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薛姨媽聽了薛蝌的來書,因叫進小廝,問道:“你聽見你大爺說,到底是怎麽就把人打死了呢?”小廝道:“小的也沒聽真切。(-)那一日,大爺告訴二爺說――”說著回頭看了一看,見無人,才說道:“大爺說:自從家裏鬧的特利害,大爺也沒心腸了,所以要到南邊置貨去。這日想著約一個人同行,這人在咱們這城南二百多地住。大爺找他去了,遇見在先和大爺好的那個蔣yu函,帶著些小戲子進城,大爺同他在個鋪子裏吃飯喝酒。因為這當槽兒的盡著拿眼瞟蔣yu函,大爺就有了氣了。後來蔣yu函走了。第二天,大爺就請找的那個人喝酒。酒後想起頭一天的事來,叫那當槽兒的換酒,那當槽兒的來遲了,大爺就罵起來了。那個人不依,大爺就拿起酒碗照他打去。誰知那個人也是個潑皮,便把頭伸過來叫大爺打。大爺拿碗就砸他的腦袋,一下子就冒了血了,躺在地下。頭裏還罵,後頭就不言語了。”薛姨媽道:“怎麽也沒人勸勸嗎?”那小廝道:“這個沒聽見大爺說,小的不敢妄言。”薛姨媽道:“你先去歇歇罷。”小廝答應出來。
這裏薛姨媽自來見王夫人,托王夫人轉求賈政。賈政問了前後,也隻好含糊應了,隻說等薛蝌遞了呈子,看他本縣怎麽批了,再作道理。這裏薛姨媽又在當鋪裏兌了銀子,叫小廝趕著去了。三日後果有回信,薛姨媽接著了,即叫小丫頭告訴寶釵,連忙過來看了。隻見書上寫道:帶去銀兩做了衙門上下使費。哥哥在監,也不大吃苦,請太太放心。獨是這裏的人很刁,屍親見證都不依,連哥哥請的那個朋友也幫著他們。我與李祥兩個俱係生地生人,幸找著一個好先生,許他銀子,才討個注意,說是須得拉扯著同哥哥喝酒的吳良,nong人保出他來,許他銀兩,叫他撕擄。他若不依,便說張三是他打死,明推在異鄉人身上。他吃不住,就好辦了。我依著他,果然吳良出來。現在買囑屍親見證,又做了一張呈子,前日遞的,今日批來,請看呈底便知。
因又念呈底道:
具呈人某,呈為兄遭飛禍、代伸冤抑事:竊生胞兄薛蟠,本籍南京,寄寓西京,於某年月日,備本往南貿易。去未數日,家奴送信回家,說遭人命,生即奔憲治,知兄誤傷張姓。及至囹圄,據兄泣告,實與張姓素不相認,並無仇隙。偶因換酒角口,先兄將酒潑地,恰值張三低頭拾物,一時失手,酒碗誤碰囟門身死。門g恩拘訊,兄懼受刑,承諾鬥毆致死。仰門g憲天仁慈,知有冤抑,尚未定案。生兄在禁,具呈訴辯,有幹例禁;生念手足,冒死代呈。伏乞憲慈恩準提證質訊,開恩莫大,生等舉家仰戴鴻仁,永永無既矣!ji切上呈。
批的是:
屍場檢驗,證據確鑿。且並未用刑,爾兄自認鬥殺,招供在案。今爾遠來,並非目睹,何得捏次妄控?理應治罪,姑念為兄情切,且恕。不準。
薛姨媽聽到那裏,說道:“這不是救不過來了麽?這怎麽好呢?”寶釵道:“二哥的書還沒看完,後麵還有呢。”因又念道:“有要緊的問來使便知。”
薛姨媽便問來人。因說道:“縣裏早知我們的家當充足。須得在京裏謀幹得大情,再送一分大禮,還可以複審,從輕定案。太太此時必得快辦,再遲了就怕大爺要受苦了。”薛姨媽聽了,叫小廝自去,即刻又到賈府與王夫人說明原委,懇求賈政。賈政隻肯托人與知縣說情,不肯提及銀物。薛姨媽恐不中用,求鳳姐與賈璉說了,多上幾千銀子,才把知縣買通。
薛蚪那裏也便nong通了,然後知縣掛牌坐堂,傳齊了一幹鄰保、證見、屍親人等,監裏提出薛蟠,刑房書吏俱一一點名。知縣便叫地保對明初供,又叫屍親張王氏並屍叔張二問話。張王氏哭稟:“小的的男人是張大,南鄉裏住,十八年頭裏死了。大兒子、二兒子,也都死了。光留下這個死的兒子,叫張三,今年二十三歲,還沒有娶女人呢。為小人家裏窮,沒得養活,在李家店裏做當槽兒的。那一天晌午,李家店裏打發人來叫俺,說:‘你兒子叫人打死了。’我的青天老爺!小的就唬死了!跑到那裏,看見我兒子頭破血出的躺在地下喘氣兒,問他話也說不出來,不多一會兒就死了。小人就要揪住這個小雜種拚命!”眾衙役吆喝一聲,張王氏便磕頭道:“求青天老爺伸冤!小人就隻這一個兒子了。”
知縣便叫:“下去。”又叫李家店的人問道:“那張三是在你店內傭工的麽?”那李二回道:“不是傭工,是做當槽兒的。”知縣道:“那日屍場上,你說張三是薛蟠將碗砸死的,你親眼見的麽?”李二說道:“小的在櫃上,聽見說客房裏要酒,不多一回,便聽見說,‘不好了,打傷了!’小的跑進去,隻見張三躺在地下,也不能言語。小的便喊稟地保,一麵報他母親去了。他們到底怎樣打的,實在不知道,求太爺問那喝酒的便知道了。”知縣喝道:“初審口供你是親見的,怎麽如今說沒有見!”李二道:“小的前日唬昏了亂說。”衙役又吆喝了一聲。知縣便叫吳良問道:“你是同在一處喝酒的麽?薛蟠怎麽打的?據實供來!”吳良說:“小的那日在家,這個薛大爺叫我喝酒。他嫌酒不好,要換,張三不肯。薛大爺生氣,把酒向他臉上潑去,不曉得怎麽樣就碰在那腦袋上了。這是親眼見的。”知縣道:“胡說,前日屍場上薛蟠自己認拿碗砸死的,你說你親眼見的,怎麽今日的供不對?掌嘴!”衙役答應著要打。吳良求著說:“薛蟠實沒有和張三打架,酒碗失手,碰在腦袋上的。求老爺問薛蟠,便是恩典了!”
知縣叫上薛蟠,問道:“你與張三到底有什麽仇隙?畢竟是如何死的?實供上來。”薛蟠道:“求太老爺開恩:小的實沒有打他,為他不肯換酒,故拿酒潑地。不想一時失手,酒碗誤碰在他的腦袋上。小的即忙掩他的血,那裏知道再掩不住,血淌多了,過一回就死了。前日屍場上,怕太老爺要打,所以說是拿碗砸他的。隻求太老爺開恩!”知縣便喝道:“好個糊塗東西!本縣問你怎麽砸他的,你便供說惱他不換酒,才砸的,今日又供是失手碰的!”
知縣假作聲勢,要打要夾。薛蟠一口咬定。知縣叫仵作:“將前日屍場填寫傷痕,據實報來。”仵作稟報說:“前日驗得張三屍身無傷,惟囟門有磁器傷,長一寸七分,深五分,皮開,囟門骨脆,裂破三分。實係磕碰傷。”
知縣查對屍格相符,早知書吏改輕,也不駁詰,胡亂便叫畫供。張王氏哭喊道:“青天老爺!前日聽見還有多少傷,怎麽今日都沒有了?”知縣道:“這fu人胡說!現有屍格,你不知道麽?”叫屍叔張二,便問道:“你侄兒身死,你知道有幾處傷?”張二忙供道:“腦袋上一傷。”知縣道:“可又來。”
叫書吏將屍格給張王氏瞧去,並叫地保、屍叔指明與他瞧:現有屍場親押、證見、俱供並未打架,不為鬥毆,隻依誤傷吩咐畫供,將薛蟠監禁候詳,餘令原保領出,退堂。張王氏哭著亂嚷,知縣叫眾衙役攆他出去。張二也勸張王氏道:“實在誤傷,怎麽賴人?現在太老爺斷明,別再胡鬧了。”
薛蝌在外打聽明白,心內喜歡,便差人回家送信,等批詳回來,便好打點贖罪,且住著等信。隻聽路上三三兩兩傳說:“有個貴妃薨了,皇上輟朝三日。”這裏離陵寢不遠,知縣辦差墊道,一時料著不得閑,住在這裏無益,不如到監,告訴哥哥:“安心等著,我回家去,過幾日再來。”薛蟠也怕母親痛苦,帶信說:“我無事,必須衙門再使費幾次便可回家了。隻是別心疼銀子錢。”薛蝌留下李祥在此照料,一徑回家,見了薛姨媽,陳說知縣怎樣徇情,怎樣審斷,終定了誤傷:“進來屍親那裏再多些銀子,一準贖罪便沒事了。”薛姨媽聽說暫且放心,說:“正盼你來家中照應。賈府裏本該謝去,況且周貴妃薨了,他們天天進去,家裏空落落的。我想著要去替姨太太那邊照應照應,作伴兒,隻是咱們家又沒人,你這來的正好。”薛蝌道:“我在外頭,原聽見說是賈妃薨了,這麽才趕回來的。我們娘娘好好兒的,怎麽就死了?”薛姨媽道:“上年原病過一次,也就好了。這回又沒聽見娘娘有什麽病,隻聞那府裏頭幾天老太太不大受用,合上眼便看見元妃娘娘,眾人都不放心。直至打聽起來,又沒有什麽事。到了大前兒晚上,老太太親口說是‘怎麽元妃獨自一個人到我這裏?’眾人隻道是病中想的話,總不信。老太太又說:‘你們不信,元妃還和我說是:“榮華易盡,須要退步ho身。”’眾人都說:‘誰不想到?這裏有年紀的人思前想後的心事。’所以也不當件事。恰好第二天早起,裏頭吵嚷出來,說娘娘病重,宣各誥命進去請安。他們就驚疑的了不得,趕著進去。他們還沒有出來,我們家裏已聽見周貴妃薨逝了。你想外頭的訛言,家裏的疑心,恰碰在一處,可奇不奇?”寶釵道:“不但是外頭的訛言舛錯,便在家裏的,一聽見‘娘娘’兩個字,也就都忙了,過後才明白。這兩天那府裏這些丫頭婆子來說,他們早知道不是咱們家的娘娘。我說:‘你們那裏拿得定呢?’他說道:‘前幾年正月,外省薦了一個算命的,說是很準的。老太太叫人將元妃八字夾在丫頭們八字裏頭,送出去叫他推算,他獨說:“這正月初一日生日的那位姑娘,隻怕時辰錯了;不然,真是個貴人,也不能在這府中。”老爺和眾人說:“不管他錯不錯,照八字算去。”那先生便說:“甲申年,正月丙寅,這四個字內,有‘傷官’‘敗財’。惟‘申’字內有‘正官’祿馬,這就是家裏養不住的,也不見什麽好。這日子是乙卯,初hun木旺,雖是‘比肩’,那裏知道愈‘比’愈好,就象那個好木料,愈經斫削,才成大器。”獨喜得時上什麽辛金為貴,什麽已中“正官”祿馬獨旺:這叫作“飛天祿馬格”。又說什麽“日逢‘專祿’,貴重的很。‘天月二德’坐本命,貴受椒房之寵。這位姑娘,若是時辰準了,定是一位主子娘娘。”這不是算準了麽?我們還記得說:“可惜榮華不久;隻怕遇著寅年卯月,這就是‘比’而又‘比’,‘劫’而又‘劫’,比如好木,太要做玲瓏剔透,木質就不堅了。”他們把這些話都忘記了,隻管瞎忙。我才想起來,告訴我們大nǎnǎ,今年那裏是寅年卯月呢?’”寶釵尚未述完這話,薛蝌急道:“且別管人家的事。既有這個神仙算命的,我想哥哥今年什麽惡星照命,遭這麽橫禍?快開八字兒,我給他算去,看有妨礙麽。”寶釵道:“他是外省來的,不知今年在京不在了。”說著,便打點薛姨媽往賈府去。
到了那裏,隻有李紈探hun等在家接著,便問道:“大爺的事怎麽樣了?”薛姨媽道:“等詳了上司才定,看來也到不了死罪。”這才大家放心。
(大白紙注:以上是刪改後的可能的原文,其中有薛蟠犯事的必有的情節和賈母夢到元妃不妙的可能的情節,但這裏強調元妃是病重,是有掩飾元妃是被皇帝賜死的用意在內的,因此所有的這些原文情節的進一步小的增刪改,還會之後隨時有調整)
且先到這。
(大白紙注:嘻嘻,親愛滴可愛滴疼愛滴寶貝呀,辛苦又挑戰又新鮮的一天又開始啦!加油哦!愛你想你親親抱抱!
:)
)
“八十回後原文的處理確實在之前大量推論和之後實際續補的基礎上,要進行細化的修改。”小戒道。
“嗯,把握好大的方向和紅樓夢所有最大的主動脈,其餘吟細血管然後再細造。”小猴點頭道。
“當成為連貫和穩固的一大段情節和一大段邏輯後,這些細化和細造隨時可以進行。”老沙道。
“阿彌陀佛,”小唐道,“主道奔流入海,支流便不會混亂。”
交
這裏薛姨媽自來見王夫人,托王夫人轉求賈政。賈政問了前後,也隻好含糊應了,隻說等薛蝌遞了呈子,看他本縣怎麽批了,再作道理。這裏薛姨媽又在當鋪裏兌了銀子,叫小廝趕著去了。三日後果有回信,薛姨媽接著了,即叫小丫頭告訴寶釵,連忙過來看了。隻見書上寫道:帶去銀兩做了衙門上下使費。哥哥在監,也不大吃苦,請太太放心。獨是這裏的人很刁,屍親見證都不依,連哥哥請的那個朋友也幫著他們。我與李祥兩個俱係生地生人,幸找著一個好先生,許他銀子,才討個注意,說是須得拉扯著同哥哥喝酒的吳良,nong人保出他來,許他銀兩,叫他撕擄。他若不依,便說張三是他打死,明推在異鄉人身上。他吃不住,就好辦了。我依著他,果然吳良出來。現在買囑屍親見證,又做了一張呈子,前日遞的,今日批來,請看呈底便知。
因又念呈底道:
具呈人某,呈為兄遭飛禍、代伸冤抑事:竊生胞兄薛蟠,本籍南京,寄寓西京,於某年月日,備本往南貿易。去未數日,家奴送信回家,說遭人命,生即奔憲治,知兄誤傷張姓。及至囹圄,據兄泣告,實與張姓素不相認,並無仇隙。偶因換酒角口,先兄將酒潑地,恰值張三低頭拾物,一時失手,酒碗誤碰囟門身死。門g恩拘訊,兄懼受刑,承諾鬥毆致死。仰門g憲天仁慈,知有冤抑,尚未定案。生兄在禁,具呈訴辯,有幹例禁;生念手足,冒死代呈。伏乞憲慈恩準提證質訊,開恩莫大,生等舉家仰戴鴻仁,永永無既矣!ji切上呈。
批的是:
屍場檢驗,證據確鑿。且並未用刑,爾兄自認鬥殺,招供在案。今爾遠來,並非目睹,何得捏次妄控?理應治罪,姑念為兄情切,且恕。不準。
薛姨媽聽到那裏,說道:“這不是救不過來了麽?這怎麽好呢?”寶釵道:“二哥的書還沒看完,後麵還有呢。”因又念道:“有要緊的問來使便知。”
薛姨媽便問來人。因說道:“縣裏早知我們的家當充足。須得在京裏謀幹得大情,再送一分大禮,還可以複審,從輕定案。太太此時必得快辦,再遲了就怕大爺要受苦了。”薛姨媽聽了,叫小廝自去,即刻又到賈府與王夫人說明原委,懇求賈政。賈政隻肯托人與知縣說情,不肯提及銀物。薛姨媽恐不中用,求鳳姐與賈璉說了,多上幾千銀子,才把知縣買通。
薛蚪那裏也便nong通了,然後知縣掛牌坐堂,傳齊了一幹鄰保、證見、屍親人等,監裏提出薛蟠,刑房書吏俱一一點名。知縣便叫地保對明初供,又叫屍親張王氏並屍叔張二問話。張王氏哭稟:“小的的男人是張大,南鄉裏住,十八年頭裏死了。大兒子、二兒子,也都死了。光留下這個死的兒子,叫張三,今年二十三歲,還沒有娶女人呢。為小人家裏窮,沒得養活,在李家店裏做當槽兒的。那一天晌午,李家店裏打發人來叫俺,說:‘你兒子叫人打死了。’我的青天老爺!小的就唬死了!跑到那裏,看見我兒子頭破血出的躺在地下喘氣兒,問他話也說不出來,不多一會兒就死了。小人就要揪住這個小雜種拚命!”眾衙役吆喝一聲,張王氏便磕頭道:“求青天老爺伸冤!小人就隻這一個兒子了。”
知縣便叫:“下去。”又叫李家店的人問道:“那張三是在你店內傭工的麽?”那李二回道:“不是傭工,是做當槽兒的。”知縣道:“那日屍場上,你說張三是薛蟠將碗砸死的,你親眼見的麽?”李二說道:“小的在櫃上,聽見說客房裏要酒,不多一回,便聽見說,‘不好了,打傷了!’小的跑進去,隻見張三躺在地下,也不能言語。小的便喊稟地保,一麵報他母親去了。他們到底怎樣打的,實在不知道,求太爺問那喝酒的便知道了。”知縣喝道:“初審口供你是親見的,怎麽如今說沒有見!”李二道:“小的前日唬昏了亂說。”衙役又吆喝了一聲。知縣便叫吳良問道:“你是同在一處喝酒的麽?薛蟠怎麽打的?據實供來!”吳良說:“小的那日在家,這個薛大爺叫我喝酒。他嫌酒不好,要換,張三不肯。薛大爺生氣,把酒向他臉上潑去,不曉得怎麽樣就碰在那腦袋上了。這是親眼見的。”知縣道:“胡說,前日屍場上薛蟠自己認拿碗砸死的,你說你親眼見的,怎麽今日的供不對?掌嘴!”衙役答應著要打。吳良求著說:“薛蟠實沒有和張三打架,酒碗失手,碰在腦袋上的。求老爺問薛蟠,便是恩典了!”
知縣叫上薛蟠,問道:“你與張三到底有什麽仇隙?畢竟是如何死的?實供上來。”薛蟠道:“求太老爺開恩:小的實沒有打他,為他不肯換酒,故拿酒潑地。不想一時失手,酒碗誤碰在他的腦袋上。小的即忙掩他的血,那裏知道再掩不住,血淌多了,過一回就死了。前日屍場上,怕太老爺要打,所以說是拿碗砸他的。隻求太老爺開恩!”知縣便喝道:“好個糊塗東西!本縣問你怎麽砸他的,你便供說惱他不換酒,才砸的,今日又供是失手碰的!”
知縣假作聲勢,要打要夾。薛蟠一口咬定。知縣叫仵作:“將前日屍場填寫傷痕,據實報來。”仵作稟報說:“前日驗得張三屍身無傷,惟囟門有磁器傷,長一寸七分,深五分,皮開,囟門骨脆,裂破三分。實係磕碰傷。”
知縣查對屍格相符,早知書吏改輕,也不駁詰,胡亂便叫畫供。張王氏哭喊道:“青天老爺!前日聽見還有多少傷,怎麽今日都沒有了?”知縣道:“這fu人胡說!現有屍格,你不知道麽?”叫屍叔張二,便問道:“你侄兒身死,你知道有幾處傷?”張二忙供道:“腦袋上一傷。”知縣道:“可又來。”
叫書吏將屍格給張王氏瞧去,並叫地保、屍叔指明與他瞧:現有屍場親押、證見、俱供並未打架,不為鬥毆,隻依誤傷吩咐畫供,將薛蟠監禁候詳,餘令原保領出,退堂。張王氏哭著亂嚷,知縣叫眾衙役攆他出去。張二也勸張王氏道:“實在誤傷,怎麽賴人?現在太老爺斷明,別再胡鬧了。”
薛蝌在外打聽明白,心內喜歡,便差人回家送信,等批詳回來,便好打點贖罪,且住著等信。隻聽路上三三兩兩傳說:“有個貴妃薨了,皇上輟朝三日。”這裏離陵寢不遠,知縣辦差墊道,一時料著不得閑,住在這裏無益,不如到監,告訴哥哥:“安心等著,我回家去,過幾日再來。”薛蟠也怕母親痛苦,帶信說:“我無事,必須衙門再使費幾次便可回家了。隻是別心疼銀子錢。”薛蝌留下李祥在此照料,一徑回家,見了薛姨媽,陳說知縣怎樣徇情,怎樣審斷,終定了誤傷:“進來屍親那裏再多些銀子,一準贖罪便沒事了。”薛姨媽聽說暫且放心,說:“正盼你來家中照應。賈府裏本該謝去,況且周貴妃薨了,他們天天進去,家裏空落落的。我想著要去替姨太太那邊照應照應,作伴兒,隻是咱們家又沒人,你這來的正好。”薛蝌道:“我在外頭,原聽見說是賈妃薨了,這麽才趕回來的。我們娘娘好好兒的,怎麽就死了?”薛姨媽道:“上年原病過一次,也就好了。這回又沒聽見娘娘有什麽病,隻聞那府裏頭幾天老太太不大受用,合上眼便看見元妃娘娘,眾人都不放心。直至打聽起來,又沒有什麽事。到了大前兒晚上,老太太親口說是‘怎麽元妃獨自一個人到我這裏?’眾人隻道是病中想的話,總不信。老太太又說:‘你們不信,元妃還和我說是:“榮華易盡,須要退步ho身。”’眾人都說:‘誰不想到?這裏有年紀的人思前想後的心事。’所以也不當件事。恰好第二天早起,裏頭吵嚷出來,說娘娘病重,宣各誥命進去請安。他們就驚疑的了不得,趕著進去。他們還沒有出來,我們家裏已聽見周貴妃薨逝了。你想外頭的訛言,家裏的疑心,恰碰在一處,可奇不奇?”寶釵道:“不但是外頭的訛言舛錯,便在家裏的,一聽見‘娘娘’兩個字,也就都忙了,過後才明白。這兩天那府裏這些丫頭婆子來說,他們早知道不是咱們家的娘娘。我說:‘你們那裏拿得定呢?’他說道:‘前幾年正月,外省薦了一個算命的,說是很準的。老太太叫人將元妃八字夾在丫頭們八字裏頭,送出去叫他推算,他獨說:“這正月初一日生日的那位姑娘,隻怕時辰錯了;不然,真是個貴人,也不能在這府中。”老爺和眾人說:“不管他錯不錯,照八字算去。”那先生便說:“甲申年,正月丙寅,這四個字內,有‘傷官’‘敗財’。惟‘申’字內有‘正官’祿馬,這就是家裏養不住的,也不見什麽好。這日子是乙卯,初hun木旺,雖是‘比肩’,那裏知道愈‘比’愈好,就象那個好木料,愈經斫削,才成大器。”獨喜得時上什麽辛金為貴,什麽已中“正官”祿馬獨旺:這叫作“飛天祿馬格”。又說什麽“日逢‘專祿’,貴重的很。‘天月二德’坐本命,貴受椒房之寵。這位姑娘,若是時辰準了,定是一位主子娘娘。”這不是算準了麽?我們還記得說:“可惜榮華不久;隻怕遇著寅年卯月,這就是‘比’而又‘比’,‘劫’而又‘劫’,比如好木,太要做玲瓏剔透,木質就不堅了。”他們把這些話都忘記了,隻管瞎忙。我才想起來,告訴我們大nǎnǎ,今年那裏是寅年卯月呢?’”寶釵尚未述完這話,薛蝌急道:“且別管人家的事。既有這個神仙算命的,我想哥哥今年什麽惡星照命,遭這麽橫禍?快開八字兒,我給他算去,看有妨礙麽。”寶釵道:“他是外省來的,不知今年在京不在了。”說著,便打點薛姨媽往賈府去。
到了那裏,隻有李紈探hun等在家接著,便問道:“大爺的事怎麽樣了?”薛姨媽道:“等詳了上司才定,看來也到不了死罪。”這才大家放心。
(大白紙注:以上是刪改後的可能的原文,其中有薛蟠犯事的必有的情節和賈母夢到元妃不妙的可能的情節,但這裏強調元妃是病重,是有掩飾元妃是被皇帝賜死的用意在內的,因此所有的這些原文情節的進一步小的增刪改,還會之後隨時有調整)
且先到這。
(大白紙注:嘻嘻,親愛滴可愛滴疼愛滴寶貝呀,辛苦又挑戰又新鮮的一天又開始啦!加油哦!愛你想你親親抱抱!
:)
)
“八十回後原文的處理確實在之前大量推論和之後實際續補的基礎上,要進行細化的修改。”小戒道。
“嗯,把握好大的方向和紅樓夢所有最大的主動脈,其餘吟細血管然後再細造。”小猴點頭道。
“當成為連貫和穩固的一大段情節和一大段邏輯後,這些細化和細造隨時可以進行。”老沙道。
“阿彌陀佛,”小唐道,“主道奔流入海,支流便不會混亂。”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