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戰後一
自從接到努爾哈赤兵敗身死的消息,朱由校就敏感的發現,朝廷中正發生著奇妙的變化。[.超多好看小說]
“大臣們比以前更恭敬了,辦起差事來,也更賣力了……”朱由校默默地想著,“也許,這就是戰事勝利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心情舒暢之下,朱由校更是對有功人員大肆賞賜,對立下汗馬功勞的新軍更是慷慨萬分。
不過,朱由校心中還有個譜,那就是不能因賞賜,而破壞了新軍的各項製度。因此,賞賜多以榮譽、晉升機會為主。而財物賞賜,則是針對那些因傷殘退伍的將士。至於那些已經死難的官兵,更是榮譽、財物應有盡有。
最後,朱由校索性借著宮中名義辦了幾所蒙學,把那些死難官兵的遺孤全部接到一起,進行集中撫養。而那些無家可歸的傷殘將士,更是聘請到蒙學裏做事,給新軍解除了後顧之憂……
而讓朱由校驚奇的是,在大肆賞賜新軍的時候,那些言官並沒有出來阻止,就好像一個個變了性子一樣,這到讓朱由校糾結了好幾天。
總而言之,在努爾哈赤覆滅後的一段時間裏,朝堂之上一團和氣。就連民間,也是一片歌舞歡騰,仿佛大明一夜之間進入了盛世一樣……
不過,就在這一片祥和的氣氛內,卻還有人保持著清醒,而方從哲便是其中一位。[]
作為一個三朝老臣,方從哲經曆的事情太多了,他很容易的就從遼東送來的塘報中看出不妥來。其實,這也是方從哲的性格所在,他心細,善於協調各方麵的關係,卻眼光不夠長遠。這也造成了,他隻能是一個合格的官僚,而不能成為一個政治家。
“陛下,這喇嘛教,不可不防啊。”方從哲一臉凝重的奏道。
“為什麽?”朱由校有點不解。
“陛下請看這兩份塘報,”方從哲將遼東送來的兩份塘報呈了上去,“這兩份塘報,前一份是林丹汗出兵前的。這上麵說林丹汗約了蒙古各部共同出兵。可到了第二份,林丹汗和努爾哈赤交戰的時候,卻變成了察哈爾部獨力和努爾哈赤交戰……”
“據熊廷弼他們說,是努爾哈赤派人遊說蒙古各部,才導致他們中立的。”朱由校看了看塘報,卻有點漫不經心的應道。
“陛下,”方從哲卻不讚同皇上的觀點,“努爾哈赤何德何能,你然能說服那麽多的部落?”
朱由校一怔,對啊,即便是努爾哈赤在草原上的威信很大,也不能把林丹汗逼到如此地步。這裏麵,肯定還有文章。(.好看的小說)
“方愛卿,你有話就直說吧,朕洗耳恭聽。”朱由校淡淡一笑,直截了當的問方從哲。
“陛下,臣以為,這裏麵有黃教喇嘛的影子。”方從哲鄭重的奏道。
“黃教?”朱由校一愣,卻明白了過來,林丹汗背叛了黃教,黃教的喇嘛自然咽不下這口氣,要找回場子。
可仔細一想,朱由校卻又凜然一驚,“方愛卿的意思是,黃教和努爾哈赤的關係也很密切嗎?”
“黃教的大喇嘛,章嘉呼圖克圖是努爾哈赤的國師。”方從哲簡要的答道。
原來是個敵國要犯,朱由校心想。不成,這個人必須控製起來。一想到黃教竟然能影響草原行事,朱由校便心中不安。
“這個章嘉呼圖克圖現在何處?”朱由校急忙問道。
“在沈陽,”方從哲解釋道,“……赫圖阿拉被攻破時,章嘉呼圖克圖便隨著大軍回到了沈陽,現在正在沈陽傳教。”
朱由校沉吟了片刻,才試探著問道,“召其進京如何?”
“召章嘉呼圖克圖入京?”方從哲點點頭,“這倒是個好辦法,也可以讓他和那些信徒隔離開來……”
朱由校沉默了半晌,才問道:“如今建虜已經被擊垮了,其屬地成了無主之地。對這事,內閣又是何章程?”
方從哲想了想,才應道:“按常理說,建虜之地均為化外之地,天朝隻需設法羈縻即可。可從努爾哈赤的的興起來看,現在的羈縻政策還是有著一些弊端的。”
“說來聽聽。”朱由校頓時便來了興致。
“談起羈縻,國朝向來是‘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方從哲一聲苦笑,給朱由校解釋道:“這一政策雖可顯示我大明之仁厚,可對於北方的那些遊牧民族來說,則是弱則附,強則去。稍不留神,還想在我大明身上咬上一口……”
“那又該如何解決呢?”
“臣還沒有想好。”方從哲一臉的坦然,卻氣的朱由校差點跳起來,沒有這樣玩人的啊?
剛想發火,卻又聽見方從哲繼續說道,“不過,對遼東卻很容易……”
朱由校掃了方從哲一眼,卻懶得理他。果然,方從哲又繼續說了,“隻需移民即可。”
“移民?”朱由校一愣。
“是的,”方從哲微微頷首,“如今,遼東戰事已經停歇,至少可保五十年太平。隻要朝廷大幅度移民實邊,必可以保證遼東長治久安。”
見方從哲憋了半天,才想出個移民的法子,朱由校心中一陣鄙視。這古代人,見識就是不夠啊?不,不,不是見識不夠,而是不敢想。
那些遊牧民族為什麽想來就來,想去就去?還不是人家騎著馬,來去如風,你抓不住人家?所以說,那個什麽羈縻製度,什麽‘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全是扯淡。這個政策為什麽不在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身上施行?還不是因為人家住在山上,好欺負嘛。
至於移民實邊,主意倒是不錯,可是用來對付那些遊牧民族的話,真的管用嗎?
朱由校搖搖頭,算了,還是我來想吧。
“方愛卿,那些韃子危害中原,是何原因?”朱由校啟發道。
“啟奏陛下,”方從哲奏道,“那些韃子來去如風,使我邊關將士疲以應對。而出兵進剿,那些韃子又總是逃得無影無蹤。”
“那為什麽不想法讓他們安定起來呢?”朱由校繼續指點。
“讓韃子定居?”方從哲眼前一亮,卻還是搖了搖頭,“陛下有所不知,草原上生活極其艱難,韃子隻能逐水草而居,方能保證生存。”
朱由校微微頷首,這個方從哲的思想雖然僵化,可見識還是有的,便不再繼續賣關子了。
“隻要韃子能定居起來,朕就允許商隊出關,和韃子互通有無。”朱由校狡黠一笑,“這樣子,韃子不是就能生存了嗎?”
對皇帝的異想天開,方從哲隻想搖頭,“可是,又有什麽辦法,能讓韃子定居起來能?”
“朕自然有辦法……”朱由校微微一笑。
自從接到努爾哈赤兵敗身死的消息,朱由校就敏感的發現,朝廷中正發生著奇妙的變化。[.超多好看小說]
“大臣們比以前更恭敬了,辦起差事來,也更賣力了……”朱由校默默地想著,“也許,這就是戰事勝利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心情舒暢之下,朱由校更是對有功人員大肆賞賜,對立下汗馬功勞的新軍更是慷慨萬分。
不過,朱由校心中還有個譜,那就是不能因賞賜,而破壞了新軍的各項製度。因此,賞賜多以榮譽、晉升機會為主。而財物賞賜,則是針對那些因傷殘退伍的將士。至於那些已經死難的官兵,更是榮譽、財物應有盡有。
最後,朱由校索性借著宮中名義辦了幾所蒙學,把那些死難官兵的遺孤全部接到一起,進行集中撫養。而那些無家可歸的傷殘將士,更是聘請到蒙學裏做事,給新軍解除了後顧之憂……
而讓朱由校驚奇的是,在大肆賞賜新軍的時候,那些言官並沒有出來阻止,就好像一個個變了性子一樣,這到讓朱由校糾結了好幾天。
總而言之,在努爾哈赤覆滅後的一段時間裏,朝堂之上一團和氣。就連民間,也是一片歌舞歡騰,仿佛大明一夜之間進入了盛世一樣……
不過,就在這一片祥和的氣氛內,卻還有人保持著清醒,而方從哲便是其中一位。[]
作為一個三朝老臣,方從哲經曆的事情太多了,他很容易的就從遼東送來的塘報中看出不妥來。其實,這也是方從哲的性格所在,他心細,善於協調各方麵的關係,卻眼光不夠長遠。這也造成了,他隻能是一個合格的官僚,而不能成為一個政治家。
“陛下,這喇嘛教,不可不防啊。”方從哲一臉凝重的奏道。
“為什麽?”朱由校有點不解。
“陛下請看這兩份塘報,”方從哲將遼東送來的兩份塘報呈了上去,“這兩份塘報,前一份是林丹汗出兵前的。這上麵說林丹汗約了蒙古各部共同出兵。可到了第二份,林丹汗和努爾哈赤交戰的時候,卻變成了察哈爾部獨力和努爾哈赤交戰……”
“據熊廷弼他們說,是努爾哈赤派人遊說蒙古各部,才導致他們中立的。”朱由校看了看塘報,卻有點漫不經心的應道。
“陛下,”方從哲卻不讚同皇上的觀點,“努爾哈赤何德何能,你然能說服那麽多的部落?”
朱由校一怔,對啊,即便是努爾哈赤在草原上的威信很大,也不能把林丹汗逼到如此地步。這裏麵,肯定還有文章。(.好看的小說)
“方愛卿,你有話就直說吧,朕洗耳恭聽。”朱由校淡淡一笑,直截了當的問方從哲。
“陛下,臣以為,這裏麵有黃教喇嘛的影子。”方從哲鄭重的奏道。
“黃教?”朱由校一愣,卻明白了過來,林丹汗背叛了黃教,黃教的喇嘛自然咽不下這口氣,要找回場子。
可仔細一想,朱由校卻又凜然一驚,“方愛卿的意思是,黃教和努爾哈赤的關係也很密切嗎?”
“黃教的大喇嘛,章嘉呼圖克圖是努爾哈赤的國師。”方從哲簡要的答道。
原來是個敵國要犯,朱由校心想。不成,這個人必須控製起來。一想到黃教竟然能影響草原行事,朱由校便心中不安。
“這個章嘉呼圖克圖現在何處?”朱由校急忙問道。
“在沈陽,”方從哲解釋道,“……赫圖阿拉被攻破時,章嘉呼圖克圖便隨著大軍回到了沈陽,現在正在沈陽傳教。”
朱由校沉吟了片刻,才試探著問道,“召其進京如何?”
“召章嘉呼圖克圖入京?”方從哲點點頭,“這倒是個好辦法,也可以讓他和那些信徒隔離開來……”
朱由校沉默了半晌,才問道:“如今建虜已經被擊垮了,其屬地成了無主之地。對這事,內閣又是何章程?”
方從哲想了想,才應道:“按常理說,建虜之地均為化外之地,天朝隻需設法羈縻即可。可從努爾哈赤的的興起來看,現在的羈縻政策還是有著一些弊端的。”
“說來聽聽。”朱由校頓時便來了興致。
“談起羈縻,國朝向來是‘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方從哲一聲苦笑,給朱由校解釋道:“這一政策雖可顯示我大明之仁厚,可對於北方的那些遊牧民族來說,則是弱則附,強則去。稍不留神,還想在我大明身上咬上一口……”
“那又該如何解決呢?”
“臣還沒有想好。”方從哲一臉的坦然,卻氣的朱由校差點跳起來,沒有這樣玩人的啊?
剛想發火,卻又聽見方從哲繼續說道,“不過,對遼東卻很容易……”
朱由校掃了方從哲一眼,卻懶得理他。果然,方從哲又繼續說了,“隻需移民即可。”
“移民?”朱由校一愣。
“是的,”方從哲微微頷首,“如今,遼東戰事已經停歇,至少可保五十年太平。隻要朝廷大幅度移民實邊,必可以保證遼東長治久安。”
見方從哲憋了半天,才想出個移民的法子,朱由校心中一陣鄙視。這古代人,見識就是不夠啊?不,不,不是見識不夠,而是不敢想。
那些遊牧民族為什麽想來就來,想去就去?還不是人家騎著馬,來去如風,你抓不住人家?所以說,那個什麽羈縻製度,什麽‘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全是扯淡。這個政策為什麽不在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身上施行?還不是因為人家住在山上,好欺負嘛。
至於移民實邊,主意倒是不錯,可是用來對付那些遊牧民族的話,真的管用嗎?
朱由校搖搖頭,算了,還是我來想吧。
“方愛卿,那些韃子危害中原,是何原因?”朱由校啟發道。
“啟奏陛下,”方從哲奏道,“那些韃子來去如風,使我邊關將士疲以應對。而出兵進剿,那些韃子又總是逃得無影無蹤。”
“那為什麽不想法讓他們安定起來呢?”朱由校繼續指點。
“讓韃子定居?”方從哲眼前一亮,卻還是搖了搖頭,“陛下有所不知,草原上生活極其艱難,韃子隻能逐水草而居,方能保證生存。”
朱由校微微頷首,這個方從哲的思想雖然僵化,可見識還是有的,便不再繼續賣關子了。
“隻要韃子能定居起來,朕就允許商隊出關,和韃子互通有無。”朱由校狡黠一笑,“這樣子,韃子不是就能生存了嗎?”
對皇帝的異想天開,方從哲隻想搖頭,“可是,又有什麽辦法,能讓韃子定居起來能?”
“朕自然有辦法……”朱由校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