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乂一見陽光下站立的是張敬,卻並不吃驚。自張敬代表石弘來求援兵,劉乂將張敬扣下,一方麵固然是留作人質,一方麵劉乂也真的很需要張敬的智謀。要知道在匈奴這幾年,張敬狡智如狐的名聲可是聲聞朝野,否則劉聰手下那些子明不凡的重臣憑什麽甘心受張敬的拉攏,任何時候都是有用之人才會為別人所重視,否則你就算送人千萬黃金,最後需要出力時也要被舍棄。
當然,劉乂也知道張敬不可能一來就能甘心效命,他當時並不急,而是直接將張敬留在堂上,並準他參與軍國之事。但哪想到王烈來的如此之快,如此氣勢洶洶。
這次劉乂召集百官商議如何對付王烈,自然也落不下張敬。
可是百官在時,張敬一言不發,隱於人後,百官走後卻走出來獻策。
劉乂一見張敬如此,卻忽然笑道:“我留先生在左國城,就是希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今日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張敬看了滿臉熱忱的劉乂一眼,心下暗歎一聲。
曾幾何時,這樣溫暖如春風的體貼知己笑容,也在石弘臉上出現過,那時候石弘多麽信任自己和夔安。
可起兵後不久,石弘就變得愈發多疑暴躁起來,張敬有時候甚至懷疑是不是這些年在六壁陳臥薪嚐膽的生活讓石弘變得有些變態起來。
而石弘和夔安間的矛盾也愈發的激烈起來。石弘是他張敬的主公,但夔安也是他張敬在這世上為數不多的朋友。他們之間有矛盾,張敬在中間卻是最難以為繼。
而石弘懷疑夔安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當日羯人的大部分兵權都掌握在夔安手裏,甚至可以說下邊的將士更信服夔安。
也因此,有那看著眼熱的小人就和石弘進讒言,讓石弘愈發的懷疑夔安,當然張敬也敏銳的判斷出這裏邊肯定有王烈和拓跋鬱律派來的奸細推波助瀾的身影。
張敬相信,夔安根本不會背叛石弘,若真想背叛,當日初到左國城就背叛了。(.無彈窗廣告)投靠當時如日中天的劉聰豈不是更好?就散投靠劉曜,也好過暗中支持石弘啊。何必又苦心積蓄,等待這麽多年?
而且夔安一心為石弘和羯人的未來著想,利用外出征戰的機會,聯絡上了拓跋鮮卑,簽下了同盟協議。當然他們當時並不清楚這是王烈早就布下的陷阱,畢竟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有說服力的。
但沒想到,最後那些居心叵測的人竟然利用這個協議來攻訐夔安,說他引狼入室。
而且後來局勢的發展也的確有這樣的趨勢。拓跋鬱律那邊根本沒有派出援兵的意思。
等到後來夔安被刺殺在軍營,大軍大部散去。張敬得到消息,第一時間趕赴答應收攏殘軍,總算利用他素日的威望,收攏的了兩三萬人到石弘麾下。
但讓張敬寒心的是,竟然又有人借此攻訐張敬,說他意圖控製兵權,而回到六壁城後,石弘第一時間收回了張敬手中所有的兵權,將兵馬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這次石弘派張敬來劉乂這裏求援。張敬已經是心如死灰,應諾前往。就算被劉乂扣下,也沒見他有多大反應。
但張敬的心裏,卻已經埋下了黑暗,這個石勒手下的重臣,負責火鶴營的大情報頭子可不是什麽傳統意義上的參軍,他更擅長的是陰謀是詭計。
此刻。望著劉乂滿臉求賢若渴的表情,張敬心中冷哼:“王者都是一般無情,現在有求於我就禮賢下士,等王烈一滅。還不是要狡兔死,走狗烹?”
張敬想到這些,心中已有定計,對劉乂,對石弘,乃至對王烈現在他都沒有好感,他想的是這三個王者最好一起覆滅,才算祭奠了喊冤而死的夔安。
劉乂見張敬神思不定,還以為他有顧慮,忙又道:“先生但說無妨,就算需要我親自上陣,我也甘願為先生麾下將士。”
張敬聞言,點點頭,一副倨傲模樣:“大王說笑了,我家主公雖然投了王烈,但我卻不能,當日我在襄國城統領火鶴營,手上多有王烈手下的人命,所以就算我降最後也難逃一死;因此,我和大王你是唇亡齒寒,大王若信我,我就獻一策給您?”
劉乂聞言,點點頭:“嗯,王烈是你我共同的敵人,我對先生自然是毫無懷疑,那就請先生指教我一二吧。”
張敬點點頭,不管心底如何想,劉乂這份態度還是很誠懇的。
“其實,要破王烈,非示弱不能勝之!”
劉乂一聽,皺眉道:“先生的意思是詐降麽?”
張敬點點頭:“我與王烈打過交道,對他可以說是了若指掌,他這人喜歡的是先行鬥智,待占據優勢就以蠻力勝人,現在他兵不血刃拿下六壁城,又殲滅了章戎三萬兵馬,肯定已經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我判斷不出一日,他派出的勸降使者必然要來左國城!”
劉乂一聽,氣道:“我豈能任他勸降,若有人敢來,我必殺之?”
張敬笑道:“大王,這樣你反而就中了他的算計了,他挾大勝之威,大張旗鼓來勸降,並不是要主公你立刻投降他,而是來蠱惑我軍軍心,主公入駐左國城不久,難道不知道這百官中有很多人不可靠麽?他們不可靠到還好,我還判斷這左國城內定有王烈提前派來的奸細密探,這些人肯定也會趁機蠱惑作亂,到時候若王烈趁機偷襲,我軍再無戰意,必敗無疑!”
劉乂一聽,雙手緊握道:“那依先生所見該當如何?”
張敬笑了笑:“所以我們就應該將計就計,大王不用管那城內敵軍奸細。任他們去鬧,隻要派兵守好糧草、軍械這些,反正現在左國城外城也是一片焦炭,然後等對方鬧起來,大王可假意控製不住局勢,這也正好能揪出那些本來就心懷不軌的歹人,等將他們一網打盡後,大王假意被迫獻城投降,然後可派一員猛將城中埋伏,事先再備好硫磺、幹柴等燃火之物。隻待王烈大軍進城,就四麵殺出,同時放火堵住他們後路,將他們盡數殲滅在城內。”
“隻要王烈一亡,那拓跋鬱律小兒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再說我聽說拓跋猗盧最近已有心動,我們若被擊破,他們也早晚要被拓跋鬱律吞並,所以拓跋猗盧現在應該已經出兵。隻要我們能殺敗王烈這一陣,拓跋鬱律若根基不穩。早晚要退兵的。”
張敬說完,看著劉乂。
劉乂也深深看了張敬一眼,再次拱手道:“先生果然了得,如此,妙計不怕那王烈不上當,此戰若勝,先生就是我單於台(單於台乃五胡時胡人特色的一種行政機構,大約相當於尚吾讀省一類)的首相!”
張敬一聽,卻是無悲無喜道:“不求如此大功。隻求自保而已。”
但張敬越這般說,劉乂就越信服張敬,覺得這才是一個文臣本色。
劉乂卻忘記草原的一條古訓:狼要吃羊,不會嚎叫。
在草原上,狼群吃羊、尤其是正被放牧的羊群,從不會先打草驚蛇,更不會事先就露出血腥的獠牙來威懾。它們更喜歡潛伏在草叢裏,等牧群裏的羊兒失去了警惕,才會猛然衝出,認準一個漏洞就緊追不舍。直到活活咬死對方。
~~~~~~
果不出張敬所料,當天黃昏時,一隊騎士就進入了左國城匈奴控製的範圍,為首的一人高舉著白幡,身後一小隊騎士相隨保護。
劉乂得到消息,連忙請來張敬,商議後決定先放對方使者進城,怎麽說演戲也要演的像一點。
代表王烈前來的使者不是別人,卻是令狐艾。
王烈帳下,若論計謀百出,當屬謝艾;若論穩重善斷,當屬衛雄;若論目光長遠,溫厚為善,當屬謝鯤;可若說心思機巧,能言善辯,卻無人比得過令狐艾。
作為最早跟隨王烈的那一批人,令狐艾在幽州軍也可以說是位高權重,而且王烈不但重用他,還為他奪回了失去的家族榮譽,這更讓令狐艾死心塌地的為王烈盡命。
而此次勸降劉乂,禍亂左國城的重任是令狐艾自己申請的,本來王烈想要派一個無關緊要的人前來。
因為正如張敬判斷的那樣,王烈根本沒想過這樣就能勸降劉乂,他要的就是一個給城內其他敵人選擇的機會。
王烈不相信這些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能對劉乂忠心耿耿,就算他是現在匈奴大單於也不行,除非是劉聰能死而複生,否則隻要使者入城大肆張揚,開出好的籌碼,不怕有人不動心。
而那時,城內潛伏的潛龍密探就會根據這些百官的表現上門蠱惑,為大軍開路。
而按照計劃,這個人若這樣做,很可能會被劉乂遷怒,格殺在城中。
有犧牲才能有勝利,但王烈不想犧牲重臣。
可令狐艾一聽王烈要派人去左國城勸降,第一個站出來請命。
王烈連連使眼色,表示此行危險,讓他不要出頭。
令狐艾卻說:“主公,你今天讓我去我就去,不讓我去我也要去,而且我會好好回來給主公複命的!”
王烈見他如此說,隻好同意,但卻特意給他派了一隊最精銳的士兵,這些人都是狂瀾軍中的死士,任務隻有一個,那就是劉乂若圖窮匕見,想要加害令狐艾,要拚命來保護令狐艾的安全。
而今,當令狐艾踏入左國城,看著遠處那些虎視眈眈,刀槍出鞘的凶惡敵軍,微微一笑,長袖一甩,隨著迎接的匈奴官員向內城而去。
這一次,令狐艾一定要憑自己這張三寸不爛之舌為王烈、為狂瀾軍上下爭取一場勝利。
眼前,就算有千萬人,也無懼矣!(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吾讀提供全文字在線閱讀,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您覺得吾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當然,劉乂也知道張敬不可能一來就能甘心效命,他當時並不急,而是直接將張敬留在堂上,並準他參與軍國之事。但哪想到王烈來的如此之快,如此氣勢洶洶。
這次劉乂召集百官商議如何對付王烈,自然也落不下張敬。
可是百官在時,張敬一言不發,隱於人後,百官走後卻走出來獻策。
劉乂一見張敬如此,卻忽然笑道:“我留先生在左國城,就是希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今日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張敬看了滿臉熱忱的劉乂一眼,心下暗歎一聲。
曾幾何時,這樣溫暖如春風的體貼知己笑容,也在石弘臉上出現過,那時候石弘多麽信任自己和夔安。
可起兵後不久,石弘就變得愈發多疑暴躁起來,張敬有時候甚至懷疑是不是這些年在六壁陳臥薪嚐膽的生活讓石弘變得有些變態起來。
而石弘和夔安間的矛盾也愈發的激烈起來。石弘是他張敬的主公,但夔安也是他張敬在這世上為數不多的朋友。他們之間有矛盾,張敬在中間卻是最難以為繼。
而石弘懷疑夔安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當日羯人的大部分兵權都掌握在夔安手裏,甚至可以說下邊的將士更信服夔安。
也因此,有那看著眼熱的小人就和石弘進讒言,讓石弘愈發的懷疑夔安,當然張敬也敏銳的判斷出這裏邊肯定有王烈和拓跋鬱律派來的奸細推波助瀾的身影。
張敬相信,夔安根本不會背叛石弘,若真想背叛,當日初到左國城就背叛了。(.無彈窗廣告)投靠當時如日中天的劉聰豈不是更好?就散投靠劉曜,也好過暗中支持石弘啊。何必又苦心積蓄,等待這麽多年?
而且夔安一心為石弘和羯人的未來著想,利用外出征戰的機會,聯絡上了拓跋鮮卑,簽下了同盟協議。當然他們當時並不清楚這是王烈早就布下的陷阱,畢竟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有說服力的。
但沒想到,最後那些居心叵測的人竟然利用這個協議來攻訐夔安,說他引狼入室。
而且後來局勢的發展也的確有這樣的趨勢。拓跋鬱律那邊根本沒有派出援兵的意思。
等到後來夔安被刺殺在軍營,大軍大部散去。張敬得到消息,第一時間趕赴答應收攏殘軍,總算利用他素日的威望,收攏的了兩三萬人到石弘麾下。
但讓張敬寒心的是,竟然又有人借此攻訐張敬,說他意圖控製兵權,而回到六壁城後,石弘第一時間收回了張敬手中所有的兵權,將兵馬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這次石弘派張敬來劉乂這裏求援。張敬已經是心如死灰,應諾前往。就算被劉乂扣下,也沒見他有多大反應。
但張敬的心裏,卻已經埋下了黑暗,這個石勒手下的重臣,負責火鶴營的大情報頭子可不是什麽傳統意義上的參軍,他更擅長的是陰謀是詭計。
此刻。望著劉乂滿臉求賢若渴的表情,張敬心中冷哼:“王者都是一般無情,現在有求於我就禮賢下士,等王烈一滅。還不是要狡兔死,走狗烹?”
張敬想到這些,心中已有定計,對劉乂,對石弘,乃至對王烈現在他都沒有好感,他想的是這三個王者最好一起覆滅,才算祭奠了喊冤而死的夔安。
劉乂見張敬神思不定,還以為他有顧慮,忙又道:“先生但說無妨,就算需要我親自上陣,我也甘願為先生麾下將士。”
張敬聞言,點點頭,一副倨傲模樣:“大王說笑了,我家主公雖然投了王烈,但我卻不能,當日我在襄國城統領火鶴營,手上多有王烈手下的人命,所以就算我降最後也難逃一死;因此,我和大王你是唇亡齒寒,大王若信我,我就獻一策給您?”
劉乂聞言,點點頭:“嗯,王烈是你我共同的敵人,我對先生自然是毫無懷疑,那就請先生指教我一二吧。”
張敬點點頭,不管心底如何想,劉乂這份態度還是很誠懇的。
“其實,要破王烈,非示弱不能勝之!”
劉乂一聽,皺眉道:“先生的意思是詐降麽?”
張敬點點頭:“我與王烈打過交道,對他可以說是了若指掌,他這人喜歡的是先行鬥智,待占據優勢就以蠻力勝人,現在他兵不血刃拿下六壁城,又殲滅了章戎三萬兵馬,肯定已經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我判斷不出一日,他派出的勸降使者必然要來左國城!”
劉乂一聽,氣道:“我豈能任他勸降,若有人敢來,我必殺之?”
張敬笑道:“大王,這樣你反而就中了他的算計了,他挾大勝之威,大張旗鼓來勸降,並不是要主公你立刻投降他,而是來蠱惑我軍軍心,主公入駐左國城不久,難道不知道這百官中有很多人不可靠麽?他們不可靠到還好,我還判斷這左國城內定有王烈提前派來的奸細密探,這些人肯定也會趁機蠱惑作亂,到時候若王烈趁機偷襲,我軍再無戰意,必敗無疑!”
劉乂一聽,雙手緊握道:“那依先生所見該當如何?”
張敬笑了笑:“所以我們就應該將計就計,大王不用管那城內敵軍奸細。任他們去鬧,隻要派兵守好糧草、軍械這些,反正現在左國城外城也是一片焦炭,然後等對方鬧起來,大王可假意控製不住局勢,這也正好能揪出那些本來就心懷不軌的歹人,等將他們一網打盡後,大王假意被迫獻城投降,然後可派一員猛將城中埋伏,事先再備好硫磺、幹柴等燃火之物。隻待王烈大軍進城,就四麵殺出,同時放火堵住他們後路,將他們盡數殲滅在城內。”
“隻要王烈一亡,那拓跋鬱律小兒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再說我聽說拓跋猗盧最近已有心動,我們若被擊破,他們也早晚要被拓跋鬱律吞並,所以拓跋猗盧現在應該已經出兵。隻要我們能殺敗王烈這一陣,拓跋鬱律若根基不穩。早晚要退兵的。”
張敬說完,看著劉乂。
劉乂也深深看了張敬一眼,再次拱手道:“先生果然了得,如此,妙計不怕那王烈不上當,此戰若勝,先生就是我單於台(單於台乃五胡時胡人特色的一種行政機構,大約相當於尚吾讀省一類)的首相!”
張敬一聽,卻是無悲無喜道:“不求如此大功。隻求自保而已。”
但張敬越這般說,劉乂就越信服張敬,覺得這才是一個文臣本色。
劉乂卻忘記草原的一條古訓:狼要吃羊,不會嚎叫。
在草原上,狼群吃羊、尤其是正被放牧的羊群,從不會先打草驚蛇,更不會事先就露出血腥的獠牙來威懾。它們更喜歡潛伏在草叢裏,等牧群裏的羊兒失去了警惕,才會猛然衝出,認準一個漏洞就緊追不舍。直到活活咬死對方。
~~~~~~
果不出張敬所料,當天黃昏時,一隊騎士就進入了左國城匈奴控製的範圍,為首的一人高舉著白幡,身後一小隊騎士相隨保護。
劉乂得到消息,連忙請來張敬,商議後決定先放對方使者進城,怎麽說演戲也要演的像一點。
代表王烈前來的使者不是別人,卻是令狐艾。
王烈帳下,若論計謀百出,當屬謝艾;若論穩重善斷,當屬衛雄;若論目光長遠,溫厚為善,當屬謝鯤;可若說心思機巧,能言善辯,卻無人比得過令狐艾。
作為最早跟隨王烈的那一批人,令狐艾在幽州軍也可以說是位高權重,而且王烈不但重用他,還為他奪回了失去的家族榮譽,這更讓令狐艾死心塌地的為王烈盡命。
而此次勸降劉乂,禍亂左國城的重任是令狐艾自己申請的,本來王烈想要派一個無關緊要的人前來。
因為正如張敬判斷的那樣,王烈根本沒想過這樣就能勸降劉乂,他要的就是一個給城內其他敵人選擇的機會。
王烈不相信這些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能對劉乂忠心耿耿,就算他是現在匈奴大單於也不行,除非是劉聰能死而複生,否則隻要使者入城大肆張揚,開出好的籌碼,不怕有人不動心。
而那時,城內潛伏的潛龍密探就會根據這些百官的表現上門蠱惑,為大軍開路。
而按照計劃,這個人若這樣做,很可能會被劉乂遷怒,格殺在城中。
有犧牲才能有勝利,但王烈不想犧牲重臣。
可令狐艾一聽王烈要派人去左國城勸降,第一個站出來請命。
王烈連連使眼色,表示此行危險,讓他不要出頭。
令狐艾卻說:“主公,你今天讓我去我就去,不讓我去我也要去,而且我會好好回來給主公複命的!”
王烈見他如此說,隻好同意,但卻特意給他派了一隊最精銳的士兵,這些人都是狂瀾軍中的死士,任務隻有一個,那就是劉乂若圖窮匕見,想要加害令狐艾,要拚命來保護令狐艾的安全。
而今,當令狐艾踏入左國城,看著遠處那些虎視眈眈,刀槍出鞘的凶惡敵軍,微微一笑,長袖一甩,隨著迎接的匈奴官員向內城而去。
這一次,令狐艾一定要憑自己這張三寸不爛之舌為王烈、為狂瀾軍上下爭取一場勝利。
眼前,就算有千萬人,也無懼矣!(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吾讀提供全文字在線閱讀,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您覺得吾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