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院子大但房屋不多,除去廚房堂屋,正經能住人的屋子隻有五間,其中書房還占了間去,一家八口原來還能湊合,如若再添丁加口,就顯得緊張了。
因為徐世錚出門辦差,魏氏又不是當家的媳婦不好攬承,上回來時薑氏便沒提要人的事,想等哥哥回來再說,同時也是考慮到了自家暫時也住不開,隻等了泥土解凍,召人把廂房蓋起來,讓大郎他們搬進去,後罩房留給下人住也合適。
鄭家原先都是土胚房,這回準備用磚瓦,蓋四間廂房再加一間專用的書房。
鄭大虎本想把正房也拆了重砌,讓媳婦和姐妹倆搬去鎮上才買下的宅子裏住幾天,盤算的挺好,沒想到媳婦難得一回沒依著他來。
薑氏是想著,都走了家裏誰來照看,別的不提,光大妞的嫁奩就是上千的銀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鄭大虎隻好退而求其次,重新粉刷再換上新瓦,怎麽也要讓媳婦住的好點。
大妞快要出門的人,前院要大修整,人來人往定然不少,為了避嫌姐妹倆暫時搬回原來的屋子,因著西屋也要修繕,置辦好的嫁奩計劃著挪去大郎他們的屋裏。
趁著大郎他們回來,再加上閔承安,勞動力充足,趕緊搬東西,鄭大虎也不忌諱把嫁妝先給女婿透個底。
閔承安得幸提早知道了未婚妻子的身價,很是驚訝,雖看不到箱籠裏安放的具體物品,光是那數量和重量就足以讓他掂量得出,嶽丈嶽母對女兒該有多疼愛。
後罩房的屋子不大,嫁奩放進去堆得滿滿當當。大郎估摸著下一個沐休日他們是沒地方住了,想著到時候白天回來等晚上再回書院去。
四郎搬去書房暫居,書房裏有個小炕。不大但也足夠他橫著睡,身量小就是占便宜,說起這小炕來。還有二妞的一頓官司。
為了擴展空間擺放書桌書櫃,書房也是整拾過的。大炕自是要拆除,二妞為了給自己圖謀個能半躺下看書的地方霸住不讓拆盡,對於就差沒給閨女上天去摘星星的鄭大虎而言,這點小事能有什麽不可能不可以的,鄭大虎鬆了口,即便有些不倫不類,大郎幾個也隻能把任何反對意見都吞回肚子裏去。[]
炕是留下了。主人卻沒了蹤影,二妞覺得在這麽個肅穆莊嚴的環境裏看閑書,很沒情調,不是拿著書回自個屋裏就是捧在它在樹蔭下或是跑園子裏去看,二妞來書房多是找陪聊,又不是開臥談會,誰還躺著聊天,那個小炕基本沒發揮過功能,為此事二郎三郎時不時拿出來擠兌她,二妞自己理虧。憑她再能把黑說成白在這事上頭也稍顯辯駁無力。
如今可算是撿回了麵子,翻身農奴把歌唱,二妞洋洋自得,她得多有先見之明啊。一邊給四郎挪窩,一邊把兩個不良哥哥狠狠的奚落,小尾巴快翹去天。
二郎三郎麵麵相覷,對她的小心眼愛記仇很無奈。
二妞得意忘形之下原形畢露,前些日子因為多了兩個外人她收斂了不少,怎麽都要裝著點才不丟她娘的人不是。
徐修永看兄妹幾個鬥嘴皮子看得直樂嗬,原來手足間還可以這樣相處的,心裏想著欣悅再長大些,會不會也如表妹一般對著他耍無賴,有這樣一個妹妹應該也很有意思吧,看鄭家哥倆雖然麵上表現出很無奈樣子,但眼睛裏的神采是掩不住的,沒看出不高興來反倒是相當的享受。
突然間,他更想家了,迫不及待的想見見妹妹,也是記掛著祖母和母親。
說話永哥兒的這為祖母齊氏,做過的糊塗事三天三夜也講不清楚,但有一條,她從來沒虧欠過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不當是疼兒子,孫子也是她心尖尖上的人,魏氏作為徐修永的親娘,教訓兒子都是背齊氏偷偷來,即便是徐慕白,做祖父教訓孫子自古應當,但要是齊氏覺得過了,她也能不管不顧的鬧翻天去,最後徐慕白對這個孫子也是差不多放棄了。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養成徐修永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唯獨懼怕自己的父親,要是把他惹極了,鞭子也是能直接往身上招呼的,即便是祖母也保不住他。
徐世錚堅持的事情,齊氏也不敢不依從他,當年徐世錚要從戎,她哭瞎了眼睛也沒能把兒子留下來。
齊氏偏親隔了肚皮的孫女,對自己的親孫女卻不大放在心上,但對徐修永之外的其他幾個名下的孫子,卻是看兩眼也嫌多餘。(.無彈窗廣告)
天下沒有絕對的應當或是不應當,薑氏當年不得親娘的喜歡,隻能說是她投錯了胎,齊氏重男輕女毫無道理可以,其實與薑氏是不是生錯了日子關係並不大,隻是陰差陽錯間,提供了齊氏一個發泄的借口。
不管齊氏做了多少令人不齒的錯事,齊氏疼愛孫子是真的,所以除了母親,徐修永最記掛的就是她,對於祖母與姑姑的那段公案,他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也清楚祖母的性子,這樣的事情她做的出來,所以對著鄭家的人,他是從來不會談及齊氏的。
熱熱鬧鬧的過了一天,等用過晚飯,鄭家兄弟連著徐家來的那倆,與閔承安一道回書院去了。
第二天,鄭大虎就召集人手,準備破土動工。
一場天災,欠鄭家錢的村民真不少,如今雪化了也沒一家來還炭,誰也不是真算不清賬的,拿錢還債怎麽會比做工抵債實惠,家裏缺的永遠都是錢財而不是勞力。
還不到播種下秧的時候,地裏的活不多,鄭大虎鐵臂一揮,欠錢的基本都來了,這些人中有幾個是過泥瓦匠的,正好不用再另外尋人,其餘都算作小工。
除了壯勞力,在經過鄭家同意後,不少人家把家裏是十四五歲的半大小子也帶了來。這些人不用算做工錢,幹一天活隻圖賺一頓飯,給個饃饃都成。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能給家裏節省一頓便是一頓。
本是來做工抵賬,鄭家不管飯也說得過去。沒想到人家不僅管了,每頓飯不僅管飽管夠。每人還能得幾塊的葷腥,這些人裏有的過年也不過如此。
為著鄭家人的厚道,幹起活來人人都下了死力氣,壓根沒想著慢慢來拖上幾天多算些工錢,最貧弱的人往往也是這個世上最憨實的人,因為憨實所以貧窮。
年前凍下的鮮肉太多,原本就留了不少獵物。過年時還買了不少豬羊肉,園裏養的母雞都殺了十隻,徐家齊家鄧管事那,作為回禮又送了些,什麽鹿肉驢肉的都有,二妞他們還真沒吃過,稀罕的不行,緊著這些先食用了。
一個年過完,剩下不少,天轉暖後冰都消融了。不得不又用鹽漬上,這樣能存放得更久些,但味道卻不如原來的鮮,如今正好用上。也不用專門花錢買,每頓薑氏都很舍得下足料去,看得過來義務幫忙的吳氏都替她心疼。
這日,鄭家院子裏正熱火朝天,門口停下輛馬車,下來個穿著很體麵的人,還抱著大大小小的好些個錦盒,村裏人心裏好奇又不敢直視,隻好用餘光瞄豎起耳朵聽,手裏的活慢下許多。
鄭大虎也注意到了,不過依舊站在原地沒上前親迎。
這人叫長安,是徐世錚身邊很得用的一個隨從,大舅子第一次尋上門來就帶著他,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已經來過鄭家三次,都是給永哥兒送東西的,上一次是在六天前,這麽快又送什麽來了?
常貴上前把錦盒接過,讓他騰出手來。
“小的給姑爺請安”,頭磕得很到位,一點也找不出錯來。
“長安啊,都說了,不要每回來都如此,快起來吧,我這裏都是泥地,浪費了你這身衣裳”,鄭大虎笑道,沒伸出手去攔。
“謝姑爺體貼小的”,長安站起來,又躬身回道,把禮數做全乎。
這話鄭姑爺說得他可當不得真,徐家主子最忌奴大欺主的事,即便是嫁出門的姑奶奶,他也不敢忘了本分。
能得主子看中的,怎可沒一點眼力勁,即便鄭家再落魄,他也隻能是姑奶奶腳底下的塵埃,不憑別的,就憑鄭家這位姑奶奶可是自己主子爺的親妹妹,唯一的手足,還是主子能將親子托付的人,每回進鄭家的門,都要給姑爺姑奶奶行大禮,即便鄭家人不計較,他卻不敢有一丁點的疏忽,鄭家姑奶奶要是在爺麵前上一滴眼藥,他以後的日子也不用過了,身後可是多少人在盯著他的位置呢。
薑氏聽到動靜從廚房裏走出來,長安眼尖的很,趕緊過去請安。
“小的給姑奶奶請安。”
等長安行下大禮,薑氏才道“起來說話吧。”
“小的給姑爺姑奶奶報喜來了,四爺升任京畿衛指揮使,授昭勇將軍。”
鄭大虎濃眉一揚,大舅子這是踢掉頂頭上司自己上位了,看來這趟外差辦的不錯,媳婦白擔心了。
“四哥回京了?可是安妥?”薑氏喜上眉頭。
“四爺剛上任脫不開身,使了小的過來傳話,讓姑奶奶別記掛著,四爺一切安好。”
“那就好,嫂子這下可以放心了,你回了哥哥嫂子,就說永哥兒甚好,隻是離家日久,思念父母母親,今兒這喜事你也去書院告知永哥兒一聲,讓他高興高興,可憐這孩子心裏頭一直記掛著出門在外的父親呢。”
“小的記下了,夫人亦是掛念少爺,使小的過些天來接少爺回家沐休,夫人還說,想邀幾位表少爺一道家去”,長安作為男仆,不好直視女主子,說話時都是低頭哈腰。
薑氏與鄭大虎對視一眼,道,“永哥兒與哥哥嫂嫂久未團圓,人多了鬧騰,這回就算了,等下次吧,我今兒不留你的飯,書院馬上就是晌午課休時間,你去正好不擾了先生們授課,我備下些吃食,本是要下午送去的,你便順道一遍帶去了吧。”
薑氏吩咐了常貴家的把食物裝好,自己轉進房內,取了些銀裸子裝進荷包裏,出來後賞給了長安,平時也有打賞,不過是幾十個大錢意思意思,今天確實不同,哥哥榮升大喜,這報喜錢可不能少了,薑氏也大方,直接往荷包裏裝了五兩。
長安也算是人精裏的人精,接過荷包都不用掂量也能估算個大概來,謝賞謝得更到位了。
等人走後,村民們不再沉默,院子裏賀喜聲此起彼伏。
原本就聽說鄭家的舅老爺是個將軍,今兒是又升官了,知道京畿衛指揮使是何等官職的心裏噔噔的打鼓,不知道,也想著回去後就跟人打聽去,無論如何,這鄭家可是不能招惹的。
鄭大虎與有榮焉,好聽的話誰不喜歡,“常貴,你去割十斤豬肉回來,中午做紅燒肉,讓大夥大打牙祭。”
為了紅燒肉,相信晚個把時辰用飯是不會有人有意見的,幾塊混在土豆蘿卜裏的幹肉片,哪能有紅通通肥滋滋的好燒肉有吸引力。
果然,鄭大老爺這話一出口,一夥人手下的勁使得更足,有那肚子裏冒著泡泡的,也全都忽略不計。
****
送上近一千字,求支持,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嗬嗬,貌似貪心了哩!(未完待續)
因為徐世錚出門辦差,魏氏又不是當家的媳婦不好攬承,上回來時薑氏便沒提要人的事,想等哥哥回來再說,同時也是考慮到了自家暫時也住不開,隻等了泥土解凍,召人把廂房蓋起來,讓大郎他們搬進去,後罩房留給下人住也合適。
鄭家原先都是土胚房,這回準備用磚瓦,蓋四間廂房再加一間專用的書房。
鄭大虎本想把正房也拆了重砌,讓媳婦和姐妹倆搬去鎮上才買下的宅子裏住幾天,盤算的挺好,沒想到媳婦難得一回沒依著他來。
薑氏是想著,都走了家裏誰來照看,別的不提,光大妞的嫁奩就是上千的銀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鄭大虎隻好退而求其次,重新粉刷再換上新瓦,怎麽也要讓媳婦住的好點。
大妞快要出門的人,前院要大修整,人來人往定然不少,為了避嫌姐妹倆暫時搬回原來的屋子,因著西屋也要修繕,置辦好的嫁奩計劃著挪去大郎他們的屋裏。
趁著大郎他們回來,再加上閔承安,勞動力充足,趕緊搬東西,鄭大虎也不忌諱把嫁妝先給女婿透個底。
閔承安得幸提早知道了未婚妻子的身價,很是驚訝,雖看不到箱籠裏安放的具體物品,光是那數量和重量就足以讓他掂量得出,嶽丈嶽母對女兒該有多疼愛。
後罩房的屋子不大,嫁奩放進去堆得滿滿當當。大郎估摸著下一個沐休日他們是沒地方住了,想著到時候白天回來等晚上再回書院去。
四郎搬去書房暫居,書房裏有個小炕。不大但也足夠他橫著睡,身量小就是占便宜,說起這小炕來。還有二妞的一頓官司。
為了擴展空間擺放書桌書櫃,書房也是整拾過的。大炕自是要拆除,二妞為了給自己圖謀個能半躺下看書的地方霸住不讓拆盡,對於就差沒給閨女上天去摘星星的鄭大虎而言,這點小事能有什麽不可能不可以的,鄭大虎鬆了口,即便有些不倫不類,大郎幾個也隻能把任何反對意見都吞回肚子裏去。[]
炕是留下了。主人卻沒了蹤影,二妞覺得在這麽個肅穆莊嚴的環境裏看閑書,很沒情調,不是拿著書回自個屋裏就是捧在它在樹蔭下或是跑園子裏去看,二妞來書房多是找陪聊,又不是開臥談會,誰還躺著聊天,那個小炕基本沒發揮過功能,為此事二郎三郎時不時拿出來擠兌她,二妞自己理虧。憑她再能把黑說成白在這事上頭也稍顯辯駁無力。
如今可算是撿回了麵子,翻身農奴把歌唱,二妞洋洋自得,她得多有先見之明啊。一邊給四郎挪窩,一邊把兩個不良哥哥狠狠的奚落,小尾巴快翹去天。
二郎三郎麵麵相覷,對她的小心眼愛記仇很無奈。
二妞得意忘形之下原形畢露,前些日子因為多了兩個外人她收斂了不少,怎麽都要裝著點才不丟她娘的人不是。
徐修永看兄妹幾個鬥嘴皮子看得直樂嗬,原來手足間還可以這樣相處的,心裏想著欣悅再長大些,會不會也如表妹一般對著他耍無賴,有這樣一個妹妹應該也很有意思吧,看鄭家哥倆雖然麵上表現出很無奈樣子,但眼睛裏的神采是掩不住的,沒看出不高興來反倒是相當的享受。
突然間,他更想家了,迫不及待的想見見妹妹,也是記掛著祖母和母親。
說話永哥兒的這為祖母齊氏,做過的糊塗事三天三夜也講不清楚,但有一條,她從來沒虧欠過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不當是疼兒子,孫子也是她心尖尖上的人,魏氏作為徐修永的親娘,教訓兒子都是背齊氏偷偷來,即便是徐慕白,做祖父教訓孫子自古應當,但要是齊氏覺得過了,她也能不管不顧的鬧翻天去,最後徐慕白對這個孫子也是差不多放棄了。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養成徐修永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唯獨懼怕自己的父親,要是把他惹極了,鞭子也是能直接往身上招呼的,即便是祖母也保不住他。
徐世錚堅持的事情,齊氏也不敢不依從他,當年徐世錚要從戎,她哭瞎了眼睛也沒能把兒子留下來。
齊氏偏親隔了肚皮的孫女,對自己的親孫女卻不大放在心上,但對徐修永之外的其他幾個名下的孫子,卻是看兩眼也嫌多餘。(.無彈窗廣告)
天下沒有絕對的應當或是不應當,薑氏當年不得親娘的喜歡,隻能說是她投錯了胎,齊氏重男輕女毫無道理可以,其實與薑氏是不是生錯了日子關係並不大,隻是陰差陽錯間,提供了齊氏一個發泄的借口。
不管齊氏做了多少令人不齒的錯事,齊氏疼愛孫子是真的,所以除了母親,徐修永最記掛的就是她,對於祖母與姑姑的那段公案,他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也清楚祖母的性子,這樣的事情她做的出來,所以對著鄭家的人,他是從來不會談及齊氏的。
熱熱鬧鬧的過了一天,等用過晚飯,鄭家兄弟連著徐家來的那倆,與閔承安一道回書院去了。
第二天,鄭大虎就召集人手,準備破土動工。
一場天災,欠鄭家錢的村民真不少,如今雪化了也沒一家來還炭,誰也不是真算不清賬的,拿錢還債怎麽會比做工抵債實惠,家裏缺的永遠都是錢財而不是勞力。
還不到播種下秧的時候,地裏的活不多,鄭大虎鐵臂一揮,欠錢的基本都來了,這些人中有幾個是過泥瓦匠的,正好不用再另外尋人,其餘都算作小工。
除了壯勞力,在經過鄭家同意後,不少人家把家裏是十四五歲的半大小子也帶了來。這些人不用算做工錢,幹一天活隻圖賺一頓飯,給個饃饃都成。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能給家裏節省一頓便是一頓。
本是來做工抵賬,鄭家不管飯也說得過去。沒想到人家不僅管了,每頓飯不僅管飽管夠。每人還能得幾塊的葷腥,這些人裏有的過年也不過如此。
為著鄭家人的厚道,幹起活來人人都下了死力氣,壓根沒想著慢慢來拖上幾天多算些工錢,最貧弱的人往往也是這個世上最憨實的人,因為憨實所以貧窮。
年前凍下的鮮肉太多,原本就留了不少獵物。過年時還買了不少豬羊肉,園裏養的母雞都殺了十隻,徐家齊家鄧管事那,作為回禮又送了些,什麽鹿肉驢肉的都有,二妞他們還真沒吃過,稀罕的不行,緊著這些先食用了。
一個年過完,剩下不少,天轉暖後冰都消融了。不得不又用鹽漬上,這樣能存放得更久些,但味道卻不如原來的鮮,如今正好用上。也不用專門花錢買,每頓薑氏都很舍得下足料去,看得過來義務幫忙的吳氏都替她心疼。
這日,鄭家院子裏正熱火朝天,門口停下輛馬車,下來個穿著很體麵的人,還抱著大大小小的好些個錦盒,村裏人心裏好奇又不敢直視,隻好用餘光瞄豎起耳朵聽,手裏的活慢下許多。
鄭大虎也注意到了,不過依舊站在原地沒上前親迎。
這人叫長安,是徐世錚身邊很得用的一個隨從,大舅子第一次尋上門來就帶著他,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已經來過鄭家三次,都是給永哥兒送東西的,上一次是在六天前,這麽快又送什麽來了?
常貴上前把錦盒接過,讓他騰出手來。
“小的給姑爺請安”,頭磕得很到位,一點也找不出錯來。
“長安啊,都說了,不要每回來都如此,快起來吧,我這裏都是泥地,浪費了你這身衣裳”,鄭大虎笑道,沒伸出手去攔。
“謝姑爺體貼小的”,長安站起來,又躬身回道,把禮數做全乎。
這話鄭姑爺說得他可當不得真,徐家主子最忌奴大欺主的事,即便是嫁出門的姑奶奶,他也不敢忘了本分。
能得主子看中的,怎可沒一點眼力勁,即便鄭家再落魄,他也隻能是姑奶奶腳底下的塵埃,不憑別的,就憑鄭家這位姑奶奶可是自己主子爺的親妹妹,唯一的手足,還是主子能將親子托付的人,每回進鄭家的門,都要給姑爺姑奶奶行大禮,即便鄭家人不計較,他卻不敢有一丁點的疏忽,鄭家姑奶奶要是在爺麵前上一滴眼藥,他以後的日子也不用過了,身後可是多少人在盯著他的位置呢。
薑氏聽到動靜從廚房裏走出來,長安眼尖的很,趕緊過去請安。
“小的給姑奶奶請安。”
等長安行下大禮,薑氏才道“起來說話吧。”
“小的給姑爺姑奶奶報喜來了,四爺升任京畿衛指揮使,授昭勇將軍。”
鄭大虎濃眉一揚,大舅子這是踢掉頂頭上司自己上位了,看來這趟外差辦的不錯,媳婦白擔心了。
“四哥回京了?可是安妥?”薑氏喜上眉頭。
“四爺剛上任脫不開身,使了小的過來傳話,讓姑奶奶別記掛著,四爺一切安好。”
“那就好,嫂子這下可以放心了,你回了哥哥嫂子,就說永哥兒甚好,隻是離家日久,思念父母母親,今兒這喜事你也去書院告知永哥兒一聲,讓他高興高興,可憐這孩子心裏頭一直記掛著出門在外的父親呢。”
“小的記下了,夫人亦是掛念少爺,使小的過些天來接少爺回家沐休,夫人還說,想邀幾位表少爺一道家去”,長安作為男仆,不好直視女主子,說話時都是低頭哈腰。
薑氏與鄭大虎對視一眼,道,“永哥兒與哥哥嫂嫂久未團圓,人多了鬧騰,這回就算了,等下次吧,我今兒不留你的飯,書院馬上就是晌午課休時間,你去正好不擾了先生們授課,我備下些吃食,本是要下午送去的,你便順道一遍帶去了吧。”
薑氏吩咐了常貴家的把食物裝好,自己轉進房內,取了些銀裸子裝進荷包裏,出來後賞給了長安,平時也有打賞,不過是幾十個大錢意思意思,今天確實不同,哥哥榮升大喜,這報喜錢可不能少了,薑氏也大方,直接往荷包裏裝了五兩。
長安也算是人精裏的人精,接過荷包都不用掂量也能估算個大概來,謝賞謝得更到位了。
等人走後,村民們不再沉默,院子裏賀喜聲此起彼伏。
原本就聽說鄭家的舅老爺是個將軍,今兒是又升官了,知道京畿衛指揮使是何等官職的心裏噔噔的打鼓,不知道,也想著回去後就跟人打聽去,無論如何,這鄭家可是不能招惹的。
鄭大虎與有榮焉,好聽的話誰不喜歡,“常貴,你去割十斤豬肉回來,中午做紅燒肉,讓大夥大打牙祭。”
為了紅燒肉,相信晚個把時辰用飯是不會有人有意見的,幾塊混在土豆蘿卜裏的幹肉片,哪能有紅通通肥滋滋的好燒肉有吸引力。
果然,鄭大老爺這話一出口,一夥人手下的勁使得更足,有那肚子裏冒著泡泡的,也全都忽略不計。
****
送上近一千字,求支持,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嗬嗬,貌似貪心了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