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匠戶製度二
當天晚上,朱由校一宿都沒有睡好。他翻來覆去,一直都在想著盔甲廠的見聞。
在朱由校看來,盔甲廠就好像一個前世六七十年代的國營企業一樣,完全是靠著朝廷供血過日子。那些工匠們,就像那些國營企業的工人一樣,沒有半點工作積極性。
不過,這些工匠的日子,卻沒有前世那些工人的日子好過。
在盔甲廠裏,活計重,薪水卻低。即便是賀堯年提高了賞錢,也難以讓工匠得以度日。可即便是這樣,那些微薄的賞錢,工匠們也難以完全拿到。這是因為,那些工匠都是有師傅的,也就是那些匠頭。
那些匠頭多是掌廠太監、官吏的親信爪牙,他們負責著整個工廠的生產秩序。而相應的,他們也利用職權之便,魚肉工匠。無奈之下,工匠隻好在外麵找活幹,去尋找第二職業。而相應的,盔甲廠的活計便怠慢下來。
而且,這些工匠還都出身於匠戶,必須世代做工,完全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一想到此,朱由校便覺得心中一片刺痛。雖有心廢除匠戶製度,可又怕大臣阻攔。但讓他對那些工匠視而不見,卻又難以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好看的小說)
思付良久,朱由校才打定主意,昏昏睡下。
次日一早,朱由校便把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解經邦,工部尚書王佐叫到宮裏。
“兩位愛卿,昨天朕去盔甲廠一趟。可不去不知道,去了之後,朕才發現,那裏的情況不容樂觀啊……”朱由校直接開門見山。
昨天朱由校剛走,解經邦和王佐便先後接到了消息。對於皇上今天的召見,兩人也並不覺得奇怪。
如今,見皇上語氣沉重,直指盔甲廠之非。兩人忙對視一眼,向前拜倒,“臣等無能,致使陛下擔憂,實在罪過、罪過。”
“好了,”朱由校卻不想和兩人繞圈子,他明明白白的告訴兩人,“工部各作坊積重難返,年代已久,也怪不到兩位愛卿身上。隻要你們幫朕處理好工部事宜,朕就恕你們無罪。”
“臣等叩謝天恩。”兩人終於鬆了口氣。
又對視一眼,才由地位較高的解經邦奏道:“臣等這就回去商議對策,整頓工部事務。”
“怎麽個整頓法?”朱由校卻嗤之以鼻,“又是對那些工匠進行訓斥、責罰嗎?”
“臣等愚昧。(.無彈窗廣告)”解經邦和王佐一驚,連忙低頭請罪。
見兩人態度尚好,朱由校才緩和了臉色,徐徐說道:“朕昨日和那些工匠詳談良久,對他們的境遇也頗多了解。回來後,又仔細考慮了一番,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方案,還望兩位愛卿幫著斟酌一下。”
解經邦臉色有點古怪,大臣不能為皇帝解憂,讓皇帝自己想辦法,這無疑是一種恥辱。他扭頭看了看王佐,見王佐也是一臉尷尬,便輕輕地歎了口氣。
“臣等願聞其詳。”解經邦和王佐一起應道。
“朕的意思是,改革匠戶製度,為匠戶評級。”朱由校一出手,果然不凡。“朕昨日思慮良久,卻最終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匠戶製度僵化,已經不能適應目前情況。
那些工匠,每日操勞不說,卻還要受工頭剝削,食不果腹。有心想改變戶籍,卻又非國法所容。至於科考後改籍,更是畫餅。而參軍打仗,他們又認為是跳入苦海……”
朱由校發了一番牢騷,把工匠的處境描繪的入木三分。在他看來,工匠之所以士氣低下,完全是生活無指望,前途無亮光,社會階層板結造成的。而改變這種現象最徹底的辦法,就是廢除匠戶製度。
可是,貿然做這樣大的動作,大臣反對不說,社會也必定會產生一定混亂,這都是朱由校不能承受的。
既然不能完全廢除,朱由校便想改革一下,給工匠一些希望,讓他們多謝盼頭。
解經邦原是地方官員出身,王佐則一直在工部係統打轉,都是務實能幹之人。對於工部各作坊的現狀,工匠的處境,都是相當了解。
如今,見皇帝有心改革匠戶製度,兩人便靜下心來,聽皇上如何改革。
“朕決定,把天下工匠,按所屬種類不同,各自分級。”見解經邦、王佐兩人並沒有出言反對,朱由校便接著往下講,“至於級別,朕初步考慮是分為四階十級。至於級別的確定,工部要製定出來章程,對工匠技藝進行考核”
“首先是學徒三級,”朱由校微微一笑,解釋道:“世間百工,都要先拜師學藝,方能學有所長。這工匠的第一步,就是做學徒。
可是,這學徒也有好賴之分。朕決定,把學徒分為初中高三級,以示優劣。
學徒拜師時,可邀請同業做見證。滿一年後,可去考初級學徒稱號;而獲得初級學徒滿一年後,可去考中級學徒稱號;至於高級,則是在獲得中級學徒一年之後。”
“陛下,”王佐有點疑問,“……有些工藝,做工繁雜,三年時間內,怕是難以學成啊。”
“無妨,”朱由校微微一笑,“這考核的標準,還有學習、準許考試的年限,都要由工部去決定。朕現在,隻是打個比方。”
“臣明白了,”王佐點頭退下。
解經邦卻又有了疑問,“陛下,我工部上下多是讀聖賢書之人,這標準製定也好,考試監督也好,都是隔行如隔山啊。再說了,這個法子在全國推行後,工部怎能做到全麵考核啊?”
朱由校一愣,這倒是個問題。隨即,卻笑了,“這好辦。那些工匠不是都有同業會嗎?”
解經邦點頭稱是。
“就讓他們的同業會組織考核,報工部確認即可。”見解經邦和王佐麵麵相覷,朱由校又笑了,“至於工匠們的級別是高是低,隻是給那些工匠一個盼頭,一個比較的機會,實在無關大局。而朕關心的,則是我大明工匠的普遍水平的提高。你們,明白嗎?”
解經邦和王佐這才放下心來,不再疑心皇上的意圖,而是誠心誠意的拜道:“陛下聖明。”
當天晚上,朱由校一宿都沒有睡好。他翻來覆去,一直都在想著盔甲廠的見聞。
在朱由校看來,盔甲廠就好像一個前世六七十年代的國營企業一樣,完全是靠著朝廷供血過日子。那些工匠們,就像那些國營企業的工人一樣,沒有半點工作積極性。
不過,這些工匠的日子,卻沒有前世那些工人的日子好過。
在盔甲廠裏,活計重,薪水卻低。即便是賀堯年提高了賞錢,也難以讓工匠得以度日。可即便是這樣,那些微薄的賞錢,工匠們也難以完全拿到。這是因為,那些工匠都是有師傅的,也就是那些匠頭。
那些匠頭多是掌廠太監、官吏的親信爪牙,他們負責著整個工廠的生產秩序。而相應的,他們也利用職權之便,魚肉工匠。無奈之下,工匠隻好在外麵找活幹,去尋找第二職業。而相應的,盔甲廠的活計便怠慢下來。
而且,這些工匠還都出身於匠戶,必須世代做工,完全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一想到此,朱由校便覺得心中一片刺痛。雖有心廢除匠戶製度,可又怕大臣阻攔。但讓他對那些工匠視而不見,卻又難以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好看的小說)
思付良久,朱由校才打定主意,昏昏睡下。
次日一早,朱由校便把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解經邦,工部尚書王佐叫到宮裏。
“兩位愛卿,昨天朕去盔甲廠一趟。可不去不知道,去了之後,朕才發現,那裏的情況不容樂觀啊……”朱由校直接開門見山。
昨天朱由校剛走,解經邦和王佐便先後接到了消息。對於皇上今天的召見,兩人也並不覺得奇怪。
如今,見皇上語氣沉重,直指盔甲廠之非。兩人忙對視一眼,向前拜倒,“臣等無能,致使陛下擔憂,實在罪過、罪過。”
“好了,”朱由校卻不想和兩人繞圈子,他明明白白的告訴兩人,“工部各作坊積重難返,年代已久,也怪不到兩位愛卿身上。隻要你們幫朕處理好工部事宜,朕就恕你們無罪。”
“臣等叩謝天恩。”兩人終於鬆了口氣。
又對視一眼,才由地位較高的解經邦奏道:“臣等這就回去商議對策,整頓工部事務。”
“怎麽個整頓法?”朱由校卻嗤之以鼻,“又是對那些工匠進行訓斥、責罰嗎?”
“臣等愚昧。(.無彈窗廣告)”解經邦和王佐一驚,連忙低頭請罪。
見兩人態度尚好,朱由校才緩和了臉色,徐徐說道:“朕昨日和那些工匠詳談良久,對他們的境遇也頗多了解。回來後,又仔細考慮了一番,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方案,還望兩位愛卿幫著斟酌一下。”
解經邦臉色有點古怪,大臣不能為皇帝解憂,讓皇帝自己想辦法,這無疑是一種恥辱。他扭頭看了看王佐,見王佐也是一臉尷尬,便輕輕地歎了口氣。
“臣等願聞其詳。”解經邦和王佐一起應道。
“朕的意思是,改革匠戶製度,為匠戶評級。”朱由校一出手,果然不凡。“朕昨日思慮良久,卻最終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匠戶製度僵化,已經不能適應目前情況。
那些工匠,每日操勞不說,卻還要受工頭剝削,食不果腹。有心想改變戶籍,卻又非國法所容。至於科考後改籍,更是畫餅。而參軍打仗,他們又認為是跳入苦海……”
朱由校發了一番牢騷,把工匠的處境描繪的入木三分。在他看來,工匠之所以士氣低下,完全是生活無指望,前途無亮光,社會階層板結造成的。而改變這種現象最徹底的辦法,就是廢除匠戶製度。
可是,貿然做這樣大的動作,大臣反對不說,社會也必定會產生一定混亂,這都是朱由校不能承受的。
既然不能完全廢除,朱由校便想改革一下,給工匠一些希望,讓他們多謝盼頭。
解經邦原是地方官員出身,王佐則一直在工部係統打轉,都是務實能幹之人。對於工部各作坊的現狀,工匠的處境,都是相當了解。
如今,見皇帝有心改革匠戶製度,兩人便靜下心來,聽皇上如何改革。
“朕決定,把天下工匠,按所屬種類不同,各自分級。”見解經邦、王佐兩人並沒有出言反對,朱由校便接著往下講,“至於級別,朕初步考慮是分為四階十級。至於級別的確定,工部要製定出來章程,對工匠技藝進行考核”
“首先是學徒三級,”朱由校微微一笑,解釋道:“世間百工,都要先拜師學藝,方能學有所長。這工匠的第一步,就是做學徒。
可是,這學徒也有好賴之分。朕決定,把學徒分為初中高三級,以示優劣。
學徒拜師時,可邀請同業做見證。滿一年後,可去考初級學徒稱號;而獲得初級學徒滿一年後,可去考中級學徒稱號;至於高級,則是在獲得中級學徒一年之後。”
“陛下,”王佐有點疑問,“……有些工藝,做工繁雜,三年時間內,怕是難以學成啊。”
“無妨,”朱由校微微一笑,“這考核的標準,還有學習、準許考試的年限,都要由工部去決定。朕現在,隻是打個比方。”
“臣明白了,”王佐點頭退下。
解經邦卻又有了疑問,“陛下,我工部上下多是讀聖賢書之人,這標準製定也好,考試監督也好,都是隔行如隔山啊。再說了,這個法子在全國推行後,工部怎能做到全麵考核啊?”
朱由校一愣,這倒是個問題。隨即,卻笑了,“這好辦。那些工匠不是都有同業會嗎?”
解經邦點頭稱是。
“就讓他們的同業會組織考核,報工部確認即可。”見解經邦和王佐麵麵相覷,朱由校又笑了,“至於工匠們的級別是高是低,隻是給那些工匠一個盼頭,一個比較的機會,實在無關大局。而朕關心的,則是我大明工匠的普遍水平的提高。你們,明白嗎?”
解經邦和王佐這才放下心來,不再疑心皇上的意圖,而是誠心誠意的拜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