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兒道:“二爺也不用著急。若說沒錢使喚,我還有些東西,舊年幸虧沒有抄在裏頭去,二爺要,就拿去當著使喚罷。””這也正是平兒!如果要選出一個紅樓夢中“品質”、“品德”最好的人,平兒顯然是絕對第一!
平兒不但可以處理好各種關係,而且本身真實,而且幾乎沒有一點自己的私心,而且還能關心關照到幾乎所有人,因此,這個“平”字曹雪芹恐怕取得是相當有其深意!
““賈璉聽了,心想:“難得這樣。””這個“難得這樣”的“心想”也正反映了賈璉內心之狹窄以及當時相當多男子對女子的恐怕是不屑一顧,當然,這當然先當時的封建製度對女子們的限製和壓迫起決定性作用的!
而當然,這裏也有賈璉對之前鳳姐兒所謂一毛不撥的一個所謂“感慨”,
““便笑道:“這樣更好,省得我各處張羅。等我銀子弄到手了還你。””這個“笑”幾乎是在笑平兒竟然“主動送上門”,也可見賈璉如果之前是被鳳姐兒“管著”,便恐怕之後平兒會被賈璉“管著”,因此,之後的所謂平兒“扶正”雖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平兒和賈璉這樣的人是否能真正和睦,其實也是變數也是不小的,
但以平兒的情商和智商和為人,以及賈璉之前吸取了這麽多應該吸取的教訓,他們在一起恩愛和睦的可能性恐怕隻會越來越大,
而那句“等我銀子弄到手了還你”雖然當然不可能,但也至少看出賈璉比王仁之類的至少話語上要明白得多了!(注:王仁這鳥人越看越象個雜種!(外人注:哈哈,別罵人啊(注:你不罵我可要罵,否則他能把巧姐兒平兒等等挨個欺負個遍!就連賈璉恐怕王夫人也會拿他沒辦法!(外人注:雜種嘛,自然除了人的特征,還會有其他動物的各種特征(注:…你不讓我罵,我怎麽感覺你罵得比我還更厲害呢?)))))
““平兒道:“我的也是奶奶給的,什麽還不還。隻要這件事辦的好看些就是了。””這短短的簡單的一兩句話就是剛說的“平兒不但可以處理好各種關係,而且本身真實,而且幾乎沒有一點自己的私心,而且還能關心關照到幾乎所有人,”一個甚至充分體現,
先,“我的也是奶奶給的”,不但“照顧”到了鳳姐兒,而且在“提醒”賈璉:你拿的其實也是鳳姐兒的東西,不要拿了我的東西去怪去罵鳳姐兒,
其次,“什麽還不還”,雖然賈璉那句“還”顯然是隨口這麽一說,但平兒這句話不但考慮到了賈璉的感覺,而且也為賈璉減小了不少的壓力,
而“隻要這件事辦的好看些就是了”也連鳳姐兒和賈璉一起考慮到了,即別拿這錢去做其他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以上全是平兒的真實體現!看不出幾乎半點虛偽!
““賈璉心裏倒著實感激他,便將平兒的東西拿了去,當錢使用。諸凡事情,便與平兒商量。”如何?!這就是之前所說的賈璉和平兒“一起恩愛和睦的可能性恐怕隻會越來越大”的最強有力的證據!
證明了平兒的同時,也證明賈璉比起賈珍賈蓉來說,其本質其實還是好不少的!
至少,從賈璉反對賈赦納鴛鴦為妾而被賈赦痛罵幾乎要痛打的情節來看,賈璉如果不是交了賈珍和賈蓉這樣的“級損友”,以及鳳姐兒對其“壓製”有些過頭,恐怕不太會犯什麽大錯,
但以上也不是絕對的,即看看寶玉,寶玉甚至也有薛蟠這樣的“級損友”啊!黛玉給寶玉的“作用力”或說“壓力”甚至也很大啊,但寶玉就是寶玉!(外人注:看人為第一!其餘為其次!)
““秋桐看著,心裏就有些不甘,”秋桐按照之前的邏輯,應該在被鳳姐兒利用害死尤二姐後,依鳳姐兒內心之說,接下來就是鳳姐兒要收拾她了!但人算不如天算,賈府被抄,鳳姐兒極可能被賈政審查,王夫人要讓鳳姐兒背所有的黑鍋,鳳姐兒自身都難保,於是,秋桐就這樣“幸存”到了現在,
而秋桐的結局便恐怕是考驗賈璉和平兒是否能真正和睦恩愛甚至白頭到老攜手一生的關鍵第一環了!
““每每口角裏頭便說:“平兒沒有了奶奶,他要上去了。(.好看的小說)我是老爺的人,他怎麽就越過我去了呢?””這當然就是秋桐這樣的人的唯一能想到的,根本都用不著多想,
““平兒也看出來了,隻不理他。”這是平兒的性格也是平兒的聰明,即平兒的性格當然就是“平”,平兒的聰明就是:這種爛人,這種破事,你越理他越來勁,(注:哈哈,大白紙也罵人了!(外人注:誰讓你起的頭!(注:問題是不罵不行啊!(外人注:你讓他自生自滅不就可以了?!(注:他又不是一坨屎,能自生自滅的?(外人注:你把他當成一坨屎不就可以了!(注:…我還是覺得你罵人比我厲害(外人注:…))))))
““倒是賈璉一時明白,越把秋桐嫌了,碰著有些煩惱,便拿著秋桐出氣。”哈哈!為什麽賈璉這個時候能明白?第一個是賈璉受了之前那些教訓,第二個是賈璉此時從平兒處得到了真正的溫情和理解,因此,以上兩點再加上賈璉的本質其實還可以,已經足以讓賈璉比以前要心明眼亮至少十倍!
““邢夫人知道,反說賈璉不好。賈璉忍氣不提。”這也絕對是原文,這個伏筆相當重要,為後麵的王氏集團除掉邢夫人創造了更多的條件,即邢夫人不明是非,以利第一,淫威亂使,處處為敵,最終被王夫人解決時,也就是邢夫人眾叛親離自吞苦果之日!
即邢夫人的結局恐怕和“同盟”的趙姨娘有相似之處,恐怕也會精神失常而瘋死,
““再說鳳姐停了十餘天,送了殯。賈政守著老太太的孝,總在外書房。”賈政的孝心是絕對有的,但沒用在地方上,
““那時清客相公,漸漸的都辭去了,隻有個程日興還在那裏,時常陪著說說話兒。提起:“家運不好,一連人口死了好些,大老爺合珍大爺又在外頭。家計一天難似一天,外頭東莊地畝也不知道怎麽樣,總不得了!”那程日興道:“我在這裏好些年,也知道府上的人,那一個不是肥己的?一年一年都往他家裏拿,那自然府上是一年不夠一年了。又添了大老爺珍大爺那邊兩處的費用,外頭又有些債務。前兒又破了好些財,要想衙門裏緝賊追贓,那是難事。”這裏將賈府的經濟道得個明明白白!是難得的真正反映出賈府現在經濟狀況的文字!即賈府現在到處是支出,但不但沒收入,連存貨也幾乎要用光!
““老世翁若要安頓家事,除非傳那些管事的來,派一個心腹人各處去清查清查:該去的去,該留的留;有了虧空,著在經手的身上賠補,這就有了數兒了。那一座大園子,人家是不敢買的,這裏頭的出息也不少,又不派人管了。幾年老世翁不在家,這些人就弄神弄鬼兒的,鬧的一個人不敢到園裏,這都是家人的弊。此時把下人查一查,好的使著,不好的便攆了,這才是道理。””這程日興倒和探春當年的心思合一處了,隻是這個時候才想起,恐怕連亡羊補牢都算不上,因為恐怕連牢都已經要沒了,
““賈政點頭道:“先生你有所不知!不必說下人,就是自己的侄兒,也靠不住!若要我查起來,那能…親見親知?況我又在服中,不能照管這些個。我素來又兼不大理家,有的沒的,我還摸不著呢。””這裏自然是在說賈璉包括賈珍“靠不住”,但這又當然又顯賈政之“假正經”,因為既然都靠不住,那你賈政親自出馬嘛,而賈政也知道“若要我查起來,那能…親見親知?”,即賈政不知道的事情多得很了!而其中王夫人的財產就是賈政別說“親見親知”,恐怕連打聽打聽都是不敢的!
而賈政又為了自己找了好些個真是十分充足的理由,
即“況我又在服中,不能照管這些個。”好理由吧?盡孝啊,
還有“我素來又兼不大理家,有的沒的,我還摸不著呢。”這更是大實話!賈政卻不知道說的這一大段很有理由的話都全部在用一句話來反倒是反駁自己,即“那要你賈政有何用呢?”(外人注:妙哉!)
而且“有的沒的,我還摸不著呢。”更是幾乎直接在說王夫人的財產賈政是根本連邊都摸不著的!
那賈府想做成的一切事,幾乎都是王夫人想要做的事!
而連自己的親侄女自己之前的得力幹將鳳姐兒的後事也辦得如此“不好看”,足見王夫人冷血到了何種的程度!
““程日興道:“老世翁最是仁德的人。”程日興也果然是拍馬屁的高手,這句話恐怕更讓賈政找到了自己什麽事都做不成的最好的理由了!
““若在別人家這樣的家計,就窮起來,十年五載還不怕,便向這些管家的要,也就夠了。我聽見世翁的家人還有做知縣的呢。””這個倒是一件之前提過的,即賈璉在賈政耳邊嘀咕過的事,但被賈政“毅然”否決了,但恐怕沒有這麽簡單,先如前所說,賈璉是否會向賈政出這個主意還在兩可之間,而最重要的恐怕還另有原因,當然,賈政覺得向家人“要”錢有損自己的身份,但能不能要到恐怕會是一個大問題,或者才是一個根本的問題,
““賈政道:“一個人若要使起家人們的錢來,便了不得了,隻好自己儉省些。但是冊子上的產業,若是實有還好,生怕有名無實了。””有名無實不但是用來形容產業的,恐怕還是用來“形容”賈政的,
““程日興道:“老世翁所見極是。晚生為什麽說要查查呢!”賈政道:“先生必有所聞?”程日興道:“我雖知道些那些管事的神通,晚生也不敢言語的。”賈政聽了,便知話裏有因,便歎道:“我家祖父以來,都是仁厚的,從沒有刻薄過下人。我看如今這些人一日不似一日了。在我手裏行出主子樣兒來,又叫人笑話。””這個其實也是沒什麽好多說的,因為賈府被抄隻剩下賈母和王夫人處財產,而那些地畝恐怕也被人浪蕩得差不多了,
““兩人正說著,門上的進來回道:“江南甄老爺來了。”賈政便問道:“甄老爺進京為什麽?”那人道:“奴才也打聽過了,說是蒙聖恩起複了。”賈政道:“不用說了,快請罷。”那人出去,請了進來。那甄老爺即是甄寶玉之父,名叫甄應嘉,表字友忠,也是金陵人氏,功勳之後。原與賈府有親,素來走動的。因前年掛誤革了職,動了家產,今遇主上眷念功臣,賜還世職,行取來京陛見。知道賈母新喪,特備祭禮,擇日到寄靈的地方拜奠,所以先來拜望。”“甄應嘉”,自然有“真應假”的諧音,不過這個也沒有什麽重要和必要性,因此,關於甄家這一段,恐怕也是為湊字數而來,
甚至包括之前程日興和賈政的對話,雖然極可能有不少原文,但也許刪掉了不少關鍵的文字,
““賈政有服,不能遠接,在外書房門口等著。那位甄老爺一見,便悲喜交集。因在製中,不便行禮,遂拉著手敘了些闊別思念的話。然後分賓主坐下,獻了茶,彼此又將別後事情的話說了。賈政問道:“老親翁幾時陛見的?”甄應嘉道:“前日。”賈政道:“主上隆恩,必有溫諭。”甄應嘉道:“主上的恩典,真是比天還高,下了好些旨意。”賈政道:“什麽好旨意?”甄應嘉道:“近來越寇猖獗,海疆一帶,小民不安,派了安國公征剿賊寇。主上因我熟悉土疆,命我前往安撫,但是即日就要起身。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謹備瓣香至靈前拜奠,稍盡微忱。”賈政即忙叩拜謝,便說:“老親翁即此一行,必是上慰聖心,下安黎庶。誠哉莫大之功,正在此行。但弟不克親睹奇才,隻好遙聆捷報。現在鎮海統製是弟舍親,會時務望青照。”甄應嘉道:“老親翁與統製是什麽親戚?”賈政道:“弟那年在江西糧道任時,將小女許配與統製少君,結褵已經三載。因海口案內未清,繼以海寇聚奸,所以音信不通。弟深念小女,俟老親翁安撫事竣後,拜懇便中一視。弟即修字數行,煩尊紀帶去,便感激不盡了。”甄應嘉道:“兒女之情,人所不免。我正在有奉托老親翁的事。昨蒙聖恩召取來京,因小兒年幼,家下乏人,將賤眷全帶來京。我因欽限迅,晝夜先行,賤眷在後緩行,到京尚需時日。弟奉旨出京,不敢久留。將來賤眷到京,少不得要到尊府,定叫小犬叩見。如可進教,遇有姻事可圖之處,望乞留意為感。”賈政…答應。那甄應嘉又說了幾句話,就要起身,說:“明日在城外再見。”賈政見他事忙,諒難再坐,隻得送出書房。”這一趟來不來都沒什麽要緊,而且來的目的顯然是傳達顯示“聖恩”,於是也便可知這段文字的“來源”了,
““賈璉寶玉早已伺候在那裏代送,因賈政未叫,不敢擅入。甄應嘉出來,兩人上去請安。應嘉一見寶玉,呆了一呆,心想:“這個怎麽甚象我家寶玉!隻是渾身縞素。””這也是重複之前的兩寶玉之文,無甚新意,也沒什麽“溫故而知新”,
““問道:“至親久闊,爺們都不認得了。”賈政忙指賈璉道:“這是家兄名赦之子璉二侄兒。”又指著寶玉道:“這是第二小犬,名叫寶玉。”應嘉拍手道:“奇!我在家聽見說老親翁有個銜玉生的愛子,名叫寶玉,因與小兒同名,心中甚為罕異。後來想著這個也是常有的事,不在意了。豈知今日一見,不但麵貌相同,且舉止一般,這更奇了。””請指出“奇”在何處,以及為什麽“奇”,否則不但是湊字數,而且當然就是廢文,
““問起年紀,“比這裏的哥兒略小一歲。”賈政便又提起承薦包勇,問及“令郎哥兒與小兒同名”的話述了一遍。應嘉因屬意寶玉,也不暇問及那包勇的好歹,隻連連的稱道:“真真罕異!”因又拉著寶玉的手,極致殷勤。又恐安國公起身甚,急須預備長行,勉強分手徐行。賈璉寶玉送出,一路又問了寶玉好些,然後才登車而去。那賈璉寶玉回來見了賈政,便將應嘉問的話回了一遍。賈政命他二人散去。”在前八十回,這樣的“無趣無用無意”的文字是絕對沒有的!
“賈璉又去張羅,算明鳳姐喪事的賬目。”這也是多此一寫,
““寶玉回到自己房中,告訴了寶釵,說是:“常提的甄寶玉,我想一見不能,今日倒先見了他父親了。我還聽得說,寶玉也不日要到京了,要求拜望我們老爺呢。他也說和我一模一樣的,我隻不信。若是他後兒到了咱們這裏來,你們都去瞧瞧,看他果然和我象不象?”寶釵聽了道:“噯,你說話怎麽越沒前後了?什麽男人同你一樣都說出來了,還叫我們瞧去呢。”寶玉聽了,知是失言,臉上一紅,連忙的還要解說。不知何話,下回分解。”這種話雖然有一點點“趣味”,但在紅樓夢中猶如小石子入大海,對大海等於沒有一點作用,
而既然提到這甄寶玉,不妨來說說他,之前也說過甄寶玉的出現是有些奇怪的,但是是在前八十回出現的,因此曹雪芹定有其意思在內,而之前也詳述過可能的意思,參見有過詳述的“第422章紅樓18殘酷四”以及之前相關章節,
而另外一層意思恐怕是曹雪芹寫紅樓夢或想紅樓夢到了一個深層次後,對這個世界產生的一種“幻覺”,
這個幻覺不是迷信,而是人思考某個或某些問題尤其是類似的問題時,會產生的一種其實本質是某種“深層認識”的“幻覺”,
即對於曹雪芹來說,其實是一種“深層認識”,而對於其他普通人來說,會立即說這是一種幻覺,
但其他普通人沒有曹雪芹的這些過程和達到的深層認識,所以當然也不能體會到曹雪芹的這種“幻覺”中的“深層認識”(注:媽呀!最繞的繞口令!徹底暈了!)
那這會是一種什麽“深層認識”產生的幻覺呢?那請注意聽了,先重要的友情提示:自持能力稍差的人不要走火入魔,
即,象曹雪芹寫如此複雜龐大而最重要是對於之前所有的社會乃至對於人類對於各種人性和複雜人性來說是極深度極真實的紅樓夢,除了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有一個可能是“副作用”就是曹雪芹很可能在這個寫作過程,由於量變產生質變,由於更多的質變產生更深的質變,曹雪芹也許會有“精神出竅”的感受!(注:…(外人注:嗬嗬))
即曹雪芹看這個世界和看所有人,除了會直接看其本質外,恐怕還會“看到”本質之外的一些“東西”!
而太虛幻境也許就是他所“看到”的其中之一!
而正因為其“太虛”,因此,曹雪芹才用了一個“幻境”來“盛”之(外人注:幹嘛呀,暗物質啊?),
而這個太虛幻境恐怕隻是曹雪芹剛寫紅樓夢時就有的,而曹雪芹寫到之後,特別是寫到一些精神波動會相當大的地方之時,恐怕其“深層認識”產生的“幻覺”會比這個“太虛幻境”還要“豐富”甚至“真實”!
甄寶玉就是其中一種,即也許,曹雪芹會產生這樣的“認識”:人嘛,都是“一樣”甚至是“一模一樣”的,隻不過由於遺傳和環境影響使得內在,外在的表現不同而已,
即賈寶玉和甄寶玉本來就是“一樣”甚至“一模一樣”的,即以兩人“指代”整個人類,
而由於遺傳和環境不同,兩人隻是“表現”和“未來”“不同”而已,
而如果先確定了人類其實“本質”都是“相同”的,隻是在生命中的“表現”不同,再以此“上升”到人類“之上”,恐怕以曹雪芹當時的想法,就會生出“精神”或說“靈魂”才是真正“不同”的!
當然,這個絕對隻是一時或幾時的曹雪芹的“幻覺”而已,而且這種“幻覺”不是有意識的,恐怕是“無意識”就產生了這些寫紅樓夢時幾乎肯定會出現的幻覺,而且也不會太影響到曹雪芹寫紅樓夢時的絕大部分或者說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實錄!
但象與賈寶玉長得“一模一樣”、起初的性格也幾乎“一模一樣”甄寶玉的出現,以及太虛幻境的來源,這些,恐怕都是曹雪芹深層認識之下產生的曹雪芹式“幻覺”,
也是曹雪芹對人類的一種類似“終極認識”,即人類“貴”為所謂萬物之靈,如果象其餘動物一樣,隻知道吃喝拉撒,其實與其餘動物沒有什麽區別,甚至不少“人”還不如有些動物真實,那人在這個地球上或說在這個宇宙中存在的“意義”是什麽呢?
雖然不是上帝造人,但人的精神顯然“應該”比動物“高”很多倍甚至“理論”上可以達到“無限”倍!
但現實是許多人堪比動物甚至連動物不如,其根本原因恐怕就是在於他們沒有任何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其實是人的本能之一,隻不過由於遺傳、更重要是由於環境的影響,人的精神世界之前要靠種種情象親情、友情、愛情以至宗教才能讓許多人“同時”具有,
但,其實,人是可以自己“營造”自己的“精神世界”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怎麽樣使自己覺得身心舒服,甚至無論處於什麽環境下都有“效果”,這種“精神世界”恐怕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恐怕就是你已經“找到了”專屬於自己最“適合”自己的精神世界!
否則,人恐怕隻能向動物或各種動物逐漸靠攏,人類引以為豪的所謂“智慧”也會被越來越多地用在了如動物之間的爭鬥上了!
而人類與動物的區別也是人類社會與動物世界的區別!
人類組成社會如果慢慢成為、成為了或最終成為了動物世界,那人類恐怕不是成為動物這麽簡單,恐怕人類將成為“魔鬼”!
(注:…我覺得我罵人好象有些不對了(外人注:…隻想到這些?(注:你還想到其他的嗎?(外人注:…慢慢想吧))))
而尋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人越多,這個人類社會才越來越象“人類”的社會,而尋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人越少,這個人類社會自然會越來越象“動物”的世界!
“奇英俊蘭”以及“平安寧靜”恐怕已經包含了曹雪芹以上的意思!(外人注:…猶如醍醐灌頂!)
且先到這。”
“…讓我想一想。”小戒愣道。
“很有意思!”小猴笑道。
“師父…”老沙看著小唐,雙手合什道。
“善哉善哉,”小唐微笑雙手合什道,“我佛亦微笑。”
平兒不但可以處理好各種關係,而且本身真實,而且幾乎沒有一點自己的私心,而且還能關心關照到幾乎所有人,因此,這個“平”字曹雪芹恐怕取得是相當有其深意!
““賈璉聽了,心想:“難得這樣。””這個“難得這樣”的“心想”也正反映了賈璉內心之狹窄以及當時相當多男子對女子的恐怕是不屑一顧,當然,這當然先當時的封建製度對女子們的限製和壓迫起決定性作用的!
而當然,這裏也有賈璉對之前鳳姐兒所謂一毛不撥的一個所謂“感慨”,
““便笑道:“這樣更好,省得我各處張羅。等我銀子弄到手了還你。””這個“笑”幾乎是在笑平兒竟然“主動送上門”,也可見賈璉如果之前是被鳳姐兒“管著”,便恐怕之後平兒會被賈璉“管著”,因此,之後的所謂平兒“扶正”雖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平兒和賈璉這樣的人是否能真正和睦,其實也是變數也是不小的,
但以平兒的情商和智商和為人,以及賈璉之前吸取了這麽多應該吸取的教訓,他們在一起恩愛和睦的可能性恐怕隻會越來越大,
而那句“等我銀子弄到手了還你”雖然當然不可能,但也至少看出賈璉比王仁之類的至少話語上要明白得多了!(注:王仁這鳥人越看越象個雜種!(外人注:哈哈,別罵人啊(注:你不罵我可要罵,否則他能把巧姐兒平兒等等挨個欺負個遍!就連賈璉恐怕王夫人也會拿他沒辦法!(外人注:雜種嘛,自然除了人的特征,還會有其他動物的各種特征(注:…你不讓我罵,我怎麽感覺你罵得比我還更厲害呢?)))))
““平兒道:“我的也是奶奶給的,什麽還不還。隻要這件事辦的好看些就是了。””這短短的簡單的一兩句話就是剛說的“平兒不但可以處理好各種關係,而且本身真實,而且幾乎沒有一點自己的私心,而且還能關心關照到幾乎所有人,”一個甚至充分體現,
先,“我的也是奶奶給的”,不但“照顧”到了鳳姐兒,而且在“提醒”賈璉:你拿的其實也是鳳姐兒的東西,不要拿了我的東西去怪去罵鳳姐兒,
其次,“什麽還不還”,雖然賈璉那句“還”顯然是隨口這麽一說,但平兒這句話不但考慮到了賈璉的感覺,而且也為賈璉減小了不少的壓力,
而“隻要這件事辦的好看些就是了”也連鳳姐兒和賈璉一起考慮到了,即別拿這錢去做其他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以上全是平兒的真實體現!看不出幾乎半點虛偽!
““賈璉心裏倒著實感激他,便將平兒的東西拿了去,當錢使用。諸凡事情,便與平兒商量。”如何?!這就是之前所說的賈璉和平兒“一起恩愛和睦的可能性恐怕隻會越來越大”的最強有力的證據!
證明了平兒的同時,也證明賈璉比起賈珍賈蓉來說,其本質其實還是好不少的!
至少,從賈璉反對賈赦納鴛鴦為妾而被賈赦痛罵幾乎要痛打的情節來看,賈璉如果不是交了賈珍和賈蓉這樣的“級損友”,以及鳳姐兒對其“壓製”有些過頭,恐怕不太會犯什麽大錯,
但以上也不是絕對的,即看看寶玉,寶玉甚至也有薛蟠這樣的“級損友”啊!黛玉給寶玉的“作用力”或說“壓力”甚至也很大啊,但寶玉就是寶玉!(外人注:看人為第一!其餘為其次!)
““秋桐看著,心裏就有些不甘,”秋桐按照之前的邏輯,應該在被鳳姐兒利用害死尤二姐後,依鳳姐兒內心之說,接下來就是鳳姐兒要收拾她了!但人算不如天算,賈府被抄,鳳姐兒極可能被賈政審查,王夫人要讓鳳姐兒背所有的黑鍋,鳳姐兒自身都難保,於是,秋桐就這樣“幸存”到了現在,
而秋桐的結局便恐怕是考驗賈璉和平兒是否能真正和睦恩愛甚至白頭到老攜手一生的關鍵第一環了!
““每每口角裏頭便說:“平兒沒有了奶奶,他要上去了。(.好看的小說)我是老爺的人,他怎麽就越過我去了呢?””這當然就是秋桐這樣的人的唯一能想到的,根本都用不著多想,
““平兒也看出來了,隻不理他。”這是平兒的性格也是平兒的聰明,即平兒的性格當然就是“平”,平兒的聰明就是:這種爛人,這種破事,你越理他越來勁,(注:哈哈,大白紙也罵人了!(外人注:誰讓你起的頭!(注:問題是不罵不行啊!(外人注:你讓他自生自滅不就可以了?!(注:他又不是一坨屎,能自生自滅的?(外人注:你把他當成一坨屎不就可以了!(注:…我還是覺得你罵人比我厲害(外人注:…))))))
““倒是賈璉一時明白,越把秋桐嫌了,碰著有些煩惱,便拿著秋桐出氣。”哈哈!為什麽賈璉這個時候能明白?第一個是賈璉受了之前那些教訓,第二個是賈璉此時從平兒處得到了真正的溫情和理解,因此,以上兩點再加上賈璉的本質其實還可以,已經足以讓賈璉比以前要心明眼亮至少十倍!
““邢夫人知道,反說賈璉不好。賈璉忍氣不提。”這也絕對是原文,這個伏筆相當重要,為後麵的王氏集團除掉邢夫人創造了更多的條件,即邢夫人不明是非,以利第一,淫威亂使,處處為敵,最終被王夫人解決時,也就是邢夫人眾叛親離自吞苦果之日!
即邢夫人的結局恐怕和“同盟”的趙姨娘有相似之處,恐怕也會精神失常而瘋死,
““再說鳳姐停了十餘天,送了殯。賈政守著老太太的孝,總在外書房。”賈政的孝心是絕對有的,但沒用在地方上,
““那時清客相公,漸漸的都辭去了,隻有個程日興還在那裏,時常陪著說說話兒。提起:“家運不好,一連人口死了好些,大老爺合珍大爺又在外頭。家計一天難似一天,外頭東莊地畝也不知道怎麽樣,總不得了!”那程日興道:“我在這裏好些年,也知道府上的人,那一個不是肥己的?一年一年都往他家裏拿,那自然府上是一年不夠一年了。又添了大老爺珍大爺那邊兩處的費用,外頭又有些債務。前兒又破了好些財,要想衙門裏緝賊追贓,那是難事。”這裏將賈府的經濟道得個明明白白!是難得的真正反映出賈府現在經濟狀況的文字!即賈府現在到處是支出,但不但沒收入,連存貨也幾乎要用光!
““老世翁若要安頓家事,除非傳那些管事的來,派一個心腹人各處去清查清查:該去的去,該留的留;有了虧空,著在經手的身上賠補,這就有了數兒了。那一座大園子,人家是不敢買的,這裏頭的出息也不少,又不派人管了。幾年老世翁不在家,這些人就弄神弄鬼兒的,鬧的一個人不敢到園裏,這都是家人的弊。此時把下人查一查,好的使著,不好的便攆了,這才是道理。””這程日興倒和探春當年的心思合一處了,隻是這個時候才想起,恐怕連亡羊補牢都算不上,因為恐怕連牢都已經要沒了,
““賈政點頭道:“先生你有所不知!不必說下人,就是自己的侄兒,也靠不住!若要我查起來,那能…親見親知?況我又在服中,不能照管這些個。我素來又兼不大理家,有的沒的,我還摸不著呢。””這裏自然是在說賈璉包括賈珍“靠不住”,但這又當然又顯賈政之“假正經”,因為既然都靠不住,那你賈政親自出馬嘛,而賈政也知道“若要我查起來,那能…親見親知?”,即賈政不知道的事情多得很了!而其中王夫人的財產就是賈政別說“親見親知”,恐怕連打聽打聽都是不敢的!
而賈政又為了自己找了好些個真是十分充足的理由,
即“況我又在服中,不能照管這些個。”好理由吧?盡孝啊,
還有“我素來又兼不大理家,有的沒的,我還摸不著呢。”這更是大實話!賈政卻不知道說的這一大段很有理由的話都全部在用一句話來反倒是反駁自己,即“那要你賈政有何用呢?”(外人注:妙哉!)
而且“有的沒的,我還摸不著呢。”更是幾乎直接在說王夫人的財產賈政是根本連邊都摸不著的!
那賈府想做成的一切事,幾乎都是王夫人想要做的事!
而連自己的親侄女自己之前的得力幹將鳳姐兒的後事也辦得如此“不好看”,足見王夫人冷血到了何種的程度!
““程日興道:“老世翁最是仁德的人。”程日興也果然是拍馬屁的高手,這句話恐怕更讓賈政找到了自己什麽事都做不成的最好的理由了!
““若在別人家這樣的家計,就窮起來,十年五載還不怕,便向這些管家的要,也就夠了。我聽見世翁的家人還有做知縣的呢。””這個倒是一件之前提過的,即賈璉在賈政耳邊嘀咕過的事,但被賈政“毅然”否決了,但恐怕沒有這麽簡單,先如前所說,賈璉是否會向賈政出這個主意還在兩可之間,而最重要的恐怕還另有原因,當然,賈政覺得向家人“要”錢有損自己的身份,但能不能要到恐怕會是一個大問題,或者才是一個根本的問題,
““賈政道:“一個人若要使起家人們的錢來,便了不得了,隻好自己儉省些。但是冊子上的產業,若是實有還好,生怕有名無實了。””有名無實不但是用來形容產業的,恐怕還是用來“形容”賈政的,
““程日興道:“老世翁所見極是。晚生為什麽說要查查呢!”賈政道:“先生必有所聞?”程日興道:“我雖知道些那些管事的神通,晚生也不敢言語的。”賈政聽了,便知話裏有因,便歎道:“我家祖父以來,都是仁厚的,從沒有刻薄過下人。我看如今這些人一日不似一日了。在我手裏行出主子樣兒來,又叫人笑話。””這個其實也是沒什麽好多說的,因為賈府被抄隻剩下賈母和王夫人處財產,而那些地畝恐怕也被人浪蕩得差不多了,
““兩人正說著,門上的進來回道:“江南甄老爺來了。”賈政便問道:“甄老爺進京為什麽?”那人道:“奴才也打聽過了,說是蒙聖恩起複了。”賈政道:“不用說了,快請罷。”那人出去,請了進來。那甄老爺即是甄寶玉之父,名叫甄應嘉,表字友忠,也是金陵人氏,功勳之後。原與賈府有親,素來走動的。因前年掛誤革了職,動了家產,今遇主上眷念功臣,賜還世職,行取來京陛見。知道賈母新喪,特備祭禮,擇日到寄靈的地方拜奠,所以先來拜望。”“甄應嘉”,自然有“真應假”的諧音,不過這個也沒有什麽重要和必要性,因此,關於甄家這一段,恐怕也是為湊字數而來,
甚至包括之前程日興和賈政的對話,雖然極可能有不少原文,但也許刪掉了不少關鍵的文字,
““賈政有服,不能遠接,在外書房門口等著。那位甄老爺一見,便悲喜交集。因在製中,不便行禮,遂拉著手敘了些闊別思念的話。然後分賓主坐下,獻了茶,彼此又將別後事情的話說了。賈政問道:“老親翁幾時陛見的?”甄應嘉道:“前日。”賈政道:“主上隆恩,必有溫諭。”甄應嘉道:“主上的恩典,真是比天還高,下了好些旨意。”賈政道:“什麽好旨意?”甄應嘉道:“近來越寇猖獗,海疆一帶,小民不安,派了安國公征剿賊寇。主上因我熟悉土疆,命我前往安撫,但是即日就要起身。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謹備瓣香至靈前拜奠,稍盡微忱。”賈政即忙叩拜謝,便說:“老親翁即此一行,必是上慰聖心,下安黎庶。誠哉莫大之功,正在此行。但弟不克親睹奇才,隻好遙聆捷報。現在鎮海統製是弟舍親,會時務望青照。”甄應嘉道:“老親翁與統製是什麽親戚?”賈政道:“弟那年在江西糧道任時,將小女許配與統製少君,結褵已經三載。因海口案內未清,繼以海寇聚奸,所以音信不通。弟深念小女,俟老親翁安撫事竣後,拜懇便中一視。弟即修字數行,煩尊紀帶去,便感激不盡了。”甄應嘉道:“兒女之情,人所不免。我正在有奉托老親翁的事。昨蒙聖恩召取來京,因小兒年幼,家下乏人,將賤眷全帶來京。我因欽限迅,晝夜先行,賤眷在後緩行,到京尚需時日。弟奉旨出京,不敢久留。將來賤眷到京,少不得要到尊府,定叫小犬叩見。如可進教,遇有姻事可圖之處,望乞留意為感。”賈政…答應。那甄應嘉又說了幾句話,就要起身,說:“明日在城外再見。”賈政見他事忙,諒難再坐,隻得送出書房。”這一趟來不來都沒什麽要緊,而且來的目的顯然是傳達顯示“聖恩”,於是也便可知這段文字的“來源”了,
““賈璉寶玉早已伺候在那裏代送,因賈政未叫,不敢擅入。甄應嘉出來,兩人上去請安。應嘉一見寶玉,呆了一呆,心想:“這個怎麽甚象我家寶玉!隻是渾身縞素。””這也是重複之前的兩寶玉之文,無甚新意,也沒什麽“溫故而知新”,
““問道:“至親久闊,爺們都不認得了。”賈政忙指賈璉道:“這是家兄名赦之子璉二侄兒。”又指著寶玉道:“這是第二小犬,名叫寶玉。”應嘉拍手道:“奇!我在家聽見說老親翁有個銜玉生的愛子,名叫寶玉,因與小兒同名,心中甚為罕異。後來想著這個也是常有的事,不在意了。豈知今日一見,不但麵貌相同,且舉止一般,這更奇了。””請指出“奇”在何處,以及為什麽“奇”,否則不但是湊字數,而且當然就是廢文,
““問起年紀,“比這裏的哥兒略小一歲。”賈政便又提起承薦包勇,問及“令郎哥兒與小兒同名”的話述了一遍。應嘉因屬意寶玉,也不暇問及那包勇的好歹,隻連連的稱道:“真真罕異!”因又拉著寶玉的手,極致殷勤。又恐安國公起身甚,急須預備長行,勉強分手徐行。賈璉寶玉送出,一路又問了寶玉好些,然後才登車而去。那賈璉寶玉回來見了賈政,便將應嘉問的話回了一遍。賈政命他二人散去。”在前八十回,這樣的“無趣無用無意”的文字是絕對沒有的!
“賈璉又去張羅,算明鳳姐喪事的賬目。”這也是多此一寫,
““寶玉回到自己房中,告訴了寶釵,說是:“常提的甄寶玉,我想一見不能,今日倒先見了他父親了。我還聽得說,寶玉也不日要到京了,要求拜望我們老爺呢。他也說和我一模一樣的,我隻不信。若是他後兒到了咱們這裏來,你們都去瞧瞧,看他果然和我象不象?”寶釵聽了道:“噯,你說話怎麽越沒前後了?什麽男人同你一樣都說出來了,還叫我們瞧去呢。”寶玉聽了,知是失言,臉上一紅,連忙的還要解說。不知何話,下回分解。”這種話雖然有一點點“趣味”,但在紅樓夢中猶如小石子入大海,對大海等於沒有一點作用,
而既然提到這甄寶玉,不妨來說說他,之前也說過甄寶玉的出現是有些奇怪的,但是是在前八十回出現的,因此曹雪芹定有其意思在內,而之前也詳述過可能的意思,參見有過詳述的“第422章紅樓18殘酷四”以及之前相關章節,
而另外一層意思恐怕是曹雪芹寫紅樓夢或想紅樓夢到了一個深層次後,對這個世界產生的一種“幻覺”,
這個幻覺不是迷信,而是人思考某個或某些問題尤其是類似的問題時,會產生的一種其實本質是某種“深層認識”的“幻覺”,
即對於曹雪芹來說,其實是一種“深層認識”,而對於其他普通人來說,會立即說這是一種幻覺,
但其他普通人沒有曹雪芹的這些過程和達到的深層認識,所以當然也不能體會到曹雪芹的這種“幻覺”中的“深層認識”(注:媽呀!最繞的繞口令!徹底暈了!)
那這會是一種什麽“深層認識”產生的幻覺呢?那請注意聽了,先重要的友情提示:自持能力稍差的人不要走火入魔,
即,象曹雪芹寫如此複雜龐大而最重要是對於之前所有的社會乃至對於人類對於各種人性和複雜人性來說是極深度極真實的紅樓夢,除了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有一個可能是“副作用”就是曹雪芹很可能在這個寫作過程,由於量變產生質變,由於更多的質變產生更深的質變,曹雪芹也許會有“精神出竅”的感受!(注:…(外人注:嗬嗬))
即曹雪芹看這個世界和看所有人,除了會直接看其本質外,恐怕還會“看到”本質之外的一些“東西”!
而太虛幻境也許就是他所“看到”的其中之一!
而正因為其“太虛”,因此,曹雪芹才用了一個“幻境”來“盛”之(外人注:幹嘛呀,暗物質啊?),
而這個太虛幻境恐怕隻是曹雪芹剛寫紅樓夢時就有的,而曹雪芹寫到之後,特別是寫到一些精神波動會相當大的地方之時,恐怕其“深層認識”產生的“幻覺”會比這個“太虛幻境”還要“豐富”甚至“真實”!
甄寶玉就是其中一種,即也許,曹雪芹會產生這樣的“認識”:人嘛,都是“一樣”甚至是“一模一樣”的,隻不過由於遺傳和環境影響使得內在,外在的表現不同而已,
即賈寶玉和甄寶玉本來就是“一樣”甚至“一模一樣”的,即以兩人“指代”整個人類,
而由於遺傳和環境不同,兩人隻是“表現”和“未來”“不同”而已,
而如果先確定了人類其實“本質”都是“相同”的,隻是在生命中的“表現”不同,再以此“上升”到人類“之上”,恐怕以曹雪芹當時的想法,就會生出“精神”或說“靈魂”才是真正“不同”的!
當然,這個絕對隻是一時或幾時的曹雪芹的“幻覺”而已,而且這種“幻覺”不是有意識的,恐怕是“無意識”就產生了這些寫紅樓夢時幾乎肯定會出現的幻覺,而且也不會太影響到曹雪芹寫紅樓夢時的絕大部分或者說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實錄!
但象與賈寶玉長得“一模一樣”、起初的性格也幾乎“一模一樣”甄寶玉的出現,以及太虛幻境的來源,這些,恐怕都是曹雪芹深層認識之下產生的曹雪芹式“幻覺”,
也是曹雪芹對人類的一種類似“終極認識”,即人類“貴”為所謂萬物之靈,如果象其餘動物一樣,隻知道吃喝拉撒,其實與其餘動物沒有什麽區別,甚至不少“人”還不如有些動物真實,那人在這個地球上或說在這個宇宙中存在的“意義”是什麽呢?
雖然不是上帝造人,但人的精神顯然“應該”比動物“高”很多倍甚至“理論”上可以達到“無限”倍!
但現實是許多人堪比動物甚至連動物不如,其根本原因恐怕就是在於他們沒有任何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其實是人的本能之一,隻不過由於遺傳、更重要是由於環境的影響,人的精神世界之前要靠種種情象親情、友情、愛情以至宗教才能讓許多人“同時”具有,
但,其實,人是可以自己“營造”自己的“精神世界”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怎麽樣使自己覺得身心舒服,甚至無論處於什麽環境下都有“效果”,這種“精神世界”恐怕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恐怕就是你已經“找到了”專屬於自己最“適合”自己的精神世界!
否則,人恐怕隻能向動物或各種動物逐漸靠攏,人類引以為豪的所謂“智慧”也會被越來越多地用在了如動物之間的爭鬥上了!
而人類與動物的區別也是人類社會與動物世界的區別!
人類組成社會如果慢慢成為、成為了或最終成為了動物世界,那人類恐怕不是成為動物這麽簡單,恐怕人類將成為“魔鬼”!
(注:…我覺得我罵人好象有些不對了(外人注:…隻想到這些?(注:你還想到其他的嗎?(外人注:…慢慢想吧))))
而尋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人越多,這個人類社會才越來越象“人類”的社會,而尋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人越少,這個人類社會自然會越來越象“動物”的世界!
“奇英俊蘭”以及“平安寧靜”恐怕已經包含了曹雪芹以上的意思!(外人注:…猶如醍醐灌頂!)
且先到這。”
“…讓我想一想。”小戒愣道。
“很有意思!”小猴笑道。
“師父…”老沙看著小唐,雙手合什道。
“善哉善哉,”小唐微笑雙手合什道,“我佛亦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