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降石弘?”
王烈話一出口,帳內眾人,除了令狐艾皆麵顯驚色,片刻拓跋鬱律道:“大哥,前些日我剛戲耍了那石弘,現在我再去勸降他,他焉能再信我?”
拓跋鬱律為助王烈禍亂匈奴,借給王烈信物,騙取石弘信任,可以說王烈這個計劃能成功,有拓跋鬱律三成的功勞,如今王烈卻安排拓跋鬱律去勸降石弘,任誰聽了都有些不能相信。
謝艾甚至在心底嘀咕:“難道主公要把拓跋鬱律和石弘一起算計進去?”
王烈見眾人懷疑,笑道:“諸君不用疑心,我之所以想要勸降石勒,是因為其中好處多多,絕對不會坑害我家鬱律兄弟的。”
拓跋鬱律初聽此言,很是不解,他到不懷疑王烈是要坑害他,如果王烈不說明白,這種情況下,除非愚蠢到家,拓跋鬱律怎麽肯切去石弘那裏送死。
疑惑道:“大哥,晉人有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算你我兄弟,你未來也是將我安排在西域天邊,怎麽反而想要收降石弘?難道他們羯人還不夠翻臉無情麽?”
王烈咧嘴一笑,心中暗道:“若按曆史發展你們鮮卑才是我中原大禍,從今至六鎮之亂,再到隋滅唐盛,可以說這數百年一直有你們參與曆史的影,你們我尚且能用,何況一個已經不成氣候的羯胡?”
但這些話他不能對拓跋鬱律明說,他隻說一句:“羯人西來,根在西域,信祆教,教權甚至大於皇權,鬱律你若誌在西域,有羯人襄助。當可事半功倍。”
拓跋鬱律聽了,細細一想,一旁的蒙渾卻道:“大汗。當日我出征鄯善,西域諸國的確都篤信祆教,也正因為如此他們雖各為其國,但大都守望相助。尤其是更西之地,那浩大帝國,同樣信奉祆教。若能得其教中人幫助,的確更為有利。”
拓跋鬱律聽了,喜道:“如此再好不過,可是之前行事,我為助大哥,已經擺了那石弘一道,他豈肯再聽信於我?”
王烈笑道:“此事我有計較。(.好看的小說)令狐先生,把穆薩和先生帶來的禮物帶上來。”
謝艾停了,立刻“喏”了一聲,將一個一直擱置在帥案上的錦盒捧了起來。
當著眾人的麵,王烈打開錦盒。手中舉起一塊黝黑似鐵又似木頭的長條形東西來,借著帳內燈火,隱約可見上邊有暗紋浮動。
他人一見這東西,都很驚訝,這東西怎麽看都不算起眼,王烈卻拿著寶貝一般,眼中帶著欣喜和重視。
拓跋鬱律忍不住道:“這是什麽東西,大哥不是要我拿這個去勸降石弘吧?”
王烈笑著看向拓跋鬱律道:“正是,這可是當年救了晉陽上下數十萬百姓的聖物。”
拓跋鬱律一聽,依舊有些迷惑。
當年他和王烈一起到的晉陽,因為王烈的引薦,見到了劉琨,在王烈的全力周旋下這才有了劉琨助他回草原之都,也才有了今日的鮮卑大汗拓跋鬱律。
但他一直不知道劉琨為什麽會忽然轉變態度,從支持自己的叔父拓跋猗盧,轉而變成支持他,但他明白其中定然有王烈出力才會如此。
今日王烈這樣說,拓跋鬱律一時還是沒有反應過來,不過穆薩和他是有印象的,那個跟隨他一起去了草原,後來又帶領草原騎兵進軍鄯善的祆教祭祀,但一時間拓跋鬱律還不能把這些串聯起來。
到是衛雄忽然道:“主公,我當日在平城為輔相時,曾聽人言說‘幽州王烈與西域客商交涉,要來了數十萬頭的牲畜,解救了晉陽上下的糧荒’,難道主公當日就憑這個換的牛羊無數麽?”
王烈讚賞的看了衛雄一眼,到底是曾經的鮮卑輔相,心思剔透,雖然不清楚過往,卻能把握住事情的關鍵。(.)
謝艾此時也插話道:“我讀雜文,曾知祆教乃西域大教,正如主公所言,出大晉向西,幾乎皆是祆教信徒,此物若真能換來數十萬頭牲畜,當是國之中器,難道是祆教聖物?”
王烈點點頭,卻不再明說,一看令狐艾,令狐艾忙接過話茬。
令狐艾是從幽州一直跟隨王烈起兵的老部下,對於這件事也曾參與其內,正是他在徐潤府上偶遇穆薩和,才引出了後邊王烈以祆教聖物換取穆薩和信任,最後以出兵西域,滅鄯善,還聖物為條件,換來了解救晉陽黎民的糧草物資。
當時這些屬於王烈的軍事機密,尤其是穆薩和這一條暗線,本來是王烈為自己未來征服西域,攫取商業利益而準備的,所以自然不能把這事告訴給別人。
但今日不同,王烈已經準備放棄西域和那更遙遠的西方,所以這些事情告訴給在座眾人一驚無妨。
烈早已經認識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西方,不是現在的東方,或者說不是現在的大晉,不是漢人所能征服的。
在後世,在王烈那個年代,世人都言歐美人是狼性民族,而中國人是羊。
但通過來到這冷兵器時代的親身經曆,王烈發現,真正是狼的是漢人,正因為有狼性,所以才表麵有君之風,傲骨天成,可一旦利益受損就會兵戈相向,但狼就是狼,他們寧願固守自己的疆域,而不會主動擴大地盤,超出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那天生喜歡擴張的遊牧民族和西方人才是真正的羊,隻有羊才會逐水草而居,體現在人身上就是逐利而往。
中國人自古重信輕利,就算逐利也不肯表示出來,所以骨裏的天朝傲氣,決定了他們沒有興趣征服遙遠的土地。
王烈今日穿越到這個時代,可以帶領手下的狂瀾軍一路西征,甚至可以先於那十字軍抵達天國耶路撒冷,但是這又能如何呢?
在那種四麵楚歌的百戰之地,一旦王烈逝去,後繼者又能堅守幾年?
在沒有一個帝國的支援、支持的情況下,占據越多的土地,引來的仇恨和敵意就越多,等王烈真的從這個時代消失的時候,這對漢人全無一點好處。
正因為想明白了這些,所以王烈才將西域讓給了鮮卑,讓給了拓跋鬱律,他相信有這樣的一群期望更多草場的羊群的存在,足矣讓西方那些綿羊頭疼了。
這大晉,隻要能固守疆土,在政體上能給寒門一條出路,經過數百年的改變,早晚會出現隋唐一樣的天朝,最主要的是現在的大晉隻要沒有這內鬥兵災,根本不需要來自西方的物資,而王烈未來開辟新大陸,就是給漢人留下一條嶄新的道路。
那時候,西方群羊又算得了什麽。
這些想法,王烈不會去說,但他從牽上穆薩和,牽扯上祆教聖廟這一條線索後,就不曾中斷溝通聯係,直到今日再次與祆教聖廟相商,以請穆薩和祭祀來中原傳教布道的名義帶來了聖物,有此物在手,有穆薩和的蠱襄助,王烈不信石弘不動心。
令狐艾很快就介紹完了來龍去脈,眾人對王烈當日的大手筆和計謀百出更是讚歎不已。
王烈笑了笑,繼續道:“石弘若現在兵強馬壯,未必能看得上這祆教聖物和祆教聖廟的承諾,但現在他若不聽,隨時可被我大軍剿滅,就算能苟然殘喘一時,也再不可能恢複元氣,所以他若真有野心,他若還想好好活著就是能走我給他的這一條路,去西方,去和那西方的蠻爭奪土地,爭奪草場和牛羊,那時候天高海闊,各憑手段,隻要不觸犯我大晉利益,我就不會管他!”
王烈此言一出,眾人皆拱手道:“主公(大哥)所見深遠!”
~~~~~~~
七日後,聯軍大部正式匯軍於六壁城外十裏處,大軍匯合後氣勢驚人,將附近所有匈奴和石弘布置的勢力、暗探一掃而空。
做完這些後,大軍並沒有立刻攻城,而是選擇了將城池三麵包圍,隻留下了六壁城和左國城那一方的道路。
看樣,聯軍似乎要對六壁城圍而不攻。
石弘一見大軍來到,他也不知道對方究竟有多少人馬,他和張敬上城頭遙望,隻見三麵聯營合在一起足有數十裏,營地內帳篷車馬無數,旌旗遮天蔽日,人馬嘶鳴聲直衝雲霄。
石弘一見,心頭大駭,知道憑借城內兩萬兵馬絕對抵擋不住聯軍,和張敬商議後,張敬親自去左國城求援。
張敬出城後,本還做了被聯軍阻截的準備,但聯軍似乎並不在意六壁城去求援。
本來也是,六壁城和左國城相聚不過百裏,聯軍這種氣勢除非劉乂派出的斥候都是瞎,否則又怎能不清楚聯軍的到來。
但知道聯軍抵達是一回事,肯不肯救援就是另一碼事了。
劉乂也早就探知聯軍的動向,但他並不知道王烈就在軍中,也以為聯軍的統帥是拓跋鬱律。
但無論怎樣,他不能坐視六壁城被攻破,那樣左國城將失去最大的壁壘屏障,將直接麵對聯軍的兵鋒所向。
他一麵派出大將章戎,率三萬兵馬開赴六壁城,一方麵卻扣下了張敬,表麵上說是需要張敬獻計獻策,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控製石弘。
信使先援軍回返六壁城,將劉乂願意出兵的消息告訴了石弘。石弘得知張敬被扣下,氣得大罵,但此刻他還要仰仗劉乂助力守城,隻好隱忍不發,靜待章戎大軍前來。
可還未等到援軍到來,那邊名義上的聯軍統帥,鮮卑大單於拓跋鬱律帶著拓跋蒙渾、令狐艾以及祆教祭祀穆薩和,來到了六壁城下。(未完待續。)
王烈話一出口,帳內眾人,除了令狐艾皆麵顯驚色,片刻拓跋鬱律道:“大哥,前些日我剛戲耍了那石弘,現在我再去勸降他,他焉能再信我?”
拓跋鬱律為助王烈禍亂匈奴,借給王烈信物,騙取石弘信任,可以說王烈這個計劃能成功,有拓跋鬱律三成的功勞,如今王烈卻安排拓跋鬱律去勸降石弘,任誰聽了都有些不能相信。
謝艾甚至在心底嘀咕:“難道主公要把拓跋鬱律和石弘一起算計進去?”
王烈見眾人懷疑,笑道:“諸君不用疑心,我之所以想要勸降石勒,是因為其中好處多多,絕對不會坑害我家鬱律兄弟的。”
拓跋鬱律初聽此言,很是不解,他到不懷疑王烈是要坑害他,如果王烈不說明白,這種情況下,除非愚蠢到家,拓跋鬱律怎麽肯切去石弘那裏送死。
疑惑道:“大哥,晉人有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算你我兄弟,你未來也是將我安排在西域天邊,怎麽反而想要收降石弘?難道他們羯人還不夠翻臉無情麽?”
王烈咧嘴一笑,心中暗道:“若按曆史發展你們鮮卑才是我中原大禍,從今至六鎮之亂,再到隋滅唐盛,可以說這數百年一直有你們參與曆史的影,你們我尚且能用,何況一個已經不成氣候的羯胡?”
但這些話他不能對拓跋鬱律明說,他隻說一句:“羯人西來,根在西域,信祆教,教權甚至大於皇權,鬱律你若誌在西域,有羯人襄助。當可事半功倍。”
拓跋鬱律聽了,細細一想,一旁的蒙渾卻道:“大汗。當日我出征鄯善,西域諸國的確都篤信祆教,也正因為如此他們雖各為其國,但大都守望相助。尤其是更西之地,那浩大帝國,同樣信奉祆教。若能得其教中人幫助,的確更為有利。”
拓跋鬱律聽了,喜道:“如此再好不過,可是之前行事,我為助大哥,已經擺了那石弘一道,他豈肯再聽信於我?”
王烈笑道:“此事我有計較。(.好看的小說)令狐先生,把穆薩和先生帶來的禮物帶上來。”
謝艾停了,立刻“喏”了一聲,將一個一直擱置在帥案上的錦盒捧了起來。
當著眾人的麵,王烈打開錦盒。手中舉起一塊黝黑似鐵又似木頭的長條形東西來,借著帳內燈火,隱約可見上邊有暗紋浮動。
他人一見這東西,都很驚訝,這東西怎麽看都不算起眼,王烈卻拿著寶貝一般,眼中帶著欣喜和重視。
拓跋鬱律忍不住道:“這是什麽東西,大哥不是要我拿這個去勸降石弘吧?”
王烈笑著看向拓跋鬱律道:“正是,這可是當年救了晉陽上下數十萬百姓的聖物。”
拓跋鬱律一聽,依舊有些迷惑。
當年他和王烈一起到的晉陽,因為王烈的引薦,見到了劉琨,在王烈的全力周旋下這才有了劉琨助他回草原之都,也才有了今日的鮮卑大汗拓跋鬱律。
但他一直不知道劉琨為什麽會忽然轉變態度,從支持自己的叔父拓跋猗盧,轉而變成支持他,但他明白其中定然有王烈出力才會如此。
今日王烈這樣說,拓跋鬱律一時還是沒有反應過來,不過穆薩和他是有印象的,那個跟隨他一起去了草原,後來又帶領草原騎兵進軍鄯善的祆教祭祀,但一時間拓跋鬱律還不能把這些串聯起來。
到是衛雄忽然道:“主公,我當日在平城為輔相時,曾聽人言說‘幽州王烈與西域客商交涉,要來了數十萬頭的牲畜,解救了晉陽上下的糧荒’,難道主公當日就憑這個換的牛羊無數麽?”
王烈讚賞的看了衛雄一眼,到底是曾經的鮮卑輔相,心思剔透,雖然不清楚過往,卻能把握住事情的關鍵。(.)
謝艾此時也插話道:“我讀雜文,曾知祆教乃西域大教,正如主公所言,出大晉向西,幾乎皆是祆教信徒,此物若真能換來數十萬頭牲畜,當是國之中器,難道是祆教聖物?”
王烈點點頭,卻不再明說,一看令狐艾,令狐艾忙接過話茬。
令狐艾是從幽州一直跟隨王烈起兵的老部下,對於這件事也曾參與其內,正是他在徐潤府上偶遇穆薩和,才引出了後邊王烈以祆教聖物換取穆薩和信任,最後以出兵西域,滅鄯善,還聖物為條件,換來了解救晉陽黎民的糧草物資。
當時這些屬於王烈的軍事機密,尤其是穆薩和這一條暗線,本來是王烈為自己未來征服西域,攫取商業利益而準備的,所以自然不能把這事告訴給別人。
但今日不同,王烈已經準備放棄西域和那更遙遠的西方,所以這些事情告訴給在座眾人一驚無妨。
烈早已經認識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西方,不是現在的東方,或者說不是現在的大晉,不是漢人所能征服的。
在後世,在王烈那個年代,世人都言歐美人是狼性民族,而中國人是羊。
但通過來到這冷兵器時代的親身經曆,王烈發現,真正是狼的是漢人,正因為有狼性,所以才表麵有君之風,傲骨天成,可一旦利益受損就會兵戈相向,但狼就是狼,他們寧願固守自己的疆域,而不會主動擴大地盤,超出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那天生喜歡擴張的遊牧民族和西方人才是真正的羊,隻有羊才會逐水草而居,體現在人身上就是逐利而往。
中國人自古重信輕利,就算逐利也不肯表示出來,所以骨裏的天朝傲氣,決定了他們沒有興趣征服遙遠的土地。
王烈今日穿越到這個時代,可以帶領手下的狂瀾軍一路西征,甚至可以先於那十字軍抵達天國耶路撒冷,但是這又能如何呢?
在那種四麵楚歌的百戰之地,一旦王烈逝去,後繼者又能堅守幾年?
在沒有一個帝國的支援、支持的情況下,占據越多的土地,引來的仇恨和敵意就越多,等王烈真的從這個時代消失的時候,這對漢人全無一點好處。
正因為想明白了這些,所以王烈才將西域讓給了鮮卑,讓給了拓跋鬱律,他相信有這樣的一群期望更多草場的羊群的存在,足矣讓西方那些綿羊頭疼了。
這大晉,隻要能固守疆土,在政體上能給寒門一條出路,經過數百年的改變,早晚會出現隋唐一樣的天朝,最主要的是現在的大晉隻要沒有這內鬥兵災,根本不需要來自西方的物資,而王烈未來開辟新大陸,就是給漢人留下一條嶄新的道路。
那時候,西方群羊又算得了什麽。
這些想法,王烈不會去說,但他從牽上穆薩和,牽扯上祆教聖廟這一條線索後,就不曾中斷溝通聯係,直到今日再次與祆教聖廟相商,以請穆薩和祭祀來中原傳教布道的名義帶來了聖物,有此物在手,有穆薩和的蠱襄助,王烈不信石弘不動心。
令狐艾很快就介紹完了來龍去脈,眾人對王烈當日的大手筆和計謀百出更是讚歎不已。
王烈笑了笑,繼續道:“石弘若現在兵強馬壯,未必能看得上這祆教聖物和祆教聖廟的承諾,但現在他若不聽,隨時可被我大軍剿滅,就算能苟然殘喘一時,也再不可能恢複元氣,所以他若真有野心,他若還想好好活著就是能走我給他的這一條路,去西方,去和那西方的蠻爭奪土地,爭奪草場和牛羊,那時候天高海闊,各憑手段,隻要不觸犯我大晉利益,我就不會管他!”
王烈此言一出,眾人皆拱手道:“主公(大哥)所見深遠!”
~~~~~~~
七日後,聯軍大部正式匯軍於六壁城外十裏處,大軍匯合後氣勢驚人,將附近所有匈奴和石弘布置的勢力、暗探一掃而空。
做完這些後,大軍並沒有立刻攻城,而是選擇了將城池三麵包圍,隻留下了六壁城和左國城那一方的道路。
看樣,聯軍似乎要對六壁城圍而不攻。
石弘一見大軍來到,他也不知道對方究竟有多少人馬,他和張敬上城頭遙望,隻見三麵聯營合在一起足有數十裏,營地內帳篷車馬無數,旌旗遮天蔽日,人馬嘶鳴聲直衝雲霄。
石弘一見,心頭大駭,知道憑借城內兩萬兵馬絕對抵擋不住聯軍,和張敬商議後,張敬親自去左國城求援。
張敬出城後,本還做了被聯軍阻截的準備,但聯軍似乎並不在意六壁城去求援。
本來也是,六壁城和左國城相聚不過百裏,聯軍這種氣勢除非劉乂派出的斥候都是瞎,否則又怎能不清楚聯軍的到來。
但知道聯軍抵達是一回事,肯不肯救援就是另一碼事了。
劉乂也早就探知聯軍的動向,但他並不知道王烈就在軍中,也以為聯軍的統帥是拓跋鬱律。
但無論怎樣,他不能坐視六壁城被攻破,那樣左國城將失去最大的壁壘屏障,將直接麵對聯軍的兵鋒所向。
他一麵派出大將章戎,率三萬兵馬開赴六壁城,一方麵卻扣下了張敬,表麵上說是需要張敬獻計獻策,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控製石弘。
信使先援軍回返六壁城,將劉乂願意出兵的消息告訴了石弘。石弘得知張敬被扣下,氣得大罵,但此刻他還要仰仗劉乂助力守城,隻好隱忍不發,靜待章戎大軍前來。
可還未等到援軍到來,那邊名義上的聯軍統帥,鮮卑大單於拓跋鬱律帶著拓跋蒙渾、令狐艾以及祆教祭祀穆薩和,來到了六壁城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