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口諭
斟酌了一下,方從哲向皇上提議,“陛下,國初設置奴兒幹都司時,是從海上運糧。[]為此,才把奴兒幹的首府,設在了奴兒幹城……”
朱由校點點頭,這奴兒幹城在黑龍江下遊入海口附近,而它東邊不遠,就是大名鼎鼎的庫頁島。而從兵部的檔案上看,聯係奴兒幹城和內地的路線,除了海路,便是沿海的一係列衛所了。至於其他的廣大地區,雖也有衛所設置,卻隻是在名義上管轄。
不過,那都是永樂年間的事了。自宣德九年後,奴兒幹都司被撤銷。而到了努爾哈赤興起後,這些衛所被阻斷進京道路,便和朝廷失去聯絡。
朱由校雖想恢複奴兒幹都司,以從側麵包抄蒙古,卻不願花費太多的財力、物力。而這,也是內閣同意恢複奴兒幹都司的先決條件……
“既然能夠海運,那就海運吧。”朱由校很快便作出了決定,“可奴兒幹都指揮使,還是要負責屯田,以滿足本地之需。”
“陛下,”見皇上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方從哲隻好把話挑明了,“奴兒幹地處偏遠,本是苦寒之地,有奴兒幹都指揮使帶著衛所兵丁駐守,也就夠了。至於新軍將士,都是虎狼之師,還請陛下留作他用吧。”
按照明朝製度,衛所在駐防的同時,還要屯田,以滿足自己所需。而朱由校一手建立的新軍,卻是完全靠朝廷供養,方從哲不願新軍駐防奴兒幹,正是出於財政的考慮。
“方愛卿還是不明白朕的意思啊,”朱由校直搖頭,“朕以為,奴兒幹想要長治久安,必定要大幅度移民。而百姓畏懼奴兒幹苦寒,必定不願前去。為此,隻有借助軍屯,向奴兒幹移民。
可按照以往的軍屯來看,將士們在種過幾年地之後,便再也拿不起刀槍。這樣一來,我大明在奴兒幹的軍隊便不複存在。
而新軍不同,新軍都是職業兵,他們不需要去種地。這樣就可以保留一支軍隊在奴兒幹,震懾各土司。等軍屯見到成效以後,就可以逐步的供養起新軍,鞏固邊防。”
方從哲低頭想了半晌,才抬頭問道:“按照陛下的想法,那就是軍屯隻做種地用?”
“對,”朱由校點點頭,“指揮使負責組織屯田,巡撫負責收稅,收稅之後的所得,都歸屯田兵卒所有。等時間長了,那些軍卒能立住腳了,便免去他們的軍籍,改設州縣。”
方從哲沉吟不語,孫如遊卻插話道:“陛下,而是如此,內地的衛所必定不滿。”
按照明朝的製度,內地的衛所都擔負著屯田任務。即便是所屯軍田被士紳、軍將侵占,那些士兵也不能免除軍籍,日子過得極其悲慘。這在以往並無不妥,可如果讓奴兒幹的軍戶可以轉為民戶,必定會讓內地軍戶產生比較之心,引起混亂。
朱由校想了想,解釋道:“奴兒幹和內地相隔甚遠,想必不會影響太大。至於遼東,改為行省後,軍戶製度也會發生改變,也不會受多大影響……”
方從哲又奏道:“陛下既有聖斷,臣自當奉命。隻是奴兒幹的官佐,還需陛下體諒一二。”
朱由校會意,想了想,作出了決定,“奴兒幹地區,以巡撫為首,處理軍政事務。巡撫任期為五年,五年後可直接入閣。至於奴兒幹都指揮使,則是負責屯田,也以五年為期限。期滿後可調回內地,官升一級。
此外,其他官佐,在任期滿十年之後,也可提升一級,回內地安置。”
見皇上如此安排,方從哲和孫如遊都覺得比較滿意,便放過此節。和皇帝又閑談幾句,便告辭離去。
方、孫兩人走後,朱由校卻陷入了沉思。
向遼東運糧,需要海運;向奴兒幹運糧,更需要海運。而且,奴兒幹附近海域,天寒地凍,更是多年未曾行船,航線不明。如此一來,必須要派水師前往探路。可大明如今的水師,卻讓朱由校感到頭痛。
小水溝裏的泥鰍,這是朱由校給大明水師的評價。
自鄭和以後,大明的水師便逐步退化。如今,南方的水師尚有幾分出海作戰的能力。而北方的水師,則隻能在近海遊弋,其最最主要的作戰任務,就是在內河裏麵緝盜。
而西方國家卻不同,人家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大航海比賽。一支支船隊不停的行駛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就連大明的澳門,也成了人家的落腳點。
想到這裏,朱由校坐不住了,他隨手叫過曹化淳。
“你去兵部一趟,”朱由校吩咐道,“問問兵部尚書黃嘉善,就說昨夜朕做了個夢,有數以萬計的夷人,坐著大船從天津衛登陸。他們在京師燒殺搶掠,胡作非為。官軍卻無能為力。
讓他好好想一想,如何才能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如果發生了,朕又該怎麽辦。讓他寫份奏章上來。”
曹化淳一愣,皇上這是怎麽了?想趕黃嘉善走嗎?難道說,熊廷弼真的要回來了?
想起遼東戰事平息後,大臣們紛紛請求召回熊廷弼,曹化淳心中便信了幾分。畢竟,皇上對熊廷弼的偏寵,可是有目共睹的。
曹化淳心中一陣嘀咕,難免就遲疑了一會兒。
朱由校見曹化淳遲遲不肯答應,便奇怪的看了曹化淳一眼,“你還愣著做什麽?”
曹化淳一驚,連忙應承下來,急匆匆的趕往兵部衙門。
最近一段時間,黃嘉善的日子並不好過。
自建虜被平滅,朝廷內召回熊廷弼的呼聲便一浪高過一浪。憑心而論,黃嘉善也想召回熊廷弼。畢竟,這樣一個手握大軍的人在外,並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可是,誰讓自己是兵部尚書呢。
熊廷弼回來了,就必定要安排好職位。要麽是兵部尚書,要麽是內閣大學士,更有可能是兵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除了直接擔任大學士外,自己手中的權利就要交出一部分。
想想工部尚書王佐和掌管工部的大學士解經邦之間的爭執,黃嘉善就是一陣心驚。
而那些兵部的官員也好像察覺了什麽似地,一個個不安於室、蠢蠢欲動。這讓黃嘉善心中十分惱火,卻也無可奈何。
就在此時,曹化淳帶著皇上的口諭,到了。
斟酌了一下,方從哲向皇上提議,“陛下,國初設置奴兒幹都司時,是從海上運糧。[]為此,才把奴兒幹的首府,設在了奴兒幹城……”
朱由校點點頭,這奴兒幹城在黑龍江下遊入海口附近,而它東邊不遠,就是大名鼎鼎的庫頁島。而從兵部的檔案上看,聯係奴兒幹城和內地的路線,除了海路,便是沿海的一係列衛所了。至於其他的廣大地區,雖也有衛所設置,卻隻是在名義上管轄。
不過,那都是永樂年間的事了。自宣德九年後,奴兒幹都司被撤銷。而到了努爾哈赤興起後,這些衛所被阻斷進京道路,便和朝廷失去聯絡。
朱由校雖想恢複奴兒幹都司,以從側麵包抄蒙古,卻不願花費太多的財力、物力。而這,也是內閣同意恢複奴兒幹都司的先決條件……
“既然能夠海運,那就海運吧。”朱由校很快便作出了決定,“可奴兒幹都指揮使,還是要負責屯田,以滿足本地之需。”
“陛下,”見皇上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方從哲隻好把話挑明了,“奴兒幹地處偏遠,本是苦寒之地,有奴兒幹都指揮使帶著衛所兵丁駐守,也就夠了。至於新軍將士,都是虎狼之師,還請陛下留作他用吧。”
按照明朝製度,衛所在駐防的同時,還要屯田,以滿足自己所需。而朱由校一手建立的新軍,卻是完全靠朝廷供養,方從哲不願新軍駐防奴兒幹,正是出於財政的考慮。
“方愛卿還是不明白朕的意思啊,”朱由校直搖頭,“朕以為,奴兒幹想要長治久安,必定要大幅度移民。而百姓畏懼奴兒幹苦寒,必定不願前去。為此,隻有借助軍屯,向奴兒幹移民。
可按照以往的軍屯來看,將士們在種過幾年地之後,便再也拿不起刀槍。這樣一來,我大明在奴兒幹的軍隊便不複存在。
而新軍不同,新軍都是職業兵,他們不需要去種地。這樣就可以保留一支軍隊在奴兒幹,震懾各土司。等軍屯見到成效以後,就可以逐步的供養起新軍,鞏固邊防。”
方從哲低頭想了半晌,才抬頭問道:“按照陛下的想法,那就是軍屯隻做種地用?”
“對,”朱由校點點頭,“指揮使負責組織屯田,巡撫負責收稅,收稅之後的所得,都歸屯田兵卒所有。等時間長了,那些軍卒能立住腳了,便免去他們的軍籍,改設州縣。”
方從哲沉吟不語,孫如遊卻插話道:“陛下,而是如此,內地的衛所必定不滿。”
按照明朝的製度,內地的衛所都擔負著屯田任務。即便是所屯軍田被士紳、軍將侵占,那些士兵也不能免除軍籍,日子過得極其悲慘。這在以往並無不妥,可如果讓奴兒幹的軍戶可以轉為民戶,必定會讓內地軍戶產生比較之心,引起混亂。
朱由校想了想,解釋道:“奴兒幹和內地相隔甚遠,想必不會影響太大。至於遼東,改為行省後,軍戶製度也會發生改變,也不會受多大影響……”
方從哲又奏道:“陛下既有聖斷,臣自當奉命。隻是奴兒幹的官佐,還需陛下體諒一二。”
朱由校會意,想了想,作出了決定,“奴兒幹地區,以巡撫為首,處理軍政事務。巡撫任期為五年,五年後可直接入閣。至於奴兒幹都指揮使,則是負責屯田,也以五年為期限。期滿後可調回內地,官升一級。
此外,其他官佐,在任期滿十年之後,也可提升一級,回內地安置。”
見皇上如此安排,方從哲和孫如遊都覺得比較滿意,便放過此節。和皇帝又閑談幾句,便告辭離去。
方、孫兩人走後,朱由校卻陷入了沉思。
向遼東運糧,需要海運;向奴兒幹運糧,更需要海運。而且,奴兒幹附近海域,天寒地凍,更是多年未曾行船,航線不明。如此一來,必須要派水師前往探路。可大明如今的水師,卻讓朱由校感到頭痛。
小水溝裏的泥鰍,這是朱由校給大明水師的評價。
自鄭和以後,大明的水師便逐步退化。如今,南方的水師尚有幾分出海作戰的能力。而北方的水師,則隻能在近海遊弋,其最最主要的作戰任務,就是在內河裏麵緝盜。
而西方國家卻不同,人家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大航海比賽。一支支船隊不停的行駛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就連大明的澳門,也成了人家的落腳點。
想到這裏,朱由校坐不住了,他隨手叫過曹化淳。
“你去兵部一趟,”朱由校吩咐道,“問問兵部尚書黃嘉善,就說昨夜朕做了個夢,有數以萬計的夷人,坐著大船從天津衛登陸。他們在京師燒殺搶掠,胡作非為。官軍卻無能為力。
讓他好好想一想,如何才能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如果發生了,朕又該怎麽辦。讓他寫份奏章上來。”
曹化淳一愣,皇上這是怎麽了?想趕黃嘉善走嗎?難道說,熊廷弼真的要回來了?
想起遼東戰事平息後,大臣們紛紛請求召回熊廷弼,曹化淳心中便信了幾分。畢竟,皇上對熊廷弼的偏寵,可是有目共睹的。
曹化淳心中一陣嘀咕,難免就遲疑了一會兒。
朱由校見曹化淳遲遲不肯答應,便奇怪的看了曹化淳一眼,“你還愣著做什麽?”
曹化淳一驚,連忙應承下來,急匆匆的趕往兵部衙門。
最近一段時間,黃嘉善的日子並不好過。
自建虜被平滅,朝廷內召回熊廷弼的呼聲便一浪高過一浪。憑心而論,黃嘉善也想召回熊廷弼。畢竟,這樣一個手握大軍的人在外,並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可是,誰讓自己是兵部尚書呢。
熊廷弼回來了,就必定要安排好職位。要麽是兵部尚書,要麽是內閣大學士,更有可能是兵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除了直接擔任大學士外,自己手中的權利就要交出一部分。
想想工部尚書王佐和掌管工部的大學士解經邦之間的爭執,黃嘉善就是一陣心驚。
而那些兵部的官員也好像察覺了什麽似地,一個個不安於室、蠢蠢欲動。這讓黃嘉善心中十分惱火,卻也無可奈何。
就在此時,曹化淳帶著皇上的口諭,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