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原本受前世影響,一直以為熊廷弼是個能臣、忠臣,反對熊廷弼的人自然是能力低下、品德低劣之輩。[]不料今日聽了馮三元這番話,才現熊廷弼確實人緣不佳,所言所行更是受人誨病,而反對他的人中,也不乏忠良賢能之士。比如這馮三元,人品雖不知如何,但攻擊起熊廷弼來,處處命中要害。也可以稱得上一個‘能’字……


    但,朱由校深吸了一口氣,‘我卻不能撤換熊廷弼’,朱由校有些悲壯的想道。


    “……熊廷弼字飛百,亦作非白,號芝岡,漢族,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楚黨。熊廷弼有膽略,知兵事,且善射。為明末“遼東三傑”之一。”一段文字飛快的從朱由校腦中劃過。卻讓他想起,在前世的時空,就是因撤換熊廷弼,才導致遼東局勢更加糜爛的。


    見皇上沉吟不語,內閣閣臣劉一燝上前奏道:“陛下即猶豫不決,何不交九卿科道合議?”


    九卿科道合議是明朝處理政務的一種形式,因參與者廣,人數多,幾乎覆蓋了整個文官政府。所以,九卿科道合議便成了明朝的最高國務會議。一旦產生決議,即使皇帝也很難改變。


    “看來,這東林黨也容不下熊廷弼了。”朱由校暗暗想道,卻把目光轉向了內閣輔方從哲,想聽聽這位齊楚浙黨的魁是怎麽考慮的。


    “陛下,”見到皇帝的目光轉向自己,方從哲連忙上前奏道:“熊廷弼生性耿直,但自持清高,”說著,長歎一聲,道:“這朝廷上下,都幾乎被他罵遍了。”


    看來,這齊楚浙黨還是要保熊廷弼的,朱由校心中有了確定。


    張問達聽了方從哲所言,見皇帝有些猶豫,生怕皇帝否了九卿科道合議,便上前一步,奏道:“陛下,這熊廷弼生性險惡,朝中官員多不恥其為人。還請皇上明鑒。”


    “張大人,”方從哲不樂意了,在旁邊冷言相諷。“君子不出惡言啊。君前撒謊更是欺君大罪。”


    “你……”張問達剛要怒,卻自知理虧,便悻悻然退下。


    冷眼看了這場鬧劇,朱由校最終明白,這件事不能九卿科道合議,否則,隻能有一個結果,那就是熊廷弼治罪……


    又想了想,朱由校終於找到了一個不處罰熊廷弼的法子,便開口問道:“方愛卿,熊廷弼主持遼東軍務,想必有奏章上報。你在內閣多年,可記得他平定遼東的方略是什麽?”


    “啟奏陛下,”方從哲心中暗喜,知道皇帝還是要保熊廷弼的。連忙奏道:“熊廷弼曾經上奏章,要‘以守為主,反對浪戰,並聯合朝鮮牽製後金’。在擔任遼東經略的一年多來,熊廷弼不敢有絲毫怠慢陛下之心,他督造軍器,修繕城堡,調兵遣將扼守各衝要地點,互為應援,使遼東守備大固。他還親巡沈陽、撫順,相度形勢,召置流移,安定民心。這一年多來,建虜進退兩難,不敢輕易進犯。”


    “方大人,”張問達撇了撇嘴,諷刺道:“這句‘建虜進退兩難,不敢輕易進犯’,你敢對著下麵的大臣們說嗎?”


    張問達想要激怒方從哲,卻沒料到,方從哲根本不上當,隻是擺出一副謙恭的樣子,靜聽皇帝聖裁。


    東林黨人沒有辦法,不能借助城樓下的言官之口,隻好派自己人出馬。


    內閣閣員王一寀上前奏道:“啟奏陛下,熊廷弼入遼東以來,虛耗國帑達八百萬之巨,卻不曾有軍功報上。兵部細查其請賞奏章,隻有級二具。但建虜侵犯邊境之警,卻有數十起之多。(熊廷弼)更是憑借尚方寶劍,在邊地假名增稅,勒索小民;其驅逐士卒,聲言築城禦敵,實是誤國欺君。請陛下明察。”


    “陛下,遼東和建虜接壤之處,足有千裏。這一年之內,僅受侵擾數十起,這正可謂熊廷弼之功啊。請陛下明察。”方從哲連忙出言維護。


    “一年之內,斬兩具,怎能稱之為有功?”王一寀寸步不讓。


    “陛下,”吏部尚書周嘉謨終於說話了,“遼東每年耗費國帑八百萬之巨,國庫實難應付。還請陛下召回熊廷弼,另派大員主持遼東事務,早日平定建虜為好。還請陛下三思。”


    “臣等附議。”劉一燝、韓爌、王一寀、張問達,連忙上前附和。


    “這麽說,周愛卿的意思是改變遼東戰略,以攻為主,早日平定建虜。可對?”麵對東林黨人的咄咄逼人,朱由校淡淡應道。


    “正是,”周嘉謨連忙應道,“如此一來,朝廷軍費大減,也可取消遼餉,與民休息。”


    “周愛卿到是好算計,”朱由校淡淡的應道,“隻是,你可曾想過,如再來一次薩爾滸之戰,萬裏遼疆,又該歸誰所有?”


    “這個,”周嘉謨的臉‘騰’就紅了,幹張著嘴,卻說不出話來……


    劉一燝、韓爌、王一寀、張問達在一旁更是傻了眼,有心想辯解兩句,卻沒有得到機會,自己的主君正在那裏侃侃而談呢……


    “朕雖不懂得軍事,但也知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朱由校一番話說的在場的大臣們一陣臉紅,卻不敢有何質疑。因為,這是兵聖孫子所言,秉政大臣本當時刻牢記在心的。隻好苦著臉,低著頭,聽著朱由校飆。


    “遼東兵卒的士氣如何,糧餉兵甲是否充足,這些你們都比我清楚。那所謂的八百萬糧餉有幾成到了遼東,又有幾分耗費在經手人的手中,你們也比我清楚。”朱由校臉沉似水,偏偏又用一種淡淡的口氣說話,讓在場的大佬們聽得心驚膽顫,卻不敢反駁。“至於進攻還是防守,朕也不想多說。隻需你們問問自己,能有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和建虜野戰嗎?遼東有充足的儲備支撐數十萬大軍一年征戰嗎?建虜主力避而不戰,逃至深山又該如何?……”


    方從哲、劉一燝等等,隻覺得口幹舌燥,汗流浹背,對皇上拋出的一個個問題卻無從回答……


    不經意間,方從哲和劉一燝對視了一眼,雙方均明白過來,今天這場戲主角變了……。經過了一番複雜的目光交流後,才由方從哲打頭,劉一燝、韓爌等人隨後,跪倒在地,心誠口服的奏道:“臣等愚昧,險些釀成大禍。幸虧吾皇聖明,才不致遼東糜爛,臣等甘願受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風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比較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比較多並收藏明風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