小姐猜著了,不要說出來,每人隻暗暗的寫在紙上,一齊封進宮去,娘娘自驗是否。"”,曹雪芹的手法,要引出賈環之燈謎,


    ““寶釵等聽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絕句,並無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稱讚,隻說難猜,故意尋思,其實一見就猜著了。”,好寶釵,做人做到這個份上,用“滴水不漏”來形容一點不差,


    ““寶玉、黛玉、湘雲、探春四個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寫了半日。”,才顯神秘,


    ““一並將賈環,賈蘭等傳來,一齊各揣機心都猜了,寫在紙上。然後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謎,恭楷寫了,掛在燈上。”,一並“捎帶”幾個稍有幹係的人,特別是賈蘭的出場,“潤物細無聲”,似乎根本看不出他現在才準備開始“正式”出場,


    ““太監去了,至晚出來傳諭:"前娘娘所製,俱已猜著,惟二小姐與三爺猜的不是。”,迎春、賈環沒猜著,合理,迎春本就資質不夠,賈環把那環字去掉一橫就是“壞”字,更是一肚子的壞心,何時開過竅?


    ““小姐們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說著,也將寫的拿出來。也有猜著的,也有猜不著的,都胡亂說猜著了。”,嘿,誰敢說沒猜著?不是相當於伸頭去挨刀嗎?倒不是說會判罪,而是挨眾人眼光之刀,


    ““太監又將頒賜之物送與猜著之人,每人一個宮製詩筒,一柄茶筅,”,難道寓意是多寫些詩,多愛些幹淨?恰巧是賈府極其缺乏的東西,


    ““獨迎春、賈環二人未得。迎春自為玩笑小事,並不介意,”,迎春沒壞心


    ““賈環便覺得沒趣。”,不承認自己有壞心的,


    ““且又聽太監說:"三爺說的這個不通,娘娘也沒猜,叫我帶回問三爺是個什麽。[]"”,曹雪芹可筆下不留情,


    ““眾人聽了,都來看他作的什麽,寫道是:大哥有角隻八個,二哥有角隻兩根。大哥隻在床上坐,二哥愛在房上蹲。”,哈哈哈哈,這樣的燈謎,誰如果去猜,已經缺心眼,如果還說出來了(不是說猜出來了,因為,那時的人應該一眼就可看出,不是燈謎,而直接是謎底),說明和賈環一個德性,


    ““眾人看了,大發一笑。”,賈環不是元春,盡管大笑,


    ““賈環隻得告訴太監說:"一個枕頭,一個獸頭。"”,賈環象不象豬頭?


    ““太監記了,領茶而去。”,太監心中不知是否在笑,但隻要表麵沒笑,就說明真是個“職業太監”,


    ““賈母見元春這般有興,自己越發喜樂,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圍屏燈來,設於當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寫出來粘於屏上,然後預備下香茶細果以及各色玩物,為猜著之賀。”,曹雪芹寫元春猜燈謎最終要**的事,極其合情合理,除了前麵那個“忽然”有些突然外,


    ““賈政朝罷,見賈母高興,況在節間,晚上也來承歡取樂。設了酒果,備了玩物,上房懸了彩燈,請賈母賞燈取樂。上麵賈母、賈政、寶玉一席,下麵王夫人、寶釵、黛玉、湘雲又一席,迎、探、惜三個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滿。李宮裁、王熙鳳二人在裏間又一席。”,熱鬧,


    ““賈政因不見賈蘭,便問:"怎麽不見蘭哥?"”,賈蘭“正式”出場,類似寶玉是賈母的心肝,賈蘭可以說是賈政的心肝,


    ““地下婆娘忙進裏間問李氏,李氏起身笑著回道:"他說方才老爺並沒去叫他,他不肯來。"”,果然懂事、乖、聽話,賈政心目中的賈家的好繼承人啊,


    ““婆娘回複了賈政。眾人都笑說:"天生的牛心古怪。"”,可見賈府除賈蘭外,一個個都如狐狸心竅,


    ““賈政忙遣賈環與兩個婆娘將賈蘭喚來。”,“忙遣”,賈政難得有此“喜愛”之舉,


    ““賈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與他吃。大家說笑取樂。”,眾人其實都喜賈蘭這樣的乖孩子,


    ““往常間隻有寶玉長談闊論,今日賈政在這裏,便惟有唯唯而已。”,賈蘭是自然而乖,寶玉是“被迫”而“乖”,


    ““餘者湘雲雖係閨閣弱女,卻素喜談論,今日賈政在席,也自緘口禁言。”,賈政“害人”不淺,而湘雲如此健談,卻在前麵參禪一回中一句未說,可見心中有前所說的若幹“想法”,


    ““黛玉本性懶與人共,原不肯多語。”,說句大白話,沒“共同語言”,嗬嗬,


    ““寶釵原不妄言輕動,便此時亦是坦然自若。”,此環境正合寶釵“意”,


    ““故此一席雖是家常取樂,反見拘束不樂。賈母亦知因賈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知子莫若母,賈政小時候想必也是賈母麵前的“乖孩子”,所以見不得晚輩在長輩麵前“放肆”,


    ““酒過三巡,便攆賈政去歇息。”,好老太太!


    ““賈政亦知賈母之意,攆了自己去後,好讓他們姊妹兄弟取樂的。”,賈政不傻,


    ““賈政忙陪笑道:"今日原聽見老太太這裏大設春燈雅謎,故也備了彩禮酒席,特來入會。何疼孫子孫女之心,便不略賜以兒子半點?"”,賈政不但不傻,而且在賈母前著實童心未泯,


    ““賈母笑道:"你在這裏,他們都不敢說笑,沒的倒叫我悶。你要猜謎時,我便說一個你猜,猜不著是要罰的。"”,雖是曹雪芹要讓所有重要人物都不能脫離此燈謎之設,但賈母如此通情達理、善解兒意,也是很難得的,


    ““賈政忙笑道:"自然要罰。若猜著了,也是要領賞的。"”,賈政在賈母麵前也要小小地極其難得地撒撒嬌,賈政此“靈”其實已經遺傳給了寶玉,


    ““賈母道:"這個自然。"說著便念道:猴子身輕站樹梢。""打一果名。”,眾看官皆知,樹倒猢猻散,賈母說出的燈謎,依曹雪芹,自然要“影射”自己,所以,這裏的樹即賈母,賈母沒了,賈府也就散了,


    ““賈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亂猜別的,罰了許多東西,然後方猜著,也得了賈母的東西。”,不但是孝子,而且是“方法得當”的孝子,


    ““然後也念一個與賈母猜,念道: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打一用物。”,象極賈政,方方正正,文人墨客,


    ““說畢,便悄悄的說與寶玉。寶玉意會,又悄悄的告訴了賈母。”,此時可見賈政和寶玉的心有靈犀吧!畢竟是父子,畢竟有共同血親,


    ““賈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說:"是硯台。"賈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頭說:"快把賀彩送上來。"地下婦女答應一聲,大盤小盤一齊捧上。賈母逐件看去,都是燈節下所用所頑新巧之物,甚喜,遂命:"給你老爺斟酒。"寶玉執壺,迎春送酒。”,極其和諧,


    ““賈母因說:"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姊妹們做的,再猜一猜我聽。"”,終於引出重大的“正事”,


    ““賈政答應,起身走至屏前,隻見頭一個寫道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賈政道:"這是炮竹嗄。"寶玉答道:"是。"”眾看官皆知,這是元春之謎。位極人尊,聲振四方,卻如炮仗一般短命,


    “賈政又看道: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隻為陰陽數不同。賈政道:"是算盤。"迎春笑道:"是。"”,迎春運氣太糟,嫁個狼,


    ““又往下看是:階下兒童仰麵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賈政道:"這是風箏。"探春笑道:"是。"”,放風箏放風箏,一旦線斷,風箏一去不複返,如果用於說探春的話,探春心高,但是庶出,於是一直在空中飄著,一旦有際遇,便要遠離的,


    ““又看道是: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賈政道:"這是佛前海燈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燈。"”,出家為尼,而且無食之時,便要乞討為生,但心中仍是大光明,


    “賈政心內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清淨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為戲耶?"心內愈思愈悶,因在賈母之前,不敢形於色,隻得仍勉強往下看去。”,嗬,原應歎息,當然先在她們老爸賈政心中“歎息”一番,


    ““隻見後麵寫著七言律詩一首,卻是寶釵所作,隨念道: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裏總無緣。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複年年。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用粗俗話來說,就是守活寡,如果再狠一點,想想大家閨秀慧眼慧心的薛寶釵,青年、中年乃至老年都在守活寡,何其淒慘,


    ““賈政看完,心內自忖道:"此物還倒有限。隻是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想到此處,愈覺煩悶,大有悲戚之狀,因而將適才的精神減去十分之**,隻垂頭沉思。”,福壽?都綁在賈府這一棵大樹上,賈府倒了,福壽在哪?而細到薛寶釵,薛寶釵後麵綁在無愛情的賈寶玉身上,賈寶玉後失黛玉,心已死,薛寶釵的福壽更無從著落,


    ““賈母見賈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體勞乏亦未可定,又兼之恐拘束了眾姊妹不得高興頑耍,即對賈政雲:"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罷。讓我們再坐一會,也好散了。"賈政一聞此言,連忙答應幾個"是"字,又勉強勸了賈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隻是思索,翻來複去竟難成寐,不由傷悲感慨,不在話下。”,儼然一個“老寶玉”,


    ““且說賈母見賈政去了,便道:"你們可自在樂一樂罷。"一言未了,早見寶玉跑至圍屏燈前,指手畫腳,滿口批評,這個這一句不好,那一個破的不恰當,如同開了鎖的猴子一般。”,哈哈,雖是說寶玉,但想象一下,如果當初給曹雪芹開這個“鎖”,讓他對現在及以往的所有詩詞文章小說歌賦來個“指手劃腳”的話,恐怕用“慘不忍睹”也不足以來形容的,


    ““寶釵便道:"還象適才坐著,大家說說笑笑,豈不斯文些兒。"鳳姐自裏間忙出來插口道:"你這個人,就該老爺每日令你寸步不離方好。適才我忘了,為什麽不當著老爺,攛掇叫你也作詩謎兒。若果如此,怕不得這會子正出汗呢。",說的寶玉急了,扯著鳳姐兒,扭股兒糖似的隻是廝纏。”這裏寶玉小孩模樣盡現,但注意鳳姐兒這話,是在暗示寶玉和黛玉都沒有詩謎兒,這也許是曹雪芹的一種“感覺”,覺得這個時候出現寶玉和黛玉的詩謎顯得有些臃腫,所以用鳳姐兒這句話將其略過,而且,寶玉和黛玉之情前麵已經很明顯了,如果看官眼尖,也能從寶釵的詩謎中“推論”出一二來的,況且,寶玉和黛玉如此豐富甚至複雜的情感,如果用一兩首燈謎就歸納完畢,也挺煞風景的。”


    戒皺眉,卻不知該說好什麽。


    “好羅嗦是不是?”小猴大笑,“但生活就是這樣啊,那時的有長輩在的聚會也會是這樣啊。”


    “你個石頭縫裏出來的猴子,什麽時候又懂什麽生活了?”小戒不由在心中冷笑道,“莫非中了大白紙的毒?”


    “我倒覺得其樂融融啊。”老沙笑道。


    “你個少人疼沒人愛的老沙,當然會覺得其樂融融!”小戒在心中哼道。


    “阿彌陀佛,塵世之塵,甚囂塵上啊。”小唐念道。


    “小唐明明什麽都懂,卻在那佛啊塵的,沒勁!”小戒心中歎道。


    “你?哩?嗦在那嘀咕什麽?!”三人同時對小戒斥道!


    “幹什麽?”小戒嚇得連退三步,“都能聽到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詩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詩君並收藏橫空出世之眼花繚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