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蜀道難二
“為什麽?”雲良有些不解。(.無彈窗廣告)
胡亮的臉上閃過一陣悲痛,沉聲說道:“他沒有截下你的糧隊,自然就得罪了上峰。而四川的那些士紳,見一個小小的千戶,也敢駁他們麵子,自然會追究到底。”
雲良一愣,“這糧車,不是藍陸虎私自截得嗎?”
“他敢嗎?”胡亮冷冷的看向雲良,“關係到一省百姓生死的糧食,是一個小小千戶可以截得嗎?還是你覺得,我們武人都是莽撞貪財之輩?”
“這,”雲良一時語塞,過了良久,才訕訕問道:“這是四川布政司的命令?”
“哼,”胡亮不滿的哼了聲,“是不是我不知道。不過,四川士紳集體上書布政司,要求禁止糧食外流,卻是真的。而我來接應你,也是咱們喬應甲喬大巡撫親自下的鈞令。”
雲良頓時便眉飛色舞,“……喬巡撫?他怎麽知道我的賤名呢?”
“敢不知道嗎?”胡亮更是不悅,“你拉了上百萬斤的糧食,浩浩蕩蕩的一路北上。這陝川兩省的官員,還有不知道的嗎?”
京師,紫禁城,弘德殿
一進禦書房,方從哲便愣了一下。禦書房內冷清清的,隻有皇上、魏忠賢,和自己三個人在。而往常,這皇上跟前,最少也要十多個人服侍。
正納悶著,方從哲卻聽到皇上吩咐魏忠賢道:“好了,今天就這樣吧。”
“奴才遵旨。”魏忠賢應了一聲,退了出去。隨後,一群內侍才湧了進來。給皇上換茶水,幫方從哲設座位,等等,禦書房內也多了幾分人氣。
朱由校端起茶杯輕綴了一口,才淡淡的問道:“先生此來,可有要事?”
方從哲這才醒過神來,忙上前奏道:“啟奏陛下,遼東糧行的人向臣訴苦,說山東布政司從中作梗,不許他們從山東購糧……”
前幾天,遼東糧行的人找到方從哲,向他訴說了山東阻止糧行買糧的種種惡舉。考慮著遼東糧行關係著遼東局勢,再加上自己在裏麵也有股份,方從哲便答應從中轉圜。可到了內閣才知道,自年後起,這關於糧食的奏章便都被皇上留中了。方從哲心中納悶,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哦,”朱由校臉色如常,卻拉長聲音問道:“那先生又是怎麽考慮的?”
“陛下,”方從哲連忙起身,躬身施禮道:“臣不知山東此舉是何原因。但遼東乃邊關重地,又新遭戰亂,正是休養生息之時。如強行阻止遼東糧行購糧入遼,必定會造成遼東局勢混亂,破壞陛下從遼東撤兵的大計。至於臣,”方從哲板著臉,語氣平淡的說道,“雖有著遼東糧行的一些股份,卻不敢因私廢公。”
朱由校頓時便笑了起來,“先生言重了。先生的為人,朕知之甚深。不過,這山東地方拒絕遼東購糧,也事出有因。”說著,從案幾上翻出一本奏章,“這是山東巡撫的奏章,先生先看看吧。”
方從哲急忙上前半步,接過內侍轉過來的奏章,仔細閱讀起來。
這是一本山東布政使的奏章,講的就是遼東糧行在山東購糧的事情。據山東布政使講,自遼東糧行在山東購糧以來,山東糧價極速上漲,已經比往年多了二成左右。如今正是春季青黃不接之時,遼東糧行卻不顧山東百姓生死,仍大肆購糧,已經引起了山東百姓的不滿。
在奏章的最後,山東布政使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要仿照遼東、陝西、直隸之例,在山東推行糧食配給製。
“陛下,”方從哲看完奏章,將其交歡後,才正色道:“山東布政使所言,倒也在理。隻是,遼東苦寒之地,這糧食必定要外調。如不從山東調糧,那又從何呢?”
“那先生之意呢?”朱由校又將皮球拋了回來。
“陛下,”方從哲微一沉吟,便給出了答案,“山東可以仿照遼東之例,設糧行,推行糧食配給製。但必須要向朝廷作出保證,規定每年輸遼糧食數量。”
朱由校微微頷首,這方從哲不管是出自公心,還是私利,這提議都是公允之言。不過,還是眼皮太薄啊,看不清局勢。
“方愛卿,朕這裏還有幾份奏章,你不妨也看看。”朱由校又取出了幾份奏章,讓內侍給方從哲送去。
這些奏章,都是關於糧食配給製,關於設立糧行的。其中,還有四川官員和陝西官員相互攻訐的奏章。按照明製,奏章必須先讓皇帝過目後,才送內閣票擬。朱由校便乘此便利,將這些關於糧食的奏章扣了下來。準備先理出個頭緒,再交內閣處理。這倒不是朱由校矯情,而是他從中嗅到一種異常。
糧食配給製是朱由校的一個創舉,其本意是應對遼東的糧食緊張。而仔細考慮後,朱由校又認為這個製度賑災比較好,便又在陝西推行。到了真正施行時,朱由校又驚愕的發現,糧食配給製及其配套的省糧行、各級評議會,竟然將民間的各種勢力一網打盡。
在遼東、在陝西,評議會已經成了地方勢力團結起來,和官府叫板的一個場所。而糧行和糧食配給製,就是他們最大的憑仗。隻不過,在綁架了地方士紳後,評議會也開始暴露出了它另外一個弊端,那就是地方主義。
至於陝西和四川的爭執,還有遼東和山東的爭執,便是其最好的旁證。
看完了這些奏章,方從哲卻覺得心裏堵得慌。他隱約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卻不知道哪裏不對。
“陛下,四川官員應當嚴懲。”稍微斟酌了一下,方從哲奏道:“這四川官員也太不曉事,他們本是天府之國,這糧食自然充足。可鄰省為了賑災,在四川買了些糧食,他們就橫加阻攔,實在太過無情……”
“那麽,四川要求推行糧食配給製,”朱由校先是點頭,卻又問道:“是否可行?”
“自然可行,”方從哲似有所指的奏道:“四川雖為天府之國,可也有貧窮缺糧之地,還請陛下退恩於此。”
“若是南方各省也要求推行糧食配給製,那又當如何?”朱由校眉頭輕皺,卻又問道。
“大江南北,均為陛下子民,陛下理應一視同仁。”方從哲隨口應道,可又覺得不對,“陛下,莫非南方各省也上了奏章?”
“那倒沒有,不過,”朱由校微微搖頭,“也快了。”
方從哲有些不解,“陛下的意思是?”
“沒什麽,”朱由校搖了搖頭,笑容卻有些牽強,“這陝西和遼東,都是極其重要的地方。其糧食供應,也要愛卿多費些心。”
方從哲急忙應道:“臣遵旨,臣回內閣後,便行文過去,幫他們調解此事。”
朱由校微微頷首,用手指了指奏章,“這些都是關於推行糧食配給製的,愛卿拿去票擬了吧。”
“臣遵旨,”方從哲應了一聲,卻又問道,“陛下,這糧食配給製,是準,還是不準啊?”
也難怪方從哲為難,這糧食配給製是皇上的提議,正正經經的天子恩典。而推行之後,地方都說好,是個善政。可今天,皇上卻有些反常,對各省推行糧食配給製的要求,有些,對,有些不太熱衷。
‘難道,這裏麵出了什麽問題?’方從哲有點猶豫。
朱由校怔了怔,卻陷入了沉思。過了好久,才緩緩說道:“都批了吧。不過,這各省的糧行,必須由內廷和朝廷的股份。這一點,是前提。”
“臣遵旨。”方從哲倒不覺的意外,畢竟,這糧行關係到地方穩定,朝廷和皇家入股,也是應有之事。
“若是有人胡說什麽朝廷與民爭利,不許朝廷入股糧行的話,”朱由校發出一聲輕歎,卻含藏著許多殺機,“那就流三千裏。”
方從哲心中一顫,忙解釋道:“陛下過慮了。這糧食,本是朝廷專營,能允許民間入股,已是他們的榮幸。又怎會有人……”
“這財帛動人心,咱大明見利忘義,卻滿口仁義道德的,還少嗎?”朱由校冷冷的打斷了方從哲的話,“糧行的製度,必須要嚴格執行;其賬務,也必須透明。總之,糧食是軍國大計,縱是朕同意了民間大規模營運,也必須要嚴格監控。其每一筆糧食的來源去向,都要清清楚楚。”
方從哲不敢再說,隻好應諾下來。
“此外,糧行的股東身份,也必須要公開;各級評議會的組成,”朱由校頓了頓,卻放緩了語氣,“省評議會的名額,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各府縣的固定名額,一部分是全省士紳公推的名額。這裏麵,一定要保證偏遠、貧窮地方的利益……”
“陛下仁慈,”方從哲一怔,卻立即拜服下去,“此聖明之舉。”
朱由校點點頭,臉上卻沒有半點得意,隻是淡淡吩咐道:“朕說的這些,都寫到詔書上,明發天下。至於和民間爭利那點,也寫上去。”
“陛下,”方從哲有點猶豫,“關於流三千裏這點,是不是……”
“寫上去,”朱由校掃了方從哲一眼,“朕不想不教而誅。”
“臣遵旨。”
“陝西的糧食,一定要盡快協調好。”朱由校又重申了一遍。
方從哲一陣頭痛,怎麽又來了,忙應承道:“臣回去後,立即行文四川……”
看方從哲有點不耐煩,朱由校便住了嘴,可心中卻一陣苦笑,“等你碰了南牆,就知道了。蜀道難啊……”
“為什麽?”雲良有些不解。(.無彈窗廣告)
胡亮的臉上閃過一陣悲痛,沉聲說道:“他沒有截下你的糧隊,自然就得罪了上峰。而四川的那些士紳,見一個小小的千戶,也敢駁他們麵子,自然會追究到底。”
雲良一愣,“這糧車,不是藍陸虎私自截得嗎?”
“他敢嗎?”胡亮冷冷的看向雲良,“關係到一省百姓生死的糧食,是一個小小千戶可以截得嗎?還是你覺得,我們武人都是莽撞貪財之輩?”
“這,”雲良一時語塞,過了良久,才訕訕問道:“這是四川布政司的命令?”
“哼,”胡亮不滿的哼了聲,“是不是我不知道。不過,四川士紳集體上書布政司,要求禁止糧食外流,卻是真的。而我來接應你,也是咱們喬應甲喬大巡撫親自下的鈞令。”
雲良頓時便眉飛色舞,“……喬巡撫?他怎麽知道我的賤名呢?”
“敢不知道嗎?”胡亮更是不悅,“你拉了上百萬斤的糧食,浩浩蕩蕩的一路北上。這陝川兩省的官員,還有不知道的嗎?”
京師,紫禁城,弘德殿
一進禦書房,方從哲便愣了一下。禦書房內冷清清的,隻有皇上、魏忠賢,和自己三個人在。而往常,這皇上跟前,最少也要十多個人服侍。
正納悶著,方從哲卻聽到皇上吩咐魏忠賢道:“好了,今天就這樣吧。”
“奴才遵旨。”魏忠賢應了一聲,退了出去。隨後,一群內侍才湧了進來。給皇上換茶水,幫方從哲設座位,等等,禦書房內也多了幾分人氣。
朱由校端起茶杯輕綴了一口,才淡淡的問道:“先生此來,可有要事?”
方從哲這才醒過神來,忙上前奏道:“啟奏陛下,遼東糧行的人向臣訴苦,說山東布政司從中作梗,不許他們從山東購糧……”
前幾天,遼東糧行的人找到方從哲,向他訴說了山東阻止糧行買糧的種種惡舉。考慮著遼東糧行關係著遼東局勢,再加上自己在裏麵也有股份,方從哲便答應從中轉圜。可到了內閣才知道,自年後起,這關於糧食的奏章便都被皇上留中了。方從哲心中納悶,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哦,”朱由校臉色如常,卻拉長聲音問道:“那先生又是怎麽考慮的?”
“陛下,”方從哲連忙起身,躬身施禮道:“臣不知山東此舉是何原因。但遼東乃邊關重地,又新遭戰亂,正是休養生息之時。如強行阻止遼東糧行購糧入遼,必定會造成遼東局勢混亂,破壞陛下從遼東撤兵的大計。至於臣,”方從哲板著臉,語氣平淡的說道,“雖有著遼東糧行的一些股份,卻不敢因私廢公。”
朱由校頓時便笑了起來,“先生言重了。先生的為人,朕知之甚深。不過,這山東地方拒絕遼東購糧,也事出有因。”說著,從案幾上翻出一本奏章,“這是山東巡撫的奏章,先生先看看吧。”
方從哲急忙上前半步,接過內侍轉過來的奏章,仔細閱讀起來。
這是一本山東布政使的奏章,講的就是遼東糧行在山東購糧的事情。據山東布政使講,自遼東糧行在山東購糧以來,山東糧價極速上漲,已經比往年多了二成左右。如今正是春季青黃不接之時,遼東糧行卻不顧山東百姓生死,仍大肆購糧,已經引起了山東百姓的不滿。
在奏章的最後,山東布政使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要仿照遼東、陝西、直隸之例,在山東推行糧食配給製。
“陛下,”方從哲看完奏章,將其交歡後,才正色道:“山東布政使所言,倒也在理。隻是,遼東苦寒之地,這糧食必定要外調。如不從山東調糧,那又從何呢?”
“那先生之意呢?”朱由校又將皮球拋了回來。
“陛下,”方從哲微一沉吟,便給出了答案,“山東可以仿照遼東之例,設糧行,推行糧食配給製。但必須要向朝廷作出保證,規定每年輸遼糧食數量。”
朱由校微微頷首,這方從哲不管是出自公心,還是私利,這提議都是公允之言。不過,還是眼皮太薄啊,看不清局勢。
“方愛卿,朕這裏還有幾份奏章,你不妨也看看。”朱由校又取出了幾份奏章,讓內侍給方從哲送去。
這些奏章,都是關於糧食配給製,關於設立糧行的。其中,還有四川官員和陝西官員相互攻訐的奏章。按照明製,奏章必須先讓皇帝過目後,才送內閣票擬。朱由校便乘此便利,將這些關於糧食的奏章扣了下來。準備先理出個頭緒,再交內閣處理。這倒不是朱由校矯情,而是他從中嗅到一種異常。
糧食配給製是朱由校的一個創舉,其本意是應對遼東的糧食緊張。而仔細考慮後,朱由校又認為這個製度賑災比較好,便又在陝西推行。到了真正施行時,朱由校又驚愕的發現,糧食配給製及其配套的省糧行、各級評議會,竟然將民間的各種勢力一網打盡。
在遼東、在陝西,評議會已經成了地方勢力團結起來,和官府叫板的一個場所。而糧行和糧食配給製,就是他們最大的憑仗。隻不過,在綁架了地方士紳後,評議會也開始暴露出了它另外一個弊端,那就是地方主義。
至於陝西和四川的爭執,還有遼東和山東的爭執,便是其最好的旁證。
看完了這些奏章,方從哲卻覺得心裏堵得慌。他隱約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卻不知道哪裏不對。
“陛下,四川官員應當嚴懲。”稍微斟酌了一下,方從哲奏道:“這四川官員也太不曉事,他們本是天府之國,這糧食自然充足。可鄰省為了賑災,在四川買了些糧食,他們就橫加阻攔,實在太過無情……”
“那麽,四川要求推行糧食配給製,”朱由校先是點頭,卻又問道:“是否可行?”
“自然可行,”方從哲似有所指的奏道:“四川雖為天府之國,可也有貧窮缺糧之地,還請陛下退恩於此。”
“若是南方各省也要求推行糧食配給製,那又當如何?”朱由校眉頭輕皺,卻又問道。
“大江南北,均為陛下子民,陛下理應一視同仁。”方從哲隨口應道,可又覺得不對,“陛下,莫非南方各省也上了奏章?”
“那倒沒有,不過,”朱由校微微搖頭,“也快了。”
方從哲有些不解,“陛下的意思是?”
“沒什麽,”朱由校搖了搖頭,笑容卻有些牽強,“這陝西和遼東,都是極其重要的地方。其糧食供應,也要愛卿多費些心。”
方從哲急忙應道:“臣遵旨,臣回內閣後,便行文過去,幫他們調解此事。”
朱由校微微頷首,用手指了指奏章,“這些都是關於推行糧食配給製的,愛卿拿去票擬了吧。”
“臣遵旨,”方從哲應了一聲,卻又問道,“陛下,這糧食配給製,是準,還是不準啊?”
也難怪方從哲為難,這糧食配給製是皇上的提議,正正經經的天子恩典。而推行之後,地方都說好,是個善政。可今天,皇上卻有些反常,對各省推行糧食配給製的要求,有些,對,有些不太熱衷。
‘難道,這裏麵出了什麽問題?’方從哲有點猶豫。
朱由校怔了怔,卻陷入了沉思。過了好久,才緩緩說道:“都批了吧。不過,這各省的糧行,必須由內廷和朝廷的股份。這一點,是前提。”
“臣遵旨。”方從哲倒不覺的意外,畢竟,這糧行關係到地方穩定,朝廷和皇家入股,也是應有之事。
“若是有人胡說什麽朝廷與民爭利,不許朝廷入股糧行的話,”朱由校發出一聲輕歎,卻含藏著許多殺機,“那就流三千裏。”
方從哲心中一顫,忙解釋道:“陛下過慮了。這糧食,本是朝廷專營,能允許民間入股,已是他們的榮幸。又怎會有人……”
“這財帛動人心,咱大明見利忘義,卻滿口仁義道德的,還少嗎?”朱由校冷冷的打斷了方從哲的話,“糧行的製度,必須要嚴格執行;其賬務,也必須透明。總之,糧食是軍國大計,縱是朕同意了民間大規模營運,也必須要嚴格監控。其每一筆糧食的來源去向,都要清清楚楚。”
方從哲不敢再說,隻好應諾下來。
“此外,糧行的股東身份,也必須要公開;各級評議會的組成,”朱由校頓了頓,卻放緩了語氣,“省評議會的名額,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各府縣的固定名額,一部分是全省士紳公推的名額。這裏麵,一定要保證偏遠、貧窮地方的利益……”
“陛下仁慈,”方從哲一怔,卻立即拜服下去,“此聖明之舉。”
朱由校點點頭,臉上卻沒有半點得意,隻是淡淡吩咐道:“朕說的這些,都寫到詔書上,明發天下。至於和民間爭利那點,也寫上去。”
“陛下,”方從哲有點猶豫,“關於流三千裏這點,是不是……”
“寫上去,”朱由校掃了方從哲一眼,“朕不想不教而誅。”
“臣遵旨。”
“陝西的糧食,一定要盡快協調好。”朱由校又重申了一遍。
方從哲一陣頭痛,怎麽又來了,忙應承道:“臣回去後,立即行文四川……”
看方從哲有點不耐煩,朱由校便住了嘴,可心中卻一陣苦笑,“等你碰了南牆,就知道了。蜀道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