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今天的奏章嗎?!”高坐在案幾後的男子問道。(.好看的小說)
“正是,”站在案幾前那位官員有點犯嘀咕,仔細又想了想,才打了包票,“啟奏陛下,今日所收到奏章共三十一件,俱記錄入檔,呈送禦覽。期間,並無遺缺,還請陛下明察。”
“姚~思~仁~姚~愛~卿。”朱由校一想起通政使姚思仁的名字就想笑,可一直都顧及著自己身份,不敢出言調笑。今日,因心情實在鬱悶,便拉長聲音,把這個名字叫了出來,也算出了一口惡氣。
“臣在。”姚思仁卻沒有現異常,隻是恭恭敬敬的站在那裏,等候皇上吩咐。
“……你們通政使司是怎麽搞的?”朱由校心情不爽,自然是逮著誰算誰,先泄了再說。反正,你們和皇帝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朱由校無理取鬧道:“今天的三十一件奏章,怎麽盡講一件事啊?!難道,我大明的官員,都墮落到這種地步了?”
“這,”姚思仁一陣苦笑,卻說不出話來。心想,我又不是都察院左都禦史,那裏能管得了這些禦史的嘴啊?!可也真的好奇怪,今天的奏章全是彈劾攻訐的,其他的竟然連一件都沒有,也算中邪了,隻不知是哪位大佬被人記恨下了……
“算了,算了。”朱由校看姚思仁胡子都白花花的了,就覺得要給自己積點德,不再欺負老年人。“姚愛卿,朕一時心情不好,還請愛卿莫要見怪。”
“微臣不敢,”自皇上登基以來,姚思仁便天天見駕,有時候甚至一天跑幾次,和皇上早就混熟了,說話也就少了許多生疏。如今,見皇上眉頭緊鎖,知道還是為了奏章愁,便笑了笑,回道:“臣這就告退,等有了奏章,臣再送來。”
“如果是彈劾熊廷弼的,就不要太急了。”朱由校沒好氣的叮嚀道。
“私拆奏章是大罪,臣可不敢。”聽得‘熊廷弼’三字,姚思仁心中就是一突,頓時明白了其中原委。便笑著應了皇上一句,緩緩的退出了弘德殿……
朱由校長籲短歎,在房間內又來回走動幾遍後,最終下了決心,“朕還沒有臨陣換將的打算,也隻好對不起了……”。剛提起朱砂筆,卻又被朱由校放下,隨手指了一個小內侍過來。
“你,對,就是你。”朱由校吩咐道,“你把這些奏章報了,統統送到魏朝那裏去。[.超多好看小說]告訴他,這些奏章讓他幫朕批了,隻需讓他批上四個字,‘無稽之談’。明白了嗎?”
“奴婢明白,”小內侍重複道:“批四個字‘無稽之談’。”
“去吧,”朱由校抬頭看看天,覺得此時天色太早,回寢宮找老婆也太過扯淡,便召了日講官給自己講課。
不料,剛剛拉開架勢,日講官尚未講話,魏朝便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陛下,”魏朝不等日講官退下,便著急的說道:“這奏章批得怕是不妥吧。”
“怎麽不妥?”朱由校一愣,連忙問道。
卻見魏朝取出剛才的那些奏章,一一指點道:“熊廷弼坐鎮遼東,耗費國帑無數,卻導致遼東糜亂。陛下雖是愛才心切,也當訓斥一二,讓他時刻懷有恭謹之心。又怎麽不顧青紅皂白,就批了這些奏章‘無稽之談’呢?”
朱由校愣住了,這魏朝想做什麽?想爬到朕的頭上嗎?……
魏朝見皇上沉吟不語,更是把奏章送到皇上眼皮底下,“皇上,還是下旨令熊廷弼自辯吧,也算是給他一個告誡;要不,留中也可。隻要熊廷弼看了邸報(按照規矩,留中的奏章也要上邸報的),也有所警惕……”
魏朝正得意洋洋的說著,卻冷不防聽到一聲低沉的訓斥,“你魏朝真的以為自己是內相嗎?真不知死活。”
“啊?”魏朝這才現,朱由校的臉色已是鐵青,嚇得連忙跪倒,“奴婢不敢……”
“朕如何決斷,自有朕的道理。”朱由校已經拿定主意,便揮手讓周圍的人下去,然後給魏朝解釋道:“熊廷弼何許人也?有才,但極為自負。而自負者,必自卑。朕如今正是用他之時,又豈能傷了他的心,讓他不安於位。更何況,”朱由校拍了拍那疊彈劾熊廷弼的奏章,“這些邀名沽譽之輩,一心想著拉下熊廷弼,好成就自己的名聲。可這裏麵有幾個是道聽途說,有幾個是人雲亦雲。他們是否想過,一旦熊廷弼致仕,後繼者改變遼東方略了又該如何。而你魏朝,是否也曾經想過?”
“陛下,”雖聽了皇上解釋,魏朝卻不以為然,強擰著頭道:“這熊廷弼太過跋扈,還是先敲打一下好……”
朱由校卻懶得聽魏朝解釋,直接喊道:“來人。”頓時,侍衛內侍們便跑了進來。朱由校一指魏朝,“把他壓下去,充作南海子淨軍。”一言方出,周圍的人全愣住了……
“陛下,饒命啊。”魏朝醒悟過來,忙跪倒地上苦苦哀求……
見眾人還楞在那裏,朱由校有點不高興了,嗬斥道:“還不快去……”
眾人這才明白過來,連忙七手八腳的上來,把魏朝押了下去。
王安今日並沒有來乾清宮當值,可聽到魏朝觸怒皇帝,被配充軍,連忙進宮來問個究竟。
“……他太囂張跋扈了。”麵對王安的詢問求情,朱由校淡淡的說道,卻不肯給出半點轉圜。
王安無奈,隻好奏道:“司禮監原本隻有二位秉筆太監,魏忠賢又是個掛名的。如今魏朝被廢,司禮監無人可用。如何增補,還請皇上示下。”
“曹化淳雖然有點貪財,倒也比較伶俐,算他一個。”朱由校稍微考慮了一下,又道:“就讓他接受魏朝的職務,做司禮監秉筆太監兼乾清宮總管吧。”
“張彝憲賬目算的好,人緣也不錯;而高起潛擅長兵事,方正化為人正直,就補他們三人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吧。”朱由校又點了三人進司禮監,安排妥當後,才問王安,“大伴覺得怎麽樣?”
王安仔細盤算了下,卻覺得這三人都是宮中比較有才幹的,便點頭應諾。心中卻哀歎道:‘皇上終於長大了……’
“正是,”站在案幾前那位官員有點犯嘀咕,仔細又想了想,才打了包票,“啟奏陛下,今日所收到奏章共三十一件,俱記錄入檔,呈送禦覽。期間,並無遺缺,還請陛下明察。”
“姚~思~仁~姚~愛~卿。”朱由校一想起通政使姚思仁的名字就想笑,可一直都顧及著自己身份,不敢出言調笑。今日,因心情實在鬱悶,便拉長聲音,把這個名字叫了出來,也算出了一口惡氣。
“臣在。”姚思仁卻沒有現異常,隻是恭恭敬敬的站在那裏,等候皇上吩咐。
“……你們通政使司是怎麽搞的?”朱由校心情不爽,自然是逮著誰算誰,先泄了再說。反正,你們和皇帝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朱由校無理取鬧道:“今天的三十一件奏章,怎麽盡講一件事啊?!難道,我大明的官員,都墮落到這種地步了?”
“這,”姚思仁一陣苦笑,卻說不出話來。心想,我又不是都察院左都禦史,那裏能管得了這些禦史的嘴啊?!可也真的好奇怪,今天的奏章全是彈劾攻訐的,其他的竟然連一件都沒有,也算中邪了,隻不知是哪位大佬被人記恨下了……
“算了,算了。”朱由校看姚思仁胡子都白花花的了,就覺得要給自己積點德,不再欺負老年人。“姚愛卿,朕一時心情不好,還請愛卿莫要見怪。”
“微臣不敢,”自皇上登基以來,姚思仁便天天見駕,有時候甚至一天跑幾次,和皇上早就混熟了,說話也就少了許多生疏。如今,見皇上眉頭緊鎖,知道還是為了奏章愁,便笑了笑,回道:“臣這就告退,等有了奏章,臣再送來。”
“如果是彈劾熊廷弼的,就不要太急了。”朱由校沒好氣的叮嚀道。
“私拆奏章是大罪,臣可不敢。”聽得‘熊廷弼’三字,姚思仁心中就是一突,頓時明白了其中原委。便笑著應了皇上一句,緩緩的退出了弘德殿……
朱由校長籲短歎,在房間內又來回走動幾遍後,最終下了決心,“朕還沒有臨陣換將的打算,也隻好對不起了……”。剛提起朱砂筆,卻又被朱由校放下,隨手指了一個小內侍過來。
“你,對,就是你。”朱由校吩咐道,“你把這些奏章報了,統統送到魏朝那裏去。[.超多好看小說]告訴他,這些奏章讓他幫朕批了,隻需讓他批上四個字,‘無稽之談’。明白了嗎?”
“奴婢明白,”小內侍重複道:“批四個字‘無稽之談’。”
“去吧,”朱由校抬頭看看天,覺得此時天色太早,回寢宮找老婆也太過扯淡,便召了日講官給自己講課。
不料,剛剛拉開架勢,日講官尚未講話,魏朝便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陛下,”魏朝不等日講官退下,便著急的說道:“這奏章批得怕是不妥吧。”
“怎麽不妥?”朱由校一愣,連忙問道。
卻見魏朝取出剛才的那些奏章,一一指點道:“熊廷弼坐鎮遼東,耗費國帑無數,卻導致遼東糜亂。陛下雖是愛才心切,也當訓斥一二,讓他時刻懷有恭謹之心。又怎麽不顧青紅皂白,就批了這些奏章‘無稽之談’呢?”
朱由校愣住了,這魏朝想做什麽?想爬到朕的頭上嗎?……
魏朝見皇上沉吟不語,更是把奏章送到皇上眼皮底下,“皇上,還是下旨令熊廷弼自辯吧,也算是給他一個告誡;要不,留中也可。隻要熊廷弼看了邸報(按照規矩,留中的奏章也要上邸報的),也有所警惕……”
魏朝正得意洋洋的說著,卻冷不防聽到一聲低沉的訓斥,“你魏朝真的以為自己是內相嗎?真不知死活。”
“啊?”魏朝這才現,朱由校的臉色已是鐵青,嚇得連忙跪倒,“奴婢不敢……”
“朕如何決斷,自有朕的道理。”朱由校已經拿定主意,便揮手讓周圍的人下去,然後給魏朝解釋道:“熊廷弼何許人也?有才,但極為自負。而自負者,必自卑。朕如今正是用他之時,又豈能傷了他的心,讓他不安於位。更何況,”朱由校拍了拍那疊彈劾熊廷弼的奏章,“這些邀名沽譽之輩,一心想著拉下熊廷弼,好成就自己的名聲。可這裏麵有幾個是道聽途說,有幾個是人雲亦雲。他們是否想過,一旦熊廷弼致仕,後繼者改變遼東方略了又該如何。而你魏朝,是否也曾經想過?”
“陛下,”雖聽了皇上解釋,魏朝卻不以為然,強擰著頭道:“這熊廷弼太過跋扈,還是先敲打一下好……”
朱由校卻懶得聽魏朝解釋,直接喊道:“來人。”頓時,侍衛內侍們便跑了進來。朱由校一指魏朝,“把他壓下去,充作南海子淨軍。”一言方出,周圍的人全愣住了……
“陛下,饒命啊。”魏朝醒悟過來,忙跪倒地上苦苦哀求……
見眾人還楞在那裏,朱由校有點不高興了,嗬斥道:“還不快去……”
眾人這才明白過來,連忙七手八腳的上來,把魏朝押了下去。
王安今日並沒有來乾清宮當值,可聽到魏朝觸怒皇帝,被配充軍,連忙進宮來問個究竟。
“……他太囂張跋扈了。”麵對王安的詢問求情,朱由校淡淡的說道,卻不肯給出半點轉圜。
王安無奈,隻好奏道:“司禮監原本隻有二位秉筆太監,魏忠賢又是個掛名的。如今魏朝被廢,司禮監無人可用。如何增補,還請皇上示下。”
“曹化淳雖然有點貪財,倒也比較伶俐,算他一個。”朱由校稍微考慮了一下,又道:“就讓他接受魏朝的職務,做司禮監秉筆太監兼乾清宮總管吧。”
“張彝憲賬目算的好,人緣也不錯;而高起潛擅長兵事,方正化為人正直,就補他們三人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吧。”朱由校又點了三人進司禮監,安排妥當後,才問王安,“大伴覺得怎麽樣?”
王安仔細盤算了下,卻覺得這三人都是宮中比較有才幹的,便點頭應諾。心中卻哀歎道:‘皇上終於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