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江左,掌控住江左的局勢,為父親報仇,然後挾餘威西進,橫掃成國、匈奴漢國等國,恢複漢人正統地位,實現自己的理想,最後功成身退。”這就是新獲封武功侯的王烈目前的想法。
至於是否取代晉室大統,說實話這不是王烈目前所想到的。
取代一個朝代絕對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王烈現在的所做的一切,更像是一個盡心修補大晉帝國這座漏雨房屋的肱骨忠臣,而非是一個想要拆毀這座房屋,取而代之的梟雄。
但無論如何,入駐江左都是王烈進一步擴充實力,實現理想的重要一步。
王烈雖然人在幽州,但卻有信心在年底前入駐江左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並不是王烈盲目樂觀,而是這一切都已經準備了至少一年,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已經鋪墊好,隻待令狐艾和費辰等人從江左返回,帶來與陶侃的盟書(這個時候王烈還不知道令狐艾已經以他的名義與司馬睿和王敦為盟),以及長安那邊司馬鄴的旨意。
也許在常人哪裏,想取得司馬鄴的支持,進軍本不屬於自己的地盤,肯定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可王烈不同,他名義上是司馬鄴的臣子,但實際上是司馬鄴真心敬仰的大哥,可以說若沒有王烈,司馬鄴現在不過是長安城中的一個傀儡泥胎而已,在司馬鄴哪裏王烈就是忠臣代名詞。
因此,司馬鄴對於王烈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重,這次索辰來幽州,特意帶來司馬鄴的一道密旨,那就是準許王烈以他的名義便宜行事,當然進軍江左這樣的大事,還是要正大光明的取得司馬鄴的聖旨才好進行。
所以王烈絲毫不懷疑司馬鄴會不同意他入江左調停司馬睿和王敦的奏請,隻要聖旨一下,王烈將按照謝艾的計劃,尋到江左的內鬥的理由,他即可已天子之兵的名義去江左收拾亂局。
而這個理由,無疑正是身上江左的令狐艾來創造的。
~~~~~~~
一想起令狐艾,王烈臉上就浮現出一絲溫暖的笑意。
從令狐艾離開幽州,前往江左,如今已經將近四個多月,王烈一直不曾得到令狐艾發回的最新消息,心裏確實有些焦急。
也許在別人眼裏,令狐艾多少有些玩世不恭、阿諛奉承,不是一個值得托付重任的人。在能力上,令狐艾也絕對算不上出類拔萃,論大局他比不過謝鯤,論機智他比不過謝艾,論政務他也比不過一直替拓跋猗盧治理代部鮮卑的衛雄。
但在王烈心中,令狐艾卻是值得信任的男人。
這個男人心底的那一份固執與忠誠,不會比任何一個滿嘴大義正義凜然的家夥差。
至於令狐艾的能力,則更是常人難比,不說他是一個政務、軍事和思辨的全才,單就從理解王烈新式思想上來說,令狐艾具有這個時代漢人少有的變通。
可以說,令狐艾的心裏和王烈一樣重商逐利,而且不會假道學一般以此為恥;而在狂瀾軍中,大多數人開始並不是因為認同王烈的想法而為他所用。
他們選擇的道路雖然與王烈相同,但處理事情的方法卻與王烈大相徑庭。
也因此,這也是王烈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
而這些人之所以追隨王烈,是因為感受到王烈的重視,或者對王烈為人的欣賞和認同,又或者因為想報答他的恩情。
卻未必能理解王烈的思想,和他所提出超越了這個時代的一切。
但令狐艾不同,在王烈落草山寨之時,落魄為一個手下隻有百來人的山寨大王的時候,令狐艾就認同了王烈的大部分想法,這種認知上的相和在王烈看來卻是如此珍貴。
而且令狐艾為人很懂得進退,雖然一直受王烈信任,但從不居功自傲,更無什麽仗勢欺人之事,該拿的他一點不會少拿,但不該拿的他卻一文不取。
而且他對王烈和袍澤寧可做有話直說做真小人,也不會背後腹誹,這一點是下位者尤其難得的品質。
也因此,盡管王烈手下現在可以說是謀臣如雲,良將如雨,可也一直對令狐艾委以重任。
令狐艾的地位在王烈心裏沒有人可以取代,令狐艾就和一個可以交心的風趣兄長一般,和他在一起時王烈會感覺很輕鬆愉悅,卻又能在這輕鬆愉悅中完成很多公務。
此次令狐艾奉命出使江左,王烈為了保證令狐艾的安全,更是先後派出數批人馬趕赴江左,要求隻有一個:寶哦胡令狐艾的安全。
雖然後來王烈奔襲冀州,返回後又直接進入了掘鯉澱,沒有時間過問令狐艾的事情,但心底卻一直惦念著他的安危。
此刻,一處理完手頭上的活計,加之江左的事情已經到了關鍵時期,王烈又一直不曾得到令狐艾的消息,命人將白文召來,詢問令狐艾的消息和江左的近況。
自費辰去了江左,白文現在就如停不下的馬達一般,一邊要布置“護送”石弘回襄國城,禍亂匈奴漢國的大事;一邊又要統轄狂瀾禁衛的執法隊與暗組,保證費辰不在時狂瀾軍情報暢通。
這些日子,王烈也忙著處理戰後的事情,所以兩人已經數日沒有見麵,今日王烈召見,白文自是不敢耽擱,一到王烈的帥府,王烈開門見山詢問起江左事宜。
白文這邊也是菜接到令狐艾在建康城的所作所為的消息,但還沒有他去京口縣後的新消息,卻挑重點將令狐艾與司馬睿和王敦見麵的事情一說。
王烈一聽令狐艾已經自己做主代表他和司馬睿和王敦結盟,忍不住笑道:“元止去時,我隻要他穩定江左局勢,莫要在我抽不出空前,引發江左矛盾,那樣就等於白白便宜了別人。他如今卻到好,四處為盟,難道還要讓江左上下團結一心,打造成鐵桶一般麽,如此一來我又該以何種名義去江左了?”
謝艾聞言笑了笑,他聽出王烈其實對令狐艾的決定很滿意,至少令狐艾目前在表麵上是安撫下來了江左各個勢力,王烈也能將心思全部用在對付匈奴漢國之上。
而且,王烈還沒有派人出使長安請求司馬鄴的旨意,加上這邊要動員兵馬、籌集糧草,這些事情處理下來,真正要出兵江左,怎麽也要在夏末秋初了。
不過謝艾有一句話卻沒有說,他的計劃裏根本就不是穩定江左,而是要讓江左越亂越好,因為現在石勒勢力即將被一掃而空,江左就算混亂,其他胡人勢力也很難進入。
而且,現在江左越亂,王烈出使江左才越有理由將司馬睿和王敦等人的勢力一掃而空。
至於巴氐成國,固守一地有餘,想要出蜀卻隻有二條路,一則荊湘,二則關中。
荊湘有陶侃,關中有司馬鄴,他們絕難越過,所以也不怕他們趁機出蜀地奪取基業。
而在石勒敗亡後,除了劉聰就更沒有韃虜能渡江威脅江左,所以江左現在越亂,王烈才越有機會。
王烈見謝艾笑的歡喜,忍不住狐疑道:“謝參軍有何妙計,為何歡喜不止?”
謝艾神色一凜,知道自己有些失態了,忙正色道:“無他,主公剿滅石勒逆賊在即,江左又諸事平緩,隻要令狐艾大人能順利回來,我軍就可以展開下一步行動了,艾正是為此歡喜。”
王烈點點頭,他並不是懷疑謝艾的忠心,謝艾可以說比狂瀾軍內所有人對他都忠心,甚至忠心到瘋狂的地步。
就說他和蘇良發動狂瀾軍中將士成立的那個“近衛軍”組織,這組織如今已經由百餘名軍官參與,變成了一個覆蓋整個狂瀾軍上下的係統性團隊。
而且他們行事激烈無比,直接提出凡事皆以王烈為主,隻尊王烈,不尊其他。
而且一直希望王烈的手段可以更激進,甚至希望王烈能在某些恰當的時機自立
這些白文自然定期會向王烈匯報,王烈也沒有刻意阻止。
但也正是因為謝艾所做的這些,才讓王烈覺得謝艾行事太過偏激,而且王烈並不想這個組織、或者說狂瀾軍最後隻淪為自己野心的附庸。
所以,王烈此刻卻是有心借今日的事情來典醒一下謝艾,免得他明明是出於好心,卻背著自己做出壞事。
王烈已經不是那個剛剛走出山村的少年,也承認自己已經和剛剛加入軍隊時的想法不再一樣。
他已經有了壯大實力,割據一方、打造新天地的野心。
可這個野心卻絕對和謝艾理解的那種立刻自立為王,取代晉室不一樣。
謝艾是軍事上的天才不假,可卻實在是政治上的小白,野心不等於狂妄,尤其是你身後有一個不但不能阻止你野心,反而推波助瀾的組織存在時,野心越大,危害越大。
雖然這樣的組織在戰鬥時可以最大限度的凝聚起超強的戰鬥力,可在平時控製不好則會成為野心的助推劑。
到時候,不是王烈希望自己怎樣就怎樣,而是會在情勢的推動下,身不由己的做出很多違背他本原的事情,甚至讓王烈轉變成希特勒那樣的瘋子,最後害人害己。
黃袍加身固然好,可多少人一旦身披黃袍,就是身敗名裂之時呢?
謝艾這個人聰明是聰明,也有統領全局的能力,但實在有些太自以為是,加上在政治眼光上的短缺,讓他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如在刀鋒上跳舞一般。
他對王烈忠心耿耿,就總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為王烈謀利,所以行起事來,頗有些不擇手段,笑看別人生死,甚至對反對王烈的人,比王烈本人的反應還要激烈。
王烈又是一個寬厚的主公,自重用謝艾後,基本對他放權不管,所以謝艾一直也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什麽。
但他卻不知道,王烈早就想在此間事了,見一見其中的骨幹,一則提升下他們的士氣,二則鼓勵他們向良性方麵發展。
王烈還是很相信政黨政治的,雖然大晉的識字率不高,但這並不意味不能開展政黨政治,反而因為人民群眾缺少生活希望和目標,更容易被蠱惑、團結。
但前提是,這個政黨一定要有良好的自我糾正和修複能力,否則就難免淪為某一人的工具。政黨是為當權者服務,但一定要能起到製約當權者的作用,否則就和皇帝手下碌碌無為一心奉承的臣子沒有什麽區別了。
王烈希望的是在自己從這個時代消失後,這個時代還能在一個有力組織的帶領下繼續前進,而不是自己百年後,所做的一切就都被推翻殆盡。
謝艾見王烈一臉沉思,建議道:“主公,如果想平定江左,就請盡快向長安至尊取得旨意,否則耽擱的久了,恐怕機會稍縱即逝。”
王烈看了他一眼,忽然笑道:“謝魁首,機會是人製造的,想要有隨時都可以有,隻是敢問軍中將士的心思如何?”
近衛軍成員現在數以萬計,雖奉王烈為主,但王烈並沒有親身參與一次,所以都以謝艾為領導,對外稱魁首,不知道還以為是哪一個山寨的大王。
聽王烈這樣稱呼他,謝艾訕訕笑道:“主公,無論你是否取得至尊旨意,隻要你一生令下,近衛軍就可帶領全軍將士殺向江左,哪怕真做一次打家劫舍的盜匪也無妨。”
王烈笑罵道:“胡說,現在我們是官軍,何須打家劫舍,這話以後不要亂講?”
一旁的謝鯤早就一臉黑線,看著兩個一唱一和的家夥歎道:“王將軍,若你想要進軍江左,至尊雖不會提什麽反對,但又如何對其他人解釋?若有人說你圖謀江左,這汙水怕是承受不起。”
謝艾一聽,卻道:“別人的怎麽講是別人的事情,江左亂象將生這就是最好的理由,而且幼輿公,就算有人反對,可隻要主公以光複大晉基業的名頭出兵,再有至尊的聖旨就是師出有名……”
“那劉聰哪裏如何?”謝鯤問。
謝艾道:“現在北地禍患已除,我們完全有能力全力對付江左。至於劉聰那裏知道石勒覆滅,肯定會有戒備之心,可隻要我們加緊攻打襄國城,迫使王陽等人投奔劉聰,那劉聰就不得不先用心吃掉石勒的這些殘餘,到時候劉聰就算想阻止主公入駐江左也沒有了機會;同時,可讓劉越石大人和代部鮮卑騷擾其邊境,讓他抽不開身來搞壞主公的大事。”
王烈笑眯眯道:“謝參軍,你真的隻是希望我入駐江左,而無其他麽?”
謝艾聞言,訕訕道:“主公入駐江左,天下大半在手,將來可進可退,若為忠臣可安心輔助至尊;若為……”
謝艾嘎然而止。
王烈無奈的看了謝艾一眼,謝艾在政治上的目光必須要重點培養,否則實在缺陷太大。
他設計的這些路線,看似是坦途一片,可自己若真是一路這麽走下去,就算自己的小弟司馬鄴不懷疑自己,可天下還能有幾人相信自己沒有野心?
不過王烈也不是那種迂腐之輩,既然江左落在司馬睿和王敦手裏,司馬鄴無力收回,那麽他代替天子小弟去收回也無不可,至於其後,走一步算一步,王烈也不想那麽多。
謝鯤這邊聽了謝艾的分析,深深看了王烈一眼道:“參軍考慮周全,王將軍無憂;但是,明揚,請恕我直言,你入駐江左是為至尊光複國土,但落在別人眼中就是禍亂江左,乃是博取惡名之道……”
謝艾不以為然道:“自古勝者稱王敗者寇,楚霸王英雄蓋世,卻敗於市井劉邦之手,可現在又有幾人會言劉邦無德?”
謝鯤無奈搖頭,雖然王烈入主江左對他謝氏一族大有好處,可是一想到為此江南免不得又是一次生靈塗炭,心下頗有些不忍。
王烈見他這副模樣,溫聲勸道:“我入駐江左,肯定不是為殺害無辜百姓,幼輿先生放心,狂瀾軍將士的刀槍永遠隻對準敵人;要是哪個敢在江左故意挑起事端,我不管他是何地位,一概誅殺”
說完,看了一眼一臉笑眯眯的謝艾,他這話可不單單是對謝鯤說的。
謝艾一凜,收斂了笑意,立刻明白了王烈是在點醒他和他身後的近衛軍的激烈行事的手段。
但縱然如此,謝艾也隻是彎腰深深一躬,雙手**高過頭頂,卻是不發一言。
王烈見他這副模樣,再有重話也說不出來了,隻能無奈苦笑。
謝艾是聰明人,所以有些話也根本不用王烈說透,但王烈擔心的是他聰明反被聰明誤,明明知道自己的心思,但為了王烈所謂的理想,卻走出一條他不願看到的道路。
和謝鯤和謝艾商討好未來的兩件主要大事後,按照王烈的安排,謝鯤將正式代表王烈進京,去向司馬鄴求得進軍江左的旨意,而在這之前,王烈要一邊正式開始實施禍亂左國城的計劃,而謝艾也要布置好出兵的準備,隻要江左局勢一變,狂瀾軍就可即刻兵發江左。
江左,大晉最富庶的地方,能占據那裏,就算王烈不想稱王稱霸,卻也先有了稱王稱霸的條件。
王烈並不在乎背上上一個梟雄的名稱,入主江左,保證江左的穩定,然後北取匈奴漢國,南克大成,到時候他就算不稱王,也算是給天下漢民打下一個穩固的江山。
而在這同時,他則可以以此功獲取司馬鄴的進一步支持,再按照心中的理想,全力發展經濟,提升商人地位,開啟屬於華夏的商業時代、航海時代。
而這,才是王烈真正的目的和想要的結果。。.。
更多到,地址
至於是否取代晉室大統,說實話這不是王烈目前所想到的。
取代一個朝代絕對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王烈現在的所做的一切,更像是一個盡心修補大晉帝國這座漏雨房屋的肱骨忠臣,而非是一個想要拆毀這座房屋,取而代之的梟雄。
但無論如何,入駐江左都是王烈進一步擴充實力,實現理想的重要一步。
王烈雖然人在幽州,但卻有信心在年底前入駐江左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並不是王烈盲目樂觀,而是這一切都已經準備了至少一年,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已經鋪墊好,隻待令狐艾和費辰等人從江左返回,帶來與陶侃的盟書(這個時候王烈還不知道令狐艾已經以他的名義與司馬睿和王敦為盟),以及長安那邊司馬鄴的旨意。
也許在常人哪裏,想取得司馬鄴的支持,進軍本不屬於自己的地盤,肯定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可王烈不同,他名義上是司馬鄴的臣子,但實際上是司馬鄴真心敬仰的大哥,可以說若沒有王烈,司馬鄴現在不過是長安城中的一個傀儡泥胎而已,在司馬鄴哪裏王烈就是忠臣代名詞。
因此,司馬鄴對於王烈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重,這次索辰來幽州,特意帶來司馬鄴的一道密旨,那就是準許王烈以他的名義便宜行事,當然進軍江左這樣的大事,還是要正大光明的取得司馬鄴的聖旨才好進行。
所以王烈絲毫不懷疑司馬鄴會不同意他入江左調停司馬睿和王敦的奏請,隻要聖旨一下,王烈將按照謝艾的計劃,尋到江左的內鬥的理由,他即可已天子之兵的名義去江左收拾亂局。
而這個理由,無疑正是身上江左的令狐艾來創造的。
~~~~~~~
一想起令狐艾,王烈臉上就浮現出一絲溫暖的笑意。
從令狐艾離開幽州,前往江左,如今已經將近四個多月,王烈一直不曾得到令狐艾發回的最新消息,心裏確實有些焦急。
也許在別人眼裏,令狐艾多少有些玩世不恭、阿諛奉承,不是一個值得托付重任的人。在能力上,令狐艾也絕對算不上出類拔萃,論大局他比不過謝鯤,論機智他比不過謝艾,論政務他也比不過一直替拓跋猗盧治理代部鮮卑的衛雄。
但在王烈心中,令狐艾卻是值得信任的男人。
這個男人心底的那一份固執與忠誠,不會比任何一個滿嘴大義正義凜然的家夥差。
至於令狐艾的能力,則更是常人難比,不說他是一個政務、軍事和思辨的全才,單就從理解王烈新式思想上來說,令狐艾具有這個時代漢人少有的變通。
可以說,令狐艾的心裏和王烈一樣重商逐利,而且不會假道學一般以此為恥;而在狂瀾軍中,大多數人開始並不是因為認同王烈的想法而為他所用。
他們選擇的道路雖然與王烈相同,但處理事情的方法卻與王烈大相徑庭。
也因此,這也是王烈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
而這些人之所以追隨王烈,是因為感受到王烈的重視,或者對王烈為人的欣賞和認同,又或者因為想報答他的恩情。
卻未必能理解王烈的思想,和他所提出超越了這個時代的一切。
但令狐艾不同,在王烈落草山寨之時,落魄為一個手下隻有百來人的山寨大王的時候,令狐艾就認同了王烈的大部分想法,這種認知上的相和在王烈看來卻是如此珍貴。
而且令狐艾為人很懂得進退,雖然一直受王烈信任,但從不居功自傲,更無什麽仗勢欺人之事,該拿的他一點不會少拿,但不該拿的他卻一文不取。
而且他對王烈和袍澤寧可做有話直說做真小人,也不會背後腹誹,這一點是下位者尤其難得的品質。
也因此,盡管王烈手下現在可以說是謀臣如雲,良將如雨,可也一直對令狐艾委以重任。
令狐艾的地位在王烈心裏沒有人可以取代,令狐艾就和一個可以交心的風趣兄長一般,和他在一起時王烈會感覺很輕鬆愉悅,卻又能在這輕鬆愉悅中完成很多公務。
此次令狐艾奉命出使江左,王烈為了保證令狐艾的安全,更是先後派出數批人馬趕赴江左,要求隻有一個:寶哦胡令狐艾的安全。
雖然後來王烈奔襲冀州,返回後又直接進入了掘鯉澱,沒有時間過問令狐艾的事情,但心底卻一直惦念著他的安危。
此刻,一處理完手頭上的活計,加之江左的事情已經到了關鍵時期,王烈又一直不曾得到令狐艾的消息,命人將白文召來,詢問令狐艾的消息和江左的近況。
自費辰去了江左,白文現在就如停不下的馬達一般,一邊要布置“護送”石弘回襄國城,禍亂匈奴漢國的大事;一邊又要統轄狂瀾禁衛的執法隊與暗組,保證費辰不在時狂瀾軍情報暢通。
這些日子,王烈也忙著處理戰後的事情,所以兩人已經數日沒有見麵,今日王烈召見,白文自是不敢耽擱,一到王烈的帥府,王烈開門見山詢問起江左事宜。
白文這邊也是菜接到令狐艾在建康城的所作所為的消息,但還沒有他去京口縣後的新消息,卻挑重點將令狐艾與司馬睿和王敦見麵的事情一說。
王烈一聽令狐艾已經自己做主代表他和司馬睿和王敦結盟,忍不住笑道:“元止去時,我隻要他穩定江左局勢,莫要在我抽不出空前,引發江左矛盾,那樣就等於白白便宜了別人。他如今卻到好,四處為盟,難道還要讓江左上下團結一心,打造成鐵桶一般麽,如此一來我又該以何種名義去江左了?”
謝艾聞言笑了笑,他聽出王烈其實對令狐艾的決定很滿意,至少令狐艾目前在表麵上是安撫下來了江左各個勢力,王烈也能將心思全部用在對付匈奴漢國之上。
而且,王烈還沒有派人出使長安請求司馬鄴的旨意,加上這邊要動員兵馬、籌集糧草,這些事情處理下來,真正要出兵江左,怎麽也要在夏末秋初了。
不過謝艾有一句話卻沒有說,他的計劃裏根本就不是穩定江左,而是要讓江左越亂越好,因為現在石勒勢力即將被一掃而空,江左就算混亂,其他胡人勢力也很難進入。
而且,現在江左越亂,王烈出使江左才越有理由將司馬睿和王敦等人的勢力一掃而空。
至於巴氐成國,固守一地有餘,想要出蜀卻隻有二條路,一則荊湘,二則關中。
荊湘有陶侃,關中有司馬鄴,他們絕難越過,所以也不怕他們趁機出蜀地奪取基業。
而在石勒敗亡後,除了劉聰就更沒有韃虜能渡江威脅江左,所以江左現在越亂,王烈才越有機會。
王烈見謝艾笑的歡喜,忍不住狐疑道:“謝參軍有何妙計,為何歡喜不止?”
謝艾神色一凜,知道自己有些失態了,忙正色道:“無他,主公剿滅石勒逆賊在即,江左又諸事平緩,隻要令狐艾大人能順利回來,我軍就可以展開下一步行動了,艾正是為此歡喜。”
王烈點點頭,他並不是懷疑謝艾的忠心,謝艾可以說比狂瀾軍內所有人對他都忠心,甚至忠心到瘋狂的地步。
就說他和蘇良發動狂瀾軍中將士成立的那個“近衛軍”組織,這組織如今已經由百餘名軍官參與,變成了一個覆蓋整個狂瀾軍上下的係統性團隊。
而且他們行事激烈無比,直接提出凡事皆以王烈為主,隻尊王烈,不尊其他。
而且一直希望王烈的手段可以更激進,甚至希望王烈能在某些恰當的時機自立
這些白文自然定期會向王烈匯報,王烈也沒有刻意阻止。
但也正是因為謝艾所做的這些,才讓王烈覺得謝艾行事太過偏激,而且王烈並不想這個組織、或者說狂瀾軍最後隻淪為自己野心的附庸。
所以,王烈此刻卻是有心借今日的事情來典醒一下謝艾,免得他明明是出於好心,卻背著自己做出壞事。
王烈已經不是那個剛剛走出山村的少年,也承認自己已經和剛剛加入軍隊時的想法不再一樣。
他已經有了壯大實力,割據一方、打造新天地的野心。
可這個野心卻絕對和謝艾理解的那種立刻自立為王,取代晉室不一樣。
謝艾是軍事上的天才不假,可卻實在是政治上的小白,野心不等於狂妄,尤其是你身後有一個不但不能阻止你野心,反而推波助瀾的組織存在時,野心越大,危害越大。
雖然這樣的組織在戰鬥時可以最大限度的凝聚起超強的戰鬥力,可在平時控製不好則會成為野心的助推劑。
到時候,不是王烈希望自己怎樣就怎樣,而是會在情勢的推動下,身不由己的做出很多違背他本原的事情,甚至讓王烈轉變成希特勒那樣的瘋子,最後害人害己。
黃袍加身固然好,可多少人一旦身披黃袍,就是身敗名裂之時呢?
謝艾這個人聰明是聰明,也有統領全局的能力,但實在有些太自以為是,加上在政治眼光上的短缺,讓他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如在刀鋒上跳舞一般。
他對王烈忠心耿耿,就總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為王烈謀利,所以行起事來,頗有些不擇手段,笑看別人生死,甚至對反對王烈的人,比王烈本人的反應還要激烈。
王烈又是一個寬厚的主公,自重用謝艾後,基本對他放權不管,所以謝艾一直也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什麽。
但他卻不知道,王烈早就想在此間事了,見一見其中的骨幹,一則提升下他們的士氣,二則鼓勵他們向良性方麵發展。
王烈還是很相信政黨政治的,雖然大晉的識字率不高,但這並不意味不能開展政黨政治,反而因為人民群眾缺少生活希望和目標,更容易被蠱惑、團結。
但前提是,這個政黨一定要有良好的自我糾正和修複能力,否則就難免淪為某一人的工具。政黨是為當權者服務,但一定要能起到製約當權者的作用,否則就和皇帝手下碌碌無為一心奉承的臣子沒有什麽區別了。
王烈希望的是在自己從這個時代消失後,這個時代還能在一個有力組織的帶領下繼續前進,而不是自己百年後,所做的一切就都被推翻殆盡。
謝艾見王烈一臉沉思,建議道:“主公,如果想平定江左,就請盡快向長安至尊取得旨意,否則耽擱的久了,恐怕機會稍縱即逝。”
王烈看了他一眼,忽然笑道:“謝魁首,機會是人製造的,想要有隨時都可以有,隻是敢問軍中將士的心思如何?”
近衛軍成員現在數以萬計,雖奉王烈為主,但王烈並沒有親身參與一次,所以都以謝艾為領導,對外稱魁首,不知道還以為是哪一個山寨的大王。
聽王烈這樣稱呼他,謝艾訕訕笑道:“主公,無論你是否取得至尊旨意,隻要你一生令下,近衛軍就可帶領全軍將士殺向江左,哪怕真做一次打家劫舍的盜匪也無妨。”
王烈笑罵道:“胡說,現在我們是官軍,何須打家劫舍,這話以後不要亂講?”
一旁的謝鯤早就一臉黑線,看著兩個一唱一和的家夥歎道:“王將軍,若你想要進軍江左,至尊雖不會提什麽反對,但又如何對其他人解釋?若有人說你圖謀江左,這汙水怕是承受不起。”
謝艾一聽,卻道:“別人的怎麽講是別人的事情,江左亂象將生這就是最好的理由,而且幼輿公,就算有人反對,可隻要主公以光複大晉基業的名頭出兵,再有至尊的聖旨就是師出有名……”
“那劉聰哪裏如何?”謝鯤問。
謝艾道:“現在北地禍患已除,我們完全有能力全力對付江左。至於劉聰那裏知道石勒覆滅,肯定會有戒備之心,可隻要我們加緊攻打襄國城,迫使王陽等人投奔劉聰,那劉聰就不得不先用心吃掉石勒的這些殘餘,到時候劉聰就算想阻止主公入駐江左也沒有了機會;同時,可讓劉越石大人和代部鮮卑騷擾其邊境,讓他抽不開身來搞壞主公的大事。”
王烈笑眯眯道:“謝參軍,你真的隻是希望我入駐江左,而無其他麽?”
謝艾聞言,訕訕道:“主公入駐江左,天下大半在手,將來可進可退,若為忠臣可安心輔助至尊;若為……”
謝艾嘎然而止。
王烈無奈的看了謝艾一眼,謝艾在政治上的目光必須要重點培養,否則實在缺陷太大。
他設計的這些路線,看似是坦途一片,可自己若真是一路這麽走下去,就算自己的小弟司馬鄴不懷疑自己,可天下還能有幾人相信自己沒有野心?
不過王烈也不是那種迂腐之輩,既然江左落在司馬睿和王敦手裏,司馬鄴無力收回,那麽他代替天子小弟去收回也無不可,至於其後,走一步算一步,王烈也不想那麽多。
謝鯤這邊聽了謝艾的分析,深深看了王烈一眼道:“參軍考慮周全,王將軍無憂;但是,明揚,請恕我直言,你入駐江左是為至尊光複國土,但落在別人眼中就是禍亂江左,乃是博取惡名之道……”
謝艾不以為然道:“自古勝者稱王敗者寇,楚霸王英雄蓋世,卻敗於市井劉邦之手,可現在又有幾人會言劉邦無德?”
謝鯤無奈搖頭,雖然王烈入主江左對他謝氏一族大有好處,可是一想到為此江南免不得又是一次生靈塗炭,心下頗有些不忍。
王烈見他這副模樣,溫聲勸道:“我入駐江左,肯定不是為殺害無辜百姓,幼輿先生放心,狂瀾軍將士的刀槍永遠隻對準敵人;要是哪個敢在江左故意挑起事端,我不管他是何地位,一概誅殺”
說完,看了一眼一臉笑眯眯的謝艾,他這話可不單單是對謝鯤說的。
謝艾一凜,收斂了笑意,立刻明白了王烈是在點醒他和他身後的近衛軍的激烈行事的手段。
但縱然如此,謝艾也隻是彎腰深深一躬,雙手**高過頭頂,卻是不發一言。
王烈見他這副模樣,再有重話也說不出來了,隻能無奈苦笑。
謝艾是聰明人,所以有些話也根本不用王烈說透,但王烈擔心的是他聰明反被聰明誤,明明知道自己的心思,但為了王烈所謂的理想,卻走出一條他不願看到的道路。
和謝鯤和謝艾商討好未來的兩件主要大事後,按照王烈的安排,謝鯤將正式代表王烈進京,去向司馬鄴求得進軍江左的旨意,而在這之前,王烈要一邊正式開始實施禍亂左國城的計劃,而謝艾也要布置好出兵的準備,隻要江左局勢一變,狂瀾軍就可即刻兵發江左。
江左,大晉最富庶的地方,能占據那裏,就算王烈不想稱王稱霸,卻也先有了稱王稱霸的條件。
王烈並不在乎背上上一個梟雄的名稱,入主江左,保證江左的穩定,然後北取匈奴漢國,南克大成,到時候他就算不稱王,也算是給天下漢民打下一個穩固的江山。
而在這同時,他則可以以此功獲取司馬鄴的進一步支持,再按照心中的理想,全力發展經濟,提升商人地位,開啟屬於華夏的商業時代、航海時代。
而這,才是王烈真正的目的和想要的結果。。.。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