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破好事香菱結深恨,悲遠嫁寶玉感離情”,這個“破好事”三字也實在用得有些俗,而探春遠嫁卻強調是“寶玉感離情”也有些勉強,
““話說賈政去見節度,進去了半日,不見出來,外頭議論不一。(.好看的小說)”如果真有什麽事,這“議論不一”還有些價值,如果卻沒有什麽事或者是虛妄的事,那這“進去了半日,不見出來,外頭議論不一”便有些“廢”了,
““李十兒在外也打聽不出什麽事來,便想到報上的饑荒,實在也著急。”以李十兒的心機和手段,他不大會出現“實在也著急”的時候,
““好容易聽見賈政出來了,便迎上來跟著,等不得回去,在無人處便問:“老爺進去這半天,有什麽要緊的事?”賈政笑道:“並沒有事。隻為鎮海總製是這位大人的親戚,有書來囑托照應我,所以說了些好話。又說:‘我們如今也是親戚了。’””這個卻幾乎純屬廢筆,畫蛇添足,而且添的還是瘸足,
““李十兒聽得,心內喜歡,不免又壯了些膽子,便竭力慫恿賈政許這親事。”這更是莫名其妙,且不說象“心內喜歡,不免又壯了些膽子”這等描述無疑是在“侮辱”李十兒的智商,而且李十兒哪裏會去“慫恿”這等人家的“內事”!他也太不知好歹了吧,況且,賈政會讓他來慫恿這種事?這裏也把賈政想象得太不堪了吧,
““賈政心想薛蟠的事,到底有什麽掛礙,在外頭信息不通,難以打點。故回到本任來便打家人進京打聽,順便將總製求親之事回明賈母,如若願意,即將三姑娘接到任所。”注意這裏賈政隻是想“打點”自己的事,並非要使力氣去翻薛蟠的案,即賈政此時“深深”感到隻是“自身難保”,
““家人奉命,趕到京中回明了王夫人,便在吏部打聽得賈政並無處分,惟將署太平縣的這位老爺革職。即寫了稟帖,安慰了賈政,然後住著等信。”如何?賈政關心的隻是這事,豈不知這事恐怕已經給他暗中記錄在案,待日後抄家時一並算總賬而已,
““且說薛姨媽為著薛蟠這件人命官司,各衙門內不知花了多少銀錢,才定了誤殺具題。”如何,花的銀錢實在夠多,按照當時“行情”,應該絕對可以打通的,
““原打量將當鋪折變給人,備銀贖罪,”甚至這裏連當鋪都要賣了,不但說明薛蟠被重新定死罪實在蹊蹺,而且回顧原案,薛蟠確實有誤殺的情節,所以甚至是從重處罰的!於是更可知這其中內幕,已經是比較明了地衝著整個賈氏集團來的了!
““不想刑部駁審,又托人花了好些錢,總不中用,依舊定了個死罪,監著守候秋天大審。”這裏更是非常明顯地“道明”了!曹雪芹生怕眾人還不明白,這裏不但道明“邢部”,而且連邢部薛姨媽都使了大量的銀錢,卻仍然定了死罪,這幾乎是很不合當時的“規矩”的,即按照原來的“邏輯”,賈府加薛家既有勢又有錢,薛蟠這等“小事”不過隻是定個“誤殺”而已,之前搶英蓮打死人的事賈雨村一人即可搞定,這裏幾乎真的是誤殺一個酒保卻弄到了邢部,還定了一個死罪,薛家仍然有銀錢,那隻能說,賈府之勢已去,甚至是大勢已去,甚至是大禍要臨頭了!而薛家因為薛蟠此事也必定折騰得家業幾乎淨蕩!至少賈薛兩家的命運這裏已經有了破敗之定數!
““薛姨媽又氣又疼,日夜啼哭。”這個卻寫實,這是真的又氣又疼,不但薛蟠的命挽回不來,而且薛家的資產幾乎因此事而使光,
““寶釵雖時常過來勸解,說是:“哥哥本來沒造化。承受了祖父這些家業,就該安安頓頓的守著過日子。在南邊已經鬧的不象樣,便是香菱那件事情就了不得,因為仗著親戚們的勢力,花了些銀錢,這算白打死了一個公子。”這裏更是曹雪芹怕眾人前麵仍然沒有明白過來,所以借寶釵之口再次強調此事,即為什麽比這事更大的真正打死一個公子能輕易逍遙法外,而這裏誤殺一個酒保還幾乎使盡家產卻仍然被重判死罪?其原因已經不明而喻、昭然若揭!
““哥哥就該改過,做起正經人來,也該奉養母親才是,不想進了京仍是這樣。媽媽為他不知受了多少氣,哭掉了多少眼淚。給他娶了親,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過日子,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去。真正俗語說的,‘冤家路兒狹’,不多幾天就鬧出人命來了!媽媽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盡心的了:花了銀錢不算,自己還求三拜四的謀幹。無奈命裏應該,也算自作自受。”這裏充分顯出了薛寶釵知情知理知根知底的大將風度,於情於理都邏輯嚴謹、極具份量,
““大凡養兒女是為著老來有靠,便是小戶人家,還要掙一碗飯養活母親,那裏有將現成的鬧光了,反害的老人家哭死去活來的?不是我說,哥哥的這樣行為,不是兒子,竟是個冤家對頭。”這裏不但進一步深入地對薛蟠進行幾乎是無情的抨擊,而且由寶釵之口得出薛家家產因薛蟠此事“鬧光”,同時,也看出寶釵之“冷”在此時已經用在了薛蟠身上,雖然是為了讓薛姨媽安心,但寶釵如果能對薛蟠講出這樣一番話來,那對其他很多很多人甚至包括他們的生死,到底在她心中份量幾何,也許就比較清晰了,
““媽媽再不明白,明哭到夜,夜哭到明,又受嫂子的氣。我呢,又不能常在這裏勸解。我看見媽媽這樣,那裏放得下心!他雖說是傻,也不肯叫我回去。前兒老爺打人回來說,看見京報,唬的了不得,所以才叫人來打點的。我想哥哥鬧了事,擔心的人也不少。幸虧我還是在跟前的一樣,若是離鄉調遠,聽見了這個信,隻怕我想媽媽也就想殺了。”這裏更透出寶釵有“抱怨”的情緒出來,
““我求媽媽暫且養養神,趁哥哥的活口現在,問問各處的賬目。人家該咱們的,咱們該人家的,亦該請個舊夥計來算一算,看看還有幾個錢沒有。””這裏便顯薛寶釵之帥才,以及實際,也充分證明寶釵什麽都是會算和算得清清楚楚的,(xx注:什麽意思?(外人注:幾乎足以說明寶釵在黛玉之事上內心應該會很是明了的))
““薛姨媽哭著說道:“這幾天為鬧你哥哥的事,你來了,不是你勸我,就是我告訴你衙門的事。你還不知道:京裏官商的名字已經退了,兩個當鋪已經給了人家,銀子早拿來使完了。還有一個當鋪,管事的逃了,虧空了好幾千兩銀子,也夾在裏頭打官司。”如何,這裏更進一步明白道明薛家幾乎已“完”,
““你二哥哥天天在外頭要賬,料著京裏的賬已經去了幾萬銀子,隻好拿南邊公分裏銀子和住房折變才夠。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的公分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要是這麽著,你娘的命可就活不成了!”說著,又大哭起來。”這絕對是曹雪芹才能寫出的細致之文,比天衣無縫還要天衣無縫!
““寶釵也哭著勸道:“銀錢的事,媽媽操心也不中用,還有二哥哥給我們料理。單可恨這些夥計們,見咱們的勢頭兒敗了,各自奔各自的去也罷了,我還聽見說帶著人家來擠我們的訛頭。”當時世態之炎涼,從第一回的甄士隱更到現在便可知其本質如何!
““可見我哥哥活了這麽大,交的人總不過是些個酒肉弟兄,急難中是一個沒有的。”看看薛蟠的交友方式,便知這些結果幾乎是必然的,
““媽媽要是疼我,聽我的話:有年紀的人自己保重些。”寶釵後麵說的這些話,卻盡顯寶釵處理事情的能力!同樣於情於理,幾乎做到能做到的完美!(xx注:這是讚寶釵還是…(外人注:這是讚))
““媽媽這一輩子,想來還不至挨凍受餓。”寶釵此話雖如此說,卻有些淒涼,因為薛姨媽年齡已大,這“一輩子”確實應可不挨凍受餓,但寶釵等年紀尚小,寶釵這話幾乎已經隱含自己未來不說“挨凍受餓”,至少離這個已經不遠,甚至就是最後真的“挨凍受餓”卻也是可能的!(xx注:不錯,金釵雪裏埋嘛(外人注:你這話看起來粗,卻真是有可能應了這句話的!(xx注:啊…我隻是這麽一說))
““家裏這點子衣裳家夥,隻好任憑嫂子去,那是沒法兒的了。”寶釵也有克星的,就是金桂這等人,也就是說,再怎麽大將帥才風度的人,碰到死硬的人,除非能以硬碰硬讓其知進退,否則就隻有這裏寶釵這樣的人竟然也受金桂這樣的欺負的,
““所有的家人老婆們,瞧他們也沒心在這裏了,該去的叫他們去。”當然,他們沒心是知道這山已經靠不住這大樹已經倚不了了,
““隻可憐香菱苦了一輩子,隻好跟著媽媽。”這裏“苦了一輩子”卻甚是不吉利,但恐怕也隻應了曹雪芹的“應憐”二字,如果香菱日後還能所謂什麽扶正,那還“應憐”個什麽?看看晴雯如此悲慘,便知曹雪芹的這“應憐”兩個字的應該是極重份量!
““實在短什麽,我要是有的,還可以拿些個來,料我們那個也沒有不依的。就是襲姑娘也是心術正道的,他聽見咱們家的事,他倒提起媽媽來就哭。”寶釵這裏更是實話實說,連寶玉“沒有不依的”也說出來了,寶玉當然是不在乎這些的,而襲人的“心術正道”相比較的恐怕是金桂,如果襲人真知道寶釵拿東西到娘家,恐怕就算嘴裏半個字也不說,天長日久的,心裏也是會有些許咯噔的,
““我們那一個還打量沒事的,所以不大著急,要聽見了,也是要唬個半死兒的。””寶釵總稱寶玉為“我們那一個”,也可見寶釵女兒家天生的羞澀,有些“專業術語”剛開始總是一時說不太出口,(xx注:有什麽說不出口的啊,現在不是老公老婆滿天飛嗎?(外人注:…不要相提並論))
““薛姨媽不等說完,便說:“好姑娘,你可別告訴他。他為一個林姑娘幾乎沒要了命,如今才好了些。”薛姨媽和薛寶釵這兩句話卻有些自我安慰之嫌,寶玉如果聽說薛蟠此事,還真不會怎樣急,想想當年薛蟠被柳湘蓮打成那樣,眾人都捂嘴偷笑就知道了,但當然,這裏是薛蟠要被判死罪,寶玉還是會急的,但不會急成怎樣就是了,
““要是他急出個原故來,不但你添一層煩惱,我越沒了依靠了。””這句話的重點卻是“我越沒了依靠了”,薛姨媽情急之下以最樸實的語言說出大實話,這也完全符合薛姨媽的說話風格,不由又想提之前在黛玉麵前說的那番類似“姻緣不一定”的話來,那話真是夠“樸實”的(外人注:額),
““寶釵道:“我也是這麽想,所以總沒告訴他。””這些話都非常家常,可見婚後各種事情的實際性,寶釵也正在朝夫妻家庭一員幾乎是飛地“轉型”,
““正說著,隻聽見金桂跑來外間屋裏哭喊道:”這個“急轉彎”卻非常漂亮!所謂薛蟠如此了,薛家如此了,薛姨媽如此了,接下來當然是“金桂”要“如此”了!”
“果然如此!”小戒歎道。
“自然如此。”小猴嘿嘿笑道。
“當然如此?”老沙嗬嗬道。
“如此,再如此,”小唐笑道,“彼此,彼此。”
小戒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最後瞪著小唐:“一個比一個不知所雲!”
““話說賈政去見節度,進去了半日,不見出來,外頭議論不一。(.好看的小說)”如果真有什麽事,這“議論不一”還有些價值,如果卻沒有什麽事或者是虛妄的事,那這“進去了半日,不見出來,外頭議論不一”便有些“廢”了,
““李十兒在外也打聽不出什麽事來,便想到報上的饑荒,實在也著急。”以李十兒的心機和手段,他不大會出現“實在也著急”的時候,
““好容易聽見賈政出來了,便迎上來跟著,等不得回去,在無人處便問:“老爺進去這半天,有什麽要緊的事?”賈政笑道:“並沒有事。隻為鎮海總製是這位大人的親戚,有書來囑托照應我,所以說了些好話。又說:‘我們如今也是親戚了。’””這個卻幾乎純屬廢筆,畫蛇添足,而且添的還是瘸足,
““李十兒聽得,心內喜歡,不免又壯了些膽子,便竭力慫恿賈政許這親事。”這更是莫名其妙,且不說象“心內喜歡,不免又壯了些膽子”這等描述無疑是在“侮辱”李十兒的智商,而且李十兒哪裏會去“慫恿”這等人家的“內事”!他也太不知好歹了吧,況且,賈政會讓他來慫恿這種事?這裏也把賈政想象得太不堪了吧,
““賈政心想薛蟠的事,到底有什麽掛礙,在外頭信息不通,難以打點。故回到本任來便打家人進京打聽,順便將總製求親之事回明賈母,如若願意,即將三姑娘接到任所。”注意這裏賈政隻是想“打點”自己的事,並非要使力氣去翻薛蟠的案,即賈政此時“深深”感到隻是“自身難保”,
““家人奉命,趕到京中回明了王夫人,便在吏部打聽得賈政並無處分,惟將署太平縣的這位老爺革職。即寫了稟帖,安慰了賈政,然後住著等信。”如何?賈政關心的隻是這事,豈不知這事恐怕已經給他暗中記錄在案,待日後抄家時一並算總賬而已,
““且說薛姨媽為著薛蟠這件人命官司,各衙門內不知花了多少銀錢,才定了誤殺具題。”如何,花的銀錢實在夠多,按照當時“行情”,應該絕對可以打通的,
““原打量將當鋪折變給人,備銀贖罪,”甚至這裏連當鋪都要賣了,不但說明薛蟠被重新定死罪實在蹊蹺,而且回顧原案,薛蟠確實有誤殺的情節,所以甚至是從重處罰的!於是更可知這其中內幕,已經是比較明了地衝著整個賈氏集團來的了!
““不想刑部駁審,又托人花了好些錢,總不中用,依舊定了個死罪,監著守候秋天大審。”這裏更是非常明顯地“道明”了!曹雪芹生怕眾人還不明白,這裏不但道明“邢部”,而且連邢部薛姨媽都使了大量的銀錢,卻仍然定了死罪,這幾乎是很不合當時的“規矩”的,即按照原來的“邏輯”,賈府加薛家既有勢又有錢,薛蟠這等“小事”不過隻是定個“誤殺”而已,之前搶英蓮打死人的事賈雨村一人即可搞定,這裏幾乎真的是誤殺一個酒保卻弄到了邢部,還定了一個死罪,薛家仍然有銀錢,那隻能說,賈府之勢已去,甚至是大勢已去,甚至是大禍要臨頭了!而薛家因為薛蟠此事也必定折騰得家業幾乎淨蕩!至少賈薛兩家的命運這裏已經有了破敗之定數!
““薛姨媽又氣又疼,日夜啼哭。”這個卻寫實,這是真的又氣又疼,不但薛蟠的命挽回不來,而且薛家的資產幾乎因此事而使光,
““寶釵雖時常過來勸解,說是:“哥哥本來沒造化。承受了祖父這些家業,就該安安頓頓的守著過日子。在南邊已經鬧的不象樣,便是香菱那件事情就了不得,因為仗著親戚們的勢力,花了些銀錢,這算白打死了一個公子。”這裏更是曹雪芹怕眾人前麵仍然沒有明白過來,所以借寶釵之口再次強調此事,即為什麽比這事更大的真正打死一個公子能輕易逍遙法外,而這裏誤殺一個酒保還幾乎使盡家產卻仍然被重判死罪?其原因已經不明而喻、昭然若揭!
““哥哥就該改過,做起正經人來,也該奉養母親才是,不想進了京仍是這樣。媽媽為他不知受了多少氣,哭掉了多少眼淚。給他娶了親,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過日子,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去。真正俗語說的,‘冤家路兒狹’,不多幾天就鬧出人命來了!媽媽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盡心的了:花了銀錢不算,自己還求三拜四的謀幹。無奈命裏應該,也算自作自受。”這裏充分顯出了薛寶釵知情知理知根知底的大將風度,於情於理都邏輯嚴謹、極具份量,
““大凡養兒女是為著老來有靠,便是小戶人家,還要掙一碗飯養活母親,那裏有將現成的鬧光了,反害的老人家哭死去活來的?不是我說,哥哥的這樣行為,不是兒子,竟是個冤家對頭。”這裏不但進一步深入地對薛蟠進行幾乎是無情的抨擊,而且由寶釵之口得出薛家家產因薛蟠此事“鬧光”,同時,也看出寶釵之“冷”在此時已經用在了薛蟠身上,雖然是為了讓薛姨媽安心,但寶釵如果能對薛蟠講出這樣一番話來,那對其他很多很多人甚至包括他們的生死,到底在她心中份量幾何,也許就比較清晰了,
““媽媽再不明白,明哭到夜,夜哭到明,又受嫂子的氣。我呢,又不能常在這裏勸解。我看見媽媽這樣,那裏放得下心!他雖說是傻,也不肯叫我回去。前兒老爺打人回來說,看見京報,唬的了不得,所以才叫人來打點的。我想哥哥鬧了事,擔心的人也不少。幸虧我還是在跟前的一樣,若是離鄉調遠,聽見了這個信,隻怕我想媽媽也就想殺了。”這裏更透出寶釵有“抱怨”的情緒出來,
““我求媽媽暫且養養神,趁哥哥的活口現在,問問各處的賬目。人家該咱們的,咱們該人家的,亦該請個舊夥計來算一算,看看還有幾個錢沒有。””這裏便顯薛寶釵之帥才,以及實際,也充分證明寶釵什麽都是會算和算得清清楚楚的,(xx注:什麽意思?(外人注:幾乎足以說明寶釵在黛玉之事上內心應該會很是明了的))
““薛姨媽哭著說道:“這幾天為鬧你哥哥的事,你來了,不是你勸我,就是我告訴你衙門的事。你還不知道:京裏官商的名字已經退了,兩個當鋪已經給了人家,銀子早拿來使完了。還有一個當鋪,管事的逃了,虧空了好幾千兩銀子,也夾在裏頭打官司。”如何,這裏更進一步明白道明薛家幾乎已“完”,
““你二哥哥天天在外頭要賬,料著京裏的賬已經去了幾萬銀子,隻好拿南邊公分裏銀子和住房折變才夠。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的公分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要是這麽著,你娘的命可就活不成了!”說著,又大哭起來。”這絕對是曹雪芹才能寫出的細致之文,比天衣無縫還要天衣無縫!
““寶釵也哭著勸道:“銀錢的事,媽媽操心也不中用,還有二哥哥給我們料理。單可恨這些夥計們,見咱們的勢頭兒敗了,各自奔各自的去也罷了,我還聽見說帶著人家來擠我們的訛頭。”當時世態之炎涼,從第一回的甄士隱更到現在便可知其本質如何!
““可見我哥哥活了這麽大,交的人總不過是些個酒肉弟兄,急難中是一個沒有的。”看看薛蟠的交友方式,便知這些結果幾乎是必然的,
““媽媽要是疼我,聽我的話:有年紀的人自己保重些。”寶釵後麵說的這些話,卻盡顯寶釵處理事情的能力!同樣於情於理,幾乎做到能做到的完美!(xx注:這是讚寶釵還是…(外人注:這是讚))
““媽媽這一輩子,想來還不至挨凍受餓。”寶釵此話雖如此說,卻有些淒涼,因為薛姨媽年齡已大,這“一輩子”確實應可不挨凍受餓,但寶釵等年紀尚小,寶釵這話幾乎已經隱含自己未來不說“挨凍受餓”,至少離這個已經不遠,甚至就是最後真的“挨凍受餓”卻也是可能的!(xx注:不錯,金釵雪裏埋嘛(外人注:你這話看起來粗,卻真是有可能應了這句話的!(xx注:啊…我隻是這麽一說))
““家裏這點子衣裳家夥,隻好任憑嫂子去,那是沒法兒的了。”寶釵也有克星的,就是金桂這等人,也就是說,再怎麽大將帥才風度的人,碰到死硬的人,除非能以硬碰硬讓其知進退,否則就隻有這裏寶釵這樣的人竟然也受金桂這樣的欺負的,
““所有的家人老婆們,瞧他們也沒心在這裏了,該去的叫他們去。”當然,他們沒心是知道這山已經靠不住這大樹已經倚不了了,
““隻可憐香菱苦了一輩子,隻好跟著媽媽。”這裏“苦了一輩子”卻甚是不吉利,但恐怕也隻應了曹雪芹的“應憐”二字,如果香菱日後還能所謂什麽扶正,那還“應憐”個什麽?看看晴雯如此悲慘,便知曹雪芹的這“應憐”兩個字的應該是極重份量!
““實在短什麽,我要是有的,還可以拿些個來,料我們那個也沒有不依的。就是襲姑娘也是心術正道的,他聽見咱們家的事,他倒提起媽媽來就哭。”寶釵這裏更是實話實說,連寶玉“沒有不依的”也說出來了,寶玉當然是不在乎這些的,而襲人的“心術正道”相比較的恐怕是金桂,如果襲人真知道寶釵拿東西到娘家,恐怕就算嘴裏半個字也不說,天長日久的,心裏也是會有些許咯噔的,
““我們那一個還打量沒事的,所以不大著急,要聽見了,也是要唬個半死兒的。””寶釵總稱寶玉為“我們那一個”,也可見寶釵女兒家天生的羞澀,有些“專業術語”剛開始總是一時說不太出口,(xx注:有什麽說不出口的啊,現在不是老公老婆滿天飛嗎?(外人注:…不要相提並論))
““薛姨媽不等說完,便說:“好姑娘,你可別告訴他。他為一個林姑娘幾乎沒要了命,如今才好了些。”薛姨媽和薛寶釵這兩句話卻有些自我安慰之嫌,寶玉如果聽說薛蟠此事,還真不會怎樣急,想想當年薛蟠被柳湘蓮打成那樣,眾人都捂嘴偷笑就知道了,但當然,這裏是薛蟠要被判死罪,寶玉還是會急的,但不會急成怎樣就是了,
““要是他急出個原故來,不但你添一層煩惱,我越沒了依靠了。””這句話的重點卻是“我越沒了依靠了”,薛姨媽情急之下以最樸實的語言說出大實話,這也完全符合薛姨媽的說話風格,不由又想提之前在黛玉麵前說的那番類似“姻緣不一定”的話來,那話真是夠“樸實”的(外人注:額),
““寶釵道:“我也是這麽想,所以總沒告訴他。””這些話都非常家常,可見婚後各種事情的實際性,寶釵也正在朝夫妻家庭一員幾乎是飛地“轉型”,
““正說著,隻聽見金桂跑來外間屋裏哭喊道:”這個“急轉彎”卻非常漂亮!所謂薛蟠如此了,薛家如此了,薛姨媽如此了,接下來當然是“金桂”要“如此”了!”
“果然如此!”小戒歎道。
“自然如此。”小猴嘿嘿笑道。
“當然如此?”老沙嗬嗬道。
“如此,再如此,”小唐笑道,“彼此,彼此。”
小戒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最後瞪著小唐:“一個比一個不知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