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一萬二,但很不幸啊,你們投錯了,那要算昨天的催更,哇哈哈,差點嚇死小飛,萬幸萬幸,阿米豆腐
~~~~~~~
空氣中到處彌散著血腥的味道,滿地殘肢斷骸,山風一起,更叫人幾欲作嘔。(.)這一切謝琨卻仿佛沒有察覺,滿臉誠摯,向王烈拱手致謝。
謝鯤,粗讀晉史的人也許會將他忽略過去。但那個名滿天下,運籌帷幄,打的前秦百萬大軍風聲鶴唳的謝安石,正是這謝鯤的親侄兒。
而且,謝鯤不單單有一個日後名滿天下的侄兒,本身更是西晉有名的玄學大師,為人品德高尚,素為人所稱頌。
長沙王司馬乂不禮敬謝鯤,曾執之欲加鞭撻,謝鯤解衣就罰,曾無忤容。釋之,又無喜色。
永嘉之初,謝鯤避地豫章,為王敦長史。
衛玠渡江以後,來到王敦處,謝鯤與他一見如故,“相見欣然,言論彌日”。衛玠去世後,謝鯤十分悲痛,別人問他何以如此,他答:“棟梁折矣,不覺哀耳。”
後晉明帝為太子時,問謝鯤:“論者以君方庾亮,自謂何如?”答道:“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鯤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就是這樣一個胸有丘壑,曠達不羈的名士,在曆史中留下了濃墨一筆。
曾經不過是素儒之家的謝氏,日後能成為和琅琊王家並列的“王謝”,正是因他而開始興旺,從而開創了謝家延續數百年的興旺達。
如此人物,王烈前世讀史,當然是熟記在心,沒想到會在這裏碰見。
而且還是在這樣一個屍體滿地,血流腳下的怪異時間。
王烈不管謝鯤為何會忽然出現在幽州,但他卻知道這是一個自己回歸晉朝主流社會的良機。
畢竟王烈的內心絕不是想做一輩子的土匪,而且就算他最後能手握重兵,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同樣要有一群堅定世家支持者。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如那個時空的太祖一般建功立業。
所以剛剛王烈坦然受了謝鯤一拜,因為他知道曆史上謝鯤的為人恩怨分明,並不是那種酸儒,否則日後也不會以儒入玄,成為一代玄學大師;魏晉玄學本身就是老莊道家學說的一個變體,一樣講究清淨自然,不拘泥於世俗世禮法。
自己若一副忸怩之態,反而入不了見過大世麵的謝鯤的法眼。
莫若一副坦蕩模樣,本性作為,興許還能引起見慣了官場虛偽汙濁的謝鯤的興趣。
而且就算他賭輸了,他也不會遭受什麽損失。
甚至王烈可以不顧一切將這些人全部留在這裏,這樣不會有其他人知道這小山下究竟生過什麽。
當斷則斷,這才是成大事人的必備。
王烈受了謝鯤一拜,謝鯤打量王烈幾眼,見這少年在聽到自己名號和官職後依然不卑不亢,果然心下有了幾分詫異。
王烈卻深施一禮:“原來是謝大人,久聞大人高義,被那世俗權貴鞭撻,麵色從容不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烈深向往之。”
謝鯤一聽此言,自然知道王烈指的是自己曾受長沙王司馬乂無禮對待,而自己卻坦然接受,不被其無禮所動的故事。
而這也一直是謝鯤引以為傲,並在士族內廣被讚頌的例子。
如今以王烈這種一個山野之人,用如此真誠語氣說出,卻比讓士族門閥、大師們的讚美,更讓謝鯤感覺舒服。
表麵浮華的阿諛奉承謝鯤聽的多了,但如王烈這般真摯入心的卻是少有。
尤其是那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深深的打動了謝鯤心,謝鯤甚至感覺這句話正是他一直所追求的目標。
謝鯤深深的看了一眼王烈,隻覺得眼前少年不卑不亢,既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感恩之禮,又能在知道自己的身份後說出暗合自己心裏的得體話語,其誌其才都絕非凡響,心下的歡喜簡直無以言表。
於是,下意識的,謝鯤伸出雙手攙起了王烈下拜的雙臂。[.超多好看小說]
見此情形,謝鯤身後之人無不驚訝,他們何時看見過自家素以耿直剛正著稱的大人如此熱情的對待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少年。
王烈再次拱手謝過,挺起身軀。
謝鯤打量著眼前的王烈,身高八尺,一張還帶著幾分少年稚氣的臉龐上英氣逼人,雙眼睛卻清澈無暇,正友好的回望著自己。
謝鯤心底暗讚一聲:“不錯,比那自命風流,隻談風月不力國事的江左子弟要英武的多。”
王烈卻是一拱手,坦然道:“謝大人,這裏非說話之地,遲些恐又有胡賊追至,我看你們這一路也是鞍馬勞頓,不如先把這些人埋葬,然後上我的地方稍事休息片刻,再上路也不遲。”
王烈聰明就聰明在這裏,不該他問的他絕不多嘴,謝鯤為什麽來這裏,為什麽被人追殺,他都不會問,無論前世今生,多嘴愛打聽的人都隻能徒增別人反感,最後被人踩死。
他不管謝鯤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總之這樣一個人物,肯定不會是衝自己來的。
其實,以王烈的分析能力,現在心裏對謝鯤的大概去向已經明了,無外乎是王浚那裏,而且肯定是肩負著偏安江左的琅琊王司馬睿的命令。
謝鯤見王烈開口相邀,又看了看已經疲倦不堪、渾身傷痕的手下,沉吟片刻點了點頭:“如此,有勞小郎君了。”
王烈聽了,心下暗喜:“謝大人,這邊請,這裏就交給他們處理吧。”
王烈又叫過蘇良,吩咐他帶人將這道路上的人馬屍體全部處理幹淨,若是敵人,死的都拉到十裏以外再行掩埋,還活著的就再補上一刀,而且一定要將這些胡賊的級全部砍下,用石灰醃上,將來還有大用;若是馬匹,死了的拉上山去當肉食,活著的當然更要拉上山去,正好組織一小隊騎兵。
最值得收刮的,是雙方遺留的弓弩,尤其是謝鯤死去的那幾個漢人騎士身上的小型手弩,這玩意可是好東西,給普通人訓練上幾日,就能殺死一個久經訓練的老兵。
王烈當著謝鯤的麵將這些吩咐下去,絲毫沒有要避開他的心思。
因為王烈清楚,當著謝鯤這種處事坦蕩,又是大家族出身的人物,你若小裏小氣,躲躲閃閃,反而叫人家輕賤,還不如直接行事,反正這點死人的東西人家也不會看上,更不會將從剛剛救過他們命的恩人手裏把這些要過去。
除非這個謝鯤和劉佑是一般人物,不過若他真和劉佑一般,那王烈也不介意將他留在雞鳴寨中養老。
王烈這種坦蕩的處事風格,無疑又讓謝鯤對眼前的少年多了幾分好感:“處事得體,辦事細致,指揮得當,而且看身手也不錯,是一個將才。”
謝鯤迅對王烈做出了評價。
~~~~~~~
雞鳴寨內,王烈將謝鯤讓在上,自己跪坐一側。
看著雖然粗糙簡陋,但是卻格外幹淨的山寨,謝鯤連連點頭。
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山寨,人口大概不足兩百(其餘人早已經分散到雞鳴山附近的兩個分寨之中,謝鯤卻是不知道),但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就憑王烈能把手下一幹事務安排的井井有條,將寨子建設的比江左的小鎮還要繁華,這份本領就絕不是普通人能有的,其誌向也絕對不會是一個小小山寨之主這麽簡單。
尤其是聽聞王烈那些手下不過是訓練了月餘,多的也不過是訓練了半年,就有一股老兵的精神氣質,更讓謝鯤感到吃驚。
也因此,王烈在謝鯤心目中也迅由將才變成了帥才。
謝鯤甚至想:“如果給這少年郎一隻軍隊,讓他訓練一年,隻怕我大晉就會多出一支百戰雄師。”
不過謝鯤轉念一想,又無奈苦笑:“自己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怎麽還有閑心管這少年郎的問題。”
謝鯤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在江左得罪了權貴,被人在琅琊王麵前進了讒言,所以才會被千裏迢迢打到了幽州,名為琅琊王的代表,幽州的監軍,實則是有人要借刀殺人。
否則,他一路行來,小心翼翼,尤其是進入石勒的控製區域的邊緣,就開始潛行。
但剛到青、冀、幽三州交界,就遭遇了石勒人馬的伏擊,明顯是有人透露了消息,讓石勒早有準備。”
不過以石勒的雄才大略,能劫殺自己,肯定也是受了蠱惑,說不定是有人告訴他:“謝鯤北上,是帶著琅琊王的密令的,要王浚討伐你。”
想一想,若說沒人故意陷害自己,到時奇怪了。
就算自己今日僥幸不死在石勒手中,到了幽州,自己的身份也尷尬無比,可猖狂的劉佑不同,劉佑是武將,手下有重兵;他謝鯤一介文士,隻要和王浚意見不合,加之琅琊王那邊妖其監督王浚的命令,他就有可能被王浚一怒之下殺死。
王烈見謝鯤的臉色一會欣喜、一會沉思,一會咬牙,一時也沒有猜透對方的心思,但見四周並沒有什麽外人,謝鯤的那些手下已經被安排下去休息,隻有兩個忠心耿耿的護衛還站在一旁。
王烈想了想,試探著開口:“大人有心事?”
謝鯤看了看王烈,也是心鬱難結,又覺得王烈和自己沒有什麽利益衝突和利害關係,忍不住長歎一聲:“小郎,老夫很羨慕你啊。”
王烈一聽,忙拱手道:“大人說笑了,我是山野之人,哪裏值得大人羨慕。”
謝鯤聞言,擺擺手道:“先不說你是不是山野之人,光看你行動坐臥,和寨中兵卒的編製、訓練,就能看出你是個軍人,小郎又何必欺瞞於我;至於我為何羨慕你,羨慕的是你自由自在,山寨雖小,卻天下可去,那像老夫,要聽人號令,身不由己。”
王烈聞言,神情一凜,謝鯤這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裏,不愧是曆史上的大師級人物,單憑這洞察力,就夠王烈學習了。
前輩自有前輩的道行,決不能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各種思潮的衝擊和洗禮,就輕看他們。
~~~~~~~
空氣中到處彌散著血腥的味道,滿地殘肢斷骸,山風一起,更叫人幾欲作嘔。(.)這一切謝琨卻仿佛沒有察覺,滿臉誠摯,向王烈拱手致謝。
謝鯤,粗讀晉史的人也許會將他忽略過去。但那個名滿天下,運籌帷幄,打的前秦百萬大軍風聲鶴唳的謝安石,正是這謝鯤的親侄兒。
而且,謝鯤不單單有一個日後名滿天下的侄兒,本身更是西晉有名的玄學大師,為人品德高尚,素為人所稱頌。
長沙王司馬乂不禮敬謝鯤,曾執之欲加鞭撻,謝鯤解衣就罰,曾無忤容。釋之,又無喜色。
永嘉之初,謝鯤避地豫章,為王敦長史。
衛玠渡江以後,來到王敦處,謝鯤與他一見如故,“相見欣然,言論彌日”。衛玠去世後,謝鯤十分悲痛,別人問他何以如此,他答:“棟梁折矣,不覺哀耳。”
後晉明帝為太子時,問謝鯤:“論者以君方庾亮,自謂何如?”答道:“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鯤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就是這樣一個胸有丘壑,曠達不羈的名士,在曆史中留下了濃墨一筆。
曾經不過是素儒之家的謝氏,日後能成為和琅琊王家並列的“王謝”,正是因他而開始興旺,從而開創了謝家延續數百年的興旺達。
如此人物,王烈前世讀史,當然是熟記在心,沒想到會在這裏碰見。
而且還是在這樣一個屍體滿地,血流腳下的怪異時間。
王烈不管謝鯤為何會忽然出現在幽州,但他卻知道這是一個自己回歸晉朝主流社會的良機。
畢竟王烈的內心絕不是想做一輩子的土匪,而且就算他最後能手握重兵,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同樣要有一群堅定世家支持者。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如那個時空的太祖一般建功立業。
所以剛剛王烈坦然受了謝鯤一拜,因為他知道曆史上謝鯤的為人恩怨分明,並不是那種酸儒,否則日後也不會以儒入玄,成為一代玄學大師;魏晉玄學本身就是老莊道家學說的一個變體,一樣講究清淨自然,不拘泥於世俗世禮法。
自己若一副忸怩之態,反而入不了見過大世麵的謝鯤的法眼。
莫若一副坦蕩模樣,本性作為,興許還能引起見慣了官場虛偽汙濁的謝鯤的興趣。
而且就算他賭輸了,他也不會遭受什麽損失。
甚至王烈可以不顧一切將這些人全部留在這裏,這樣不會有其他人知道這小山下究竟生過什麽。
當斷則斷,這才是成大事人的必備。
王烈受了謝鯤一拜,謝鯤打量王烈幾眼,見這少年在聽到自己名號和官職後依然不卑不亢,果然心下有了幾分詫異。
王烈卻深施一禮:“原來是謝大人,久聞大人高義,被那世俗權貴鞭撻,麵色從容不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烈深向往之。”
謝鯤一聽此言,自然知道王烈指的是自己曾受長沙王司馬乂無禮對待,而自己卻坦然接受,不被其無禮所動的故事。
而這也一直是謝鯤引以為傲,並在士族內廣被讚頌的例子。
如今以王烈這種一個山野之人,用如此真誠語氣說出,卻比讓士族門閥、大師們的讚美,更讓謝鯤感覺舒服。
表麵浮華的阿諛奉承謝鯤聽的多了,但如王烈這般真摯入心的卻是少有。
尤其是那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深深的打動了謝鯤心,謝鯤甚至感覺這句話正是他一直所追求的目標。
謝鯤深深的看了一眼王烈,隻覺得眼前少年不卑不亢,既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感恩之禮,又能在知道自己的身份後說出暗合自己心裏的得體話語,其誌其才都絕非凡響,心下的歡喜簡直無以言表。
於是,下意識的,謝鯤伸出雙手攙起了王烈下拜的雙臂。[.超多好看小說]
見此情形,謝鯤身後之人無不驚訝,他們何時看見過自家素以耿直剛正著稱的大人如此熱情的對待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少年。
王烈再次拱手謝過,挺起身軀。
謝鯤打量著眼前的王烈,身高八尺,一張還帶著幾分少年稚氣的臉龐上英氣逼人,雙眼睛卻清澈無暇,正友好的回望著自己。
謝鯤心底暗讚一聲:“不錯,比那自命風流,隻談風月不力國事的江左子弟要英武的多。”
王烈卻是一拱手,坦然道:“謝大人,這裏非說話之地,遲些恐又有胡賊追至,我看你們這一路也是鞍馬勞頓,不如先把這些人埋葬,然後上我的地方稍事休息片刻,再上路也不遲。”
王烈聰明就聰明在這裏,不該他問的他絕不多嘴,謝鯤為什麽來這裏,為什麽被人追殺,他都不會問,無論前世今生,多嘴愛打聽的人都隻能徒增別人反感,最後被人踩死。
他不管謝鯤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總之這樣一個人物,肯定不會是衝自己來的。
其實,以王烈的分析能力,現在心裏對謝鯤的大概去向已經明了,無外乎是王浚那裏,而且肯定是肩負著偏安江左的琅琊王司馬睿的命令。
謝鯤見王烈開口相邀,又看了看已經疲倦不堪、渾身傷痕的手下,沉吟片刻點了點頭:“如此,有勞小郎君了。”
王烈聽了,心下暗喜:“謝大人,這邊請,這裏就交給他們處理吧。”
王烈又叫過蘇良,吩咐他帶人將這道路上的人馬屍體全部處理幹淨,若是敵人,死的都拉到十裏以外再行掩埋,還活著的就再補上一刀,而且一定要將這些胡賊的級全部砍下,用石灰醃上,將來還有大用;若是馬匹,死了的拉上山去當肉食,活著的當然更要拉上山去,正好組織一小隊騎兵。
最值得收刮的,是雙方遺留的弓弩,尤其是謝鯤死去的那幾個漢人騎士身上的小型手弩,這玩意可是好東西,給普通人訓練上幾日,就能殺死一個久經訓練的老兵。
王烈當著謝鯤的麵將這些吩咐下去,絲毫沒有要避開他的心思。
因為王烈清楚,當著謝鯤這種處事坦蕩,又是大家族出身的人物,你若小裏小氣,躲躲閃閃,反而叫人家輕賤,還不如直接行事,反正這點死人的東西人家也不會看上,更不會將從剛剛救過他們命的恩人手裏把這些要過去。
除非這個謝鯤和劉佑是一般人物,不過若他真和劉佑一般,那王烈也不介意將他留在雞鳴寨中養老。
王烈這種坦蕩的處事風格,無疑又讓謝鯤對眼前的少年多了幾分好感:“處事得體,辦事細致,指揮得當,而且看身手也不錯,是一個將才。”
謝鯤迅對王烈做出了評價。
~~~~~~~
雞鳴寨內,王烈將謝鯤讓在上,自己跪坐一側。
看著雖然粗糙簡陋,但是卻格外幹淨的山寨,謝鯤連連點頭。
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山寨,人口大概不足兩百(其餘人早已經分散到雞鳴山附近的兩個分寨之中,謝鯤卻是不知道),但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就憑王烈能把手下一幹事務安排的井井有條,將寨子建設的比江左的小鎮還要繁華,這份本領就絕不是普通人能有的,其誌向也絕對不會是一個小小山寨之主這麽簡單。
尤其是聽聞王烈那些手下不過是訓練了月餘,多的也不過是訓練了半年,就有一股老兵的精神氣質,更讓謝鯤感到吃驚。
也因此,王烈在謝鯤心目中也迅由將才變成了帥才。
謝鯤甚至想:“如果給這少年郎一隻軍隊,讓他訓練一年,隻怕我大晉就會多出一支百戰雄師。”
不過謝鯤轉念一想,又無奈苦笑:“自己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怎麽還有閑心管這少年郎的問題。”
謝鯤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在江左得罪了權貴,被人在琅琊王麵前進了讒言,所以才會被千裏迢迢打到了幽州,名為琅琊王的代表,幽州的監軍,實則是有人要借刀殺人。
否則,他一路行來,小心翼翼,尤其是進入石勒的控製區域的邊緣,就開始潛行。
但剛到青、冀、幽三州交界,就遭遇了石勒人馬的伏擊,明顯是有人透露了消息,讓石勒早有準備。”
不過以石勒的雄才大略,能劫殺自己,肯定也是受了蠱惑,說不定是有人告訴他:“謝鯤北上,是帶著琅琊王的密令的,要王浚討伐你。”
想一想,若說沒人故意陷害自己,到時奇怪了。
就算自己今日僥幸不死在石勒手中,到了幽州,自己的身份也尷尬無比,可猖狂的劉佑不同,劉佑是武將,手下有重兵;他謝鯤一介文士,隻要和王浚意見不合,加之琅琊王那邊妖其監督王浚的命令,他就有可能被王浚一怒之下殺死。
王烈見謝鯤的臉色一會欣喜、一會沉思,一會咬牙,一時也沒有猜透對方的心思,但見四周並沒有什麽外人,謝鯤的那些手下已經被安排下去休息,隻有兩個忠心耿耿的護衛還站在一旁。
王烈想了想,試探著開口:“大人有心事?”
謝鯤看了看王烈,也是心鬱難結,又覺得王烈和自己沒有什麽利益衝突和利害關係,忍不住長歎一聲:“小郎,老夫很羨慕你啊。”
王烈一聽,忙拱手道:“大人說笑了,我是山野之人,哪裏值得大人羨慕。”
謝鯤聞言,擺擺手道:“先不說你是不是山野之人,光看你行動坐臥,和寨中兵卒的編製、訓練,就能看出你是個軍人,小郎又何必欺瞞於我;至於我為何羨慕你,羨慕的是你自由自在,山寨雖小,卻天下可去,那像老夫,要聽人號令,身不由己。”
王烈聞言,神情一凜,謝鯤這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裏,不愧是曆史上的大師級人物,單憑這洞察力,就夠王烈學習了。
前輩自有前輩的道行,決不能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各種思潮的衝擊和洗禮,就輕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