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澎湖戰事出海墾荒
九月初,福建送來奏章,福建總兵俞谘皋攻克澎湖,全殲荷蘭海寇,並收複台灣島。
一接到福建的捷報,葉向高便入宮賀喜,朱由校在禦書房接見了他。
“葉老此來,不光是為了向朕道賀吧?”朱由校乜了葉向高一眼,臉上全是嘲弄之意。
被皇上揭破用心,葉向高覺得有點尷尬。作為福建的士林前輩,又曾是內閣首輔,葉向高自然和福建士林、福建官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今又被選為資政會資政,葉向高更是被福建士紳看做在京城的靠山。
既然是靠山,關鍵時刻自然要靠得住。麵對家鄉父老的殷殷重托,葉向高也隻能迎難而上。
“卻不知陛下將如何處置福建官員?”葉向高心中明白,福建官員隱瞞夷人侵占澎湖達一年之久,已經犯了大忌諱,完全脫罪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為今之計,就是希望皇帝看在俞谘皋打了勝仗的份上,對福建官員從輕發落。
“葉老又是如何看呢?”由於前任福建副總兵張嘉策一口咬定,是自己收受了賄賂,隱瞞了夷人占據台澎的事實,朱由校也不好再嚴格處罰福建官員,隻好將皮球踢給葉向高。看看這個前任內閣首輔,是何打算。
“臣不敢,”葉向高一臉的驚慌,連連擺手道:“臣既非三法司,也不是閣臣,怎能幹預陛下處置人臣?”
“恕你無罪,”朱由校微微一笑。“葉老也是朕心腹之臣,但說無妨。”
“陛下,臣以為張嘉策罪大惡極,應當嚴懲。其他官員隻是受其蒙蔽,隻需小懲,也可使其感悟陛下恩典。”葉向高不再推辭,稍作沉吟後奏道。
“那俞谘皋呢?”
“俞谘皋收複台灣、澎湖有功,還請陛下不吝獎賞。”
朱由校的心中一陣膩歪。
俞谘皋用了十倍於荷蘭人的兵力,花了半年時間,損耗軍資無數,才打下了一個小小的澎湖島。如此戰績,卻被福建官吏吹捧為善戰,更要為其請功,真是叔可忍,嬸嬸不能忍……
“葉老,這福建上下如何處置,就按你說的辦。讓內閣票擬了,朕批紅就是了。不過,”朱由校先給了甜棗,接著就是一巴掌,“葉老真的以為,俞谘皋是打了勝仗?”朱由校冷笑道。
“這,這澎湖和台灣不都是收複了嗎?就連那股夷人,不也是被全部緝拿歸案了嗎?”葉向高有些不解。
“不錯,這次作戰的目的確實達到了。可葉老知道這夥荷蘭人有多少人馬嗎?”朱由校從案幾上翻出一份奏章,扔給了葉向高看,“據高起潛等人報告,這幫子荷蘭人隻有十三條船,一千二百多人。可俞谘皋卻用了十倍的人去打,死傷了三千多人才將這些夷人全殲。事實上,在荷蘭人的火藥沒有用完前,俞谘皋根本拿人家沒有辦法,隻知道用人命去填。”朱由校氣的直搖頭,“你說說,這樣的戰果,算的上是勝利嗎?”
葉向高默然。
他雖接到了福建送來的書信,卻不知道死傷如此嚴重。而高起潛等觀察使的奏章,更是秘密的送往了宮中,連內閣也沒有收到消息。
“陛下,這傷亡雖然慘重,可也收複了台澎,將士們都想著借此得些犒賞。還請陛下明察,莫要傷了將士之心。”葉向高沉吟了半晌,才委婉的的勸道。
“葉老放心,朕自然不會虧待那些為國殺敵的將士。”朱由校點點頭,心中卻拿定主意,獎賞是要給的,可也要讓世人知道這次戰爭的真相。
畢竟,荷蘭素有海上馬車夫之稱,是當世一等一的海上強國。(.好看的小說)如今在澎湖折損了一支艦隊,又豈會善罷甘休?若荷蘭人再大舉來犯,就未必會像這次一樣,龜縮在澎湖讓明軍圍攻。
想想漫長的海岸線,朱由校隻覺得一陣頭痛,“是該讓世人明白海防的重要性了。”朱由校心中暗想。
又和皇上閑談一會兒,葉向高便離開了皇宮。
如今的京城已經和往昔有著很大的差異,而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路麵要比以前更加整潔了。
按照成例,京城的道路都是由工部直接負責的。由於工部人少事繁,對修路這種小事自然不太上心。整個京城之內,除了禦道和幾個關緊所在,道路路況都處於自生自滅狀態。雖然有巡城禦史和順天府尹不時上疏,可也架不住戶部沒錢、工部沒閑。長處深宮的皇帝,更是不會為宮外的道路是否平整而費心。
不過,朱由校卻是個愛出宮微服私訪的皇帝。看到路況如此糟糕、衛生環境更是令人發指,朱由校便撩出了衛生評比這一法寶,讓順天府在每月月初公布各街各坊的衛生情況,並敲鑼打鼓的將衛生流動紅旗給佼佼者送去。而最差的三個街坊,則是用墨筆寫了,高掛在各處城門之外。
經過一番整頓後,朱由校才讓順天府拿出各街道的命名權拍賣,以換取資金整修道路、改建下水係統。並借此機會,順理成章的將京城的道路修建權和衛生整頓權下放給了順天府。
如今的京師,雖不能和後世的祖國首都相媲美,可也有了些帝都的風範。到了夏季,居民們也不用再聞著惡臭過日子,朱由校也不再擔心如前世1644年(崇禎十七年)那樣的大鼠疫發生。
可葉向高走在這整潔的道路上,卻沒有絲毫感受聖恩之意。他在心思,還完全沉浸在剛才和皇帝的對話之中。
雖然皇上答應了寬恕福建官員,並嘉獎俞谘皋等有功將士,可葉向高卻隱約覺得,這事兒並沒有完。而隨後葉向高向皇帝提出的一個請求,更是碰了一鼻子灰。
最近一段時間,陝西、山西、遼東、山東,以及北直隸的一些官員和士紳連番上疏,要求朝廷準許其赴海外開荒。而內閣卻不知道是何打算,竟然以開荒屬於糧食問題,把這事兒交給了評議會討論。一時間,評議會便成了風中孤舟,北方各省和南方沿海各省的議員在會議上不停爭吵。連帶的,各省在京的士子也屢有爭執發生。
葉向高是資政會資政,又被皇帝授以穩定資政會和評議會的重任,自然不願看到這種混亂情況發生。可就在葉向高向皇帝請求,明令禁止雙方議員爭執的時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既然是開會,那就要允許雙方發表不同意見,有爭論才是好事。”朱由校緩緩的說著,心中卻在暗笑。將北方各省出海墾荒之事交給評議會決定,正是出於朱由校的指示。如今尚未達到預期目的,朱由校怎會輕易放棄。
“可這樣做,卻會讓評議會四分五裂啊。”葉向高憂心忡忡的說道。
“這樣吧,”朱由校自然不願意讓自己一手打造的議會變成笑柄,便指點道:“葉老幫著雙方溝通一下,先定個日子。到那天,朕讓方先生出席見證,由評議會議員***決定是否準許海外墾荒。如何?”
“***後的決定,是朝廷的決定嗎?要是有人反悔了怎麽辦?”葉向高一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好順著皇帝的話問道。
“***之後,用評議會的名義寫份奏章上來,朕批了之後,明發天下。”朱由校沒有半點含糊,“若是還有人不服,想要找事兒,那就驅除出評議會。朕的評議會,不要那種壞規矩的人。”
“臣遵旨。”葉向高心中大定,可又想探探皇上的底子,免得評議會做出了一個違背聖意的決定,惡了皇上。
“陛下,你覺得這出海墾荒可行嗎?”葉向高問。
“這事兒朕還沒有想明白,還是等評議會的結果吧。”朱由校推諉道。頓了頓,卻又問道:“葉老呢?”
“臣以為這出海墾荒不可行。”見皇上還沒有拿定主意,葉向高急忙進言。
“這是為何?難道多收些糧食不好嗎?”朱由校故作驚訝地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這出海墾荒有三不可。若是應了那些人的意思,怕是國將不國啊。”葉向高向皇帝陳述著自己反對出海墾荒的三大理由……
聽完葉向高的講述,朱由校一臉的遺憾,“如此說來,還要苦百姓多時,朕心難安啊。”
“其實,墾荒根本不用到海外去。”葉向高堅持認為,北方人出海墾荒是假,經商牟利才是真,就想揭那些北方人的短。
“陛下,北方各省,如河南、山西等地,都有大量空地。隻要陛下準許墾荒者免稅,自然有人出麵墾荒種糧。即便是北方人懶惰,也有大量南方商賈北上墾荒。”葉向高提議道。
“累世不起科嗎?”朱由校暗地裏翻了翻白眼,這可是東林黨的老生常談了,完全是為了本利益團體效勞。
“正是。唯有累世不起科,才能吸引商人墾荒屯田。”葉向高果然應道:“種糧之後,朝廷可以向其平價收購。或者,讓其售予各地糧行。”
“葉老,朝廷的用度,可是一直不夠啊。”朱由校意味深長的說了句,隨即推脫道:“此事容朕稍思。”
九月初,福建送來奏章,福建總兵俞谘皋攻克澎湖,全殲荷蘭海寇,並收複台灣島。
一接到福建的捷報,葉向高便入宮賀喜,朱由校在禦書房接見了他。
“葉老此來,不光是為了向朕道賀吧?”朱由校乜了葉向高一眼,臉上全是嘲弄之意。
被皇上揭破用心,葉向高覺得有點尷尬。作為福建的士林前輩,又曾是內閣首輔,葉向高自然和福建士林、福建官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今又被選為資政會資政,葉向高更是被福建士紳看做在京城的靠山。
既然是靠山,關鍵時刻自然要靠得住。麵對家鄉父老的殷殷重托,葉向高也隻能迎難而上。
“卻不知陛下將如何處置福建官員?”葉向高心中明白,福建官員隱瞞夷人侵占澎湖達一年之久,已經犯了大忌諱,完全脫罪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為今之計,就是希望皇帝看在俞谘皋打了勝仗的份上,對福建官員從輕發落。
“葉老又是如何看呢?”由於前任福建副總兵張嘉策一口咬定,是自己收受了賄賂,隱瞞了夷人占據台澎的事實,朱由校也不好再嚴格處罰福建官員,隻好將皮球踢給葉向高。看看這個前任內閣首輔,是何打算。
“臣不敢,”葉向高一臉的驚慌,連連擺手道:“臣既非三法司,也不是閣臣,怎能幹預陛下處置人臣?”
“恕你無罪,”朱由校微微一笑。“葉老也是朕心腹之臣,但說無妨。”
“陛下,臣以為張嘉策罪大惡極,應當嚴懲。其他官員隻是受其蒙蔽,隻需小懲,也可使其感悟陛下恩典。”葉向高不再推辭,稍作沉吟後奏道。
“那俞谘皋呢?”
“俞谘皋收複台灣、澎湖有功,還請陛下不吝獎賞。”
朱由校的心中一陣膩歪。
俞谘皋用了十倍於荷蘭人的兵力,花了半年時間,損耗軍資無數,才打下了一個小小的澎湖島。如此戰績,卻被福建官吏吹捧為善戰,更要為其請功,真是叔可忍,嬸嬸不能忍……
“葉老,這福建上下如何處置,就按你說的辦。讓內閣票擬了,朕批紅就是了。不過,”朱由校先給了甜棗,接著就是一巴掌,“葉老真的以為,俞谘皋是打了勝仗?”朱由校冷笑道。
“這,這澎湖和台灣不都是收複了嗎?就連那股夷人,不也是被全部緝拿歸案了嗎?”葉向高有些不解。
“不錯,這次作戰的目的確實達到了。可葉老知道這夥荷蘭人有多少人馬嗎?”朱由校從案幾上翻出一份奏章,扔給了葉向高看,“據高起潛等人報告,這幫子荷蘭人隻有十三條船,一千二百多人。可俞谘皋卻用了十倍的人去打,死傷了三千多人才將這些夷人全殲。事實上,在荷蘭人的火藥沒有用完前,俞谘皋根本拿人家沒有辦法,隻知道用人命去填。”朱由校氣的直搖頭,“你說說,這樣的戰果,算的上是勝利嗎?”
葉向高默然。
他雖接到了福建送來的書信,卻不知道死傷如此嚴重。而高起潛等觀察使的奏章,更是秘密的送往了宮中,連內閣也沒有收到消息。
“陛下,這傷亡雖然慘重,可也收複了台澎,將士們都想著借此得些犒賞。還請陛下明察,莫要傷了將士之心。”葉向高沉吟了半晌,才委婉的的勸道。
“葉老放心,朕自然不會虧待那些為國殺敵的將士。”朱由校點點頭,心中卻拿定主意,獎賞是要給的,可也要讓世人知道這次戰爭的真相。
畢竟,荷蘭素有海上馬車夫之稱,是當世一等一的海上強國。(.好看的小說)如今在澎湖折損了一支艦隊,又豈會善罷甘休?若荷蘭人再大舉來犯,就未必會像這次一樣,龜縮在澎湖讓明軍圍攻。
想想漫長的海岸線,朱由校隻覺得一陣頭痛,“是該讓世人明白海防的重要性了。”朱由校心中暗想。
又和皇上閑談一會兒,葉向高便離開了皇宮。
如今的京城已經和往昔有著很大的差異,而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路麵要比以前更加整潔了。
按照成例,京城的道路都是由工部直接負責的。由於工部人少事繁,對修路這種小事自然不太上心。整個京城之內,除了禦道和幾個關緊所在,道路路況都處於自生自滅狀態。雖然有巡城禦史和順天府尹不時上疏,可也架不住戶部沒錢、工部沒閑。長處深宮的皇帝,更是不會為宮外的道路是否平整而費心。
不過,朱由校卻是個愛出宮微服私訪的皇帝。看到路況如此糟糕、衛生環境更是令人發指,朱由校便撩出了衛生評比這一法寶,讓順天府在每月月初公布各街各坊的衛生情況,並敲鑼打鼓的將衛生流動紅旗給佼佼者送去。而最差的三個街坊,則是用墨筆寫了,高掛在各處城門之外。
經過一番整頓後,朱由校才讓順天府拿出各街道的命名權拍賣,以換取資金整修道路、改建下水係統。並借此機會,順理成章的將京城的道路修建權和衛生整頓權下放給了順天府。
如今的京師,雖不能和後世的祖國首都相媲美,可也有了些帝都的風範。到了夏季,居民們也不用再聞著惡臭過日子,朱由校也不再擔心如前世1644年(崇禎十七年)那樣的大鼠疫發生。
可葉向高走在這整潔的道路上,卻沒有絲毫感受聖恩之意。他在心思,還完全沉浸在剛才和皇帝的對話之中。
雖然皇上答應了寬恕福建官員,並嘉獎俞谘皋等有功將士,可葉向高卻隱約覺得,這事兒並沒有完。而隨後葉向高向皇帝提出的一個請求,更是碰了一鼻子灰。
最近一段時間,陝西、山西、遼東、山東,以及北直隸的一些官員和士紳連番上疏,要求朝廷準許其赴海外開荒。而內閣卻不知道是何打算,竟然以開荒屬於糧食問題,把這事兒交給了評議會討論。一時間,評議會便成了風中孤舟,北方各省和南方沿海各省的議員在會議上不停爭吵。連帶的,各省在京的士子也屢有爭執發生。
葉向高是資政會資政,又被皇帝授以穩定資政會和評議會的重任,自然不願看到這種混亂情況發生。可就在葉向高向皇帝請求,明令禁止雙方議員爭執的時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既然是開會,那就要允許雙方發表不同意見,有爭論才是好事。”朱由校緩緩的說著,心中卻在暗笑。將北方各省出海墾荒之事交給評議會決定,正是出於朱由校的指示。如今尚未達到預期目的,朱由校怎會輕易放棄。
“可這樣做,卻會讓評議會四分五裂啊。”葉向高憂心忡忡的說道。
“這樣吧,”朱由校自然不願意讓自己一手打造的議會變成笑柄,便指點道:“葉老幫著雙方溝通一下,先定個日子。到那天,朕讓方先生出席見證,由評議會議員***決定是否準許海外墾荒。如何?”
“***後的決定,是朝廷的決定嗎?要是有人反悔了怎麽辦?”葉向高一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好順著皇帝的話問道。
“***之後,用評議會的名義寫份奏章上來,朕批了之後,明發天下。”朱由校沒有半點含糊,“若是還有人不服,想要找事兒,那就驅除出評議會。朕的評議會,不要那種壞規矩的人。”
“臣遵旨。”葉向高心中大定,可又想探探皇上的底子,免得評議會做出了一個違背聖意的決定,惡了皇上。
“陛下,你覺得這出海墾荒可行嗎?”葉向高問。
“這事兒朕還沒有想明白,還是等評議會的結果吧。”朱由校推諉道。頓了頓,卻又問道:“葉老呢?”
“臣以為這出海墾荒不可行。”見皇上還沒有拿定主意,葉向高急忙進言。
“這是為何?難道多收些糧食不好嗎?”朱由校故作驚訝地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這出海墾荒有三不可。若是應了那些人的意思,怕是國將不國啊。”葉向高向皇帝陳述著自己反對出海墾荒的三大理由……
聽完葉向高的講述,朱由校一臉的遺憾,“如此說來,還要苦百姓多時,朕心難安啊。”
“其實,墾荒根本不用到海外去。”葉向高堅持認為,北方人出海墾荒是假,經商牟利才是真,就想揭那些北方人的短。
“陛下,北方各省,如河南、山西等地,都有大量空地。隻要陛下準許墾荒者免稅,自然有人出麵墾荒種糧。即便是北方人懶惰,也有大量南方商賈北上墾荒。”葉向高提議道。
“累世不起科嗎?”朱由校暗地裏翻了翻白眼,這可是東林黨的老生常談了,完全是為了本利益團體效勞。
“正是。唯有累世不起科,才能吸引商人墾荒屯田。”葉向高果然應道:“種糧之後,朝廷可以向其平價收購。或者,讓其售予各地糧行。”
“葉老,朝廷的用度,可是一直不夠啊。”朱由校意味深長的說了句,隨即推脫道:“此事容朕稍思。”