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既然圖的是天下,太宰你還讓我與他為盟,我大成豈不是早晚為他所害?”李雄的眼睛眯了起來,似乎被遠處殿外的陽光晃到了眼睛。
此刻,已經接近正午時分,屋外正是豔陽高照,但在這幽深的大殿內,卻隻在門口處有一大片光芒照射進來,兒臂粗的燭火照亮著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卻更顯的整個殿內陰暗之及。
李雄的語氣很平淡,但李國的脊背上已經有汗水不斷流下,他不敢猶豫立刻回答道:“主公隻見其一,不見其二,王烈圖謀天下,心有野心不假,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不會講眼光放在我蜀中,我蜀中雖富庶但易守難攻,是守城之所,卻並非擴充之地,以王烈之眼光,請恕臣無禮,他不是那種在乎一城一地得失的人,蜀中暫時他還看不上,而他也就不會在擊敗劉聰和陶侃前對我們起二心;這天下英雄,更不會眼看著王烈謀取天下的,如果王烈能息兵止戰,我們反到要提防他積蓄實力,現在他如此急於擴張,手下兵將雖驍勇善戰,但正如主公您剛才所言,他畢竟還是根基太淺,這樣擴張下去,早晚腹背受敵,那時候他拿什麽圖謀我蜀中?反而是劉聰、陶侃等人,尤其是那陶士行,以忠義自居,輕易不肯兵出荊湘,但他們背後就是我蜀中,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眠,他們要想對付王烈,第一步肯定是要圖謀我大成。所以臣才言王烈不可懼,可懼的是那些為一城一地而與我們苦爭之輩。”
李國這番話說完。卻是直接拜倒,頭顱深深的抵在在地板上。
李雄半響無語,片刻悠悠道:“我蜀中如肉鬆,時人惦之,但我大成不是那沒牙的老虎,傳我旨意,命李雲為鎮西大將軍,領兵十萬。固守梓潼,各州郡治下加強緝拿敵軍密探,有反抗者立斬!”
這時候的李雄,一掃剛剛的沉默,如一頭猛虎發出了自己的咆哮。
隨後,李雄又對李國道:“太宰大人,你說的話卻有幾分道理。但現在王烈的使者並未抵達,而我聽說那劉聰和陶侃的使者已經接近成都,這樣,你和太傅同去負責接待他們,具體與誰為盟,我自有主張。(.好看的小說)”
說完。也不待百官反應,直接起身走向後殿。
李國跪拜在那裏,一直沒有抬頭,太傅李驤卻咬牙切齒的瞪了李國一眼,隨後在眾人的簇擁下離開。
~~~~~~~
“這麽說劉聰和陶侃都已經派遣使者入蜀了?”香樟樹下。桓彝拿起酒樽輕抿一口,向費辰再次求證道。
費辰點點頭道:“正是。根據潛龍兄弟們的諜報,已過了壽縣劍閣關,目前大隊人馬已過了涪城,再有兩三日就能抵達成都府了。”
桓彝放下酒樽道:“那他們各帶了多少人馬,如此大張旗鼓,就不怕被人半路截殺麽?”
費辰聞言,冷笑道:“劉聰派了千人,皆是精銳騎兵;陶侃也派了接近千人;至於截殺,雖然劉聰和陶侃表麵上還是敵對,但他們暗中早就因為主公的強勢而抱成一團,而且據說那劉聰派使來之前已經放話,他不在乎大成和誰為盟,但一定不能是和王烈為盟,否則就是他手下百萬控弦甲士的敵人。”
桓彝一聽,猛的將手中酒樽掃落在地下,不屑道:“百萬人馬?他胡兒焉敢如此空談大話?不過他們雙方現在真就如鐵板一塊,已經勾結起來了麽?”
費辰一見桓彝如此,心中反到高興起來,他是狂瀾軍出身,雖然因為身份的關係,行事講究詭計多端,但更在乎狂瀾軍一直堅持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態度,桓彝畢竟是初為王烈效力,如果這次他心生害怕,那下麵談結盟的事情也就沒什麽意義了。
費辰索性直言道:“鐵板一塊到是未必,他們不過是暫時為盟,再說那劉聰心高氣傲,其實是看不上陶侃的,隻是因為手下沒有合適的水軍,才與陶侃為盟,想要借陶侃的力量平定南方,但這次與大成結盟,兩家卻的確有意一起行事,隻是誰在其中為主,占據更多好處罷了。[.超多好看小說]”
猶豫了下,又問桓彝道:“不知道桓將軍有幾分把握?需要我們做些什麽?”
桓彝卻不回答他,手指沾著灑在石頭桌麵上的酒水,一筆一劃的寫了幾個字。
費辰忙低頭去看,隻見上邊寫著:“我抵達成都之事,還有誰曉得?”
費辰,也沾著酒水寫道:“除了我,就是掌櫃的。”
桓彝聽了,眸子一亮,手上速度,加快幾分,寫道:“關門打狗,逼李雄站在我們這一邊。”
然後大手一抹,那字跡化為無形。
費辰細細一想,心下一驚,暗道:“這桓彝膽子卻是不小……”
拉起桓彝走到一旁角落,輕聲問道:“將軍想做班仲升乎?”
桓彝哈哈一笑,也低聲道:“我知道費先生當我是個文人,班仲升身處虎穴尚能奮起殺敵,我們如今占著先機,那李雄首鼠兩端,自不敢輕易與我們翻臉,隻要斷了他的念想,讓劉聰和陶侃的使者全落在這裏,他還能怎樣?”
費辰點點頭,又道:“可敵人數量是我們數倍哦。”
桓彝卻笑看著費辰:“先生想要怎麽配合我們?”
見桓彝如此篤定,費辰苦笑一聲:“你這是要了我老命了,好吧,那我即刻抽調附近手下,要論起手段,我們狂瀾禁衛隻比他們強。不過我聽說劉聰和陶侃帶隊的使者也都非善於之輩,萬一有變,誰來應對。”
“某願為先生驅使!”一個聲音忽然朗聲道。
費辰一驚,什麽人能讓他毫不提防的摸到他的身邊。下意識的一抽刀,卻見一個眉眼狹長的漢子正看著自己。
一道傷疤在他臉上醒目可見。讓他的神情更帶上了幾分肅殺,來人卻正是荊展。
“荊將軍,你什麽時候來的,你不在主公身邊養傷麽?費辰比桓彝他們提前了兩個多月入蜀,他走時,荊展還在養傷。
建康之役中,荊展力鬥隱藏了身份的劉曜,不敵身受重傷。被王烈拚命救回,臉上那道駭人的傷疤就是亂軍之中留下的。
沒想到,如今卻忽然出現在成都。
荊展忙拱手道:“先生,我是和桓大人一起來的,我的傷沒那麽重,早就好了,為了保密對外還說我在養傷。”
費辰笑著錘了一下荊展的肩膀。荊展巍然不動,費辰卻放下心來,笑道:“荊將軍乃主公手下虎狼,又一手好箭法,正合適協助我們殺掉那領軍之敵。”
桓彝點點頭道:“正是如此,若非有荊將軍在。而且費先生你有肯定我們行蹤隱密,我也不會輕易涉險的,否則陷眾弟兄於危難事小,壞了主公的大計事大。”
費辰抓住桓彝和荊展的手道:“如此,就讓我們把這成都府鬧個天翻地覆。”
~~~~~~~
二月初的蜀中。草木繁茂,新柳已經吐出了嫩芽。已經有了幾分春意景象,一隊人馬正分兩列,奔走在通往成都府的官道之上。
看他們的相貌和手中所舉的旗幟,一方明顯是塞外胡人,一方卻是晉軍打扮,而在他們前後又有數百大成國裝扮的士兵護衛引路。
此刻,隊伍之中,一個騎在高頭大馬上的年輕漢子,看著身旁緩緩行駛著的一輛華美馬車,狠狠的啐了一口吐沫。
“呸,漢婦兒就是漢婦兒,如此嬌弱,弱不是他們非要乘馬車緩行,老子早到成都了,這種柔弱之輩主公還偏要和他們為盟,就算沒有水軍我匈奴鐵騎一樣可蕩平江左!”
此人正是匈奴漢國新任的大將軍,劉聰的兒子劉桀,此次掛著一個副使的頭銜,跟隨使團前來,目的也很簡單――鍍金。
和一般的使者喜歡坐車不一樣,這一路劉敷多是縱馬自行,就算在苦寒的塞外也是如此,在劉敷看來,一個漢子如果整天躲在馬車裏,實在叫人恥笑。
而如今,那個讓他恥笑的人,就一直躲在與他們並行的另一列隊伍之中,那兩匹雪白駿馬拉行的車廂,車門緊閉,就連車窗的簾子也掩蔽掛住,根本看不清裏邊有什麽。
“將軍慎言,我們畢竟是同行……”隨行的文官,名義上的使團首腦匈奴漢國中常侍王沈忙勸說道。
劉桀聞言,看了一眼王沈,但卻沒有再說什麽,這王沈乃是劉聰的心腹近臣,劉桀有登帝位之心,但劉聰身後還有誰數子,自劉曜死在建康,人人都起了爭帝的心思。所以,這帝位傳給誰還不一定,劉桀也不想太得罪王沈。
至於此次來,劉桀也抱著有功無過的念頭,想讓劉聰滿意,好正式確立他為太子。
王沈見劉桀不再妄言,心下暗歎一聲,卻也並不再深勸,他這人可不是什麽忠耿直臣,他也深知自己的身份,與其說是劉聰的心腹,不是說是寵臣,一個“寵”字表明他能得到劉聰信任,並不是能力有多強,完全是因為為人通透,善於投其所好,才得到寵溺。
如果有一日劉聰駕崩,他若不事先找好靠山,這受寵的日子也就到頭了。
本來王沈最看重的是原來的大將軍那劉曜,劉曜文武雙全,在軍內威名遠播,更懂得進退,可惜卻一役戰死在建康,所以他才又將目光轉向了劉桀,至少劉桀是劉聰最喜愛的兒子。
而這次劉桀能出使大成,也有王沈的進言,在王沈看來,匈奴漢國雖然近期沒有擴張什麽領地,但畢竟軍力強大,又有陶侃肯主動投靠,和新崛起的王烈相比,肯定更能獲得大成的盟約,所以這次來是一次很容易立功的良機,自己送這份大禮給劉桀,將來劉桀還不能繼續“寵信”自己麽?
劉桀也正缺少一個可以超越劉曜和其他皇子的機會,王沈為他請命,他也一力承擔了下來,劉聰這才派兩人出使大成。
兩個人都打的好算盤,互為利用,卻是一拍即合。這一路,王沈也是盡量投其所好,甘願以劉桀為尊,讓劉桀心下很是舒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吾讀提供全文字在線閱讀,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您覺得吾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此刻,已經接近正午時分,屋外正是豔陽高照,但在這幽深的大殿內,卻隻在門口處有一大片光芒照射進來,兒臂粗的燭火照亮著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卻更顯的整個殿內陰暗之及。
李雄的語氣很平淡,但李國的脊背上已經有汗水不斷流下,他不敢猶豫立刻回答道:“主公隻見其一,不見其二,王烈圖謀天下,心有野心不假,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不會講眼光放在我蜀中,我蜀中雖富庶但易守難攻,是守城之所,卻並非擴充之地,以王烈之眼光,請恕臣無禮,他不是那種在乎一城一地得失的人,蜀中暫時他還看不上,而他也就不會在擊敗劉聰和陶侃前對我們起二心;這天下英雄,更不會眼看著王烈謀取天下的,如果王烈能息兵止戰,我們反到要提防他積蓄實力,現在他如此急於擴張,手下兵將雖驍勇善戰,但正如主公您剛才所言,他畢竟還是根基太淺,這樣擴張下去,早晚腹背受敵,那時候他拿什麽圖謀我蜀中?反而是劉聰、陶侃等人,尤其是那陶士行,以忠義自居,輕易不肯兵出荊湘,但他們背後就是我蜀中,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眠,他們要想對付王烈,第一步肯定是要圖謀我大成。所以臣才言王烈不可懼,可懼的是那些為一城一地而與我們苦爭之輩。”
李國這番話說完。卻是直接拜倒,頭顱深深的抵在在地板上。
李雄半響無語,片刻悠悠道:“我蜀中如肉鬆,時人惦之,但我大成不是那沒牙的老虎,傳我旨意,命李雲為鎮西大將軍,領兵十萬。固守梓潼,各州郡治下加強緝拿敵軍密探,有反抗者立斬!”
這時候的李雄,一掃剛剛的沉默,如一頭猛虎發出了自己的咆哮。
隨後,李雄又對李國道:“太宰大人,你說的話卻有幾分道理。但現在王烈的使者並未抵達,而我聽說那劉聰和陶侃的使者已經接近成都,這樣,你和太傅同去負責接待他們,具體與誰為盟,我自有主張。(.好看的小說)”
說完。也不待百官反應,直接起身走向後殿。
李國跪拜在那裏,一直沒有抬頭,太傅李驤卻咬牙切齒的瞪了李國一眼,隨後在眾人的簇擁下離開。
~~~~~~~
“這麽說劉聰和陶侃都已經派遣使者入蜀了?”香樟樹下。桓彝拿起酒樽輕抿一口,向費辰再次求證道。
費辰點點頭道:“正是。根據潛龍兄弟們的諜報,已過了壽縣劍閣關,目前大隊人馬已過了涪城,再有兩三日就能抵達成都府了。”
桓彝放下酒樽道:“那他們各帶了多少人馬,如此大張旗鼓,就不怕被人半路截殺麽?”
費辰聞言,冷笑道:“劉聰派了千人,皆是精銳騎兵;陶侃也派了接近千人;至於截殺,雖然劉聰和陶侃表麵上還是敵對,但他們暗中早就因為主公的強勢而抱成一團,而且據說那劉聰派使來之前已經放話,他不在乎大成和誰為盟,但一定不能是和王烈為盟,否則就是他手下百萬控弦甲士的敵人。”
桓彝一聽,猛的將手中酒樽掃落在地下,不屑道:“百萬人馬?他胡兒焉敢如此空談大話?不過他們雙方現在真就如鐵板一塊,已經勾結起來了麽?”
費辰一見桓彝如此,心中反到高興起來,他是狂瀾軍出身,雖然因為身份的關係,行事講究詭計多端,但更在乎狂瀾軍一直堅持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態度,桓彝畢竟是初為王烈效力,如果這次他心生害怕,那下麵談結盟的事情也就沒什麽意義了。
費辰索性直言道:“鐵板一塊到是未必,他們不過是暫時為盟,再說那劉聰心高氣傲,其實是看不上陶侃的,隻是因為手下沒有合適的水軍,才與陶侃為盟,想要借陶侃的力量平定南方,但這次與大成結盟,兩家卻的確有意一起行事,隻是誰在其中為主,占據更多好處罷了。[.超多好看小說]”
猶豫了下,又問桓彝道:“不知道桓將軍有幾分把握?需要我們做些什麽?”
桓彝卻不回答他,手指沾著灑在石頭桌麵上的酒水,一筆一劃的寫了幾個字。
費辰忙低頭去看,隻見上邊寫著:“我抵達成都之事,還有誰曉得?”
費辰,也沾著酒水寫道:“除了我,就是掌櫃的。”
桓彝聽了,眸子一亮,手上速度,加快幾分,寫道:“關門打狗,逼李雄站在我們這一邊。”
然後大手一抹,那字跡化為無形。
費辰細細一想,心下一驚,暗道:“這桓彝膽子卻是不小……”
拉起桓彝走到一旁角落,輕聲問道:“將軍想做班仲升乎?”
桓彝哈哈一笑,也低聲道:“我知道費先生當我是個文人,班仲升身處虎穴尚能奮起殺敵,我們如今占著先機,那李雄首鼠兩端,自不敢輕易與我們翻臉,隻要斷了他的念想,讓劉聰和陶侃的使者全落在這裏,他還能怎樣?”
費辰點點頭,又道:“可敵人數量是我們數倍哦。”
桓彝卻笑看著費辰:“先生想要怎麽配合我們?”
見桓彝如此篤定,費辰苦笑一聲:“你這是要了我老命了,好吧,那我即刻抽調附近手下,要論起手段,我們狂瀾禁衛隻比他們強。不過我聽說劉聰和陶侃帶隊的使者也都非善於之輩,萬一有變,誰來應對。”
“某願為先生驅使!”一個聲音忽然朗聲道。
費辰一驚,什麽人能讓他毫不提防的摸到他的身邊。下意識的一抽刀,卻見一個眉眼狹長的漢子正看著自己。
一道傷疤在他臉上醒目可見。讓他的神情更帶上了幾分肅殺,來人卻正是荊展。
“荊將軍,你什麽時候來的,你不在主公身邊養傷麽?費辰比桓彝他們提前了兩個多月入蜀,他走時,荊展還在養傷。
建康之役中,荊展力鬥隱藏了身份的劉曜,不敵身受重傷。被王烈拚命救回,臉上那道駭人的傷疤就是亂軍之中留下的。
沒想到,如今卻忽然出現在成都。
荊展忙拱手道:“先生,我是和桓大人一起來的,我的傷沒那麽重,早就好了,為了保密對外還說我在養傷。”
費辰笑著錘了一下荊展的肩膀。荊展巍然不動,費辰卻放下心來,笑道:“荊將軍乃主公手下虎狼,又一手好箭法,正合適協助我們殺掉那領軍之敵。”
桓彝點點頭道:“正是如此,若非有荊將軍在。而且費先生你有肯定我們行蹤隱密,我也不會輕易涉險的,否則陷眾弟兄於危難事小,壞了主公的大計事大。”
費辰抓住桓彝和荊展的手道:“如此,就讓我們把這成都府鬧個天翻地覆。”
~~~~~~~
二月初的蜀中。草木繁茂,新柳已經吐出了嫩芽。已經有了幾分春意景象,一隊人馬正分兩列,奔走在通往成都府的官道之上。
看他們的相貌和手中所舉的旗幟,一方明顯是塞外胡人,一方卻是晉軍打扮,而在他們前後又有數百大成國裝扮的士兵護衛引路。
此刻,隊伍之中,一個騎在高頭大馬上的年輕漢子,看著身旁緩緩行駛著的一輛華美馬車,狠狠的啐了一口吐沫。
“呸,漢婦兒就是漢婦兒,如此嬌弱,弱不是他們非要乘馬車緩行,老子早到成都了,這種柔弱之輩主公還偏要和他們為盟,就算沒有水軍我匈奴鐵騎一樣可蕩平江左!”
此人正是匈奴漢國新任的大將軍,劉聰的兒子劉桀,此次掛著一個副使的頭銜,跟隨使團前來,目的也很簡單――鍍金。
和一般的使者喜歡坐車不一樣,這一路劉敷多是縱馬自行,就算在苦寒的塞外也是如此,在劉敷看來,一個漢子如果整天躲在馬車裏,實在叫人恥笑。
而如今,那個讓他恥笑的人,就一直躲在與他們並行的另一列隊伍之中,那兩匹雪白駿馬拉行的車廂,車門緊閉,就連車窗的簾子也掩蔽掛住,根本看不清裏邊有什麽。
“將軍慎言,我們畢竟是同行……”隨行的文官,名義上的使團首腦匈奴漢國中常侍王沈忙勸說道。
劉桀聞言,看了一眼王沈,但卻沒有再說什麽,這王沈乃是劉聰的心腹近臣,劉桀有登帝位之心,但劉聰身後還有誰數子,自劉曜死在建康,人人都起了爭帝的心思。所以,這帝位傳給誰還不一定,劉桀也不想太得罪王沈。
至於此次來,劉桀也抱著有功無過的念頭,想讓劉聰滿意,好正式確立他為太子。
王沈見劉桀不再妄言,心下暗歎一聲,卻也並不再深勸,他這人可不是什麽忠耿直臣,他也深知自己的身份,與其說是劉聰的心腹,不是說是寵臣,一個“寵”字表明他能得到劉聰信任,並不是能力有多強,完全是因為為人通透,善於投其所好,才得到寵溺。
如果有一日劉聰駕崩,他若不事先找好靠山,這受寵的日子也就到頭了。
本來王沈最看重的是原來的大將軍那劉曜,劉曜文武雙全,在軍內威名遠播,更懂得進退,可惜卻一役戰死在建康,所以他才又將目光轉向了劉桀,至少劉桀是劉聰最喜愛的兒子。
而這次劉桀能出使大成,也有王沈的進言,在王沈看來,匈奴漢國雖然近期沒有擴張什麽領地,但畢竟軍力強大,又有陶侃肯主動投靠,和新崛起的王烈相比,肯定更能獲得大成的盟約,所以這次來是一次很容易立功的良機,自己送這份大禮給劉桀,將來劉桀還不能繼續“寵信”自己麽?
劉桀也正缺少一個可以超越劉曜和其他皇子的機會,王沈為他請命,他也一力承擔了下來,劉聰這才派兩人出使大成。
兩個人都打的好算盤,互為利用,卻是一拍即合。這一路,王沈也是盡量投其所好,甘願以劉桀為尊,讓劉桀心下很是舒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吾讀提供全文字在線閱讀,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您覺得吾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