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艾率兵奇襲攝山迭浪城,一夜間就消滅敵軍額,控製了局勢。(.好看的小說)//更新最快78xs//
隨後,謝艾派人快馬給王烈送去消息,一日內王烈即趕到了迭浪城下。
王烈一見謝艾,就大讚其智謀過人。
謝艾卻對王烈把沈充的事情一講,同時表示:“此戰勝的十分僥幸,若無杜弢了解江左中軍情況、反應機敏,沈充早就試探出了虛實。”
王烈聽了,也連聲感歎沈充智勇雙全,忠義無比,命人厚葬了沈充,並將沈充家眷暫時帶在身邊,隻待戰事平息,就送他們回鄉。
同時,又嘉獎了此戰立下大功的杜弢,直接表示對他的考驗提前結束,從即日起他就是狂瀾軍的中兵參軍。
杜弢自是感恩戴德,安心效力不提。
那邊,謝艾又向王烈建議,在王敦還不了解這邊發生了什麽的情況下,即刻派人假扮沈充麾下兵卒,去建康城求援,王烈這邊派人馬設伏,爭取在野外殲滅江左軍的有生力量。
王烈自然沒有異議,此一戰而下迭浪城,謝艾已經向自己證明了自己的大局觀和統帥力,那麽下一步就該自己出馬,為水路的李善偷襲建康城掃清最後的障礙了。
身在建康城中的王敦,卻怎麽也沒想到,自己引以為重,特意派手下大將沈充去防守的迭浪城會在一夜間易手。
更沒想到,王烈竟然會趁機想詐自己出城。
所以,當杜弢帶領的來自迭浪城求援的人馬一到建康,王敦第一時間就進行了召見。
聽聞王烈大軍正向迭浪城奔來,也是大驚。
他雖相信沈充的能力,也不懷疑沈充的忠心,可畢竟迭浪城內現在的糧草並不多,弓弩、擂石等守城物資也需要補充。(.好看的小說)
因此,特命手下參軍,揚武將軍鄧嶽率五千步軍押著數百輛大車即刻趕赴迭浪城。
鄧嶽領命後,王敦覺得不放心。又命手下中郎將杜弘率一萬兵卒隨後趕去,以做應援。
這杜弘乃是當年王敦平叛杜弢時,私自收留的杜弢手下降將。一直委以重任。
鄧嶽和杜弘先後領命而去,王敦這才放下心來。
在他看來,如今建康城及附近的石頭城、東府城等甕城內足足屯有六萬兵馬,加上攝山迭浪城的這近兩萬兵馬與自己遙相呼應。想要守上一月兩月都不成問題。
而且,此刻江左各地的州郡也都廣布人馬,全部人馬加起來也有近二十萬,
王烈的兵馬隻要敢強攻江左,不出七日就會陷入重重包圍的被動之中。
至於如今吞兵在江北的祖逖和曹嶷的兵馬。王敦更是不放在心上,先不說他們兩人加一起才出動了四萬兵馬,就說艦船,根據斥候探報,不過百餘艘小船,怎麽和自己手下的三萬精銳水軍抗衡?
一想到這些,王敦頗有些自得:“王明揚啊王明揚,你也算北地名將。如今卻要甘心在我手下吃這個癟了。”
隻是得意在心。卻無人分享,這幾日自己的心腹沈充被派去迭浪城禦敵,謀主錢鳳在那夜中了王烈一箭,至今在家養傷;本來最能依仗的兄弟王導,卻一直稱病不出。
王導雖然是司馬睿的屬下,也一直規勸王敦不要與司馬睿爭執。但卻為王敦出了不少好的建議,深得王敦信任。
王敦本想趁這次司馬睿病重。直接將王導勸服,讓他安心輔佐自己。沒想到王導恰巧在這個時候也病倒了。
“得的什麽病?我看是心裏有事!”王敦一想到這些,頓覺喜意減少了三分。
他知道自己這位從弟王導,不支持自己對王烈下手,也反對自己壓迫司馬睿。
如今自己先後違背了他兩次建議,他就稱病不出,分明是對自己有意見。
但王導不比他人,他不但是琅琊王氏的族長,還一直為自己在幕後指點,所以王敦也不想與其撕破臉皮,前幾日也曾勤派人去慰問,順便行監視之事。
而根據去探病的人回報,王導麵如枯槁,呆坐案後,明顯已經不能行事。
王敦聽了,也是無可奈何,隻好死了再拉王導來為自己出謀劃策的心思。
但一想到自己最親近的親人都不肯幫助自己,王敦心下多少還是有些淒涼。
這些年,王敦為了權利,不但殺了很多與自己作對的敵人,甚至連自己的一些堂兄弟都沒有放過
如今思之,還真有些眾叛親離的感覺。
但王敦到底是梟雄之心,他一直堅信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更何況那些人死都死了,再懊悔也是無用。
“唯今之計,如何利用好當前局勢,才是自己應該做的。司馬小兒病重,能繼承他權位的司馬紹也已死,丞相府內隻有一個還沒斷奶的孩子,可以說是後繼無人;隻要我能順利擊敗王烈,那麽江左就是我之天下!”
想到這些,王敦眉毛一挑,高喝道:“來人,召周撫過來,我找他有事!”
這周撫乃是安南將軍、梁州刺史周訪的長子,周訪為人著剛毅,謙虛禮讓,在江左素有威名,又素與陶侃交好,為王敦所猜忌,所以一直在襄陽駐守,不肯回建康為官。
但這周撫與其父性格卻大不相同,貪財好色,本來是遵從父命一直在丞相府為丞相掾,輔助司馬睿。
王敦知道他的性格,用金錢美色將他順利收服,如今司馬睿重病不起,周撫就明目張膽的投靠了王敦,召之即來,呼之即去。
王敦這個人雖然脾氣自負暴烈,但還是很善於用人的,此次召周撫來,卻是想利用他去勸說他父親周訪。
不一會,周撫到來,王敦一見他就道:“道和,我這裏有件好事要告訴你。”
周撫一聽,喜道:“大將軍要有何好處給小人?”
王敦一聽,心內不屑,但臉上卻笑成了一朵花,恰是秋菊:“正是,令尊與我素來有些誤會,但我知他是忠義之士,因此已經向至尊表奏其為荊州刺史,當然涼州刺史也還是他的,這裏我已經寫好了文書,想讓你找一個親信家人帶給乃父,如何?”
周撫一聽,大喜:“如此極好,多謝大將軍提攜,我即刻就去叫我兄弟稟明家父,家父一定會盡棄前嫌,與大將軍攜手共進退的。”
說完喜滋滋的告辭而去。
王敦見他下去,臉顯不屑道:“豎子無謀,你父親一介鼠輩,有何資格與我平起平坐?今日我許下荊州刺史之位,你父親隻要敢做,我看那陶侃那老賊還怎麽容他。”
原來,陶侃一直占據荊湘兩地,但王敦卻自己封自己為荊州刺史,不肯讓位於陶侃。
周訪之前曾隨王敦平叛杜弢等人叛亂,一直很期望能憑此功勞得到荊州刺史的位置。
畢竟荊州之地富庶,地理位置又險要,不是區區的梁州能比擬的。
如今王敦卻是為了用這一個刺史的虛位,來引周訪與陶侃爭奪。
畢竟,實際控製荊州的是陶侃的兵馬,周訪若想得荊州,就算再與陶侃交好也要衝突。
以前,陶侃實力不足尚可與周訪交好,共同對抗王敦;現如今,陶侃坐擁荊湘兩地十萬雄兵,足可以與王敦抗衡,又怎麽可能容忍周訪的插手。
而周訪性格忠勇剛烈,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棄到手的荊州,他與陶侃交好不假,但陶侃若真居心不軌,周訪卻絕不會坐視不理。
更何況此次王敦打的是天子司馬鄴的名義,在名義上給了周訪荊州的管轄權,隻要能控製荊州,那周訪也絕對是一方豪傑。
王敦此計不可謂不毒辣,卻是為了應對與王烈大戰後,陶侃趁機取利。
王敦打的好算盤,那邊鄧嶽和杜弘點起兵馬,準備後糧草、軍械,出建康後直奔攝山而去。
因為是輕裝上陣,後出發的杜弘反而率軍走在了鄧嶽之前
而且此次杜弘所統帥的兵馬中,王敦還特意分給了他兩千手下的精銳騎兵,勁浪騎,這些騎兵的戰馬都是王敦重金從草原購得,兵器盔甲也都是最好的,日常訓練也都是在附近穀地、山林,還經常被王敦派出去參加小範圍的剿匪,可以說是江左軍中少有的精銳。
杜弘一馬當先衝在最前,身後兩千騎兵緊緊相隨,很快就將其與八千步軍甩在後邊
非杜弘莽撞,而是這幾日江左軍斥候探馬不斷,附近根本沒有狂瀾軍的一人一馬,而杜弘更想盡快趕到迭浪城,好能參與擊敗王烈的戰鬥,立下功勞。
建康城距離攝山迭浪城不過三十餘裏,加上降雪已停,快馬加鞭不到兩個時辰就順利趕到城下。
杜弘在城下叫城,城門立刻打開,放這兩千騎軍入城。
入得城來,剛下馬準備休憩,就聽得一陣金鼓齊鳴,接著四麵八方湧出數千人馬,人人手執弓弩,對準了他們。
杜弘一見大驚,舉刀就要命令手下反抗。
這時卻聽得一個熟悉的聲音喊道:“阿弘,你還要為那王敦老賊賣命麽?”
杜弘定睛一看,如見鬼魅,驚訝道:“你是……你是杜大哥?大哥,真的是你麽?你不是已經戰死了麽?”(未完待續。。)
隨後,謝艾派人快馬給王烈送去消息,一日內王烈即趕到了迭浪城下。
王烈一見謝艾,就大讚其智謀過人。
謝艾卻對王烈把沈充的事情一講,同時表示:“此戰勝的十分僥幸,若無杜弢了解江左中軍情況、反應機敏,沈充早就試探出了虛實。”
王烈聽了,也連聲感歎沈充智勇雙全,忠義無比,命人厚葬了沈充,並將沈充家眷暫時帶在身邊,隻待戰事平息,就送他們回鄉。
同時,又嘉獎了此戰立下大功的杜弢,直接表示對他的考驗提前結束,從即日起他就是狂瀾軍的中兵參軍。
杜弢自是感恩戴德,安心效力不提。
那邊,謝艾又向王烈建議,在王敦還不了解這邊發生了什麽的情況下,即刻派人假扮沈充麾下兵卒,去建康城求援,王烈這邊派人馬設伏,爭取在野外殲滅江左軍的有生力量。
王烈自然沒有異議,此一戰而下迭浪城,謝艾已經向自己證明了自己的大局觀和統帥力,那麽下一步就該自己出馬,為水路的李善偷襲建康城掃清最後的障礙了。
身在建康城中的王敦,卻怎麽也沒想到,自己引以為重,特意派手下大將沈充去防守的迭浪城會在一夜間易手。
更沒想到,王烈竟然會趁機想詐自己出城。
所以,當杜弢帶領的來自迭浪城求援的人馬一到建康,王敦第一時間就進行了召見。
聽聞王烈大軍正向迭浪城奔來,也是大驚。
他雖相信沈充的能力,也不懷疑沈充的忠心,可畢竟迭浪城內現在的糧草並不多,弓弩、擂石等守城物資也需要補充。(.好看的小說)
因此,特命手下參軍,揚武將軍鄧嶽率五千步軍押著數百輛大車即刻趕赴迭浪城。
鄧嶽領命後,王敦覺得不放心。又命手下中郎將杜弘率一萬兵卒隨後趕去,以做應援。
這杜弘乃是當年王敦平叛杜弢時,私自收留的杜弢手下降將。一直委以重任。
鄧嶽和杜弘先後領命而去,王敦這才放下心來。
在他看來,如今建康城及附近的石頭城、東府城等甕城內足足屯有六萬兵馬,加上攝山迭浪城的這近兩萬兵馬與自己遙相呼應。想要守上一月兩月都不成問題。
而且,此刻江左各地的州郡也都廣布人馬,全部人馬加起來也有近二十萬,
王烈的兵馬隻要敢強攻江左,不出七日就會陷入重重包圍的被動之中。
至於如今吞兵在江北的祖逖和曹嶷的兵馬。王敦更是不放在心上,先不說他們兩人加一起才出動了四萬兵馬,就說艦船,根據斥候探報,不過百餘艘小船,怎麽和自己手下的三萬精銳水軍抗衡?
一想到這些,王敦頗有些自得:“王明揚啊王明揚,你也算北地名將。如今卻要甘心在我手下吃這個癟了。”
隻是得意在心。卻無人分享,這幾日自己的心腹沈充被派去迭浪城禦敵,謀主錢鳳在那夜中了王烈一箭,至今在家養傷;本來最能依仗的兄弟王導,卻一直稱病不出。
王導雖然是司馬睿的屬下,也一直規勸王敦不要與司馬睿爭執。但卻為王敦出了不少好的建議,深得王敦信任。
王敦本想趁這次司馬睿病重。直接將王導勸服,讓他安心輔佐自己。沒想到王導恰巧在這個時候也病倒了。
“得的什麽病?我看是心裏有事!”王敦一想到這些,頓覺喜意減少了三分。
他知道自己這位從弟王導,不支持自己對王烈下手,也反對自己壓迫司馬睿。
如今自己先後違背了他兩次建議,他就稱病不出,分明是對自己有意見。
但王導不比他人,他不但是琅琊王氏的族長,還一直為自己在幕後指點,所以王敦也不想與其撕破臉皮,前幾日也曾勤派人去慰問,順便行監視之事。
而根據去探病的人回報,王導麵如枯槁,呆坐案後,明顯已經不能行事。
王敦聽了,也是無可奈何,隻好死了再拉王導來為自己出謀劃策的心思。
但一想到自己最親近的親人都不肯幫助自己,王敦心下多少還是有些淒涼。
這些年,王敦為了權利,不但殺了很多與自己作對的敵人,甚至連自己的一些堂兄弟都沒有放過
如今思之,還真有些眾叛親離的感覺。
但王敦到底是梟雄之心,他一直堅信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更何況那些人死都死了,再懊悔也是無用。
“唯今之計,如何利用好當前局勢,才是自己應該做的。司馬小兒病重,能繼承他權位的司馬紹也已死,丞相府內隻有一個還沒斷奶的孩子,可以說是後繼無人;隻要我能順利擊敗王烈,那麽江左就是我之天下!”
想到這些,王敦眉毛一挑,高喝道:“來人,召周撫過來,我找他有事!”
這周撫乃是安南將軍、梁州刺史周訪的長子,周訪為人著剛毅,謙虛禮讓,在江左素有威名,又素與陶侃交好,為王敦所猜忌,所以一直在襄陽駐守,不肯回建康為官。
但這周撫與其父性格卻大不相同,貪財好色,本來是遵從父命一直在丞相府為丞相掾,輔助司馬睿。
王敦知道他的性格,用金錢美色將他順利收服,如今司馬睿重病不起,周撫就明目張膽的投靠了王敦,召之即來,呼之即去。
王敦這個人雖然脾氣自負暴烈,但還是很善於用人的,此次召周撫來,卻是想利用他去勸說他父親周訪。
不一會,周撫到來,王敦一見他就道:“道和,我這裏有件好事要告訴你。”
周撫一聽,喜道:“大將軍要有何好處給小人?”
王敦一聽,心內不屑,但臉上卻笑成了一朵花,恰是秋菊:“正是,令尊與我素來有些誤會,但我知他是忠義之士,因此已經向至尊表奏其為荊州刺史,當然涼州刺史也還是他的,這裏我已經寫好了文書,想讓你找一個親信家人帶給乃父,如何?”
周撫一聽,大喜:“如此極好,多謝大將軍提攜,我即刻就去叫我兄弟稟明家父,家父一定會盡棄前嫌,與大將軍攜手共進退的。”
說完喜滋滋的告辭而去。
王敦見他下去,臉顯不屑道:“豎子無謀,你父親一介鼠輩,有何資格與我平起平坐?今日我許下荊州刺史之位,你父親隻要敢做,我看那陶侃那老賊還怎麽容他。”
原來,陶侃一直占據荊湘兩地,但王敦卻自己封自己為荊州刺史,不肯讓位於陶侃。
周訪之前曾隨王敦平叛杜弢等人叛亂,一直很期望能憑此功勞得到荊州刺史的位置。
畢竟荊州之地富庶,地理位置又險要,不是區區的梁州能比擬的。
如今王敦卻是為了用這一個刺史的虛位,來引周訪與陶侃爭奪。
畢竟,實際控製荊州的是陶侃的兵馬,周訪若想得荊州,就算再與陶侃交好也要衝突。
以前,陶侃實力不足尚可與周訪交好,共同對抗王敦;現如今,陶侃坐擁荊湘兩地十萬雄兵,足可以與王敦抗衡,又怎麽可能容忍周訪的插手。
而周訪性格忠勇剛烈,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棄到手的荊州,他與陶侃交好不假,但陶侃若真居心不軌,周訪卻絕不會坐視不理。
更何況此次王敦打的是天子司馬鄴的名義,在名義上給了周訪荊州的管轄權,隻要能控製荊州,那周訪也絕對是一方豪傑。
王敦此計不可謂不毒辣,卻是為了應對與王烈大戰後,陶侃趁機取利。
王敦打的好算盤,那邊鄧嶽和杜弘點起兵馬,準備後糧草、軍械,出建康後直奔攝山而去。
因為是輕裝上陣,後出發的杜弘反而率軍走在了鄧嶽之前
而且此次杜弘所統帥的兵馬中,王敦還特意分給了他兩千手下的精銳騎兵,勁浪騎,這些騎兵的戰馬都是王敦重金從草原購得,兵器盔甲也都是最好的,日常訓練也都是在附近穀地、山林,還經常被王敦派出去參加小範圍的剿匪,可以說是江左軍中少有的精銳。
杜弘一馬當先衝在最前,身後兩千騎兵緊緊相隨,很快就將其與八千步軍甩在後邊
非杜弘莽撞,而是這幾日江左軍斥候探馬不斷,附近根本沒有狂瀾軍的一人一馬,而杜弘更想盡快趕到迭浪城,好能參與擊敗王烈的戰鬥,立下功勞。
建康城距離攝山迭浪城不過三十餘裏,加上降雪已停,快馬加鞭不到兩個時辰就順利趕到城下。
杜弘在城下叫城,城門立刻打開,放這兩千騎軍入城。
入得城來,剛下馬準備休憩,就聽得一陣金鼓齊鳴,接著四麵八方湧出數千人馬,人人手執弓弩,對準了他們。
杜弘一見大驚,舉刀就要命令手下反抗。
這時卻聽得一個熟悉的聲音喊道:“阿弘,你還要為那王敦老賊賣命麽?”
杜弘定睛一看,如見鬼魅,驚訝道:“你是……你是杜大哥?大哥,真的是你麽?你不是已經戰死了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