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文輕武,武人沒出路?
李再興瞪著馬燧,心道這小子還沒喝酒,怎麽開始滿嘴跑舌頭了。[]大唐重武功,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即使是現在,東北的安祿山一直在和契丹、奚人作戰,西北的高仙芝也頻繁用兵,隴右戰事不斷,去年哥舒翰剛剛奪回石堡城。幾乎無年不戰,武人怎麽會沒出路?
馬燧瞥了李再興一眼,語帶譏諷:“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可有一個漢人?”
李再興愣住了,無言以對。
“安祿山是雜種胡,高仙芝是高麗奴,哥舒翰是突厥虜,他們能夠捏任邊關重將,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反倒是因為他們沒有學識。”馬燧怒容滿麵,以掌擊案:“要不是李林甫為了固位,堵塞邊將入相之路,這些胡虜哪有獨當一麵的機會。清源公(王忠嗣)身任四節度,統二十餘萬精兵,鎮萬裏邊疆,入相本是意料之中事,最後卻被李林甫誣告枉死。李林甫為什麽這麽忌恨他?不是因為他們有仇,是因為清源公文韜武略,將來入相,會分奪他的相權。”
馬燧越說越生氣,將案幾拍得嘩嘩作響。裴玄慶也坐在一旁唉聲歎氣,心有戚戚。
“奸相誤國,我恨不能手刃之。”馬燧大聲疾呼。
李再興沉默不語。在此之前,他曾經問過杜甫既然科舉不中,為什麽不另尋他路,現在聽了馬燧的不平,這才知道李林甫究竟為禍有多深。他為了自己的權位,堵死了漢人為將的路,將兵權交到了沒有學識,無法入相的胡人蕃將身上,如今大唐手握重兵的幾個重將都是胡人,特別是安祿山,幾乎成了東北的土皇帝,為所欲為。他後來能掀起那麽大的動靜,和李林甫的養虎為患有莫大的關係。
虧得哥舒翰、高仙芝沒有像安祿山一樣選擇,否則唐玄宗恐怕能逃到蜀地都來不及。
李林甫為了一己之利埋下了叛亂的禍根,正如馬燧所說,這人誤國太深,該死!
“如果你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棄武從文的話,那我勸你還是多花點心思在兵法上。”李再興頓了頓,又道:“如果可能,不僅要讀兵書,還要到軍中實踐一下。”
“你這是……”
“天下不久就要大亂了。”
馬燧“嗤”了一聲:“亂可能會亂,大亂嘛,我看可能性不大。你說的莫不是安祿山麽?”
“馬兄也這麽認為?”
“當然,安祿山與李林甫內外為奸,如今又手握重兵,將來必然為亂。不過嘛,他一個雜種胡,能掀起多大的風浪?天子一道詔書,河北、朔方諸軍即可殄滅之,根本不會有我們作戰的機會。”
李再興很吃驚:“你是這麽看的?”
“當然,家父現在是幽州經略軍使,對安祿山的情況知之甚詳。”馬燧不屑一顧的搖搖頭,又豎起一根手指搖了搖:“安祿山,跳梁小醜啊,不足為慮。要想立功,還是去安西或者隴右的好。”
李再興沒有再說什麽。這樣的言論,他也不是第一次聽說,基本上和馬燧說的都差不多。要麽認為安祿山身為雜種胡,沒有足夠的號召力,要麽認為天威難擋,安祿山沒有那樣的膽量。馬燧又與普通人不同,他的父親就在幽州為官,對實際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不會信口開河。
那曆史上的安史之亂又是怎麽回事,難道隻是一時興起的偶然事件?
李再興搞不明白,也不好多問,隻好先藏在心裏,等以後有機會再細問。他隻有一些曆史先驗,要論對實際情況的了解,他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新丁,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時間不長,李娃送了酒菜上來,自己取了琵琶坐在一旁,錚錚撥了兩聲,淺笑道:“幾位君子,想聽些什麽曲子?”
馬燧一指李再興:“今天你是客,你來點。放心,小娘子才學匪淺,會的曲子多呢。”
李再興苦笑,他會的唐詩實在少得可憐,更關鍵的是他不知道哪位詩人已經生了,哪位還沒有出現,所以他偷詩都隻敢偷蘇東坡的詩。他冥思苦想,正在考慮聽什麽曲子好,門外傳來一個狂放的笑聲,接著門簾一想,韋應物闖了進來,南霽雲和謝廣隆緊隨其後。
韋應物掐著腰,左顧右盼,一指李再興:“你這沒良心的,讓我幫著你練兵,你卻帶著胡娘亂逛,吃酒也不叫我。唉喲,這不是裴二十二嘛,這位……”
“馬燧。”馬燧斜睨了韋應物一眼,對李再興說道:“這蠢漢是誰?”
李再興強忍著笑:“韋三郎。”
“韋三郎?”馬燧一愣,終於正眼看了韋慶物一眼:“原來是你啊?”
“是不是景仰已久?”韋應物得意洋洋的說道。
“啊呸!”馬燧忍不住的啐了一口:“文不成,武不就的廢物,我景仰你個屁。”
韋應物大怒,拔出刀,衝上來就要砍,謝廣隆一把拽住了他。“三郎,這位馬四可是高手,和裴二十二也是好朋友。初次見麵,沒必要動武吧。”
“那老子就被他羞辱了?”韋應物惱羞成怒,抬腿就踢,要不是被謝廣隆拖開,隻怕馬燧麵前的酒案要撒一地。“大丈夫可殺不可辱,你鬆開,老子跟他拚了,寧可一死,也要吹他兩刀。”
“好啦,三郎。”李再興站了起來,一邊將韋應物拉到自己身邊,一邊示意李娃加幾個座位。“馬四的話雖然說得粗了一些,倒也沒錯。論文,你也就比我好一點,多識幾個字而已。馬四可是兵書戰略,無不概覽,他沒必要為此景仰你。論武,不瞞你說,就算是我,也要小心應付,你嘛,跟著我再練兩年,也許有機會和他放對。他現在好像也沒有景仰你的必要。”
“這麽牛逼?”韋應物愣了一下,悻悻的收起刀:“那就算了,兩年後再找這蠢漢算賬。”隨即又換了一副笑臉:“你肯教我兩年?”
“自家兄弟,連命都可以給,何況些許武技。隻要你肯下功夫練,我自然肯教。”
“那太好了。”韋應物大喜,得意的伸手一指馬燧:“馬四,且讓你多活兩年。”
馬燧不屑一顧,扭頭無視之。韋應物也不在乎,衝著李娃擺擺手:“別挑三撿四啦,我知道他喜歡什麽,你就將七絕聖手的《從軍行》、《塞下曲》之類一一唱來便是。”
李娃應了一聲,撥著琵琶,唱了起來。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
……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在李娃的歌聲中,眾人舉杯,剛剛還要和馬燧拚個你死我活的韋應物衝著馬燧端起酒杯,熱情的說道:“馬四郎,初次見麵,且飲一杯。我韋三橫行長安多年,從無敵手。最近一折於李兄,再折於四郎,幸甚至甚。人生有一敵手,何其快哉。來,好漢子,痛飲此杯。”
馬燧也不推辭,舉起杯,一飲而遲,離席而起,隨著李娃的歌聲翩翩起舞。韋應物見了,連酒杯也來不及放就跳了起來。兩人手挽著手,互相繞著圈,來回盤旋,看起來有點像是後世的西藏舞。
南霽雲、謝廣隆和裴玄慶雖然沒有下場,卻也不肯閑著,就在席上晃肩擺胯,隨著節奏舞動起來,舞動得意處,一個個開懷大笑。
“我也要跳,我也要跳。”一直安靜的在旁邊坐著的米特拉見了,舞興大發,衝進場中,轉著身子,跳起了胡旋舞。她舉起左臂,袖子落到肘處,露出半截粉藕似的手臂,左顧右盼如鳳凰抖翎,裙裾飛旋,似蓮葉盛開。李娃看得眼熱,也站了起來,一邊彈著琵琶,一邊練著米特拉舞動。米特拉雖然年紀尚幼,眉眼卻極生動,和李娃你看過來,我看過去,相視而笑,竟似情人間的眉目傳情,美豔不可方物。
眾人大笑,馬燧和韋應物也讓到一邊,讓米特拉和李娃舞得盡興。
愛爾麥迪三人站在一旁,一邊擺動腰肢,一邊拍著手,和著李娃的曲調,輕輕哼著歌詞。她們的回音雖然有些怪異,字句卻是一字不差,竟是比李再興還要熟悉一些,想來也是經常讀的。
看著眼前這熱鬧的一幕,李再興宛爾而笑。
這才是快意人生。
……
李林甫躺在床上,閉著眼睛,聽著腳步聲由遠及近,適時的睜開了眼睛,有氣無力的說道:“八郎來了?”
王鉷的弟弟,戶部郎中王銲快步走了進來,在榻前下拜:“右相,身體可好些了?”
李林甫苦笑一聲:“老了,怕是支撐不了多久。”
王銲連忙說道:“右相,可不能這麽說,吉人自有天相,右相一定會好起來的。右相不起,奈天下何?”
李林甫笑笑:“多謝八郎,八郎撥冗前來,有何指教?”
“不敢。”王銲低聲道:“我聽說,那個李再興剛剛去了安邑坊。”
李林甫花白的眉毛一顫,隨即又恢複了平靜:“那又如何?”
王銲無奈,隻好接著說道:“聞說他是因為貴妃娘子一句話才授了官,現在去安邑坊,會不會是想借機依附楊氏兄妹?”
求推薦,求收藏!
李再興瞪著馬燧,心道這小子還沒喝酒,怎麽開始滿嘴跑舌頭了。[]大唐重武功,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即使是現在,東北的安祿山一直在和契丹、奚人作戰,西北的高仙芝也頻繁用兵,隴右戰事不斷,去年哥舒翰剛剛奪回石堡城。幾乎無年不戰,武人怎麽會沒出路?
馬燧瞥了李再興一眼,語帶譏諷:“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可有一個漢人?”
李再興愣住了,無言以對。
“安祿山是雜種胡,高仙芝是高麗奴,哥舒翰是突厥虜,他們能夠捏任邊關重將,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反倒是因為他們沒有學識。”馬燧怒容滿麵,以掌擊案:“要不是李林甫為了固位,堵塞邊將入相之路,這些胡虜哪有獨當一麵的機會。清源公(王忠嗣)身任四節度,統二十餘萬精兵,鎮萬裏邊疆,入相本是意料之中事,最後卻被李林甫誣告枉死。李林甫為什麽這麽忌恨他?不是因為他們有仇,是因為清源公文韜武略,將來入相,會分奪他的相權。”
馬燧越說越生氣,將案幾拍得嘩嘩作響。裴玄慶也坐在一旁唉聲歎氣,心有戚戚。
“奸相誤國,我恨不能手刃之。”馬燧大聲疾呼。
李再興沉默不語。在此之前,他曾經問過杜甫既然科舉不中,為什麽不另尋他路,現在聽了馬燧的不平,這才知道李林甫究竟為禍有多深。他為了自己的權位,堵死了漢人為將的路,將兵權交到了沒有學識,無法入相的胡人蕃將身上,如今大唐手握重兵的幾個重將都是胡人,特別是安祿山,幾乎成了東北的土皇帝,為所欲為。他後來能掀起那麽大的動靜,和李林甫的養虎為患有莫大的關係。
虧得哥舒翰、高仙芝沒有像安祿山一樣選擇,否則唐玄宗恐怕能逃到蜀地都來不及。
李林甫為了一己之利埋下了叛亂的禍根,正如馬燧所說,這人誤國太深,該死!
“如果你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棄武從文的話,那我勸你還是多花點心思在兵法上。”李再興頓了頓,又道:“如果可能,不僅要讀兵書,還要到軍中實踐一下。”
“你這是……”
“天下不久就要大亂了。”
馬燧“嗤”了一聲:“亂可能會亂,大亂嘛,我看可能性不大。你說的莫不是安祿山麽?”
“馬兄也這麽認為?”
“當然,安祿山與李林甫內外為奸,如今又手握重兵,將來必然為亂。不過嘛,他一個雜種胡,能掀起多大的風浪?天子一道詔書,河北、朔方諸軍即可殄滅之,根本不會有我們作戰的機會。”
李再興很吃驚:“你是這麽看的?”
“當然,家父現在是幽州經略軍使,對安祿山的情況知之甚詳。”馬燧不屑一顧的搖搖頭,又豎起一根手指搖了搖:“安祿山,跳梁小醜啊,不足為慮。要想立功,還是去安西或者隴右的好。”
李再興沒有再說什麽。這樣的言論,他也不是第一次聽說,基本上和馬燧說的都差不多。要麽認為安祿山身為雜種胡,沒有足夠的號召力,要麽認為天威難擋,安祿山沒有那樣的膽量。馬燧又與普通人不同,他的父親就在幽州為官,對實際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不會信口開河。
那曆史上的安史之亂又是怎麽回事,難道隻是一時興起的偶然事件?
李再興搞不明白,也不好多問,隻好先藏在心裏,等以後有機會再細問。他隻有一些曆史先驗,要論對實際情況的了解,他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新丁,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時間不長,李娃送了酒菜上來,自己取了琵琶坐在一旁,錚錚撥了兩聲,淺笑道:“幾位君子,想聽些什麽曲子?”
馬燧一指李再興:“今天你是客,你來點。放心,小娘子才學匪淺,會的曲子多呢。”
李再興苦笑,他會的唐詩實在少得可憐,更關鍵的是他不知道哪位詩人已經生了,哪位還沒有出現,所以他偷詩都隻敢偷蘇東坡的詩。他冥思苦想,正在考慮聽什麽曲子好,門外傳來一個狂放的笑聲,接著門簾一想,韋應物闖了進來,南霽雲和謝廣隆緊隨其後。
韋應物掐著腰,左顧右盼,一指李再興:“你這沒良心的,讓我幫著你練兵,你卻帶著胡娘亂逛,吃酒也不叫我。唉喲,這不是裴二十二嘛,這位……”
“馬燧。”馬燧斜睨了韋應物一眼,對李再興說道:“這蠢漢是誰?”
李再興強忍著笑:“韋三郎。”
“韋三郎?”馬燧一愣,終於正眼看了韋慶物一眼:“原來是你啊?”
“是不是景仰已久?”韋應物得意洋洋的說道。
“啊呸!”馬燧忍不住的啐了一口:“文不成,武不就的廢物,我景仰你個屁。”
韋應物大怒,拔出刀,衝上來就要砍,謝廣隆一把拽住了他。“三郎,這位馬四可是高手,和裴二十二也是好朋友。初次見麵,沒必要動武吧。”
“那老子就被他羞辱了?”韋應物惱羞成怒,抬腿就踢,要不是被謝廣隆拖開,隻怕馬燧麵前的酒案要撒一地。“大丈夫可殺不可辱,你鬆開,老子跟他拚了,寧可一死,也要吹他兩刀。”
“好啦,三郎。”李再興站了起來,一邊將韋應物拉到自己身邊,一邊示意李娃加幾個座位。“馬四的話雖然說得粗了一些,倒也沒錯。論文,你也就比我好一點,多識幾個字而已。馬四可是兵書戰略,無不概覽,他沒必要為此景仰你。論武,不瞞你說,就算是我,也要小心應付,你嘛,跟著我再練兩年,也許有機會和他放對。他現在好像也沒有景仰你的必要。”
“這麽牛逼?”韋應物愣了一下,悻悻的收起刀:“那就算了,兩年後再找這蠢漢算賬。”隨即又換了一副笑臉:“你肯教我兩年?”
“自家兄弟,連命都可以給,何況些許武技。隻要你肯下功夫練,我自然肯教。”
“那太好了。”韋應物大喜,得意的伸手一指馬燧:“馬四,且讓你多活兩年。”
馬燧不屑一顧,扭頭無視之。韋應物也不在乎,衝著李娃擺擺手:“別挑三撿四啦,我知道他喜歡什麽,你就將七絕聖手的《從軍行》、《塞下曲》之類一一唱來便是。”
李娃應了一聲,撥著琵琶,唱了起來。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
……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在李娃的歌聲中,眾人舉杯,剛剛還要和馬燧拚個你死我活的韋應物衝著馬燧端起酒杯,熱情的說道:“馬四郎,初次見麵,且飲一杯。我韋三橫行長安多年,從無敵手。最近一折於李兄,再折於四郎,幸甚至甚。人生有一敵手,何其快哉。來,好漢子,痛飲此杯。”
馬燧也不推辭,舉起杯,一飲而遲,離席而起,隨著李娃的歌聲翩翩起舞。韋應物見了,連酒杯也來不及放就跳了起來。兩人手挽著手,互相繞著圈,來回盤旋,看起來有點像是後世的西藏舞。
南霽雲、謝廣隆和裴玄慶雖然沒有下場,卻也不肯閑著,就在席上晃肩擺胯,隨著節奏舞動起來,舞動得意處,一個個開懷大笑。
“我也要跳,我也要跳。”一直安靜的在旁邊坐著的米特拉見了,舞興大發,衝進場中,轉著身子,跳起了胡旋舞。她舉起左臂,袖子落到肘處,露出半截粉藕似的手臂,左顧右盼如鳳凰抖翎,裙裾飛旋,似蓮葉盛開。李娃看得眼熱,也站了起來,一邊彈著琵琶,一邊練著米特拉舞動。米特拉雖然年紀尚幼,眉眼卻極生動,和李娃你看過來,我看過去,相視而笑,竟似情人間的眉目傳情,美豔不可方物。
眾人大笑,馬燧和韋應物也讓到一邊,讓米特拉和李娃舞得盡興。
愛爾麥迪三人站在一旁,一邊擺動腰肢,一邊拍著手,和著李娃的曲調,輕輕哼著歌詞。她們的回音雖然有些怪異,字句卻是一字不差,竟是比李再興還要熟悉一些,想來也是經常讀的。
看著眼前這熱鬧的一幕,李再興宛爾而笑。
這才是快意人生。
……
李林甫躺在床上,閉著眼睛,聽著腳步聲由遠及近,適時的睜開了眼睛,有氣無力的說道:“八郎來了?”
王鉷的弟弟,戶部郎中王銲快步走了進來,在榻前下拜:“右相,身體可好些了?”
李林甫苦笑一聲:“老了,怕是支撐不了多久。”
王銲連忙說道:“右相,可不能這麽說,吉人自有天相,右相一定會好起來的。右相不起,奈天下何?”
李林甫笑笑:“多謝八郎,八郎撥冗前來,有何指教?”
“不敢。”王銲低聲道:“我聽說,那個李再興剛剛去了安邑坊。”
李林甫花白的眉毛一顫,隨即又恢複了平靜:“那又如何?”
王銲無奈,隻好接著說道:“聞說他是因為貴妃娘子一句話才授了官,現在去安邑坊,會不會是想借機依附楊氏兄妹?”
求推薦,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