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建興五年三月(318年),匈奴漢國左國城。[]
左國城的清晨被薄霧籠罩著,街道上行人並不是很多,這個匈奴漢國的都城裏聚集了約三十萬人口,其中盡二十萬是漢人,而這些漢人又大都是匈奴從各地擄來的,其次是約六萬匈奴人,然後是羯人、鮮卑人、羌人、氐人等各族胡人。
其中以匈奴人最為尊崇,其次是鮮卑、羯、羌、氐等族,最低賤的就是漢人,尤其是那些被擄來的漢人,幾乎構成了整個襄國城的最底層。
這些漢人人數眾多,卻如豬狗一般被驅使,甚至隨時都可能被城內的胡人貴族殺害,但他們卻不敢反抗,更有那所謂的漢人貴族投靠了匈奴人,騎在自己同胞頭上作威作福,不能不說是這個時代漢家的悲哀。
而且,從來也沒有人去考慮這些人的想法,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在乎他們是死是活。
但在這麻木屈辱的背後,卻仍然有一群幾乎被遺忘的人——大晉軍人。
是的,這些人並不多,大概隻有千餘人,都是當年劉曜前後數次攻打長安俘虜的大晉官兵,總共有數萬人,其中就有那涼州大馬——北宮純。後來趁劉琨和鮮卑聯合攻擊左國城,北宮純率被俘軍馬暴動,脫逃出了數千人,一路上千辛萬苦隻剩下了數百人,還是在長安城外遇到了王烈,才重新有了容身之所。
而當日,並不是所有被俘虜的大晉軍人都有幸能脫離這個煉獄,更多人要麽在暴動中被害,要麽就被迫分散,流浪各處。
而也有一部分人不甘心這樣回到故土,在城內潛伏下來,有些成為了各方勢力的密探,有些自發的組織起來保護同胞利益,就這樣如分枝開葉一般在左國城內隱居起來。
但就在這個薄霧籠罩的清晨,這些分散在各處的大晉軍人卻通過自己的聯係渠道。匯聚到左國城內。
就連那些已經隱居在城外的,也都在前一天晚上或者一大早城門一開,就挑著擔子、推著車子進入了城內。
今天的左國城內看起來和任何一天並無區別,但隻有某些人才清楚今天無論他們要做的事成敗如何,都將是被錄入史冊的一日。而對於這些軍人來說。這無疑是洗刷他們被俘的恥辱的最好機會。
他們將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協助來自大晉武功侯的人馬,刺殺匈奴國主、大單於劉聰。
其實曆史上的劉聰再過幾年也會暴病而卒,但王烈和很多人等不及這一天,劉聰必須死。隻有他死了,很多事情才能順水行舟,一蹴而就。
為了這次刺殺,王烈已經布局、籌劃了很久,甚至早就先出使蜀中的桓彝一步。得知了匈奴將要派王沈和劉桀出使蜀中,而費辰在成都的那番布置,正是王烈和謝艾、謝琨等人商議後的結果。
至於劉曜,在建康之戰中就已經死在了王烈槍下,王烈隻是利用這個時代信息傳遞不發達,兩地信息不對稱的漏洞,玩的一個偷梁換柱的小伎倆。
而那個自稱拓跋郭落的男子自然也不是拓跋郭落,而是原來拓跋鮮卑的輔相、現在的幽州之主王烈手下長史衛雄。
這也是為什麽夔安等人問及他鮮卑諸事,他都能對答如流的原因。
當然。這其中關係王烈也派人告知了拓跋鬱律,拓跋鬱律這些年一直得王烈資助,和王烈早已經休戚與共,這等小事自然一口應允。
一直以來,王烈對拓跋鬱律都是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所以拓跋鬱律自然信服王烈所言,他本身也不是野心很大的人,如今能控製草原大部。自保有餘已經是心滿意足,手下重臣拓跋郭落、拓跋蒙渾、鐵弗刹也都是和王烈及其手下眾將有過命交情的。所以拓跋鬱律這些年在境內不斷推行漢化漢治,卻是深得人心。
尤其是恰逢幾個災年,王烈都慷慨援助,更讓這些人心存感激。
而現在的正妃莊蝶,更是對他多有幫助勸慰,也讓他的心更加貼近大晉。
王烈兵強馬壯,在草原人心中留下過不可戰勝的天神模樣,又心存善意對各族百姓平等對待,卻是讓拓跋鬱律所部日益死心跟隨。
而且,王烈也早答應拓跋鬱律,將來他誌不在大晉,但會將自己控製的西域鄯善等地讓與拓跋鬱律,至於未來這個曾經的軟弱少年能發展成如何模樣,就各安天命了。
是啊,當有一日,王烈可以蕩除這大晉境內的韃虜,還百姓一個強健、統一的大晉王朝,那麽王烈也就盡到了自己的義務。
他沒能力,也沒有想法去過度改變這個時代的文化、政治,他隻是想留下一點文明、先進和麵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種子。
讓千年後的漢人不再失去血性,任人欺淩辱罵。
這就足矣!
~~~~~~~
而今,刺殺劉聰,無疑是實現王烈理想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劉聰當年也是一條萬人敵的好漢,有著匈奴之虎的稱號,雙手沾滿了漢人的鮮血,而這次行動的代號正是“刺虎”.
作為刺殺最關鍵環節的,無疑就是那個假冒劉曜的男子,此人並非是王烈手下狂瀾禁衛潛龍組的人,甚至連王烈手下的諜報大頭目白文都不知道此人的存在。
此人乃是王烈手下大將冉瞻的人,或者嚴格意義上說是冉瞻的父親冉隆留給他的一批死士。
這批人也是在兩年前才得知冉瞻在王烈手下效命的信息,一路來幽州尋到冉瞻,冉瞻自不敢隱瞞,將情況都上報給了王烈。
王烈知道後,立刻決定成立一個全新的組織,當然這支必須和白文、費辰所控製的潛龍區分開,白文他們以刺探情報,破壞敵方設施為主;而這一支名曰虯龍的,則專事刺殺。
冉隆留給冉瞻的這批死士人數並不多,經過多年戰亂尋到冉瞻時更是十不足一,隻剩下十餘人。
但這十餘人身經百戰,在刺殺方麵可以說是真正的殺人“利刃”。
這批死士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說話,不是他們不想說。而是他們都是天生的聾子,所謂天聾地啞正是如此。
王烈也正是看中這一點,覺得他們這樣跟有利於秘密刺殺,而且他手下可是有一個大師皇甫謐,此人不但是杏林聖手。更因為自身天聾地啞。發明了一套手語溝通之術,正好可以應用於這這些天聾地啞虯龍刺客的身上。
而且,王烈在這些刺客基礎中,又特意從各地搜羅選拔出了近百天龍地啞之人。好生贍養他們的家人,給他們足夠的厚待和尊重,因此又獲得了不少忠心死士。
如今,這天聾地啞組成的虯龍組,已經有人員九十九名。分為九個小組,而今日執行刺殺任務的正是其中一名組員。
當然他的相貌本來隻是與劉曜相似,也是通過皇甫謐和陶洪的神奇秘術,利用藥水易容才變得與劉曜一模一樣,否則哪裏有那麽多巧合,正好這虯龍組內就有和劉曜長相完全一樣的刺客。
而假劉曜身上的傷勢則更簡單,有皇甫謐的秘藥,莫說製造一點看起來駭人的傷病,就是讓人假死一兩天也是有可能的。
但被蒙在鼓裏的石弘、夔安和張敬等人卻不知道這其中關節。隻是暗歎拓跋鬱律手筆之大,心中也更決定這次利用完拓跋鮮卑,就一定將其一腳踢開,絕不能做那種引狼入室的事情。
但他們所想所願又豈能讓王烈滿意?
不過王烈本來就不怕他們能翻了天去,這些被仇恨衝昏了頭的羯胡也不想想。他們現在還有多少人口在左國城,滿打滿算不足萬人,而當年石勒勢大,除了羯人。他又殺了多少異族之人,可以說就算王烈沒有穿越到這個時代。最後羯人為人所滅,也正是石勒殺伐太重,引得天怒人怨的惡果。
不管各方勢力如何各懷心思,但至少此刻他們的目標都指向了一人——劉聰。
~~~~~~~
匈奴國主、大單於劉聰最近很煩躁,至少眼前接踵而來的麻煩,讓他頗有焦頭爛額的感覺。這個當年指揮千軍萬馬,發出“我有數十萬控弦健兒,可蕩平天下”的虎狼英雄,如今也已經進入人生的暮年,無論是體力還是精神,都已經大不如前。
這些年,劉聰對外作戰不但勝少敗多,對內也疏於朝政,隻顧酒色享樂起來,不但寵信王沈、、宣懷、俞容這樣的諂媚小人,更是殘害忠良,將手下大將綦毋達殘殺,又處死了太中大夫公師彧、尚書王琰等七名宦官厭惡的官員。
如此倒行逆施下,不出兩年,整個左國城都變得人人自危、烏煙瘴氣起來。
不過若不是如此,夔安和張敬也就不能如此迅速獲得提拔重用。
但劉聰卻並不認為是自己的昏聵造成了這一切,他一恨老天時不待我,竟然橫空出世一個王烈,讓他很多大事前功盡棄;二恨手下那些所謂的忠臣不知進退,他們的官職和權勢都是他給的,他代表了上天,怎麽能被這些臣子指責呢?
不過,今天劉聰卻難得的很高興,一是因為本來以為已經死在了江左的劉曜返回了左國城,雖然身負重傷,但根據禦醫所言卻是沒有大礙;二則是他最近又要娶妻了。
是的,在這之前,我們的匈奴大單於已經效仿上古立了兩個皇後,堪比娥皇女英,今日他將前無古人再立第三個皇後……
劉聰甚至決定,隻待蜀中與成國締盟成功的消息傳來,他就正式立後,今天隻是提前和群臣說一下,那個不開眼的要是敢掃了他的興致,直接拖出去仗斃便是。
“宣鎮東大將軍劉曜上殿——”隨著一聲悠長的呐喊,遠處天光下,一副擔架漸漸行來……
看著那幾個身影,劉聰本來因為酒色過度而顯得迷離的眼神逐漸清晰起來,甚至顯現出幾分關切和激動,畢竟擔架上的那人是他曾經寄予厚望的繼承人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吾讀提供全文字在線閱讀,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您覺得吾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左國城的清晨被薄霧籠罩著,街道上行人並不是很多,這個匈奴漢國的都城裏聚集了約三十萬人口,其中盡二十萬是漢人,而這些漢人又大都是匈奴從各地擄來的,其次是約六萬匈奴人,然後是羯人、鮮卑人、羌人、氐人等各族胡人。
其中以匈奴人最為尊崇,其次是鮮卑、羯、羌、氐等族,最低賤的就是漢人,尤其是那些被擄來的漢人,幾乎構成了整個襄國城的最底層。
這些漢人人數眾多,卻如豬狗一般被驅使,甚至隨時都可能被城內的胡人貴族殺害,但他們卻不敢反抗,更有那所謂的漢人貴族投靠了匈奴人,騎在自己同胞頭上作威作福,不能不說是這個時代漢家的悲哀。
而且,從來也沒有人去考慮這些人的想法,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在乎他們是死是活。
但在這麻木屈辱的背後,卻仍然有一群幾乎被遺忘的人——大晉軍人。
是的,這些人並不多,大概隻有千餘人,都是當年劉曜前後數次攻打長安俘虜的大晉官兵,總共有數萬人,其中就有那涼州大馬——北宮純。後來趁劉琨和鮮卑聯合攻擊左國城,北宮純率被俘軍馬暴動,脫逃出了數千人,一路上千辛萬苦隻剩下了數百人,還是在長安城外遇到了王烈,才重新有了容身之所。
而當日,並不是所有被俘虜的大晉軍人都有幸能脫離這個煉獄,更多人要麽在暴動中被害,要麽就被迫分散,流浪各處。
而也有一部分人不甘心這樣回到故土,在城內潛伏下來,有些成為了各方勢力的密探,有些自發的組織起來保護同胞利益,就這樣如分枝開葉一般在左國城內隱居起來。
但就在這個薄霧籠罩的清晨,這些分散在各處的大晉軍人卻通過自己的聯係渠道。匯聚到左國城內。
就連那些已經隱居在城外的,也都在前一天晚上或者一大早城門一開,就挑著擔子、推著車子進入了城內。
今天的左國城內看起來和任何一天並無區別,但隻有某些人才清楚今天無論他們要做的事成敗如何,都將是被錄入史冊的一日。而對於這些軍人來說。這無疑是洗刷他們被俘的恥辱的最好機會。
他們將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協助來自大晉武功侯的人馬,刺殺匈奴國主、大單於劉聰。
其實曆史上的劉聰再過幾年也會暴病而卒,但王烈和很多人等不及這一天,劉聰必須死。隻有他死了,很多事情才能順水行舟,一蹴而就。
為了這次刺殺,王烈已經布局、籌劃了很久,甚至早就先出使蜀中的桓彝一步。得知了匈奴將要派王沈和劉桀出使蜀中,而費辰在成都的那番布置,正是王烈和謝艾、謝琨等人商議後的結果。
至於劉曜,在建康之戰中就已經死在了王烈槍下,王烈隻是利用這個時代信息傳遞不發達,兩地信息不對稱的漏洞,玩的一個偷梁換柱的小伎倆。
而那個自稱拓跋郭落的男子自然也不是拓跋郭落,而是原來拓跋鮮卑的輔相、現在的幽州之主王烈手下長史衛雄。
這也是為什麽夔安等人問及他鮮卑諸事,他都能對答如流的原因。
當然。這其中關係王烈也派人告知了拓跋鬱律,拓跋鬱律這些年一直得王烈資助,和王烈早已經休戚與共,這等小事自然一口應允。
一直以來,王烈對拓跋鬱律都是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所以拓跋鬱律自然信服王烈所言,他本身也不是野心很大的人,如今能控製草原大部。自保有餘已經是心滿意足,手下重臣拓跋郭落、拓跋蒙渾、鐵弗刹也都是和王烈及其手下眾將有過命交情的。所以拓跋鬱律這些年在境內不斷推行漢化漢治,卻是深得人心。
尤其是恰逢幾個災年,王烈都慷慨援助,更讓這些人心存感激。
而現在的正妃莊蝶,更是對他多有幫助勸慰,也讓他的心更加貼近大晉。
王烈兵強馬壯,在草原人心中留下過不可戰勝的天神模樣,又心存善意對各族百姓平等對待,卻是讓拓跋鬱律所部日益死心跟隨。
而且,王烈也早答應拓跋鬱律,將來他誌不在大晉,但會將自己控製的西域鄯善等地讓與拓跋鬱律,至於未來這個曾經的軟弱少年能發展成如何模樣,就各安天命了。
是啊,當有一日,王烈可以蕩除這大晉境內的韃虜,還百姓一個強健、統一的大晉王朝,那麽王烈也就盡到了自己的義務。
他沒能力,也沒有想法去過度改變這個時代的文化、政治,他隻是想留下一點文明、先進和麵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種子。
讓千年後的漢人不再失去血性,任人欺淩辱罵。
這就足矣!
~~~~~~~
而今,刺殺劉聰,無疑是實現王烈理想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劉聰當年也是一條萬人敵的好漢,有著匈奴之虎的稱號,雙手沾滿了漢人的鮮血,而這次行動的代號正是“刺虎”.
作為刺殺最關鍵環節的,無疑就是那個假冒劉曜的男子,此人並非是王烈手下狂瀾禁衛潛龍組的人,甚至連王烈手下的諜報大頭目白文都不知道此人的存在。
此人乃是王烈手下大將冉瞻的人,或者嚴格意義上說是冉瞻的父親冉隆留給他的一批死士。
這批人也是在兩年前才得知冉瞻在王烈手下效命的信息,一路來幽州尋到冉瞻,冉瞻自不敢隱瞞,將情況都上報給了王烈。
王烈知道後,立刻決定成立一個全新的組織,當然這支必須和白文、費辰所控製的潛龍區分開,白文他們以刺探情報,破壞敵方設施為主;而這一支名曰虯龍的,則專事刺殺。
冉隆留給冉瞻的這批死士人數並不多,經過多年戰亂尋到冉瞻時更是十不足一,隻剩下十餘人。
但這十餘人身經百戰,在刺殺方麵可以說是真正的殺人“利刃”。
這批死士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說話,不是他們不想說。而是他們都是天生的聾子,所謂天聾地啞正是如此。
王烈也正是看中這一點,覺得他們這樣跟有利於秘密刺殺,而且他手下可是有一個大師皇甫謐,此人不但是杏林聖手。更因為自身天聾地啞。發明了一套手語溝通之術,正好可以應用於這這些天聾地啞虯龍刺客的身上。
而且,王烈在這些刺客基礎中,又特意從各地搜羅選拔出了近百天龍地啞之人。好生贍養他們的家人,給他們足夠的厚待和尊重,因此又獲得了不少忠心死士。
如今,這天聾地啞組成的虯龍組,已經有人員九十九名。分為九個小組,而今日執行刺殺任務的正是其中一名組員。
當然他的相貌本來隻是與劉曜相似,也是通過皇甫謐和陶洪的神奇秘術,利用藥水易容才變得與劉曜一模一樣,否則哪裏有那麽多巧合,正好這虯龍組內就有和劉曜長相完全一樣的刺客。
而假劉曜身上的傷勢則更簡單,有皇甫謐的秘藥,莫說製造一點看起來駭人的傷病,就是讓人假死一兩天也是有可能的。
但被蒙在鼓裏的石弘、夔安和張敬等人卻不知道這其中關節。隻是暗歎拓跋鬱律手筆之大,心中也更決定這次利用完拓跋鮮卑,就一定將其一腳踢開,絕不能做那種引狼入室的事情。
但他們所想所願又豈能讓王烈滿意?
不過王烈本來就不怕他們能翻了天去,這些被仇恨衝昏了頭的羯胡也不想想。他們現在還有多少人口在左國城,滿打滿算不足萬人,而當年石勒勢大,除了羯人。他又殺了多少異族之人,可以說就算王烈沒有穿越到這個時代。最後羯人為人所滅,也正是石勒殺伐太重,引得天怒人怨的惡果。
不管各方勢力如何各懷心思,但至少此刻他們的目標都指向了一人——劉聰。
~~~~~~~
匈奴國主、大單於劉聰最近很煩躁,至少眼前接踵而來的麻煩,讓他頗有焦頭爛額的感覺。這個當年指揮千軍萬馬,發出“我有數十萬控弦健兒,可蕩平天下”的虎狼英雄,如今也已經進入人生的暮年,無論是體力還是精神,都已經大不如前。
這些年,劉聰對外作戰不但勝少敗多,對內也疏於朝政,隻顧酒色享樂起來,不但寵信王沈、、宣懷、俞容這樣的諂媚小人,更是殘害忠良,將手下大將綦毋達殘殺,又處死了太中大夫公師彧、尚書王琰等七名宦官厭惡的官員。
如此倒行逆施下,不出兩年,整個左國城都變得人人自危、烏煙瘴氣起來。
不過若不是如此,夔安和張敬也就不能如此迅速獲得提拔重用。
但劉聰卻並不認為是自己的昏聵造成了這一切,他一恨老天時不待我,竟然橫空出世一個王烈,讓他很多大事前功盡棄;二恨手下那些所謂的忠臣不知進退,他們的官職和權勢都是他給的,他代表了上天,怎麽能被這些臣子指責呢?
不過,今天劉聰卻難得的很高興,一是因為本來以為已經死在了江左的劉曜返回了左國城,雖然身負重傷,但根據禦醫所言卻是沒有大礙;二則是他最近又要娶妻了。
是的,在這之前,我們的匈奴大單於已經效仿上古立了兩個皇後,堪比娥皇女英,今日他將前無古人再立第三個皇後……
劉聰甚至決定,隻待蜀中與成國締盟成功的消息傳來,他就正式立後,今天隻是提前和群臣說一下,那個不開眼的要是敢掃了他的興致,直接拖出去仗斃便是。
“宣鎮東大將軍劉曜上殿——”隨著一聲悠長的呐喊,遠處天光下,一副擔架漸漸行來……
看著那幾個身影,劉聰本來因為酒色過度而顯得迷離的眼神逐漸清晰起來,甚至顯現出幾分關切和激動,畢竟擔架上的那人是他曾經寄予厚望的繼承人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吾讀提供全文字在線閱讀,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您覺得吾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