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私訪二


    “啟稟陛下,”將皇上問話,徐光啟連忙上前應道:“臣已經和那些夷人傳教士商議妥當。朝廷設置一個經學院,供天主教徒在裏麵研究經義。而那些傳教士也答應,向大明士人傳授其數學、天文、火炮等知識……”


    朱由校微微頷首,又問道:“向歐羅巴派遣使者的事情,那些傳教士是怎麽說的?”


    “微臣告訴那些傳教士,說是派大明信徒去歐羅巴朝聖,那些傳教士自然是求之不得。”徐光啟急忙解釋道。


    朱由校點點頭,又吩咐道:“那些傳教士傳教歸傳教,可我們卻要知道自己是做什麽的。徐愛卿可選派一些對數學、天文、火炮等等知識有興趣的士子,讓他們跟著學。等學好了,再去教給我們的人……”


    聽皇上和徐光啟討論夷人的宗教,黃嘉善眼前一亮。他被皇上堵在徐府,腸子早就悔青了,生怕皇上把自己視為徐黨,到時候給一窩端了。此時見皇上準許夷人在大明傳教,便不管不顧的駁斥起來。


    “陛下,不可,”黃嘉善大聲吆喝道,“那些數學、天文、火炮等知識,我大明也有,又何必向夷人學習?況且,學了就學吧,多給他們一些束脩便可,又何必準許他們在我大明傳教?臣以為不妥,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說罷,黃嘉善便跪在了地上,向朱由校連連磕頭。


    “黃愛卿過慮了,”朱由校一陣錯愕後,忙解釋道:“我大明天朝,禮儀之邦,又有幾個人願意去信奉夷人之教?朕隻不過給那些傳教士一個甜頭,引得他們實心傳授而已。愛卿不必擔憂。”


    “可是,那些夷人傳教,還不知道都用些什麽蠱惑人心的方子,要是……”黃嘉善隻想和皇上表明心跡,與徐光啟劃清界限,自然要把夷人說的越壞越好。


    “黃愛卿,”見徐光啟臉色尷尬,朱由校連忙打斷黃嘉善的講話,“朕讓徐愛卿挑選的學生,都是熟讀聖賢書之人。難道,我聖人門徒的浩然正氣,還壓不住那夷人邪教的蠱惑之法?”


    黃嘉善心中一陣嘀咕,那可未必,你不見徐光啟這個進士及第都信了夷人的教了。那些秀才舉人們,會抵擋得住嗎?可黃嘉善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說了。再說,就要的罪人了。


    於是,黃嘉善擺出一副被皇上駁得啞口無言的樣子,氣呼呼的站在一旁,不再說話。


    朱由校心中自有一本帳,卻是不便與黃嘉善明言。這些傳教士都是些宗教狂熱份子,不遠萬裏來到中國,一不為發財,二不為做官;生活簡樸,不求物欲享受,與後世的教士不可同日而語。


    這些人為了傳教,大半曾學習過落後民族不懂而又重視的知識,比如物理天文、火器製造、甚至是鍾表修理,以期用這種西式獨特的東西來打動他們眼中的野蠻人,讓上帝的光輝照耀全球。


    隻是如今的中國並未落後世界多遠,西方世界也沒有兩百年後那麽獨霸全球,在外傳教殊為不易。進入中國一百多年,隻不過在北京修了幾個教堂。下層百姓不肯搭理異端,上層貴人對什麽原罪、寬恕,博愛又全無興趣,更可惡的就是基督教不準多妻,不拜祖先,這讓崇尚祖先崇拜和多妻製的中國貴族們更加的疏離。


    現在,自己想讓大明走出國門,參與到大航海中去,那就要知道對手的優劣所在。而這些西方來的傳教士,就是最好的老師。而想讓這些老師賣力氣,那就要誘之以利、動之以情,借助準許他們傳教的幌子,讓他們把自己的知識留下。


    況且,日後大明一定會和西方為敵的。可有句名言說得好,好的政治家,在戰爭開始的那一天,便想著如何把戰爭結束。大明即便和西方開戰,也不能完全的消滅對方。等仗打得差不多了,便要尋求和解。可是,雙方人種不同,文化不同,又如何取得信任呢?


    能有一群披著上帝外衣的人出麵,將是大明和西方共同的選擇。


    朱由校心思急轉,麵上卻不動聲色,好言勸慰了黃嘉善兩句,便又對著徐光啟說道:“徐愛卿,吸引夷人傳教士來大明傳授知識,是我大明開眼看世界的一項大事。師夷長技以製夷,這是朕對你的要求,你一定要牢記在心。”


    師夷長技以製夷?徐光啟心中一陣發苦,皇上嘴上不說,可對夷人還是防範甚重啊。想了想,徐光啟推辭道:“陛下,臣學識淺薄,實在不敢擔當此重任,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朱由校卻不想讓徐光啟逃脫自己的魔掌,他哈哈一笑,對著徐光啟說道:“……可別人,卻不能讓朕如此相信啊?”


    徐光啟心中更是發苦,這樣的信任,臣寧願不要。


    見徐光啟一臉苦笑,朱由校心中大樂。可想了想,又開口說道:“嗯,徐愛卿如今的官職是農業署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吧?”


    徐光啟苦笑著點點頭,心想,這還不是你出的點子,讓我主管農業。結果,五個內閣大學士中,就我的品級最低。


    朱由校雖沒聽到過徐光啟的抱怨,可也知道,徐光啟在內閣大學士中位次最低,便是因為那農業署郎中的緣故。此番,為了給徐光啟平複怨氣,朱由校決定,給徐光啟加官進爵。


    “徐愛卿,朕決定了,升你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除了負責釋、道、黃教、天主教四個經學院之外,還要籌備、建設科學院。”朱由校大手一揮,給徐光啟加了一副大擔子。


    ‘禮部尚書?’徐光啟一喜,可隨即就被打入了萬丈深淵。‘分管四個經學院,還有一個科學院?’徐光啟隻想痛哭失聲,皇上,沒這樣玩人的啊?


    朱由校卻絲毫不理會徐光啟的心情,他一臉興奮的向徐光啟講解著科學院的構思。


    “徐愛卿,我大明雖以禮樂教化百姓,可也少不了百工。可這百工都是些粗鄙之人,隻知道人雲亦雲,卻不知道刻苦鑽研技巧。縱使有幾個天資聰穎的,機緣湊巧發明了一件東西,也隻是知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朱由校先發泄了幾句對大明現狀的不滿,又接著說道,“可那些夷人就不同了,他們喜歡鑽研那些奇技淫巧之物,更需要鑽研那背後的道理。長期既往,他們對數學、物理等知識就會鑽研的更深,就會把我中華遠遠地拋在身後……”


    “陛下,”黃嘉善眉頭緊鎖,對皇帝批駁道:“我中華以禮儀傳邦,又何須鑽研那些奇技淫巧之物?陛下還是再慎重考慮為好。”


    朱由校心中一陣鄙視,就是你們這些士大夫太過注重禮儀,不看重百工,才讓中華日益落後於西方。可麵上卻一臉讚同之色,“黃愛卿所言甚是,我中華以禮儀傳邦,確實不需要太過看重那些奇技淫巧之物。不過,”朱由校古怪的一笑,“那些奇技淫巧之物後麵的道理,卻還是需要鑽研的。”


    “陛下?”黃嘉善滿臉吃驚的看著皇上,心想,哪有你這樣說話的?這不是玩人嗎?


    朱由校卻不管不顧,接著講到:“那些奇技淫巧之物,看似簡單,卻也包含著天地至理。要是我們鑽研的透了,就拿來做農具、做大炮、做火槍,那又未嚐不可?”


    “這,”黃嘉善一時語塞,卻還是反駁道:“那也不必專門設置一個機構,讓內閣大學士管轄啊?”


    朱由校白了黃嘉善一眼,卻振振有辭道:“這個科學院,除了內閣大學士之外,還真沒人能管。”稍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我大明宗藩中,精於數學、百工者不在少數,朕豈能棄他們而不用?”


    黃嘉善一陣錯愕,卻不再說話。


    “陛下,這科學院,也準許宗藩進入嗎?”徐光啟心中愈發苦澀,強硬著頭皮問道。


    “當然,”朱由校點點頭,“如此利國利民的好事,宗室怎麽能甘居人後?”見徐光啟一臉的不情願,朱由校又笑道:“愛卿也不必如此為難,那些宗藩中,有誌於雜學者,自然可以自己上書朝廷,請求入科學院。可那些無誌於此者,你請也請不來……”


    徐光啟一臉沉重的點點頭,才艱難的開口問道:“陛下,這科學院到底是如何配置?還請陛下示下。”


    “科學院嘛,自然是分科之學。”朱由校淡淡一笑,卻隻講了一個大概,“裏麵可設置數學、天文、物理等科目,至於都設置些什麽,愛卿可自行考慮,也可和那些西方傳教士商量。


    至於科學院中的人員設置,朕的意思是不設官吏。”


    “不設官吏?”徐光啟一陣錯愕,“這科學院,不是朝廷的官署嗎?”


    “嚴格的說,不是。這科學院,隻是個研究學問的地方。”朱由校點點頭,又對徐光啟解釋道:“如設置了官員品級,那就要遵循朝廷官製,反而不美。朕的意思是,仿照工部的工匠製度,將科學院的成員,按學科分為高中低三級便可。


    至於具體的分級,朝廷也不幹涉,可由科學院的成員自行評定。”


    徐光啟稍微考慮了一下,又問道:“既不是朝廷官署,那費用又該如何籌集?”


    “數學、天文兩科,由內廷撥付錢款,”朱由校不假思索,便開口講道。


    這數學是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雖見效時間長,卻最重要,可最容易被世人忽視,朱由校便首先確定了數學科的經費來源。至於天文科,它關係到自己的皇位,而且明朝還規定,不得私人研習,也隻能由內廷付錢。


    “那,其他學科呢?”徐光啟一臉期盼的看著皇上。


    “……自然是誰需要,誰付錢了。”朱由校卻不肯上當,畢竟,自己錢庫的錢,也不多。


    見徐光啟一臉落寞,朱由校心中有些不忍,便指點道:“如果是和鑄炮相關的,愛卿自可讓兵部付錢;而和農事有關的,自然是農業署付錢,總而言之,這有人需要什麽,你們便研究什麽……”


    徐光啟一臉的苦笑,“也隻好如此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風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比較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比較多並收藏明風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